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煤炭是重要的能源,近些年随着新疆煤炭开采加大,煤矿区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结合西北干旱自然环境特点以及露天煤矿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针对性的提出水土保持措施,以期为同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三个沙棘品种辽阜Ⅱ号、楚伊和辽阜Ⅰ号的形态特征、光合生理和水分生理等方面的测定和调查,比较了三个沙棘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抗旱性。结果表明,辽阜Ⅱ号更易适应该环境,具备更好的生长势和抗旱性,而且它是大果沙棘,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在造林方面应该着重考虑。

  • 标签: 沙棘 生物学特性 良种选育 抗旱能力 新技术研究
  • 简介: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南缘于田、策勒绿洲为研究区,利用IANDSATMSS,IANDSATTM,CBERS-02遥感影像,通过对多种分类手段的比较,采用监督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以农田、荒漠、草地、湿地四类为分类体系,提取了于田、策勒地区5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以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转移矩阵表和转入转出分析图定量反映了研究区内湿地时空变化规律,指出人为因素对湿地变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湿地 遥感 信息提取 塔里木盆地
  • 简介: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土地类丰富多样,在西北地区受到气候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盐渍土地的分布十分广泛,它们主要集中在干旱,是农牧业发展的潜在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正在进一步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在这种现实背景下,盐渍化土地的改良逐渐成为工程治理技术的重点,是目前土地资源利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盐渍化土地在实际进行改良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要素,操作起来往往比较复杂,针对国内外有关盐渍化土地改良研究的不断增多,应当紧跟时代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治理技术的研究,使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应用到盐渍化土地中,真正发挥实质性作用和效果。本文将主要围绕干旱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通过具体研究和分析,探讨科学有效的治理方式,以此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可行性建议。

  • 标签: 干旱区 盐渍化土地 工程治理技术 主要研究
  • 简介:位于以夏季降水为主的季风气候系统和以冬季降水为主的西风气候系统的过渡地带的中亚干旱,包括哈萨克斯坦东部、新疆西部和吉尔吉斯斯坦东北部。综合中亚干旱过去的地质记录等研究资料发现中亚干旱过去五万年气候干旱程度的变化:在42~30kyrBP期间,气候比较湿润;在28~13kyrBP期间,气候比较干旱;在12~5kyrBP期间,多数研究显示气候比较湿润;5kyrBP以来,地质记录复杂,对于气候干旱程度有很大的分岐。中亚干旱古气候变化在万年尺度上主要与地球轨道要素变化引起北半球太阳辐射变化有关。

  • 标签: 中亚干旱区 古气候变化 黄土 冰期
  • 简介: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吴起县北部沙棘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沙棘林地林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退耕地沙棘林适宜密度及其动态调控。结果表明:沙棘林分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盈余;平水年的同期降水不能满足林地蒸散消耗;枯水年土壤水分明显亏缺。该地区沙棘林稳定群落密度为1445株(丛)/hm^2,初植密度为2223株(丛)/hm^2。造林密度过大是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沙棘林 密度调控
  • 简介:为了丰富我国沙棘良种资源,提高沙棘种植建园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及沙棘企业收益,引进俄罗斯优质大果沙棘,观察其在辽宁半干旱的物候特征及生长表现显得十分重要。试验通过观测成活率、生长状况等相关因子,分析其在特定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从中选择表现较好的资源深化研究,将为今后沙棘杂交育种提供丰富的种源材料。

  • 标签: 辽宁半干旱区 俄罗斯沙棘 优质资源 引种试验
  • 简介:新疆大学"中国西北干旱地衣研究中心"于1985年开始对中国新疆地衣研究进行系统性研究,包括新疆地衣资源调查、地衣分类学、地衣区系地理、地衣种群及群落生态学、地衣分子系统学研究,地衣组织培养和地衣有效成分分析等研究领域。

  • 标签: 西北干旱区 新疆大学 地衣 中国 分子系统学 有效成分分析
  • 简介:西北干旱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由于气候变化问题导致的水文、水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研究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的西北干旱水资源问题,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西北干旱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提出关于西北干旱水文模型的建立与改进的建议,以期为后期关于制定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地理方面参考.

  • 标签: 干旱区域 地理因素 气候变化 水文资源
  • 简介:摘要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地区,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近年来安定区通过恢复植被、退耕还林、兴修梯田等生态建设措施,大规模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生态修复,按照“水保立区”战略思想,充分挖掘生态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在支柱产业开发和扶贫攻坚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 标签: 安定区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 简介:利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的陆面过程观测资料,通过Finnigan等提出的获取湍流低频贡献的总块平均方法研究了低频部分对地表能量不平衡的影响。结果发现:(1)感热和潜热的低频部分较小,对感热的贡献在-1%~11%之间,对潜热的贡献在-7.3%~0.3%之间,对感热与潜热和的贡献在-1.4%~0.7%之间;(2)低频部分对感热和潜热的贡献随平均周期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3)不计低频部分时,地表能量的闭合度在晴天、阴天和阴晴混合天分别为0.93、0.76和0.87;(4)计入低频部分时,闭合度在晴天、阴天和混合天分别提高到0.98、0.86和0.93,提高了5%~10%;(5)阴天低频部分对闭合度的贡献随平均周期的加长而加大,晴天则增至1.5h后开始递减,混合天增至1.5h后保持定值。所以,低频贡献可以显著提高地表能量闭合度。但是考虑低频贡献后,仍存在2%~14%的欠闭合度,地表能量平衡问题还有未知的原因存在。

  • 标签: 地表能量平衡 湍流低频贡献 闭合度 总块平均
  • 简介:摘要:对于半干旱地区来讲,影响烟叶品质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土壤质地或者是pH值,一旦烟叶品质下降,对烟草生产企业发展也会带来制约。本文就半干旱烤烟豆浆灌根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同时对烤烟豆浆灌溉技术展开分析,其是指利用发酵的豆浆灌溉,以此来实现改善烟叶品质的目的,从而为烟草生产企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 标签: 半干旱区 烤烟豆浆灌根 烟叶品质 影响
  • 简介:监测半干旱作物的旱情对合理灌溉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以模型模拟光谱对输入参数的响应、模型输入参数与干旱程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旱情下光谱模拟精度为切入点,探讨基于PROSAIL模型反演参数指征春小麦旱情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春小麦冠层光谱对于PROSAIL模型主要输入参数具有不同的光谱响应区间,其中叶绿素含量Cab的光谱响应区间为476~730nm,叶面积指数LAI的主要响应区间为400~750nm、800~1000nm和1330~2500nm,等效水厚度EWT的响应区间在1874~1891nm,干物质含量LMA的主要响应区间在2331~2356nm。PROSAIL模型的输入参数与干旱程度有显著相关性。模型模拟的半干旱春小麦冠层光谱的误差在1400nm前后差异显著,在1400nm之前模拟误差为11.5%,1400nm之后模拟误差为69%,总体误差约30%。模型对于等效水厚度和干物质含量的解释不够充分是导致模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以PROSAIL模型反演参数监测黄土高原半干旱春小麦旱情值得商榷。

  • 标签: PROSAIL模型 春小麦 旱情 生理参数 适用性
  • 简介:为揭示西北黄土高原典型农作物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利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春小麦1987—2016年与胡麻1988—2004年物候观测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春小麦、胡麻典型物候期的变化特征及典型生育期间隔日数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分析期内,春小麦、胡麻出苗期的变化幅度最大,最早和最晚出现日期分别相差36d和30d;春小麦播种—出苗、抽穗—开花期间隔日数显著缩短(P〈0.05),开花—乳熟期的间隔日数显著延长(P〈0.05),胡麻各物候期间隔日数变化不明显(P〉0.05);春小麦、胡麻各物候期间隔日数与日照的相关性最好(P〈0.01)(除春小麦开花—乳熟期显著相关及胡麻现蕾—开花期相关性不明显);分析期内,春小麦、胡麻全生育期持续时间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

  • 标签: 农业物候 线性变化率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 简介:干旱水资源综合利用服务系统是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贯彻中国气象局开展研究型业务的精神,尽快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业务能力,在已有农田优化灌溉预报模型和雨养农业区农田干旱监预测方法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完善构建了半干旱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形成既可对主要灌区进行灌溉预报,又可对旱作区进行土壤水分监测和干旱监测的综合服务系统。

  • 标签: 水资源 灌溉预报 服务系统
  • 简介:文章针对2010年石河子出现的4次致灾冰雹天气,从环流特征、热力场和C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低(涡)槽型和西北气流型天气系统与地形抬升作用的共同影响,是石河子产生强冰雹天气的主要原因.生成于石河子西北一带的对流单体合并加强后,沿东南方向入侵新疆地区,如果其移动路径为西北—东南向,且发展为强冰雹云,则带来的冰雹天气来势较猛,强度大,灾害较严重.依据RHI回波顶高度H与45dBz回波顶高H45的差距识别冰雹云,当H-H45≤1.5km时,为强冰雹云;当1.5km<H-H45≤2.5km时,为中等雹云;当2.5km<H-H45≤3.5km时,为弱雹云.

  • 标签: 冰雹天气 C波段雷达 回波分析 石河子
  • 简介:采用红外线辐射器增温法,通过增温模拟试验研究了增温对半干旱春小麦田间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增加,叶片水势不断降低,增温1.0℃和2.0℃的春小麦叶片水势比没有增温的春小麦叶片水势日平均分别降低了2.61%和4.45%。土壤水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呈缓慢增加趋势。温度增加,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势均呈不断降低的趋势,温度增加越多,降幅越大;增温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增温能够明显降低春小麦田间土壤贮水量,增加农田总蒸散量。在高温情况下,湿润处理增加了土壤总贮水量,尤其是在拔节期以后。春小麦0~160cm土壤贮水消耗量在100cm以上随温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100cm以下深层变化趋势不明显。增温2℃,湿润处理0~160cm土壤贮水消耗量要高于正常供水和干旱处理。

  • 标签: 模拟增温 水势 土壤含水量 土壤贮水消耗量 半干旱区
  • 简介:据地下水调蓄基本条件,结合干旱地区地形地貌特征,提出干旱地区在山区及前山地带人工影响天气增加水资源、山前洪积扇地带人工修筑引渗工程促进含水层补给、平原区进行人工开发利用的含水层调蓄-补给-开发模式.与现实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模式极相似,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损耗,利于水土保持,对恢复地质环境具极好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干旱区 含水层 人工调蓄 蓄水坑 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