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肌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无冠状动脉相关病史、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行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的体检者58例。应用斑点追踪软件分析静息和运动负荷峰值状态常规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E峰值、A峰值,二尖瓣侧壁瓣环运动曲线e、a、s值,计算E/A,e/a,E/e,并对整体和节段(17个)左心室纵向峰值应变和纵向峰值应变达峰时间进行静息和运动负荷峰值状态比较,计算经心率校正后的静息和运动负荷峰值应变达峰时间比值。结果LVESVI峰值较静息时减小[(6.4±2.1)m3/m2 vs(14.7±3.6)m3/m2],峰值期二尖瓣环s峰值较静息时明显增高[(0.21±0.27)m/s vs(0.12±0.0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左心室节段除后壁和下壁基底段外,峰值应变在负荷运动峰值期较静息时均明显增加(P均<0.05),静息和运动负荷峰值期的应变绝对值均是心尖部最高[(24.9±3.2)%,(33.9±3.7)%],与基底段和中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运动负荷峰值期各节段达峰时间均较静息期明显缩短(P均<0.01),心尖段峰值期达峰时间最短[(215.9±35.6)ms],基底段峰值期达峰时间最长[(237.8±43.4)m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息与运动负荷峰值状态经心率校正后的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比值为2.3~3.0。结论负荷状态的应变及达峰时间参数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负荷前和负荷后均可独立反映心肌功能状态,可为不同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压力 平板运动 斑点追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在我国发病率日益增高,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医学难题。HF使心脏发生重构,因此需要先进的成像技术对心脏功能进行综合评价。近年来,超声影像技术不断发展,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是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可早期、准确地定量评估多种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笔者就3D-STI技术在HF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 心力衰竭 应用进展
  • 简介: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慢性肾病(CKD)患者的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并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部CKD患者46例;同时选取经临床及超声检查证实无心肺疾病的健康志愿者30名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常规超声参数,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LVEF,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CKD患者左心室旋转、扭转运动参数与LVE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KD组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02、0.020,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CKD组基底部旋转角度峰值降低不明显,仅下壁、后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44、0.041,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KD患者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24,0.447,P均〈0.01)。结论2D-STI可分析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评价CKD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受损。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压力 尿毒症 肾病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30例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20例接受急诊PCI治疗,分别于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及PCI术后7天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长轴、心尖二腔及心尖四腔切面的高帧二维图像,用应变成像软件获取左室18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值。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左心室下壁、前室间隔、下室间隔、前侧壁及下侧壁各节段应变值均减低(P均<0.05),PCI术后7天,受累节段应变值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且早期PCI可显著改善左心室功能。

  • 标签: 斑点追踪 下壁心肌梗死 PCI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自动功能成像技术(AF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存在及其范围。方法23个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造影前2天内采用二维斑点成像生成的牛眼图评估心肌梗死情况,同时采用17节段目测法给予打分,最后三者给予比较。结论牛眼图法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范围和程度,并定量分析,与冠状动脉造影较接近,准确性及检查时间均优于目测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斑点追踪超声技术在早期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院疗养的早期高血压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时段内来我院进行健康身体检查的健康群体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斑点追踪超声技术检查。对比指标: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VE)、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VA)、E/A、E峰减速时间(EDT)。结果:实验组VE、E/A 显著低于对照组,VA、EDT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斑点追踪超声技术检查发现,早期高血压病患者心脏功能可见病理性改变,患者舒张期血流频谱改变提示左室舒张功能明显减弱,与健康群体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可为后续临床诊疗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不同分期尘肺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于2020年6月,收集114例尘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尘肺病壹期组45例,尘肺病贰期组36例,尘肺病叁期组33例,以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并对比各组研究对象右心室游离壁中段以及基底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和圆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CS),采用3D-STI计算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右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右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三尖瓣收缩期峰值速度(TVSPV)以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尘肺病贰期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LS和R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 5),尘肺病叁期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LS、CS、RS以及中间段R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 5);尘肺病壹期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LS、CS和RS均明显高于尘肺病叁期组(P<0.012 5),尘肺病贰期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RS明显高于尘肺病叁期组(P<0.012 5)。尘肺病贰期、叁期组患者RVEF和GL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AS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12 5);尘肺病叁期组患者FAC和TVSP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 5);尘肺病壹期组患者RVEF、GLS和FAC水平明显高于尘肺病叁期组(P<0.012 5),PASP水平明显低于尘肺病叁期组(P<0.012 5),尘肺病贰期组患者FAC水平明显高于尘肺叁期组(P<0.012 5)。结论尘肺病患者早期可出现右心室功能下降,3D-STI可较为准确地检测右心室纵向、径向、圆周运动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右心室功能,对早期发现尘肺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尘肺病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右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9例急性期KD患儿(KD组)和31名正常患儿(对照组),采集基底水平左室短轴清晰二维图像并存储,用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计算两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及跨壁扭转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D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价急性期K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为临床早期干预KD患儿心功能损害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了较敏感的指标。

  • 标签: 急性期川崎病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左室扭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变。方法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23例缩窄性心包炎(即为观察组)与23例常规体检患者(即为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均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心脏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二腔心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水平平均圆周应变、心尖水平平均径向应变总、二尖瓣环水平平均圆周应变、乳头肌水平平均圆周应变、二尖瓣环水平平均径向应变、乳头肌水平均径向应变总等相关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各项观察项目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为早期心肌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缩窄性心包炎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衰患者实施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左心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实验组选择 44例我院心衰患者,参照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 44名,纳入时间为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8月,均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比患者及志愿者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及超声二维应变指标。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较高,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低于参照组,具备明显差异性( P< 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左心室长轴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左心室轴向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心脏整体收缩期应变率较高,实验组左心室整体扭转度、舒张早期应变率、舒张晚期应变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可见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心衰患者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查,能够有效反映出患者左心功能情况,是临床病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检查技术,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衰 左心功能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E)技术评价不同范围肺切除术后患者1年期右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住院进行肺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7例,其中单侧全肺切除(P组)17例,肺叶切除(L组)50例。分别在患者行肺切除术前(T1)、术后1周(T2)、术后1个月(T3)、术后3个月(T4)、术后6个月(T5)、术后1年(T6),获取其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右室壁各节段和整体纵向应变值,比较不同时间以及相同时间两组患者间上述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T2时右室游离壁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S)和右室游离壁纵向峰值应变(RVFWLS)、右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RVGLS)均较T1时减低(P均<0.05);L组上述参数T3时较T1时减低,T5、T6时较T3时增高(P<0.05);P组上述参数T3时较T2时减低(P<0.05),T4、T5、T6时与T3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时室间隔右室侧各节段LS较T1时减低(P<0.05),T3时较T2时增加(P<0.05),T3、T4、T5、T6分别与T1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组T2、T3、T4、T5、T6时右室游离壁各节段LS和RVFWLS、RVGLS均小于L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肺切除术后1周患者可出现右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受损。单侧全肺切除术对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影响较肺叶切除术大且持续时间长。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技术 斑点追踪 应变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三维超声图像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基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tionalspeckletrackingimaging,2D-STI)技术的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eal-timethree-dimentionalspeckletrackingimaging,RT3D-STI)技术迅速发展。研究表明RT3D-STI技术是一种定量、

  • 标签: 斑点追踪 技术评价 SPECKLE 左心室功能 空间分辨率 室壁运动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检测研究对象左室心肌纵向应变,评估此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心肌纵向应变进行分析。结果①对照组左室心肌纵向应变自基底段至心尖段呈递增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研究组,基底段与中间段的递增关系消失,两者无明显差别;两组结果显示基底段心肌纵向应变均低于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研究组与对照组相应室壁纵向应变比较中,研究组缺血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及整体纵向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③应用ROC曲线判断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75%时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纵向应变截断值分别为13.5%、14.5%、17.5%、20.1%。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心肌纵向应变,简单、直观而有效的评估心肌缺血,为临床无创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 标签: 二维斑点追踪 心肌缺血 纵向应变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左心室扭转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4例PIH患者(PIH组)和31名正常初产妇(对照组),采集基底水平左心室短轴清晰二维图像,运用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获得两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及平面扭转峰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IH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扭转、平面旋转峰值均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超声二维STI技术可以评价PIH患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

  • 标签: 高血压 妊娠性 心室功能 超声检查 斑点追踪技术 旋转 扭转
  • 简介: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类,其病情进行性发展,易导致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同时也是心脏移植的主要原因。DCM在成人及儿童均有发病,我国DCM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男女比例2.5:1。近10年来针对DCM的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国内该病的5年病死率仍高达80%。显然,DCM患者的远期预后亟待改善。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 心肌功能 左心室 心源性猝死 DCM
  • 简介:A上个月我在一个常去的贸易城市逗留.希望能等来生意上的好运气。在无从进展时,我陪当地一个女朋友去逛了一个宠物展。我以为只要让她对那些动物兴奋起来.自己就可以享受一会儿安静和沉默.没料到她对它们太感兴趣.由头至尾她都晃着我的胳膊.几乎把每一只动物都指给我看.并且强迫我觉得它们可爱。我看见了无数条狗全身毛发被修整得像蒲公英一样蓬松.大大小小的猫穿着各式的花衣服.长相精明的啮类动物蜷缩在漂亮笼子里……。

  • 标签: 动物 蒲公英 毛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从我院近三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图像分析结果。结果两组心率、LVESV、LVEDV、CO、SV等方面的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RS、GCS、GLS、GAS等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情况能够做出更敏感的反应,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高血压 左心室 收缩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正常妊娠中晚期胎儿左房时相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产检的正常单胎胎儿80例,采集产前24周、32周及37周胎儿心尖或心底四腔心图像,应用2D-STI获得左房储器应变及应变率(S-LAs、SR-LAs)、管道应变及应变率(S-LAe、SR-LAe)和泵应变及应变率(S-LAa、SR-LAa)。结果能够良好追踪并识别左房三个时相应变值的比例在24周、32周及37周分别为97.5%、88.8%及87.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S-LAs在32周及37周时低于24周(均P<0.05),S-LAe在37周时高于24周及32周(均P<0.05)。S-LAa随孕周增加而减小,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R-LAs及SR-LAa在32周及37周低于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R-LAe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结论2D-STI技术评价胎儿左房时相功能是可行的。与孕中期相比,胎儿左房储器功能及泵功能在孕晚期减低,而管道功能在孕晚期增强,明确正常心房功能随孕周的变化可以为评估胎儿心脏发育成熟及发现胎儿心脏功能异常提供依据。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 心房功能,左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