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随着广西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2019年至 2023年广西计划开工的高速公路项目就有 52个,涉及里程 4383公里,同时自治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也已将 11个重大铁路的建设纳入相关规划中,这一举措将不可避免的占用一定面积的耕地,据统计目前广西的建设规划需要占用耕地 9166.67公顷(其中,水田 4213.33公顷),有关部门的耕地补工作压力骤增。耕地补平问题一直是困扰和制约广西交通发展的难点问题,因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区内重大交通项目落实耕地补平工作的若干措施,希望给大家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重大 交通项目 耕地 占补平衡 措施
  • 简介:摘要:耕地补平制度的提出和持续推行,对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耕地面积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耕地压力,避免和减少来自建设占用耕地的影响,对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耕地补平工作在实际实施中,面临的困难和阻碍,结合现有实际,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其中,利用相关手段和措施,对标准粮产量等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对线性关系的把握建立耕地利用等,使其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农用地分等成果 耕地占补平衡 具体应用 实践分析
  • 简介:摘要:耕地补平政策有效限制了非农建设用地的扩张,有利于维护农业用地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农田的产出效率,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耕地补平政策也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减缓了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的趋势,维护了农业生态平衡。最重要的是,该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持。本论文认为耕地补平政策对于农村土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执行和监督,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

  • 标签: 耕地占补平衡 农村土地经济 土地资源配置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家和省政府对耕地补平工作空前重视,要求各地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必须实现“先补后补平”,自2013年起,又提出了“占优补优,水田补水田”的新要求,给各地耕地补平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浅析了莱芜市耕地补平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标签: 占补平衡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保护问题越来越严峻。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如何在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做到严守耕地红线、严把耕地使用关口,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新题目。文章提出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建议,探讨了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工作思路。

  • 标签: 耕地保护 占补平衡 现状及对策
  • 简介:摘要:我国在推进耕地平衡过程中,碰到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数量平衡片面强调,在对新增耕地的质量进行检验和审查时,也缺乏标准化的管理机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新增耕地的质量不断下滑,某些地区更是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现有的形势下,需要重新确定耕地质量的衡量标准,与此同时,也要建立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检验机制,确保整个平衡工作可以顺利实现。因此本文将主要围绕农地分等级与估价成果在耕地补平中的应用展开,通过详细分析,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可行性建议。

  • 标签: 农地分等级 估价成果 耕地占补平衡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将耕地补平作为了一项基本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补平也可以称之为数量和质量平衡。该理念的提出是对我国农村农用地等级进行明确,地籍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后对耕地等级之间的折算系数进行的测量和推算。通过农用地等级折算结果分析来确定各个等级耕地之前的折算系数关系,以此分析了农用地等级折算成果在耕地补平中的应用,要求人们需要把握农用地等级折算系数之间的特点、耕地各等级系数的变化层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 标签: 农用地等级折算成果 耕地占补平衡 应用
  • 简介: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崛起,海岸带因其能够连接海洋与陆地的特殊位置及独特的经济作用,近年来对其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导致了自然岸线的保有率出现了危机。在此背景下,浙江省提出的“补平”是一条较好的途径,但需要对其进行机制构建。该机制需要结合效率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最低安全标准原则,以先补后机制为核心,以自然岸线市场化交易机制、监督保障机制为支撑,为实现自然岸线的开发与保护平衡,为达成自然岸线保有率任务提供借鉴。

  • 标签: 自然岸线 占补平衡 保有率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城镇化率逐年稳步提升,这对吸纳超大规模劳动力、促进国民经济与二、三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城市建设规模受到耕地红线限制,所调拨少量土地周转指标无法满足城镇快速发展需求。在这一背景下,虽然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来增加建设用地面积,起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加快城乡发展步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作用,但在工作开展期间却面临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体系的创新优化,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就此开展研究。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占补平衡 增减挂钩
  • 简介:摘要:耕地补平制度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政策之一,旨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基层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亟待探索有效地解决路径。

  • 标签: 耕地占补平衡 土地管理 案例分析 问题剖析 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是根据耕地的基础地力、环境气候条件、农田基础设施状况以及生产障碍因素等因素,将全国耕地分为不同的质量等级。本文通过对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研究背景、评定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探讨了目前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基本环节,并提出了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建议包括(1)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提高耕地质量评定的准确性。(2)提高公众对耕地保护的意识,减少非农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从源头上保证耕地的数量和质量。(3)推动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精度。通过实施这些建议,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耕地质量等级评定过程中的准确性,提高评定效率,保障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 标签: 耕地 质量等级 评定
  •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习近平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耕地占补平衡 初探
  • 简介:摘要:补充耕地作为耕地补平的有效指标,是落实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标志。威海市补充耕地分布细碎,利用情况复杂,原有的监测方法存在着现状不实、数量不足、质量不好等情况,难以保障补充耕地监测真实可信。通过卫星遥感和人工智能识别算法等技术,对威海市的补充耕地进行动态遥感监测,实现补充耕地的实际土地利用类型的月度更新,进一步拓展了耕地保护方式,实现自然资源监管视角的延伸。

  • 标签: 耕地占补平衡 卫星遥感技术 补充耕地监测
  • 作者: 李鑫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8-02
  • 出处:《家园·建筑与设计》2021年5期
  • 机构: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 简介:摘要: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当前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等总要领进行城镇化建设,因此在当前的乡镇振兴战略之中,需要协调好耕地保护以及经济发展两条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必须不断对乡村地区的公益性建设用地,产业用地以及生态用地进行有效的规划,这样才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的使用,所以在当前的新的形式之下,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乡村未来发展以及规划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的从业者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耕地占补平衡 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 简介:海涂围垦作为实现沿海省份耕地补平的有效工具之一,对保障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海涂围垦面临着耕地质量、管理风险、生态环境、交易成本等异化风险。为进一步推进海涂围垦的有序发展,还应从规划编制、异地补充平衡、内涵挖潜和统筹管理等出路探讨。

  • 标签: 耕地占补平衡 海涂围垦 效应 风险 出路
  • 简介:问题:耕地“占优补劣”现象普遍据统计,黄山市2010年~2014年间,共批准建设项目382个,占用耕地31921亩,其中占用水田23462亩,占用旱地8459亩。同期,黄山市组织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265个,新增耕地11682亩,其中水田510亩、旱地11172亩、此外,为弥补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 标签: 黄山市 占补平衡 耕地后备资源 安徽省 2010年 建设项目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