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兴”的本义为“起”,唐代于诗人、诗歌皆见之。汉、唐虽并称,而汉代重儒,唐推行进士制,文学重于儒学,由武后至唐玄宗,跨越了唐诗的初、盛唐发展,“文章之选”当有作用。“兴”又被释为“感发志意”,唐人所“感发”者具有特殊的涵义和指向,诗人“起”而作,“志意”也成为唐诗的基础与主要内容。孔子言“兴”,尚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说,唐人以“振奋之心”、“勉进之行”突破了传统的“中道”,发扬文苑精神,一改儒林传统,重情性不重德行,诗歌创作表现为极情尽致,乐而淫,哀而伤。

  • 标签: 诗可以兴 进士文化 感发志意 成于礼
  • 简介:本文补考了明清时期云南、山东所属州县6位回族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 标签: 明清时期 回族进士 考证 云南 山东
  • 简介:本文考证了明清时期福建所属州县7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 标签: 明清时期 回族进士 考证 福建
  • 简介:<正>《女真进士题名碑》是国内现存重要的女真文字碑刻之一,对于研究金代科举制度和女真文字都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自清道光年间发现以来,越来越引起中外专家学者的注视,许多学者对此碑都有专门的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专著。本文拟就此碑发现以来学者的研究情况加以粗略论述,冀以引起人们对该碑研究的重视,促进女真文字研究工作的发展。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希专家学者指教。一、《女真进士题名碑》的发现与现状《女真进士题名碑》又称《宴台金源国书碑》,原在开封宋门外宴台河村之宣德庙

  • 标签: 女真文字 科举制度 碑刻 碑文 金代 道光
  • 简介:本文考证唐代新进士宴集中的闻喜宴.放榜之后,朝廷下诏令新进士于曲江举行闻喜宴,该宴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不同于在关试后举行的由新进士醵资、委托进士团承办的关宴,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属私人和民间性质.至迟在唐末,闻喜宴已改由官方赐钱主办.

  • 标签: 进士 官方 集中 诏令 关试 唐末
  • 简介:喜洲,自古以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辈出,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明清两代的五百年间[乡试始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喜洲共出过进士31位(明代14人,清代17人),这是笔者根据《滇志》、《新篡云南通志》、《大理县志稿》(大理白族研究载有张福孙编写的《大理进士知多少》)和喜洲镇出版的相关史料以及家谱的记载,并对照大理市文化局编印《大理古碑存文录》的明、清和民国时期保存在喜洲宏圭山的政事碑、兴造碑、皇帝敕曰碑、墓碑等上整理出来。在整理过程中,是以志书为依据,墓碑和家谱为参考。喜洲在明清两代出过的进士如下。

  • 标签: 大理文化 进士 明清 民国时期 发祥地 文化局
  • 简介:绩溪瀛洲坑口,又名龙川,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称誉卓著的“进士村”.据统计,绩溪县历史上共有进士100余名,坑口村有典籍记载的独占11名,为十有其一,而称雄绩溪,誉满徽州.绩溪历史上有记载的牌坊共182座,其中仕科坊40座,坑口村独占10座,占四分之一,可谓科第名门.始祖胡炎,于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奉旨敕散骑中领军,提兵镇守歙州,咸康3年(337年),国赐田宅数百顷,由山东青州濮阳举家来坑口定居,古称华阳荆林里.龙川坑口宗谱序:吾徽固多世家,而华阳则以胡氏为首,胡氏又以龙川为首,龙川之胡氏即吾徽郡亦无能出其右者.元代,县衙曾在此设“坑口务”(税收机构),是历史上登源区域重地,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绩溪著名的古村.现240户,近1000人.

  • 标签: 民间建筑 奕世尚书坊 建筑艺术 龙川 兵部尚书 户部尚书
  • 简介:当代人追求高考升学率.古代人重视科考进士人数.或都是“学而优则仕”的原因。明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潮州府考中8名进士:辜朝荐、梁应龙、陈所献(以上海阳)、郭之奇、黄奇遇、宋兆榆(以上揭阳)、杨任斯(饶平)、

  • 标签: 进士 “学而优则仕” 辨正 高考升学率 古代人 当代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2
  • 简介:二者可分别看作是进士前诗人群和后进士诗人群的代表,因唐代特有的进士文化,进士文化也就与诗歌密切相关

  • 标签: 文化诗 诗群 进士文化
  • 简介: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绝大部分读书人要通过这条途径找到工作,进入仕途,一生的功名都在这上面。而自隋唐以来,古代的官员,尤其是文官,基本上都是科举场上过来的,那么,那个时候的读书人想要考取功名,究竟要读多少书呢?

  • 标签: 进士 代考 科举制度 选拔人才 读书人 古代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08
  • 简介:群而歌与群而诗,分有下层的群而歌与上层的群而诗,以诗取士与唐代诗人群

  • 标签: 文化诗 诗群 进士文化
  • 简介:本研究首先采用调查统计方法,对矗立在北京孔庙内的197通进士题名碑现状进行研究,然后对有代表性的石碑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进士题名碑的病害可以分为9种,以粉化剥落和表面污染两种病害最为严重;进士题名碑由大理岩、泥质石灰岩和砂岩三种石材组成;风化产物中含硫量较高,酸雨为其主要成因。

  • 标签: 北京孔庙 进士题名碑 病害
  • 简介:四川隆昌回族杨氏一门,为国家立功,为社会立德,业绩显赫,其中尤以杨光瓒最具代表性。杨光瓒从隆昌这个小县城走出来,成为清末民初四川士大夫阶层的重要一员。杨光瓒曾长期在政府为官,政绩突出,同时也为四川回族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过诸多贡献。

  • 标签: 隆昌回族 末科进士 回教俱进会 爱国情怀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6-04
  • 简介:'将相勋业昭千古,都督枢衡振万邦。'这副晋江五店市蔡氏家庙的门柱镌联,颂的是蔡氏作为青阳最早开发的世家,繁衍一千多年,俊彦辈出,仕宦者众。晋江于唐开元六年(718)置县,为历代州治、府治首邑,自古人杰地灵,科名兴盛。自唐贞元八年(792)欧阳詹首开'将闽南登科及第之风,与韩愈荣登'龙虎榜',晋江历代俊才辈出,先后涌现出1853位文武进士,其

  • 标签: 县状元 状元谱 进士县
  • 简介:关于宋代海南岛的科举情况,现存海南和广东诸旧志记载错漏甚多。考诸史志,宋代海南进士及第及有“进士”之称者至少有19人,制科10人(其中举贤良方正2人,举文学6人,举人材2人),诸科37人,举人估计约有450~765人次。

  • 标签: 宋代 海南 科举 进士 举人
  • 简介: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自隋至清,各王朝开没科目进行考试,以此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考试既不问家世,也不需要别人的推荐,主要根据应举人的考试成绩决定取舍,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是古代最进步,也是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起过启发和借鉴作用,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考试不仅对中国文明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就是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富顺县 中国封建社会 进士 文科 明清 科举制度
  • 简介:摘要唐代是古代科举制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行卷是唐代科举考试中一种特有的现象,对于促进唐代政治发展和文化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种制度滋生的一些弊病又最终导致它的衰亡,研究行卷之风的兴衰对于研究科举制度和唐代政治与文化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行卷 科举制度 唐代政治 唐代文学
  • 简介:在我国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中,涌现出许多独特的文化现象,这和历史的变迁及家庭文化教育的发展有直接关系。科考时代,广西偏隅于中央王朝,却也涌现出许多耕读世家,创造许多科举佳话。文章试从广西进士名录中梳理出至少出过两名进士的家族,结合相关文献和遗迹,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因素。

  • 标签: 广西进士 进士家族 科举
  • 简介:黎朝是越南封建社会发展到繁荣并开始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中越文化交流频繁,汉文化在越南得到进一步发展。作为选官制度的科举考试逐渐完善,进士科成为黎朝选拔文官队伍的主要工具,成为黎朝士人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黎朝的进士科基本上仿照中国制度,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无论是入试资格、试场设置、试场规则、考试内容,还是取士方法、资格铨除,黎朝乡试既模仿中国乡试规程,又适应越南国情而有所变化。通过对黎朝乡试的研究,可以窥见中国科举制度在越南移植与变异的情况。

  • 标签: 越南黎朝 进士科乡试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