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简单介绍了相似离度的基本使用技术。从前期(1-3月)北半球500hPa各月月平均高度场中划分出与福建省雨季降水关系较密切的区域,使用该方法寻找若干个历史相似年份,进行迭加综合,做出雨季降水预测。通过对1998年-2007年的试报,效果较好,在业务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优势相关区 相似离度 雨季降水预测
  • 简介:雨季结束后江西省经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从而久晴无雨或降水甚少,形成大范围严重干旱.据初步统计,解放后江西省的中等强度以上的大范围伏旱或秋旱的频率高达60%.本文对7—9月大范围的伏、秋干旱进行分析并利用500hPa环流特征进行预测.1大范围干旱的标准

  • 标签: 环流特征 降水场 干旱带 距平 点聚图 秋旱
  • 简介:通过引入改善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对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IAPPSSCA)中的大气模式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前后的IAPPSSCA,我们对1980~1994共15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集合预报检验,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改进后的IAPPSSCA对江淮和华南地区的预报技巧与原先的系统相比只是有略微的提高,但对我国东北、华北、河套区域以及整个中国东部的预报技巧则比原系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表明气候模式中陆面过程的正确表述可以提高模式气候预测的能力。利用改进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提供的预测海温距平,我们对1998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预报(该预测3月份提供给有关单位)。今与实际情况比较表明,改进了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耦合,对1998我国夏季旱涝形势的预测与实测基本相符,但强度较小,说明有一定预报能力,但也还有许多问题。

  • 标签: 短期气候预测 集合预报技术 汛期降水距平预测 陆面过程
  • 简介:2018年10月22-27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第43届气候诊断和预测年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国及相关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国家气候中心李清泉和张颖娴参加了此届年会。

  • 标签: 气候诊断 年会 NOAA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预测 专家学者
  • 简介:以visualbasic为基础,对核心控件contour4.2进行二次开发,建立起等值线绘制模块,其功能是调入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txt文件后能够生成其等值线图形文件,即*.shp文件。对mapobject2.3进行了二次开发,目的是建立一个地图演示模块,用于展示、编辑、打印等值线绘制系统生成的*.shp文件。最终将以上两模块嵌入短期气候预测平台,作为其绘图模块。

  • 标签: 等值线 二次开发 短期气候预测
  • 简介:本文利用兰州1944~1997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建立了线性平稳序列的降水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了功谱密度函数中的最大熵法(或叫全极模型),并将特征多项式模大于1的根反射到单位圆内,再返回修正后的线性预测的系数。并对1986~1997年11年的月降水做了预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其中取15阶预报效果较好。此方法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可作为台站月、季、年降水预测走向客观化、定量化方法的一种初步尝试

  • 标签: 线性预测 最大熵法(全极模型) 自回归模型 月季年降水预测
  • 简介: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500hPa高度场、太平洋海温场和降水资料,建立起汛期降水的预测方程;经过适应本地化的Z指数修正,将预测结果转化为旱涝等级;将SVD技术与修正的Z指数结合起来,实现旱涝的气候预测;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气象、防汛抗旱部门。结果表明:1)影响江淮分水岭地区汛期降水的因子有5个,分别是太平洋地区2个,印度半岛附近2个,欧洲地区1个;2)理论上的Z指数等级不符合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实际状况,因而必须对Z指数进行修正。经过修正后的各个旱涝等级的划分概率较为合理,说明Z指数的5级指标是可靠的;3)利用5个影响因子可以建立汛期降水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预报方程,在共计8年的旱涝滚动预测和实况检验中,等级相符的有7年,只有2003年的预测试验相差一个等级,5级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7.5%;4)经过气象、防汛抗旱部门2008年的应用,旱涝等级的预测意见和实际基本吻合,说明预测技术的应用情况良好。

  • 标签: 江淮分水岭 旱涝预测 奇异值分解 修正Z指数
  • 简介:1短期气候预测评分办法1.1短期气候预测评分办法不断改进近20a的短期气候预测评分办法有1987年中国气象局下发的《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1990年5月气天发(1990)26号《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第一次修订)(简称《老办法》)和1999年7月起执行的中气预发[1999]15号《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评定暂行办法》(简称《新办法》)。

  • 标签: 短期气候预测 天气预报质量 业务考核 评估方法 评分办法 评定办法
  • 简介:为探求陕西渭南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特征及预测方法,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利用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设施农业试验点日光温室2014—2016年冬季(11—3月)棚内外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对比分析及逐步回归方法,对冬季晴天、多云、阴天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温、湿度日变化特征及最低气温预报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温、湿度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变化,气温最低值均出现在日出前后,于午后13—14时达到最高值,相对湿度则相反;夜间温、湿变化相对稳定,湿度接近饱和状态;晴天时温、湿度变化幅度大于多云和阴天时。试验建立的日光温室内未来一天最低气温预报模型,通过检验,其误差值在2℃范围内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预报准确率可满足业务应用。

  • 标签: 日光温室 小气候 温度 相对湿度 预测方法 渭南华州
  • 简介:利用改进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系统(1APPSSCA),结合IAPENS0预测系统所预测的1999年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异常,对1999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了适时集合预测预测结果表明:IAPPSSCA较好地预测出了1999年夏季北半球大尺度环流场的异常情况,并较好地预测出1999年中国南涝北旱的大范围降水形势。IAPPSSCA对长江下游的强降水中心、中国南方大部夏季多雨的特征以及中国北方大部的干旱少雨形势的预测,与实测较相符。但IAPPSSCA预测的南方大范围雨带的北界比实测的略为偏北,北方的小范围的降水正距平区域也没有能预报出来。另外,对于月平均降水距平的预测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说明我们的预测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 标签: 强降水 大气物理 大尺度环流 海温异常 短期气候预测 热带太平洋
  • 简介:新一代"西北干旱监测预测服务综合业务系统",是一个具有较好物理基础,较强的监测、预测、服务能力,较高自动化程度并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业务服务综合系统.本系统以短期气候预测为依托,集气象信息采集、加工、信息存储为一体,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已有的系统、资料及信息,吸纳了项目其它子专题的系统和成果,节省了计算机海量空间,避免了许多重复劳动,在近几年日常监测、预测业务服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西北干旱 监测 预测 综合系统 新一代
  • 简介:2008年9月24日,中国气象局科技司组织专家组对项目的中期工作进行了检查,专家组认为,项目按计划开展了所有的工作,经费使用合理,任务完成好,阶段成果显著,工作状态良好,一致同意通过中期检查,并建议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继续完成项目工作计划任务。项目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情况如下:

  • 标签: 数值预报系统 集合预测 短期气候 灾害天气 中期检查 中国气象局
  • 简介:引言流行性感冒(FLU)是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流感传播迅速,常导致世界性大流行,在较大的流行中死亡人数往往超过千万,如果我们事先能预测流感的行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显然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流感流行 气候规律 气象条件 流行指数 回归系数
  • 简介:1初霜日序列中存在着的统计特征近几年有些气象要素变化无常,往往很容易地超过极值.无霜期显著延长,初霜日序列变得没有规律可循,这些都与气候异常有关.以往制作初霜日预报,无非是用周期叠加外延法去做,但近几年初霜日序列的周期性越来越不明显,无法通过统计检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差,有时预报误差在半个月以上.

  • 标签: 短期气候预测 时间序列 统计规律 初霜日 年降水量 谚语
  • 简介:本文简短地比较了100a来短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的发展道路.指出短期天气预报在经历了天气图阶段、长波阶段和数值预报阶段三大步之后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而短期气候预测100a来在"气候是天气的综合"错误思想的指导下,虽然也经历了与短期天气预报相应的几个阶段:大型天气学阶段、超长波阶段和短期气候预测的数值模式阶段,但每个阶段都以失败(或即将失败)而告终.使得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始终在原地踏步.30a前提出了"气候系统"的概念,这是气候学的一次真正的进步.但"气候系统"至今仍是一个抽象概念,不像"天气系统"指的是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锋面等具体的物质系统.一旦"气候系统"被人们公认为一些具体的物质系统之后,短期气候预测即可成为"气候系统变化的预测",此时短期气候预测通向成功的第一步--气候预测的"挪威学派"就诞生了.与天气图相应的,描述气候系统变化的一种四维图象也会应运而生.作者认为此图象很可能是"地气图",而具体的气候系统很可能就是地热涡、地冷涡和形变锋等.

  • 标签: 短期天气预报 短期气候预测 “气候系统”物质化 地气图
  • 简介:2007年,“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灾害天气精细数值预报及短期气候集合预测研究”获得科技部批准,正式启动。我院数值预报研究中心作为项目具体承担单位,在过去的一年里,在中国气象局、科技部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领导下,在项目各课题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顺利启动并全面开展,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成果。

  • 标签: 灾害天气 预报系统 气候集合 预测方法
  • 简介:2003年12月18日,科技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主持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监测预测方法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面临西部大开发的急需,项目立项对推进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和开发西部资源意义重大.项目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

  • 标签: 生态气候 环境监测 预测方法 西北地区 可持续发展 IPCC
  • 简介:在硬件设施、探测系统、网络环境日益完备,指导产品种类迅速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根据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需求,对宁夏气象预报预测业务人员目前的状况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根据社会需求与技术形势,讨论了面临的任务,提出了发展策略与措施。

  • 标签: 业务技术 预报预测 气象 宁夏 硬件设施 产品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