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4 个结果
  • 简介:用Calcofluor荧光染色和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6种常用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胞形成、菌丝扩展、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在0.07~5.98μg/mL和0.10~3.50μg/mL之间,而对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和休止孢形成没有抑制作用;霜脲氰对休止孢萌发和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1.10和0.002μg/mL,对其他阶段无明显的抑制效果;腈嘧菌酯对休止孢萌发、菌丝扩展和孢囊梗产生无影响,对游动孢子释放、芽管伸长和附着胞形成的EC50值分别为0.018、0.008和0.010μg/mL;代森锰锌对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和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2.40、2.88和1.53μg/mL;甲霜灵对该菌的整个发育期均没有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供试菌株对甲霜灵已经产生了抗药性.

  • 标签: 杀菌剂 黄瓜霜霉病菌 发育阶段 交互抗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气象角度入手,对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的日光温室小气候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室内不同高度(1.5、1.0、0.5m)的温、湿度有所差异:高层1.5m温度相对较高而湿度较小,反之,低层0.5m温度较低而湿度较大,这样,在高层形成了高温低湿的微环境,而在低层形成了低温高湿的微环境.黄瓜整个生育期,温室内日温度维持在12~23.5℃左右,低层相对湿度都在77.3%以上.另外,病害调查结果显示:从苗期开始就有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一直到结瓜期都较严重,且植株下层的发病程度高于上层.因此,得出霜霉病发生发展的适宜气象条件:低温(12~23.5℃)高湿(>83%)有利于其发生.最后提出适合该地区温室的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日光温室 黄瓜霜霉病 气象条件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霜霉病是瓜菜类常见的病害之一,西瓜霜霉病的发生具有传播源复杂,预防较困难,侵染发病潜伏期短、传播扩散快等特点;瓜田发病后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一般会导致西瓜减产10%以上,甚至绝收,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不断地调查分析、实践总结,依据西瓜的生物学特性和霜霉病的特征特性,以西瓜嫁接技术、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多方面综合应用为基础,提出西瓜霜霉病绿色防控的综合措施,为昌宁县西瓜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西瓜 霜霉病 绿色防控 综合措施
  • 作者: 惠希滨白东任伟东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8-09-19
  • 出处:《科学技术创新》 2008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玉米霜霉病是一种重要的病害,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常常造成玉米生产的重大损失。从玉米霜霉病的遗传表现、抗性基因的QTL定位效应及QTL与环境的互作、抗性的分子标记及抗性遗传多态性变异等方面对其分子遗传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就加强玉米霜霉病抗性基因克隆,近等基因系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建立等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 简介:摘要油菜是我镇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但是由于栽培管理水平不高,导致病害时有发生,其中油菜病毒病是油菜生产中发生比较普遍且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一般年份发病率为5%~20%,重发年份达50%以上,致使油菜减产、品质降低。介绍了油菜霜霉病和病毒病的病原、发生规律、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

  • 标签: 霜霉病 病毒病 病原
  • 简介:选取5种药剂进行田间试验,筛选生物与化学新药剂或新剂型用于科学防控葡萄霜霉病。结果表明:生产上用来防治葡萄霜霉病较频繁的酰胺类杀菌剂烯酰吗啉和霉多克、喹啉铜等仍具有较好的防效;新型复配药剂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在试验药剂中防效表现突出,生物杀菌剂多抗霉素药后7天防效接近80%,是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有效生物杀菌剂。同时针对病害发生特点对其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集成。

  • 标签: 葡萄霜霉病 防治 药剂
  • 简介: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近日,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发布消息.由广西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葡萄分子设计育种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化测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合作.率先完成了葡萄霜霉菌全基因组遗传密码的破译工作.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有关刊物上.广西农科院重点实验室为该项目第一完成单位。据悉.葡萄霜霉病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

  • 标签: 葡萄霜霉病 广西 重点开放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 防控 中国农业大学
  • 简介:摘要:贡菜为莴苣属草本植物,色泽鲜明,口感佳,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是天然绿色脱水蔬菜,由于清代为进贡朝廷的主要蔬菜,因此被称作“贡菜”。贡菜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云南、广东等地区种植面积和规模较大,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但是种植期间病害问题十分常见,霜霉病为贡菜的主要病害,又称露菌病,多发生于幼苗至成株期,生长中后期严重。因此早期识别并采取全面、有效的防治措施十分必要。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于2005年引进种植至今,从一开始引进时种植面积10多亩的零星种植,现在已经发展种植面积达16万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已经稳定成为我县秋冬季农民增收的支柱龙头产业之一,产值从一开始的柒捌千元每年,发展成现在的叁仟多万元每年。本文对贡菜霜霉病识别和放置措施进行重点分析。

  • 标签: 贡菜 霜霉病 识别方法 防治措施
  • 简介:黄瓜霉病黄瓜温室大棚栽培中的一种常见病害,由于果实受害后会腐烂,菜农常称之为烂果病、霉烂病。1危害症状黄瓜霉病多从开败的雌花开始侵入,初始在花蒂上产生水浸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瓜条病部先发黄,后期产生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叶片染病,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变为不规则形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明显,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层。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直径15~20mm的大型病斑。茎蔓染病后,茎部腐烂,瓜蔓折断,引起烂秧。

  • 标签: 黄瓜灰霉病 综合防控 设施 西安 温室大棚栽培 常见病害
  • 简介:在冬季越冬栽培的黄瓜容易受灰霉病的侵染,不注意防治往往会使黄瓜受到严重危害。而在农药使用时,因黄瓜对农药非常敏感,喷施杀菌剂必须慎之又慎,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症状识别。灰霉病主要危害幼瓜和叶片,也危害茎、花,造成烂苗、烂花、烂果。感染灰霉病黄瓜叶片,病菌先从叶片边缘侵染,呈小型的“V”字型病斑。

  • 标签: 黄瓜灰霉病 症状识别 防治 棚室 黄瓜叶片 农药使用
  • 简介:ZJ0712,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是我国自行创制的高效广谱杀菌剂。为评价该药剂10%SC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药效评价。经室内检测,该药剂对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inea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1.79和5.47μg/mL,对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0.34和45.15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白粉病在10~20g/hm^2、对霜霉病在37.5~150g/hm^2剂量下防效分别为85.79%~91.33%和86.70%~90.18%。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

  • 标签: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ZJ0712 室内毒力 田间药效 白粉病菌 霜霉病菌
  • 简介:研究了苜蓿霜霉病对苜蓿生理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霜霉病明显影响苜蓿的生理和生物学性状,感染苜蓿霜霉病的苜蓿植株与健康植株相比,其株高下降(10.40%~36.50%)、鲜重下降(18.61~64.55%)、分枝数下降(4.92%~36.87%)、生殖枝数下降(17.90%~86.15%)、花序数下降(17.75%~87.50%)、水分含量下降(7.48%~43.02%)、叶绿素含量下降(28.42%~68.63%).

  • 标签: 苜蓿 霜霉病 生长
  • 简介:葡萄霜霉病的流行与品种抗性、多雨高湿和栽培管理不当等有关。注意选择抗病品种、采取健身栽培、及时消灭病原、适时对果实套袋、再辅以药剂防治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流行危害。

  • 标签: 葡萄霜霉病 症状 发病规律 流行因素 无公害防治
  • 简介:对霜霉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孢子囊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0℃,最适温度18℃;孢子囊萌发需较高的湿度,湿度低于95%时孢子囊不萌发;可溶性淀粉对孢子囊的萌发有强烈的促进作用,用可溶性淀粉溶液处理孢子囊3h后,其萌发率由原来的37.7%提高到90.9%;低温处理孢子囊,会降低霜霉菌孢子囊的萌发力,处理时间越长,孢子囊的萌发力越低。恒温条件下,在10-2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霜霉菌侵染能力增强;保湿时间低于2h,霜霉菌不能侵染豚草,说明湿度条件是影响三裂叶豚草发病与否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三裂叶豚草 苍耳轴霜霉 生物学特性
  • 简介:试验比较了60%氟吗啉丙森锌WG复配制剂和60%氟吗啉WG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控制作用。结果表明:60%氟吗啉丙森锌可显著提高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 标签: 氟吗啉丙森锌 氟吗啉 葡萄霜霉病 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