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楔状切除联合边缘弧形切除法治疗小阴唇中、重度肥大的手术效果。方法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23例小阴唇肥大患者,年龄17~38岁,均采用分层楔形切除联合边缘弧形切除小阴唇缩小术治疗。术后对切口愈合并发症进行观察,对小阴唇形态进行随诊。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术后均随访1~6个月,小阴唇宽度均未超过1.5 cm,外形自然、美观、年轻化,患者均满意。结论分层楔形切除联合边缘弧形切除小阴唇缩小术具有外观自然年轻化、二次手术修整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是治疗小阴唇中、重度肥大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小阴唇缩小术 术式改良 分层楔形切除法 边缘弧形切除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侧甲状腺全切除联合峡部切除术式在治疗甲状腺单侧结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110例甲状腺单侧结节需要手术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取甲状腺单侧结节切除传统的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患侧甲状腺全切除联合峡部切除术式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来两组患者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切口长度和切口出血量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间和切除结节大小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侧甲状腺全切除联合峡部切除术比传统的单侧结节切除术治疗效果要好,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具有实用价值,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单侧结节 峡部切除术 腺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术中联合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手术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中联合切除术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接受肿瘤切除术合并肠切除术,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6例,左半结肠切除8例,乙状结肠切除6例,直肠切除2例,小肠切除8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其中发生吻合口瘘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高分化脂肪肉瘤1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13例,其中肠壁明确有肿瘤侵犯18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其中8例复发,3例死亡,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和71%,病理类型为去分化脂肪肉瘤是影响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唯一危险因子(Z=2.02,P=0.042)。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合并肠切除相对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效预防肿瘤残留。病理类型为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的预后不良。

  • 标签: 脂肪肉瘤 腹膜后肿瘤 肠切除
  • 简介:目的针对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率进行调查分析,探究胰腺癌患者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97例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将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血管重建方式、有无术后并发症发生、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作为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7例联合血管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1.9个月,1、2、3年存活率分别为30.3%、14.1%、8.1%。联合血管切除患者术后30d内有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8.2%(8/9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6%(20/97),其中以腹腔内出血为主要术后并发症。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是患者能否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两个独立因素分别是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管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小梁切除联合Ologen植入与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从中随机抽取6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采用小梁切除联合Ologen植入术;对照组30例,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外周血白介素(IL)-2、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进行比对。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外周血白介素(IL)-2、IL-6上,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上,实验组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梁切除联合Ologen植入术,对治疗患者青光眼上,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IL-2、IL-6、VEGF水平,对疾病恢复起到了更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梁切除术联合Ologen植入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 青光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前切除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的7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结果78例无手术死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LAR组和APR组,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低位直肠直肠癌外科治疗中,LAR和APR手术方式对直肠癌的预后无明显影响。保肛术式为首选,APR术式应视为最后的选择。

  • 标签: 中低位直肠癌 术式 保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癌切除联合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继发性脾功能亢进(SHS)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75例PHC合并SHS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与对照组(82例),观察组治疗方案为肝癌切除联合全脾切除术,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单纯性肝癌切除术。结果①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75±155)mlVS(450±135)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手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RBC)(3.1±0.4)×1012/LVS(3.0±0.5)×1012/L、白细胞(WBC)(1.83±0.55)×109/LVS(1.75±0.52)×109/L、血小板(PLT)(64±13)×109/LVS(66±15)×109/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d,两组患者RBC(3.4±0.3)×1012/LVS(3.3±0.4)×1012/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BC(7.19±1.39)×109/LVS(2.74±0.63)×109/L、PLT(375±59)×109/LVS(185±28)×109/L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3%VS17.1%)、病死率(3.2%VS4.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联合全脾切除术是治疗PHC合并SHS的理想方案。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继发性脾功能亢进 肝癌切除术 全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切除联合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继发性脾功能亢进(SHS)的疗效。方法175例PHC合并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与对照组(82例),观察组治疗方案为肝癌切除联合全脾切除术,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单纯性肝癌切除术。结果①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75±155)mlVS(450±135)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手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RBC)(3.1±0.4)×1012/LVS(3.0±0.5)×1012/L、白细胞(WBC)(1.83±0.55)×109/LVS(1.75±0.52)×109/L、血小板(PLT)(64±13)×109/LVS(66±15)×109/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d,两组患者RBC(3.4±0.3)×1012/LVS(3.3±0.4)×1012/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BC(7.19±1.39)×109/LVS(2.74±0.63)×109/L、PLT(375±59)×109/LVS(185±28)×109/L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3%VS17.1%)、病死率(3.2%VS4.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联合全脾切除术是治疗PHC合并SHS的理想方案。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继发性脾功能亢进 肝癌切除术 全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7年5月1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0),观察组接受肝癌切除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WBC、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联合全脾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脾功能亢进 肝癌切除术 全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由于胰腺癌特别是临近胰腺颈部的肿瘤极易侵犯门静脉系统,在临床上根治性切除的难度较大。该视频详细展现了对1例肿瘤侵犯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汇合处的患者进行胰十二指肠手术切除过程:通过解剖胰腺上下缘,分别阻断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将肿瘤组织与受侵犯的门静脉系统血管切除,并将异体血管分别缝合牵拉待吻合血管两端,完成血管重建;最后行胆管与空肠吻合,实现消化道重建,较好达到手术预期目的。

  • 标签: 血管切除 异体血管置换 胰十二指肠 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姑息切除联合化疗治疗有并发症的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2例并发出血或幽门梗阻等并发症的晚期胃癌,接受姑息性切除手术和改良DCF方案化疗,至少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通过随访观察患者长期生存时间.结果9例患者行姑息性全胃切除术,33例行姑息性远端胃切除术.术后行改良DCF方案化疗3~11周期,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脱发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中位生存时间为14.1个月,1年生存率为61.1%,3年生存率为20.5%.结论对于并发出血、幽门梗阻的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术后联合改良DCF方案化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关键词晚期胃癌;姑息手术;改良DCF方案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valueofpalliativegastrectomycombinedwithchemotherapyforadvancedgastriccancer.MethodsFromJanuary2010toNovember2014,atotalof42patientswhounderwentpalliativegastrectomyduetopyloricobstructionorbleedingcombinedwithmodifiedDCFregimechemotherapyfoadGvancedgastriccancerinourhospital.Eachpatientreceivedatleast2cyclesofthetreatment,andtheefficacyandtoxicitieswereevaluatedaftertreatment.Thelong-termoGverallsurvivalswereevaluatedbyfollow-up.Results9patientswereperformedpalliativetotalgastrecomyand33patientswereperformeddistalsub-gastrectomy,respecGtively,receiving3to11cyclesofmodifiedDCFregimeaftersurgery.ConclusionsForadvancedgastriccancercombinedwithcomplicationssuchaspyloricobstructionandbleedinKge,ypwalolriadtsivegastrectomycombinedwithmodifiedDCFregimechemotherapyisefficaciousandthetoxicitiesaretolerable.Advancedgastriccancer;Palliativegastrectomy;modifiedDCFregime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4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能够同时缩小、缩短肥大乳头的新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哺乳后乳头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在乳头非勃起状态下,根据患者要求和术前交流确定术后乳头的大小,分别于乳头两侧对称边缘设计2个楔形切除组织,确定新乳头直径,于乳头顶部设计对偶的2个翼形皮瓣,确定新乳头的高度。局麻后切去多余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对应点拉拢缝合。术后观察患者乳头外观,用棉签轻触乳头评估乳头感觉和勃起功能。结果共对22例患者采用该方法进行乳头缩小缩短,患者年龄24~35岁,均为生育哺乳后的女性患者。术后所有患者未发生切口不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乳头血运和感觉良好,乳头形态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9个月,乳头感觉和勃起功能达到术前水平,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楔形切除联合翼形皮瓣法乳头缩小缩短术能够同时将乳头直径和高度矫正至理想的大小,且不会影响乳头感觉和勃起功能,手术设计简单、操作容易,效果满意。

  • 标签: 乳头 外科皮瓣 乳头肥大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治疗腹膜后肿瘤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29例侵及血管的腹膜后肿瘤病例,其中男20例,女9例,年龄10~76岁,平均年龄52岁。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侵润、包绕重要血管19例,肿瘤与重要血管关系密切、推移10例。所有病例均行肿块完整切除联合血管重建。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获随访24例。随访时间8~89个月,平均随访5.2年。2例下腔静脉及4例髂静脉分别于手术后3~9个月发生血栓,未出现明显肢体肿胀。无人工血管感染病例,1年生存率为100%,1~5年死亡12例,存活5年以上10例,其中3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结论对于腹膜后肿瘤侵犯周围血管,术中难以分离的病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增加了切除率,提高了存活率。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外科手术 切除 血管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向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取76例82眼翼状胬肉患者,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逆向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愈合情况,羊膜移植片存活、胬肉复发率等指标。结果76例82眼复发4眼,复发率为4.8%,术后不适症状轻,持续时间短,角膜创面修复时间短。结论逆向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角膜创面修复快,有效阻止异常组织及新生血管长入角膜,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 标签: 逆向切除 羊膜 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晚期不可切除肝癌免疫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近期相继获得成功(Imbrave150、Keynote524),显著提高了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客观反应率与中位生存期,为后续肝癌外科治疗的介入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与现实性。最近,免疫联合治疗的热点问题有:联合治疗方案该如何选择、围手术期应如何使用以及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治疗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等方面。本文拟就上述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免疫疗法 围手术期 肿瘤微环境 生物标记
  • 简介: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肝脾联合切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手助腹腔镜(Hand—port)行肝脾联合切除术,选择剑突下正中或右肋缘下手助切口,手助下超声刀分离脾周韧带,Endo-GIA断脾蒂,采用超声刀、生物夹夹闭断肝,肝断面间断缝合闭合。结果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130、115、14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0、50、150ml。3例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分别为9、7、11d。3例分别随访6、23、5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手助腹腔镜肝脾联合切除术安全、可行。

  • 标签: 手助腹腔镜 肝切除术 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麻醉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采用联合麻醉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治疗组患者,选择同期入院治疗同一麻醉药物进行手术的5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诱导药物一致。对照组患者采用异氟醚作为术中维持麻醉,每30min追加芬太尼。治疗组患者采用微量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作为维持麻醉。结果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麻醉可提高麻醉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联合麻醉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6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根据患者麻醉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对照组麻醉方法为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麻醉方法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少于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经对比计算后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选择联合麻醉具有较良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联合麻醉 子宫肌瘤切除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