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英国Hadley中心QUMP模式(QuantifyingUncertaintiesinModelProjections)集合5组敏感性试验产生全球气候背景场驱动区域气候模拟系统PRECIS(ProvidingRegionalClimatesforImpactsStudies)产生降尺度数据,分析PRECIS对中国地面气温变化模拟能力,同时对SRES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1世纪中期(2021-2050年)中国区域温度做出预估。模拟能力分析结果显示:PRECIS在5组背景场驱动下都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气候基准时段(1961-1900年)中国区域气温年变化和时空分布特征,但存在暖偏差,高敏感度模拟实验暖偏差幅度要大于中低敏感度。预估结果显示:5组敏感性试验降尺度模拟温度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最低温度变暖幅度高于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高敏感度试验Q10模拟升温幅度介于低敏感度模拟和中敏感度模拟之间,其他敏感性试验表现出高敏感度模拟升温幅度高于中敏感度模拟,而中敏感度模拟高于低敏感度模拟。从模拟升温空间分布上看,西北地区升温幅度最显著,可达2.08-2.61°C,华南地区升温幅度相对较小,为1.33-1.84°C,但不同敏感度模拟升温幅度具有一定区域差异。

  • 标签: QUMP集合 PRECIS系统 SRES A1B情景 地面气温 不确定性分析
  • 简介:近年来,防雷减灾社会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防雷安全社会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防雷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较好地履行了防雷社会管理职能,防雷减灾工作成效显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进一步简政放权,对防雷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当前防雷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探索措施应对防雷减灾工作新挑战,促进防雷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社会管理 防雷减灾 防雷技术 防雷工作 防雷安全 主管机构
  • 简介:自动气象站自动观测数据及各种气象资料文件、报表储存和备份是气象部门重点工作之一。为了抵御不可抗力因素对计算机设备和存储资料硬件设施造成破坏,本文给出一个简单实用实现自动气象站大量数据自动备份方法,并结合这种方法阐述了数据备份中几点策略和注意事项。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数据备份 注意事项
  • 简介:利用1960—2009年武汉市城区与郊区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相同气候季节划分方法,系统分析武汉市城区与郊区气候季节起始时间、季节长度变化趋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980—2009年武汉市城区入春、入夏时间比郊区分别提前10d和5d,入秋和入冬时间城区比郊区推迟;夏季长度城区比郊区长12d,冬季、春季长度城区比郊区短6d和5d。1960—2009年武汉市四季平均起始时间城区与郊区差别较小,但四季最早及最晚出现时间年际差别较大;入春、入夏时间城区与郊区均提前,入秋和入冬时间均推后,但城区四季变化较显著,郊区仅入秋变化显著;城区夏季长度呈极显著延长,冬季长度呈较显著缩短,城区春季、秋季及郊区四季长度变化均不显著。2000—2009年武汉市城区与郊区季节起始时间和季节长度变化较大,这是因为近10a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崛起支点,城区发展迅速。

  • 标签: 气候季节 起始时间 季节长度 城区与郊区
  • 简介:为了实时监控青海省各级气象台站气象信息传输及时性和准确性,并能统计和分析气象资料传输及时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QLServer数据库青海省气象信息传输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B/S方式,在JAVA环境下开发完成,信息实时监控结果以表格形式显示,以Excel表格形式导出;实现了任意时段、任意信息报类和任意气象台站传输及时率统计。该系统界面友好,通过业务化应用,可及时发现气象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逾限报或缺报,也可及时分析掌握全省各级气象台站气象信息传输及时率。

  • 标签: 数据库 统计 传输及时率 逾限 缺报
  • 简介:基于淮河流域地形、岩石地质类型等空间分布特征,对陆面—水文耦合模式CLHMS1.0(CoupledLandSurface?HydrologicalModelversion1.0)河道曼宁糙率系数、水力传导度两个关键参数进行了率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CLHMS1.0多组敏感性试验,分析了河道曼宁糙率系数、水力传导度对CLHMS1.0模拟淮河流域水文过程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上游王家坝子流域曼宁糙率系数减小,可以显著提高模式对王家坝水文控制站上游模拟水流流速,减小了模式对王家坝洪峰来临时间模拟偏迟误差;依据淮河不同子流域岩石地质类型选定更为合理水力传导度参数后,模式对淮河流域河道流量等水文过程模拟更为准确。利用参数率定后CLHMS1.0对淮河流域1980~1987年逐日水文过程进行了模拟,与观测实况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了新河道曼宁糙率系数和水力传导度参数后,模式对淮河流域逐日水文过程模拟能力显著提高,且可以更合理地模拟出地表产流和地下水补给对流域河道流量相对贡献。

  • 标签: 陆面-水文耦合模式 水力传导度 曼宁糙率系数 参数率定
  • 简介:基于连续3年涡相关观测数据分析了雨养玉米农田水热交换环境控制机理。结果表明:热量(辐射与温度)与水分(土壤含水量与大气水汽压亏缺)因子是控制农田水热交换关键因子,但随着研究时间尺度变化,其作用强度显著不同。当研究时间尺度由小时-日-月-季-年逐渐增大时,热量因子对玉米农田水热交换影响逐渐减弱,而水分因子影响却逐渐增强。因而,模拟玉米农田水热交换,以小时时间分辨率模拟时,能量输入应以辐射为主;以月为时间分辨率时,能量输入应以温度为主,可以提高模拟精度。另外,不同水文年型控制雨养农田水热交换主要因子也有显著差异。湿润年,土壤水分充足,决定蒸发强度可用能量是限制水分交换关键因子;偏千年,农田水热交换受制于水分与能量双重制约。因此,在估算半干旱地区水热交换时,同时还应关注不同水文年型迥异环境控制机理,以提高不同时间尺度模型模拟精度。

  • 标签: 雨养农田 环境控制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 简介:水工混凝土在干旱环境下干缩变形、抗裂性能对水利工程影响较大,本文采用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交互作用来模拟高温干旱环境,采用典型工程渡槽和面板混凝土配合比配制试验用混凝土,在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了渡槽混凝土、面板混凝土干缩、力学强度、抗裂特性发展变化规律,并对已建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在长历时干旱环境下干缩变形性能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长历时高温干旱 水工混凝土 水工建筑物 干缩变形 开裂
  • 简介: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自动站(2421个站)观测资料,分别对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全球预测系统(GFS)数值模式资料地面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在中国区域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数值模式资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观测资料所具有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东部地区适用性要高于西部地区.不同地面气象要素,差异较大:对于地面气温和地面相对湿度,ECMWF比JMA和GFS更接近实际观测,ECMWF和JMA分析场数据质量要好于预报场;ECMWF和JMA地面气温在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GFS地面气温在夏季与观测差异最大;3种数值模式资料地面相对湿度在秋季和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对于地面风速,在江淮流域和华南等东部区域JMA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小,在北部和西部区域ECMWF最好,JMA和GFS地面风速在冬季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大.

  • 标签: 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 日本气象厅(JMA)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全球预测系统(GFS) 地面气象要素 适用性评估
  • 简介:为了了解数值模式降水预报在云南地区预报效果和误差特点,利用T639、德国和日本模式对2010—2013年云南地区雨季(5—10月)24—72h降水预报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模式对云南地区雨季小雨和中雨具有较好预报能力,T639模式对大雨和暴雨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德国和日本模式。T639和日本模式对6—8月降水预报TS评分高于其他月份,而德国模式对10月中雨及以上量级降水预报T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和其他两种模式。日本模式能准确预报出较强雨带位置且降水量较接近实况,但对降水中心位置预报偏西;T639模式能较好预报降水中心,但预报降水量偏大;德国模式对云南西部地区降水预报偏大,对东部地区降水预报偏小。日本模式对台风低压影响降水预报效果较好,而德国模式对两高辐合系统影响大雨和暴雨预报效果较好;对冷锋切变造成中雨及以上量级降水,T639模式24h和48h预报更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数值模式 降水预报 检验 TS评分
  • 简介:根据中国气象局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内容,自2012年4月1日起,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实时传输方式中取消了天气预报,改用新格式地面气象要素文件即新长Z文件。由于新长Z文件在形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缺测,数据异常等情况,要求观测员在出现此情况时应在规定时间内对相关数据做质量控制,因此简要介绍新长Z文件和新长Z文件形成时若正点地面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的如何正确合理维护方法,以保证观测员在遇到类似问题是及时、有效、正确上传自动站正点新长Z文件数据。

  • 标签: 新长Z文件 异常数据 维护方法
  • 简介: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灾害特点,立足于本地区实际需求,利用手机作为气象灾害发布重要手段,依托于中国移动短信点对点互连协议及现有的气象局网络资源,提出并设计了基于气象实时数据库应用手机短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设想,形成内蒙古自治区级和各盟市、旗县移动互联网服务体系,为提高气象灾害信息手机发布能力、发布时效提供基础平台支撑.

  • 标签: 手机短信 气象灾害 预警信息 发布平台
  • 简介:针对近两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两次暖切初雷进行研究,总结预报经验,探讨预报可行性,结果表明:1)两次暖切初雷中,500hPa高度层均有浅槽存在,且500hPa高度层正涡度区到达本场附近时间与雷雨发生时间一致,同时低层有较强辐合抬升;2)从雷达图像来看,两次雷雨发生时,本场附近均存在明显速度辐合,雷雨回波为局地生成;3)相当黑体温度(BlackBodyTemperature,TBB)越低,对流越旺盛,所以TBB等值线图可以用来推断对流发展趋势;4)在雷雨发生时段,基于风云2号气象卫星雷暴云指数值介于0-0.5之间,雷暴云指数变化趋势可以较准确表征雷雨发生时间。

  • 标签: 暖切初雷 相当黑体温度 雷暴云指数 双偏振雷达 风云2号气象卫星
  • 简介:利用高密度自动观测站逐时气温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按照客观标准选择参考站,分析2010年7月2~6日北京一次极端高温过程中城市热岛强度(IUHI)对城区地面气温时空分布影响。此次高温过程连续5日日最高气温均超过35.0°C,为北京站1951年以来连续5日平均最高气温最高值。大陆暖高压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北京处于高压脊前,西北气流下沉增温,加之气流越山引起焚风效应,是导致此次极端高温过程发生环流背景。但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均出现了以城区为中心高值区,从城区中心向郊区平均IUHI逐渐减小,最低气温IUHI较大,四环线以内5日平均IUHI达到2.93°C,四、五环线之间1.87°C,五、六环线之间1.43°C;最高气温IUHI较小,但四环线以内,四、五环线之间和五、六环线之间5日平均IUHI仍分别达到1.45°C、0.96°C和0.72°C。在7月3~6日夜间,四环内IUHI极值均在3.00°C以上,特别是7月6日凌晨达到5.50°C;白天IUHI相对较小,其中2日早晨甚至还出现了负值。城区各地带IUHI日变化规律几乎同步,具有两个相对稳定阶段和两个快速变化阶段。稳定强IUHI阶段从21:00(北京时间,下同)持续到次日05:00,稳定弱IUHI阶段从08:00至18:00;05:00至08:00是IUHI快速℃衰减阶段,而18:00至21:00是IUHI快速上升阶段。因此,城市热岛效应对北京城区夏季单次极端高温过程强度及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城区特别是中心城区高温影响。

  • 标签: 极端高温 城市热岛强度 城市化影响 自动气象站 北京城区
  • 简介:以2012年7月15日凌晨榆林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卫星水汽图像和大气动力场相结合方法揭示冷涡影响下降水过程中干侵入特征及其对短时强降水发生、发展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中干侵入特征明显,卫星水汽图像上黑体亮温高值区与干冷区相对应,干冷区伸入使得对流云团边缘亮温梯度增大,同时对流云团发展;干侵入与对流层高层下沉运动、高值位涡以及干冷区相对应,因干冷空气叠加在暖湿气流之上,在强降水区上空出现了对流不稳定层结,为短时强降水发生创造了有利环境条件。另外,此次降水过程水汽条件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低层,风场辐合带来短时间水汽辐合为短时强降水集聚了一定水汽条件。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作用下,将不稳定层结中包含水汽气块抬升,从而形成降水。

  • 标签: 干侵入 水汽图像 位涡
  • 简介:利用江西省9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降水量资料,对2014年ECMWF集合预报降水统计量进行逐6h和24h晴雨检验、降水分级检验及区域性暴雨检验。结果表明:1)10%、25%、Mode、融合、最小值在晴雨预报准确率方面较控制预报更有参考价值。2)对于全年降水分级检验,10%、25%、Mode、融合、最小值这5个统计量在小雨预报方面较控制预报更有参考价值;中位数、概率对中雨ETS评分要略高于控制预报;90%、75%、概率对大雨预报比控制预报好。对于暴雨预报,最大值、90%、融合比控制预报好;融合、最大值对大暴雨落区指示意义不大,但对大暴雨量级降水可能性可以供预报员参考。3)对于区域性暴雨预报,90%、融合、最大值预报技巧比控制预报高,最大值虽然空报较严重,但对降水量级有一定指示意义。集合预报各统计量对于强降水过程爆发或发展阶段预报效果不如降水过程成熟期或末期好。

  • 标签: 集合预报 降水统计量 检验结果 统计分析
  • 简介:近年来,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全国气象部门纷纷借助新媒体优势提升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水平,开展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气象科普工作是公共气象服务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必然要求,是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气象现代化重要标志。

  • 标签: 科普宣传工作 气象部门 新媒体 应用 信息科学技术 全民科学素质
  • 简介:文章综述了内蒙古气象网站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探讨了相关应对措施.以期提升内蒙古气象网站安全性,保障网站稳定运行,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气象信息.

  • 标签: 气象服务 网站安全性 管理
  • 简介:利用卫星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5月19日和2014年5月16日在龙岩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5月19日暴雨过程触发机制为地面冷锋,当地面转受冷高压控制,降水减弱;2014年5月16日强降水过程触发机制冷锋过境后,地面倒槽快速发展,逐渐增强暖湿空气和渗透南下冷空气引发强降水发生,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机制不同也使得暴雨落区有所不同,冷锋触发暴雨,其强降水落区出现在锋面附近急流左侧,而由地面倒槽触发暴雨过程其落区在倒槽南侧为暖区降水,暴雨落区局地性强。通过滤波法发现,强降水落区和经向垂直环流上升支相对应。

  • 标签: 强降水 触发机制 暴雨落区 低通滤波 对比分析
  • 简介:2014年9月,IPCC联合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召开了一次特别的研讨会,总结过去儿年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经验教训。此次会议针对IPCC最新评估报告中关键不确定性,梳理并总结了未来气候变化研究主要科学方向和面临主要挑战,讨论了如何与WCKP计划结合并解决这些问题,以期在未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在此次会议上,与会专家提出,未来气候变化科学研究重大挑战应包括如下8个主题。云、环流与气候敏感度;理解和预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冰冻圈变化;区域气候信息;区域海平面上升及其对沿海地区影响;水资源可利用量;生物地球化学、气溶胶和大气化学;理解年代际变化:归因与预测。这些主题涵盖了WCRP计划六大挑战和其他被认为具有挑战性主题。本文将在此次会议报告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以供当前气候变化工作参考。

  • 标签: 气候变化研究 IPCC WCRP 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