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胆囊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组34例,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分别在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采集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受体花环(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IC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NTERT)、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封照组为32例健康体检者。结果:术后第三天RCR、NTERT、RFER较术前降低,RICR、RFIR则上升。术后第7天RCR、NTEFT、RFER较术前升高,RICR、RFIR较术前下降(P<0.01)。术前、术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胆囊结石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胆囊切除后第7天开始回升,但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犹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围手术期 红细胞 免疫功能 胆石症
  • 简介:运用观察法,对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安静状态下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淋巴细胞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训练组红细胞C3bRR、ICR(%)在第5周后与10周后有上升趋势,但是差异没有显著性;NK细胞数量第5周后有上升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后5周升高明显;安静状态下CD4、CD4/CD8(%)显著低于训练前。提示该强度运动的不同阶段对几种免疫指标影响不同,该强度对老年人可能偏高。

  • 标签: 有氧运动训练 红细胞免疫功能 T细胞 NK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血常规红细胞改变特点及对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手足口病患儿87例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各血细胞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手足口病样本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均显著降低。同时统计血清铁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表现为小细胞形态的低色素性贫血,与缺铁无相关性。证实手足口病对红细胞形态、变性功能免疫功能产生严重损害,这与病情恶化互为因果。故关注红细胞参数对预警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临床意义,而保护红细胞的治疗对手足口病患儿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血常规 红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白细胞输血对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采用普通输血。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输血有效率为92.73%(51/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4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8+以及CD4+/CD8+水平均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8+细胞计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及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以显著的改善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去白细胞 输血 白血病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生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凋亡相关基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浙江省台州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加用DC-CIK细胞生物免疫治疗。观察两组凋亡相关基因[原发性小头畸形基因(MCPH1)、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ATM)、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Rad3相关蛋白(ATR)、转录因子21(TCF21)]、免疫功能的变化,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CPH1、ATM、ATR、TCF21分别为(301.11±41.12)、(239.98±30.15)、(270.01±36.01)、(270.01±34.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1.32±15.32)、(103.00±13.97)、(101.12±14.90)、(100.20±14.99)(t=32.194、29.149、30.644、32.299,均P<0.001);观察组Th1细胞为(29.00±3.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61±3.22)%(t=9.634,P<0.001);观察组Th17细胞、Th2细胞、CD+4CD+25Treg细胞分别为(0.89±0.10)%、(12.01±1.36)%、(11.02±1.9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0.20)%、(17.61±2.20)%、(18.70±2.40)%(t=25.614、15.310、17.670,均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2.0%(2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15/50)(χ2=5.002,P<0.05)。结论DC-CIK细胞生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诱导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化疗。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细胞生物学 免疫疗法,过继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药物疗法 凋亡调节蛋白质类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调节性B细胞(Bregs)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并分析其与ITP持续时间和缓解时间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88例ITP患儿治疗前和其中84例治疗1个月后和4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Bregs的比例。采用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IgG作为一线药物治疗ITP患儿。对比治疗后不同缓解时间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ITP患儿的Th、NK、Breg细胞计数和Th/T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Tc以及CD19+B细胞增高(P<0.05)。持续性和慢性ITP组Breg细胞计数较新诊断ITP组明显降低(P<0.05)。共84例ITP患儿治疗后缓解,58例(69.1%)获得长期缓解,26例(30.9%)短期缓解,短期缓解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5);长期缓解ITP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治疗前比较,除Tc之外,其他细胞亚群均明显增高(P<0.05);长期缓解ITP组NK细胞和Breg细胞明显高于短期缓解ITP组(P<0.05)。结论长病程ITP患儿外周血Bregs明显降低,治疗后获得长期缓解ITP患儿的外周血Bregs显著增加,表明恢复Bregs的免疫机制可能与儿童ITP的长期缓解有关。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B淋巴细胞,调节性 淋巴细胞亚群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调节性B细胞(Bregs)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并分析其与ITP持续时间和缓解时间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88例ITP患儿治疗前和其中84例治疗1个月后和4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Bregs的比例。采用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IgG作为一线药物治疗ITP患儿。对比治疗后不同缓解时间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ITP患儿的Th、NK、Breg细胞计数和Th/T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Tc以及CD19+B细胞增高(P<0.05)。持续性和慢性ITP组Breg细胞计数较新诊断ITP组明显降低(P<0.05)。共84例ITP患儿治疗后缓解,58例(69.1%)获得长期缓解,26例(30.9%)短期缓解,短期缓解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5);长期缓解ITP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治疗前比较,除Tc之外,其他细胞亚群均明显增高(P<0.05);长期缓解ITP组NK细胞和Breg细胞明显高于短期缓解ITP组(P<0.05)。结论长病程ITP患儿外周血Bregs明显降低,治疗后获得长期缓解ITP患儿的外周血Bregs显著增加,表明恢复Bregs的免疫机制可能与儿童ITP的长期缓解有关。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B淋巴细胞,调节性 淋巴细胞亚群 儿童
  • 简介:C3组小鼠的T细胞亚群(CD4+CD8-,本次实验A、B两方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转化和T细胞亚群进行了研究,结果A组CD4+/CD8+低于B、C两组(P<

  • 标签: 中药方小鼠 功能影响 小鼠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专职APC,来源于造血干细胞。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C能高效摄取、加工、呈递抗原。其中,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DC能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适时适度地启动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此文综述DC的起源、分化与特征和免疫调节能力,同时回顾DC在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疾病中的重要研究进展。

  • 标签: 树突细胞 肿瘤 疫苗 动脉粥样硬化 巨细胞病毒 激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中国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其功能,为以恒河猴为模型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优选抗体克隆和荧光配色,确定了主要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和T细胞功能检测Panel,并用此方法分析15只健康中国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T、B、NK等多种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在非特异性刺激条件下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了两套多色流式Panel,Panel 1可同时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 CTL)、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B细胞和NK细胞等多种淋巴细胞亚群,Panel 2可检测多种T细胞亚群功能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中国恒河猴PBMCs中主要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T细胞(75.32±7.73)%、B细胞(13.22±7.50)%、NK细胞(0.88±0.48)%、Tfh细胞(0.73±0.27)%、Treg细胞(0.75±0.43)%、CD16+NK细胞(47.87±22.35)%、CD56+NK细胞(10.69±12.41)%。非特异性刺激后,分泌IL-2和TNF-α的CD4+T细胞比例高于CD8+T细胞,分泌CD107a和IFN-γ的CD8+T细胞比例高于CD4+T细胞,而这两种细胞分泌IL-17A的比例均较低。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可在单细胞水平同时检测多个细胞表面分子和分泌因子的多色流式检测方案,能够准确、全面地分析恒河猴PBMCs中免疫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以及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为利用恒河猴模型进行传染病疫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实验方法和基础数据。

  • 标签: 多色流式细胞术 中国恒河猴 淋巴细胞亚群 T细胞功能
  • 简介:采用补体致敏酵母菌血凝法,研究了B型诊断超声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B型超声一次辐射5、15及20分钟后,各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红细胞血凝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连续10天B型超声辐照,每天一次,每次辐照10分钟,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红细胞血凝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前者降低。实验提示,单次B超辐照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无明显影响,多次B型超声则可使小鼠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

  • 标签: 红细胞免疫 B型超声 粘附功能 小鼠 超声辐照 阳性率
  • 简介:目的:研究何首鸟蒽醌苷(AGPMT)体外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与不同浓度的AGPMT共培养,用XTT法测T、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对MLR的影响及对MitC所致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的拮抗作用;用中性红染色法观察AGPMT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NK细胞活性、小鼠脾细胞分泌TNF活性的影响。结果:AGPMT在体外可明显促进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提高NK细胞活性及分泌TNF活性,并可促进MLR,拮抗MitC所致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AGPMT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 标签: 何首乌蒽醌苷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细胞免疫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初步探讨T细胞亚群在老年CAP急性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从而为老年CAP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5例老年CAP患者和35名老年健康对照组、25例非老年CAP患者和25名非老年健康对照组,观察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水平。结果1.老年CAP组CD3+T细胞比老年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比老年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CAP组和非老年CAP组CD3+、CD4+、CD8+、CD4+/CD8+的比较结果显示:老年CAP组的CD3+T细胞低于非老年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健康对照组的CD3+T细胞、CD8+T细胞水平低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其中,这两组的CD3+T细胞水平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CD8+T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健康对照组的CD4+/CD8+水平高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CAP患者急性期既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又存在免疫调节网络失衡。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老年 CD3+T细胞 CD4+T细胞 CD8+T细胞 CD4+/CD8+
  • 简介:应用实验室相关指标(细胞免疫功能)监测有氧运动对个体免疫力的影响,将36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的健康体检者平均分为有氧运动组和对照组,2年前后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实验者的乙肝两对半模式、荧光定量PCR(FQ-PCR)仪测定其乙肝DNA水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得到有氧运动组乙肝两对半模式转为表面抗体阳性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5),其血清IgG、IgA含量也高于对照组,CD4/CD8的比值平均上调10.2%的结果,证明了有氧运动能明显提高个体的免疫力.

  • 标签: 免疫力 运动 免疫球蛋白 CD4/CD8
  • 简介:目的:研究常用局部麻醉药对离体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16只,取抗凝血制备成所需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与等体积的临床血药浓度、2倍、4倍及8倍临床血药浓度的各研究麻醉药物孵育后,加入补体致敏酵母菌或用自身血浆作为补体为致敏的肿瘤细胞,测定红细胞、酵母菌花环率(RYRR)和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TRRR)。结果: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比卡因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临床血药浓度及以上浓度的酯类局麻药丁卡因和普鲁卡因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酯类局麻药通过多重途径干扰红细胞细胞结构和代谢,对鼠离体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局部麻醉药 红细胞 免疫粘附功能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将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应用于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分析其临床检测结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入的2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实验组及参照组,测定2组受检者的CD3数值、CD8+数值、Th2数值、CD4+数值、Th1数值、Tc数值、Ts数值、NK数值。结果实验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CD3数值、CD8+数值、Th2数值对比参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未展示统计学数据参比意义。实验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Ts数值对比参照组健康体检者更高,P<0.05,展示统计学数据参比意义。实验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CD4+数值、Th1数值、Tc数值、NK数值对比参照组健康体检者更低,P<0.05,展示统计学数据参比意义。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呈现细胞免疫功能相对低的情况。

  • 标签: 梅毒血清固定 细胞免疫功能 检测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8年7月间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观察组,同期体检的86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及意义。结果: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监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状态,对掌握患者机体免疫情况、疾病发展,制定后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