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先天性弓形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螺旋霉素毒性小,适用于先天性弓形病。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二者合用是目前治疗本病最常用的方法,可抑制弓形滋养体的繁殖,在急性期治疗颇见疗效。

  • 标签: 弓形虫病 治疗
  • 简介:摘要:云南墨江某规模猪场综合效益近年来持续下降,母猪具有明显的繁殖障碍,仔猪保育阶段死亡率和淘汰率较高,疾病混合感染情况相对严重,采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均未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对该猪场进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检查,采集不同猪体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确诊为猪弓形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效果确切。

  • 标签: 弓形虫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猪弓形病主要广泛寄生于有核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病,该病不仅能感染猪,且可危害多种家畜和家禽,甚至可感染人类,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对猪的感染尤其严重,每年夏秋季节是该病的流行季节,一旦猪场出现发病会导致大面积死亡,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和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猪弓形病诊断及防治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猪弓形虫病  流行特点  临床症状  防治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皇家学会报告B》发布了一则“惊人”消息:感染弓形的人更可能去创业.研究人员对1495多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感染弓形的人选择商务专业的可能性增加1.4倍,选择主修“管理和创业”的可能性增加1.7倍.在197名参加创业活动的人中,感染弓形的人有1.8倍概率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猫哥很想知道感染弓形和创业这两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是怎样互相影响的,研究者们猜测,大概是弓形让人不再怕失败,所以更加敢于去创业吧.

  • 标签: 创业活动 感染 人类 大学生志愿者 研究人员 皇家学会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淡色库蚊体内弓形529片段,验证淡色库蚊叮咬弓形感染小鼠后,蚊虫体内弓形携带状况,为研究蚊传播弓形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感染105个RH株速殖子建立急性弓形小鼠感染模型。每天将蚊子放进笼子里吸老鼠的血。捕获吸血蚊,将其粉碎,利用酚氯仿DNA提取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弓形529基因。结果小鼠血液中529基因的感染率为77.37%,弓形的含量随感染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吸血蚊血涂片在镜检下观察到弓形滋养体活体。47只蚊子529基因的感染率为59.57%。在28只阳性蚊子中,弓形的平均拷贝数约为1529.3/只。结论淡色库蚊可以通过吸血方式携带弓形

  • 标签: 淡色库蚊 刚地弓形虫 弓形虫病 传播 吸血
  • 简介:随着环境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年化以及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使得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集体的免疫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弓形亦为一种机会性感染因子,可引起广泛的临床症状。因此,在先带医疗中,恶性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而引发的以弓形为代表的难治性寄生病或机会性寄生病。本文阐述恶性肿瘤与弓形病的发病机理、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病人对弓形的易感性、临床诊治方面的重视等。

  • 标签: 恶性肿瘤 弓形虫 关系
  • 简介:本文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方法,对75例恶性肿瘤患者,62例普通病人及正常人对照组75例,进行血清弓形抗体的检测,以效价≥1:64为阳性。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组感染率为33.3%,普通病人组感染率为11%(P<0.01),正常对照组感染率为5%以下(P<0.001)。以恶性葡萄胎患者感染率最高,达83%;其次为白血病及消化道肿瘤,分别为40%,39%,以上三种肿瘤患者的抗体滴度几何均数(GMT)分别为48.51,63.59和38.1。7例乳腺癌和11例肺癌患者抗体均为阴性。

  • 标签: 恶性肿瘤 弓形虫感染 抗体
  • 简介:摘要:猪弓形病是猪养殖业常见的传染病,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旨在探讨猪弓形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首先介绍了猪弓形病的病原学和传播途径,强调了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然后详细讨论了猪弓形病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病理学检查等。在治疗方面,重点介绍了常用的抗弓形药物的选择与使用,以及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的重要性。最后,强调了环境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在猪弓形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本文为猪养殖业从业者提供了关于猪弓形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标签: 猪弓形虫病 诊断 治疗 抗弓形虫药物 营养支持 对症治疗
  • 简介:<正>弓形是一种机会致病性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据调查,我国人畜感染较为普遍,人群平均血清阳性率为5%左右,预计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弓形感染率将出现上升趋形。现已明确,妇女在孕期感染弓形可致流产和婴儿出生缺陷等;健康成人感染多呈无症状带状态而当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活化。弓形广泛的寄生部位和临床隐性感染使本病病原和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取决于所用的抗原质量。因此,弓

  • 标签: 弓形虫感染 分子生物学 弓形虫抗原 表膜抗原 隐性感染 健康成人
  • 简介:摘要弓形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物,能够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和禽类中间宿主。弓形能分泌多种效应分子,这些效应分子能够作用宿主细胞并促进虫体的增殖。其中,棒状体蛋白18(ROP18)是一种寄生毒力衍生因子,是弓形毒性的决定性因子之一。在感染过程中,ROP18被分泌到宿主细胞质中,最终定位到细胞膜上。ROP18是一种苏氨酸激酶,但是介导其病理效应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弓形关键毒力因子ROP18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弓形虫 ROP18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脑弓形感染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68个病灶)艾滋病合并脑弓形感染得CT表现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病变多表现为多发(21例,66个病灶,占91.3%),病灶多位于大脑深部基底节区42个病灶,占61.8%;丘脑、脑干11个病灶,占16.2%;小脑区6个病灶,占8.8%;大脑皮髓质区9个病灶,占13.2%;CT平扫成低密度,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小结平均匀强化19个病灶,占28.0%;环形、螺旋状或靶形强化47个病灶,占69.1%;不规则强化1个病灶,占1.5%。结论艾滋病患者脑部出现多发低密度灶,增强可见环状、螺旋状、靶形或结节强化,高度提示脑弓形感染。CT平扫和增强对艾滋病合并脑弓形感染是有效的诊断疗方法。

  • 标签: 艾滋病 弓形虫 脑感染 CT
  • 简介:摘要弓形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病,在孕妇及免疫缺陷的宿主中可产生严重的后果。社会-人口、生物-生理、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弓形的感染,采取先天性感染的预防,切断传染途径,宣传教育易感人群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弓形感染,了解弓形感染的影响因素,预防弓形感染,对公共卫生和人口优生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弓形虫 感染 预防
  • 简介:<正>弓形病是由弓形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疾病,据报道全世界有5~10亿人受其感染。人患弓形病,其临床表现常因侵犯脏器不同而异,内,外、妇、儿、神经精神、传染病、肿瘤、眼、耳鼻喉科以及输血、器官移植、免疫缺陷等都与之密切关系,我们过去临床报道很少,主要与医院未开展弓形病检测以及手段落后有关。我们运用高

  • 标签: 弓形虫感染 弓形虫病 弓形虫抗原 淋巴细胞亚群 人兽共患 神经精神
  • 简介:患者,女,38岁,农民.因发热、咳嗽、咳痰3月余入院.胸片检查示两肺中下肺野网织样阴影,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因发热咳嗽久治难愈,疑为艾滋病毒(HIV)感染,在当地检查血液HIV抗体阳性并经复查证实.患者否认性传播及输血传播的可能性,但当地曾流行卖血浆,考虑有可能经此途径感染.同时检查肺部感染原因,作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灌洗液离心沉淀涂片,Giemsa和Wright染色,查见簇状和散的弓形速殖子,明确肺部病变为弓形性肺炎.经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弓形虫性肺炎 病例报告 合并症
  • 简介:弓形病是一种人和动物共患的寄生病,它对人和畜禽危害很大,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畜禽发病、死亡,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诊断弓形的实验室方法很多,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方法,可及时诊断、有效控制弓形病.

  • 标签: IHA 弓形虫
  • 作者: 成拾明 张茂菊 阮坤炜 张勇 陶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442000,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眼科 445000,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121001(现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4420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弓形病(O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1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及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OT患者12例14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女性各为6例7只眼;平均年龄(33.4±12.8)岁;病程7 d~30年。首诊误诊为真菌性眼内炎、病毒性葡萄膜炎及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各2例。患者均行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及血清学弓形特异性抗体检查。行眼内液检测7例。其中,仅行弓形抗体检测1例;Goldmann-witmer系数(GWC)检测6例,同时行PCR检测4例。行FFA检查5例6只眼;OCT检查6例6只眼。行抗弓形药物治疗11例。治疗后随访时间1周~39个月。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和治疗预后。结果所有患者血清弓形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行眼内液检测7例中,弓形IgG抗体阳性1例;GWC> 4者5例,2<GWC<4者1例。同时行PCR检测的4例中,阳性1例(25.0%,1/4 ),为2<GWC<4者。14只眼中,BCVA<0.1、0.1~0.3、>0.3者分别为4、6、4只眼。病灶活动期、晚期分别为12、2只眼。角膜后沉着物伴或不伴前房闪辉或前房细胞6只眼;先天性黄斑缺损1只眼;玻璃体炎3只眼,其中伴多个视网膜色素沉着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分别为2、1只眼;新旧病灶并存合并Kyrieleis动脉炎2只眼。活动期12只眼中,伴不同程度玻璃体炎9只眼(75.0%,9/12 )。单一病灶4只眼;多个病灶10只眼。治疗前后患眼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 )。患者视力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原发病灶累及或靠近黄斑区、误诊及误治。结论OT眼底可呈单病灶或多病灶改变,活动期常伴有玻璃体炎症;原发病灶累及或靠近黄斑区、误诊及误治是患者视力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弓形虫病,眼/诊断 弓形虫病,眼/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