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年,瑞典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通知国际局说,他们将提出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第二国际的建议。这一建议确实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自第二国际成立以来,尤其是在1900年以后,反对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危险是第二国际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人类反对战争的历史中,第二国际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由各国社会主义政党联合起来的反战力量。它代表了全世界有组织的工人阶级的独立的反战要求。第二国际的一

  • 标签: 第二国际 德国社会民主党 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瓦解 工人阶级
  • 简介:国际关系理论被称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学者试图将其普造化、科学化,存在较强的意识形态情结和阐释西方国际体系合法性、同化非西方国际体系的用意,忽视了国际关系作为艺术性一面的内涵及多种国际体系并存的事实。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地区主义的发展,当中国意志非得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可的地步时,经历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全面对话、并进而推动比较国际关系学的诞生、实现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等阶段,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学派就将得以确立。

  • 标签: 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学派 国际体系
  • 简介:<正>1989年是第二国际成立100周年。为纪念这一日子,第25届林茨国际历史学家会议两个讨论主题之一是“1889—1914年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第二国际”。在提交大会的论文中,不少历史学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或是从新的角度评价了某些问题。本文选择其中几个问题作一些评述。

  • 标签: 第二国际 历史学家 工人运动 文化运动 社会主义 殖民政策
  • 简介:<正>每年的8月8日这一天是全世界劳动妇女的光辉节日,各国劳动妇女用不同方式庆祝它。这个节日怎么起源的呢?国内外对此都给予了不同的回答。我国流行的说法是:为了纪念1909年8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争取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而举行的盛大游行示威,1910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根据克拉拉

  • 标签: 国际妇女节 蔡特金 劳动妇女 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 妇女选举权 起源
  • 简介:西方开始了解中国电影主要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之后。但是从1949年到1979年,中国电影仍然只是在苏维埃政权国家和一些亚洲国家内部传播。在西方国家(西欧和北美),这些电影鲜为人知,在电影图书馆里和电影迷中间它们是受到限制的。文化大革命之前大量的导演制作了大量高质量的影片。其中的三位著名导演是桑弧、谢铁骊和沈浮。

  • 标签: 中国 电影业 国际影响 导演
  • 简介:美国和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美国是东亚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推动力。美国和东亚关系的开启,在很大程度上是两种原先相互独立、性质不同的国际体系之间交往和冲突的过程。美国与东亚关系的发展,是东亚被逐渐纳入现代国际体系和美国塑造东亚地区国际体系的过程。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也对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东亚地区多边主义的发展,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与东亚之间关系的性质。

  • 标签: 美国 东亚 东亚国际体系变迁 美国与东亚关系
  • 简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的社会制度,并由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世界历史进程的坎坷与曲折,时代主题的转换,世界格局的变迁,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改变着它的运动形态和方式,从而将进一步影响人类在新世纪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世界的今天。但在变化和发展着的当代世界上,社会主义也必须适应世界新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创造更加光辉的未来。

  • 标签: 社会主义 国际格局 十月革命 国际斗争 世界殖民体系
  • 简介:中国要成功实现和平崛起,就应当充分重视并认真研究国际制度。目前我国的国际制度环境并不乐观。本文研究了国际制度对崛起国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中国参与并影响国际制度的有效途径,即国际制度的先占原则和修制原则,并进而讨论了这两项原则实现的可能性。

  • 标签: 国际制度 中国 先占原则 修制
  • 简介:<正>均势概念的出现和均势原则的应用是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的事,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产物。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代战争"最终缔结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从而导致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局面。从那时起,"均势"这个专用名词便开始经常地在文章和文件中出现。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第一次把"均势"载入载入正式条约。此后,欧州列强都把均

  • 标签: 均势外交 国际政治 国际体系 对外政策 三十年代 战争策源地
  • 简介: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机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不仅需要维护和加强这一国际秩序和国际机制,而且应该运用合作共赢的新理念进行制度创新,构建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贸合作和金融机制,强化国际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以公正、客观、非选择性方式处理人权问题为原则的国际人权机制,重视各种区域与跨区域经济与安全合作组织发挥的重要作用,形成以大国协调为基础、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化时代国际机制。中国应该进一步积极参与、有效利用并推动完善国际机制,保护和发展自己。同时,改革现有国际制度中不公正和不合理之处,提高国际机制创新能力、制订重要议程能力和拿出建设性倡议的能力。

  • 标签: 联合国 国际机制 中国
  • 简介:国际关系研究的问题选择有三条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路径。一是逻辑路径,即逻辑地拓展现有的研究纲领,主要通过理论批判、方法批判和跨学科批判来实现。它的优点是有助于循序渐进地增进知识的增长、研究效率较高,不足之处在于可能把严谨的学术研究变成与历史和现实无关的逻辑游戏,同时研究的边际贡献往往呈递减趋势。二是历史路径,强调在现象世界中发现研究问题,具体的问题来源包括研究者经历的当代历史、历史研究和历史哲学。国际关系学最具原创性的贡献通常都是走历史路径的学者做出的,但理论的普遍化较为困难是这一路径主要的缺点。三是逻辑一历史路径,即当发现理论与历史(现实)不符合时,通过修正现有理论或创造新理论来做出更好的解释。这是问题选择最理想的途径,但对研究者的理论和历史素养要求最高。

  • 标签: 国际政治理论 国际关系 问题选择 逻辑路径 历史路径
  • 简介:康德是西方国际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他晚年对人性、国际正义、战争与和平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康德认为,人性不单单是性善或性恶的问题,而是善恶皆备;“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可以作为国际正义的标准;人的“非社会性”是国际上战争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同样人的“非社会性”也使“永久和平”成为人类历史的必然归宿。

  • 标签: 康德 国际政治思想 国际正义 国际政治 人性思想 战争思想
  • 简介:2011年10月15—16日,第四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该论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项目之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察哈尔学会联合主办,TCL集团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提供支持。

  • 标签: 博士生学术论坛 国际关系 政治专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北京大学 教育创新工程
  • 简介: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贸易谈判代表在北京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达成双边协议。此举扫清了中国“入世”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使中国人历时13年、“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的“复关”(后来变成“入世”)事业终于能够“指日可待”。这个被誉为“双赢”的协...

  • 标签: “入世” 中美关系 新规则 新思路 老问题 最惠国待遇
  • 简介:第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14年11月14-1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察哈尔学会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主办。本刊及论坛组委会诚邀国内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专业的博士生踊跃投稿,具体说明如下:

  • 标签: 博士生学术论坛 国际关系 政治专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公告 北京大学
  • 简介:梅德韦杰夫:我们这次交流的话题绝对自由,我不会设任何限制,我现在任由大家支配。当然我也有一个兴趣点,就是希望能和大家谈一谈世界民主发展问题,自然也包括俄罗斯的民主发展问题,毕竟我们现在身处俄罗斯。一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讲俄罗斯的现代化问题。自此以后,做成了一些事情。但是,我们对于这些事情的进展速度并不满意。虽然如此,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

  • 标签: 梅德韦杰夫 国际政治 对话 学者 论坛 民主发展
  • 简介:国际格局变迁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变革国际制度的需求日益上升,由此推动国际制度体系发生深刻转型。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的新兴大国,既要积极参与甚至引领既有国际制度的转型,也要促进和推动新的国际制度的创建。

  • 标签: 制度转型 国际格局 中国 国际制度 国际社会 制度体系
  • 简介:一、回顾历史的感言很高兴能够参加今天召开的纪念《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创刊35周年研讨会。我亲身经历了本刊从创办至今的全过程,感受良多,不能不回顾历史,略抒感言。从刊名的变化来看,本刊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创办时是由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的《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当时是用32开书本形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改革开放之初,评介了很多国外有关研究成果,

  • 标签: 国际共运史 人民出版社 中央编译局 杂志创刊 社会主义 当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