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7年3月21日国务院第171次常务会议通过2007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1号公布自2(107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人体器官移植,保证医疗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人体器官移植,适用本条例;从事人体细胞和角膜、骨髓等人体组织移植,不适用本条例。

  • 标签: 人体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条例
  • 简介:社区矫正,即在社区中对罪犯进行矫正,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从国外成功引进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它的引进,是中国移植外国先进制度并实现本土化改造的结果。加拿大作为在矫正领域同中国开展技术合作的第一个西方国家,对社区矫正的成功移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在引进社区矫正后必须根据国情加以改造创新,而不可能照搬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制度。总体上看,中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发展尚未完全定型,社区矫正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多数机构的定位还不够明确,人员和经费保障机制还有待改进,工作程序规范还在形成之中。从中国目前的试点情况看,综合性的社区矫正立法的时机已经到来。

  • 标签: 社区矫正 法律移植 中加关系 技术合作
  • 简介:法律的自治不应该仅仅是对实在法的片面追求和机械贯彻,要保持法律的品质和精神,必须融入伦理道德的要素。一种适切的法律自治应是在注重实在法范畴的同时,对伦理道德给予适度的吸纳。作为一份新生的刊物,本刊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希望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一个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

  • 标签: 法律伦理
  • 简介:法律之特质,为社会之规则。拟俟区别法律与类似法律诸现象时,加以说明。而社会规则之法律观念,与人格价值,即个人价值之道德,尤不可不完全区别。或谓“法律非别乎道德,乃实现道德之手段而附于道德者”,此说对于承认道德与法律区别之问题,了不相涉。吾人贝Ⅱ谓,两者之区别,为法律之外部性,道德之内部性。此言固亦有关联之意,然有不同之意四,不可不察也。

  • 标签: 法律与道德 社会规则 法律观念 人格价值 个人价值 内部性
  • 简介:法律权威至上是法治的必要要素。法律权威构成要素包括法律的国家性、责任性、强制性和普适性、利导性、程序性。法律权威要从主体、客体和法律实践中介三者的相互作用中去树立。主体应是具有法律信仰的主体,客体应是具有良好内在品性的法律,科学、自治的法律运行机制是树立法律权威的桥梁。

  • 标签: 法律权威 法律信仰 法律自治
  • 简介:法律异化是指法律这种人类创造出来的本用于服务人类的社会规范,因为一些原因反而成了走向人类对立面的一种异己力量的法律变化。其表现为依"法"迫害、合法伤害、非法侵害、人们对法律的异己感和积极寻求法律的替代品等多种形式。法律异化的人为因素是人的异化,客观因素是法律本身的悬空与不切实际、法律规范限制性的僵化、司法的"证据中心主义"和法律运行的程序主义等。克服法律异化的路径有以人为本,确保良法的产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防范主体的自我异化;运用宏观、全面的社会治理手段防范法律的异化等。

  • 标签: 法律异化 法社会学 成因
  • 简介: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WendellHolmes,1841—1935),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伟大的法官之一。184lff-3月8日出生于波士顿。186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是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霍姆斯应征入伍,为陆军中校,并在战争中数度负伤。退伍后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学习。1866年取得律师资格并开始在波士顿执业。

  • 标签: 法律人 联邦最高法院 哈佛大学 南北战争 应征入伍 律师资格
  • 简介:弗兰茨·冯·李斯特(FrancvonLiszt,1851~1919),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李斯特18岁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四年后又赴哥廷根、海德堡等大学学习。在维也纳,他深受其老师耶株(RudolphvorJhering)、麦克尔(A.Merkel)和瓦尔堡(E.Wahlberg)等人的影响。1875年,李斯特以《伪誓和虚伪的证言》的论文,成为格拉兹(Graz)大学的讲师。

  • 标签: 法律人 大学学习 李斯特 维也纳 奥地利 海德堡
  • 简介:克莱伦斯·丹诺(ClarenceDarrow,1857~1938),美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律师,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演说家、辩论家、政治活动家和杂文作家。

  • 标签: 法律人 中外 政治活动家 美国历史 律师
  • 简介:莱昂·狄囊(LeonDuguit,1859~1928),法国法学家,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社会学法学派的一个支派)的主要代表。1859年2月4日出生,1882年6月在波尔多大学法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同年10月,在教授资格竞争考试中合格。1883年1月,取得冈城大学法学院教授资格,1886年10月,取得波尔多大学法学院教授资格,1892年4月,任波尔多大学法学院宪法和行政法教授,1901年,出任该法学院副院长,1919年起任院长,直到1928年12月18日去世。由于狄骥一生都在波尔多大学度过,所以他以及他的追随者也被称为“波尔多学派”。

  • 标签: 法律人 社会连带主义 法学院 波尔多 博士学位 法学家
  • 简介:张志让(1893-1978),号季龙,江苏省武进县人,191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5年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读文科,1917年秋改入哥伦比亚大学读法律,1920年夏转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法律,1921年回国后先在北京北洋政府司法部任参事,两年后任大理院推事,同时从事法学研究和文化教育工作,并任北京大学,东吴大学和复旦大学教授。

  • 标签: 法律人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文化教育工作 北京大学 1921年
  • 简介:丘汉平(1904-1990),字知行,西名为HenryH.P.Chiu,原籍福建海澄(今龙海)。生于缅甸仰光。1924年毕业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商科。1925年毕业干吴淞中国公学商学院。1927年从东吴大学法律学院毕业后,旋回仰光。次年春赴美国留学。1929年获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30年赴欧洲考察后,返回上海执律师业务。

  • 标签: 法律人 中外 华盛顿大学 暨南大学 东吴大学 博士学位
  • 简介:艾伦·M德肖维茨(AlanMortonDershowitz)1938年9月1日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Brooklyn)的威康斯堡(Williamsburg),犹太人。曾就就读于布鲁克林大学,毕业后进入耶鲁法学院继续深造。入学的第二年,德肖维茨就成为了耶鲁法律评论的编辑。

  • 标签: 法律人 中外 耶鲁法学院 布鲁克林 纽约市 犹太人
  • 简介:阮毅成(1905-1988),本名阮冠华,字静生,号思宁,自号适庐老人,祖籍浙江省余姚县临山镇人,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县,为中国近代法学名家阮性存之子。幼年在杭州小学、中学读书,1927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政治经济系。1931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49年去台湾后,曾担任过台湾《中央日报》社社长、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等职务。为中国台湾现代诗人、律师、法学家,中国现代法学奠基人之一。

  • 标签: 法律人 中国国民党 《中央日报》 近代法学 1927年 1931年
  • 简介:在当代中国法治理论与实践中日益凸显法的合法性问题,对法律接受的理论研究试图回应这一问题。研究法律接受问题的核心在于探讨如何使得社会成员形成对于法律的正向、积极的法律态度,进而外化为践行法律、捍卫法律尊严的行为。这一研究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标签: 法治 法律接受 合法性
  • 简介:阿尔弗雷德·汤瞢森·丹宁(AlfredThompsonDenning)(1899~1999),出生于英格兰罕布什尔郡惠特彻奇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16年,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牛津大学马格德林学院专修数学,毕业后由于丹宁的兴趣在律师,因此在1921年时,他再次报考牛津大学,回到了母校马格德林学院攻读法律

  • 标签: 法律人 牛津大学 1921年 林学院 弗雷德 英格兰
  • 简介:<正>生活中总是有那么多的意想不到。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张平老师,网络法之于我,或许永远都是陌生物。现在,在尽情地享受网络所带来的方便的同时,网络法也时常成为我思考的主题,我也慢慢地领会到了《网络法律评论》这一"中间物"(第一期执行编辑刘永沛语)的意义。作为上一期编委会成员之一,我已经参与了大量的工作,对于整个编辑流程已

  • 标签: 编委会成员 法律评论 编辑流程 中间物 执行编辑 编辑手记
  • 简介:沈家本(1840-1913),字子悖,清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二日,即公元1840年8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9-3安县(属今湖州市)的一个书香人家。归安古称吴兴,北濒太湖,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著名的渔米之乡。明清之际,这里人才辈出,该地域的文人士风显然对沈家本青少年时期的治学硬后来的仕途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标签: 法律人 中外 青少年时期 交通便利 明清之际 沈家本
  • 简介:<正>近日在读张建伟老师的随笔集《法律稻草人》,乍看书名,心生疑惑,法律与稻草人有何干?书中有云"近来常常想起稻草人,不是爱起春种秋收的老圃生涯,也不是赋归去来辞的心情驱使,而是闲极生异想,觉得在不尊重法律的社会,法律只能吓鸟,不正

  • 标签: 随笔集 归去来辞 张建伟 渐行渐远 此君 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