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明末、清初中国与荷兰的贸易是鸦片战争前中西海上通商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瓷器贸易则为此时期中、荷贸易的重点之一。本文拟对十七至十八世纪中、荷瓷器贸易兴起的背景、贸易发展的概况、贸易的结构与特点、输荷中国瓷器的品种和类型以及此项贸易对中、荷两国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作一讨论,以期深化中国古代外销陶瓷历史和中国海外贸易史的研究。

  • 标签: 东印度公司 荷兰人 巴达维亚 贸易史 中国帆船 德化白瓷
  • 简介:<正>一、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岁的纪晓岚随父亲纪容舒入居京师。三年后,在户部任职的纪容舒“不复能自训课,遂遣昀受业于东山董先生”东山董先生即字孚存,号东山的董邦达。由于他卒谥文恪,时人又称他董文恪公。董邦达虽然在乾隆朝官至工部尚书,但他的名气主要是在绘画上。《清史稿·董邦达传》说:“邦达工山水,苍逸古厚,论者谓三董相承,为画家正轨”。所谓“三董”,即董源、董其为、董邦达。由此可见董邦达在清代画坛上的地位。

  • 标签: 经世思潮 十三年 明经世文编 经世实学 经世思想 文化史
  • 简介:摘要: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的《赵氏孤儿》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影响巨大,到了18世纪,在法国备受瞩目,出版了英、法、德等多种译本。作为主要素材来源,由伏尔泰改编的戏剧《中国孤儿》更是大获成功,在欧洲戏剧舞台引发轰动。伏尔泰对《赵氏孤儿》的情节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和修改,他批判18世纪法国的封建专制和宗教独裁,主张实行“德治主义”, 赞赏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劝善惩恶的儒家思想。

  • 标签: 《中国孤儿》 《赵氏孤儿》 伏尔泰 戏剧 法国传播
  • 简介:在风帆时代,中国帆船以其高大坚固、性能优越而闻名于世,并且在中国与海外各国的长期友好往来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内造船业的有力支持。时过境迁,到了十八世纪,许多中国帆船却是在东南亚等地建造的。其原因,详情如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都是耐人寻味的问题。中国人在东南亚的大规模造船活动始于十八世纪并不是偶然的。自明代以来,海疆不宁,东南沿海大量的造船活动持续不断,消耗了无数的林木。先是沿海沿江的巨材砍

  • 标签: 中国帆船 东南沿海 中国商人 广东船 福建总督 嘉道年间
  • 简介:摘要:中国文化对十八世纪欧洲思想、艺术及社会生活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欧洲现代性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儒家思想和审美观念对欧洲哲学家和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中国的农业技术和医药知识也促进了欧洲的实用科学发展。这些见解增进了我们对全球历史互动的认识,为当今多元文化融合提供历史借鉴。

  • 标签: 中国文化 十八世纪欧洲 影响 多维透视
  • 简介:摘要:十八世纪英国慈善家和社会改革者约翰·霍华德游历欧洲,游览苏格兰、爱尔兰、法国、荷兰、德国和瑞士,参观当地公共领域监狱、医院,向公众揭露监狱、医院滥用职权的现状,他的纪实发表后,在公众中引起了较多关注,许多缺陷取得了改进和纠正。

  • 标签:
  • 简介:摘要:十八世纪英国慈善家和社会改革者约翰·霍华德游历欧洲,游览苏格兰、爱尔兰、法国、荷兰、德国和瑞士,参观当地公共领域监狱、医院,向公众揭露监狱、医院滥用职权的现状,他的纪实发表后,在公众中引起了较大的关注,许多缺陷取得了改进和纠正。

  • 标签:
  • 简介:<正>1757年,英国推行殖民政策的有力工具——东印度公司发动普拉西战役,用武力打败纳瓦布,占领了孟加拉。孟加拉的被征服,在印度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此,“英国东印度公司由一个商业强权变成了一个军事的和拥有领土的强权,正是那个时候,才奠定了现时的这个东方不列颠帝国的基础”。以后,英国殖民者又通过多次侵略战争和各种讹诈手段进行侵占,境内各个公国和土邦先后成为公司的领地和藩邦,1843——1849年间兼并了信德和旁遮普后,英国最终完成了对印度全境的占领,把

  • 标签: 英国殖民者 十九世纪 十八世纪 英国东印度公司 田赋 孟加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正>十八世纪的湖南,是当时清帝国主要的粮食产地和稻米输出中心,故有“湖南熟,天下足”之说。但湖南粮食的输出又极大地关联着省内外的粮食供求。那么清政府是怎样利用调控手段和制衡机制调节省际与省内的粮食供求的呢?本文即试图从清政府对湖南有关能调节粮食输出和粮食供求的粮商业、常平仓、捐监和截漕的政策来进行分析。

  • 标签: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粮食调控政策 清政府 常平仓 巡抚 十八世纪
  • 简介: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期的音乐与美学》引言[美]皮特·哈里著,詹姆斯·戴著邢维凯译美学这门学科在十八世纪期间逐渐地形成,正如苏尔策(Sulzer,1720-1779,瑞士美学家)所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理论从美艺术的哲学中演绎出来”。自十八世纪...

  • 标签: 浪漫主义 十八世纪 十九世纪初 音乐词典 美学 朗吉弩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02
  • 简介:然而它又是一个与其他研究西方世界的社会科学完全隔绝的学科,古典学也是要研究——种不同于现代欧洲的文明形式,心理学研究并没有被归入社会领域

  • 标签:
  • 简介:针对以费正清为代表的用"朝贡体制"来解释"中国的世界秩序"之观念,何伟亚最近提出,清代的才反映了清廷处理对外关系的原则和方式,且体现了远更广阔的整合"天下"秩序的构想.但他又强调满清对其帝国的想象是一种"以满清皇室为最高君主的多主制".本文以为,以蒙藏关系为基础的所谓"多主制"和"宾礼"适用的对象各不相同,其间固有关联,同时更有相当程度的(氏)牾,不宜并论.

  • 标签: 十八世纪 多主制 |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09
  • 简介:对于社会世界的科学,一方是具有确实性的知识(科学),自然科学一直都在竭力地为自身争取与另一种称为哲学的知识形式完全相异甚至截然对立的社会思想上的合法性

  • 标签:
  • 简介:启蒙运动起源于英国,十八世纪中期在法国蓬勃发展,就其深度、广度而言,超过同时代其他任何国家。为什么启蒙运动唯独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发展得如此深入、广泛呢?一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而较英国缓慢。自中世纪以来,法国就是典型的封建君主国家,天主教会的堡垒。路易十四统治时,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点,其专制的出名正如巴士底狱一样。

  • 标签: 封建君主 路易十四 法国贵族 封建专制 政治革命 旧制度
  • 简介:清初《音韵清浊鉴》是一部备受《四库提要》訾议的韵学著作,其所隐含的普通话音史价值未得到重视。该书声母和韵母部分不同符合契:声母部分采用传统三十六字母,保留全浊音;韵母部分则借鉴《中原音韵》的韵部系统,保留闭口韵部。其实声母所保留的全浊音仅在于明音变,而非时音;韵母所保留的三个闭口韵只因尊奉《中原音韵》使然,亦非时音。文章采用透视分离法的研究思路,将《音韵清浊鉴》复杂声韵系统中与反映时音无关的信息剥离出去,得出十八世纪初北京一带的实际声韵状况(声母22个,韵母37个)。

  • 标签: 《音韵清浊鉴》 透视分离法 十八世纪初 北京话声韵系统
  • 简介:摘要 中国学界向来有“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以十八世纪欧洲“中国热”为视角乃是分别代表了器物层面中国文明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帮助我们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源头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

  • 标签: 十八世纪欧洲中国热 中国文化 世界意义
  • 简介:“民族万岁”──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中的民族主义李宏图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革命摧毁着旧的封建王朝国家,也引起了欧洲各国封建君主的恐慌,他们联合一致向法国进攻,妄图镇压革命,重新恢复旧的封建王朝。在这场民族危机之中,法兰西民族以英勇的革命精神,...

  • 标签: 罗伯斯比尔 其它民族 民族主义 法国大革命史 自然疆界 国民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