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静脉采血时合适的进针角度,以减轻疼痛。方法在体检人群中,选取393例为实验组,选取387例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进针角度,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比较2组不同进针角度与疼痛的感受程度。结果实验组静脉采血比对照组静脉采血能明显减轻疼痛;2组进针角度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进针角度在健康体检人群中进行静脉采血,可以达到有效减轻疼痛甚至无痛的效果。

  • 标签: 穿刺角度 静脉采血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体检对象在静脉采血中应用小角度进针对其疼痛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我院 60例体检的静脉采血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进针角度,观察组应用小角度进针,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及进针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进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标签: 体检 静脉采血 小角度进针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少患者肌肉注射疼痛的方法。方法改良进针时针尖斜面的角度,使进针时针头斜面与患者肌肉纹理一致(以下简称改良法)与传统方法对比,采用MeGill疼痛分级法,列表对比观察患者疼痛的程度及各级疼痛的百分比。结果改良进针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卡方检验,患者疼痛的程度和疼痛的百分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改良进针方法能明显减少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改良进针方法 肌肉注射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留置针采取不同进针法对血管损伤的影响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3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静脉留置针针头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照组采取静脉留置针针头鞋面向上静脉直刺法,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和静脉情况。结果观察组轻度疼痛率、中度疼痛率和重度疼痛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周围淤青发生率、针头堵塞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和液体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针头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效果更好,对血管损伤小,且疼痛程度低。

  • 标签: 留置针 进针法 血管损伤 比较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输液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不同对患者疼痛的影响,为静脉输液寻找舒适的进针角度。方法240例患者按照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以20°进针静脉穿刺,观察组以45~60°进针静脉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无痛(无痛率)分别为45(37.50%)、93(77.50%);微痛(微痛率)分别为45(37.50%)、22(18.33%);剧痛(剧痛率)分别为23(19.17%)、5(4.17%)。组间数据对比P<0.01。结论静脉输液中对患者穿刺以45~60°进针具有疼痛反应小、进针后回血快等优点,值得在输液中加以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进针角度 疼痛反应 穿刺成功率
  • 简介:大规模在线课程是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它给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特教领域中聋人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聋人网络开放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校聋生在线教育的规律、模式,同时提升在校聋生的学习体验,让更多的聋人能够接受最优质的教育。

  • 标签: 在线课程 教学模式 聋人高等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捏进针法是否能在皮下注射中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方法随机选取100名患者,实验组在注射前先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上臂三角肌两面侧的皮肤与肌肉、肌腱提捏起,在重复提捏动作的过程中快速进针,进行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法进行注射。使用采用词语评定量表法在每次皮下推注药液后即刻由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对注射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采用提捏进针对患者的疼痛刺激较小,在不同年龄、性别、剂量、剂型及注射部位均不影响该手法减轻注射疼痛的效果;结论运用提捏进针法能减轻因注射引发的疼痛。

  • 标签: 提捏进针法皮下注射疼痛
  • 简介:静脉采血为有创操作,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局部疼痛、出血、青紫、肿胀.为了减少病人采血并发症,我们尝试在肘正中静脉采血时采用垂直进针方法采血.经过观察发现垂直进针法采血可有效减轻疼痛,减少采血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静脉采血 垂直进针法 应用 成人 并发症 有创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三种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689例急诊科抢救病人,将其随机分为三组,采用三种进针送管方法,对比三组病人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分析导致失败的原因。结果三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安全便捷,保护血管,适合急诊科抢救工作,特别是危重患者,便于开放静脉通路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操作过程中改进进针置管的方法,增加置管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留置针,置管方法,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肾囊肿穿刺在CT引导下如何准确、安全地定位进针的探讨。方法对12例肾囊肿患者在CT引导下用CT机扫描架光标定位,测出囊肿的位置和中心厚度,标记皮肤进针点,行穿刺非血管介入技术。结果与结论在CT引导下依据囊肿大小,选择9G-12G穿刺针行肾囊肿穿刺,且操作安全,病人痛苦小,无并发症发生,取得理想效果。

  • 标签: CT引导肾囊肿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穿刺是一种创伤性操作技术,采用不同角度进针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疼痛,减少血管损伤,最大限度保护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血流速度,缩短采血时间,减轻献血者疼痛,保留献血者,建立低危献血者队伍,节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血站 静脉穿刺 进针角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负压穿刺法和通液法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以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对在综合科住院的5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给予负压进针和通液法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结果负压进针和通液法比一般穿刺方法的成功率高。结论负压进针和通液法在小儿留置针中应用时,对患儿造成的痛苦小,提高静脉留置的穿刺成功率。

  • 标签: 负压进针 通液法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输液加药两种不同进针方法对药物溶解和胶塞碎屑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输液加药密封瓶粉剂1800瓶,随机分成两组,传统法890瓶,采用以针梗与瓶塞呈垂直进针,针梗进瓶内2/3法,向瓶底方向注入液体。改进法910瓶,采用针梗与瓶塞呈70-80度角进针1/3,针尖斜面向下,向瓶侧壁朝下方向注入液体,在同等条件下两种方法操作药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和发生胶塞碎屑的比率。结果改进法药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明显比传统法所需时间短,发生胶塞碎屑的比率低。结论改进法药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短,发生胶塞碎屑的比率低。

  • 标签: 静脉输液加药 胶塞碎屑 药物溶解
  • 简介:目的确定臀部肌肉注射的安全部位,为临床护理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00例成人下肢标本(男84,女16)臀部的外上区逐层解剖、观察测量臀部皮肤与皮下组织、臀大肌和臀中肌的厚度,臀上神经的分支类型和臀上动、静脉的管径,并个别进行了穿刺和切片观察。结果皮肤与皮下组织厚度为(1.12±0.35)cm,臀大肌厚(1.75±0.48)cm,臀中肌厚(1.41±0.35)cm,臀上神经与臀上血管的深支在臀肌之间共同形成血管神经层,多分为上、下两支位于相关血管的下方,占(64.0±4.8)%。结论由大转子至坐骨结节连线以上的臀部外上区,其中1/3和下前1/3区的上部最宜于肌肉注射,上中1/3区下部两横指处可选择进行肌肉注射,其余各区不宜作肌肉注射。

  • 标签: 臀部外上区 肌肉注射 体表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型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和效果。方法将100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穿刺法(直刺法),对照组进行常规静脉穿刺法(斜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直接刺入血管法患者疼痛感觉轻于斜刺法。穿刺成功率高于斜刺法结论改良的静脉穿刺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静脉穿刺 进针法 人文关怀 手术室 穿刺角度
  • 简介:摘要南昌市西湖区通过广泛深入宣传,提高社区和吸毒者对针具交换工作的认识,通过招募和培训同伴宣传员实施针具交换,创新性地建立激励机制、现场点验、电话查实和下线目标人群艾滋病病毒检测制度,积极稳妥地管理针具交换工作,使这项工作在一年内成效显著,达到了一定的覆盖规模,得到了所在社区的理解和支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外周静脉留置针是外周静脉输液常用的输液工具,婴幼儿头皮静脉丰富、表浅,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方便小儿肢体活动。因此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是婴幼儿治疗和抢救用药的主要途径,临床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住院小儿。由于小儿的好动性和不合作性,增加了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难度,穿刺角度的选择和护士的手感是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否一次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达到一次性穿刺成功,给治疗和抢救赢得时间,减轻小儿的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我们采用不同的进针角度对小儿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对小儿疼痛的影响和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 标签: 留置针 进针角度 穿刺方法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