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福利儿童成长问题突出,传统的福利养育模式存在短板,不能满足福利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在社工主导服务模式下,社工人员应当秉持专业理念,拓展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提高社会工作服务水平,以利于儿童健康成长,推动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进步。

  • 标签: 福利院 社会工作 儿童发展
  • 简介:传统的社会福利工作理念对福利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着重于提高技能,解决生活问题,忽略行为心理的引导,导致行为心理出现偏差。文中基于优势视角理念,采用社会工作方法,在新形势下对福利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探讨,提升其自我效能,促进行为心理的健康转变。

  • 标签: 优势视角 社会工作 儿童福利院 行为心理
  • 简介:在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向社会组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的背景下,针对不同社群服务中社工介入角色的探讨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在J市儿童福利开展服务的实践中发现,社工应以陪伴者的角色介入福利孤残儿童社会服务。社工陪伴者角色因孤残儿童的实际需求、福利机构的功能缺失以及社工嵌入服务机构初期面临的困境而十分必要。陪伴者角色的建立需要理顺专业社工与福利机构、同工及服务对象之间关系,从服务对象的角度设计开展活动,调动服务对象参与,并将陪伴关系贯穿服务的始终。

  • 标签: 孤残儿童 社工 角色 陪伴者
  • 简介:摘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起,构成了我国教育的完整体系,如同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一个人的两条腿,这两个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他们只有分工教授任务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儿童福利(社会福利学校)中深化开展职业教育,对于促进残障儿童的全面发展,促进儿童福利(社会福利学校)中特殊教育体系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福利院 职业教育 特殊教育
  • 简介:摘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起,构成了我国教育的完整体系,如同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一个人的两条腿,这两个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他们只有分工教授任务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儿童福利(社会福利学校)中深化开展职业教育,对于促进残障儿童的全面发展,促进儿童福利(社会福利学校)中特殊教育体系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福利院 职业教育 特殊教育
  • 简介:目的寻找在特殊儿童人群中进行初级救护常识培训并推广的方法。方法根据特殊儿童的情况,自制问卷调查表,通过游戏法、故事法、情景模拟、光盘示教等形式,对福利儿童讲授各种应急事件的简单处理方法。结果90.2%以上学生学会了火灾、地震时如何逃生;89.2%以上的学生学会了食物、煤气中毒的处理方法;92.2%以上学生学会了出血包扎、摔伤、扭伤、烫伤、胸外心脏按压等初步急救方法。结论94.1%的调查对象愿意学习初级急救方法,在福利儿童中普及初级救护常识效果不错、且很有必要。

  • 标签: 初级救护知识 儿童 福利院 南昌 江西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福利儿童的常见行为与心理情况,并制定干预对策。方法2017年1月—5月,对XX福利内的40例儿童进行观察,了解其内心感受,并通过干预引导其健康发展。结果14例福利儿童的学习焦虑高于一般水平,占35.0%,33例福利儿童社交焦虑高于一般水平,占82.5%,40例福利儿童的孤独倾向均高于一般水平,占100%,12例福利儿童具有过敏及恐怖倾向(较少),占30.0%,14例福利儿童具有冲动倾向,占35.0%。结论福利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应加强重视,及时采取干预对策。

  • 标签: 福利院儿童 心理问题 行为方式
  • 简介:摘要儿童福利作为孤残儿童的"家",在现代化水中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儿童福利的室内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与之相关的学科,以孤残儿童的特点和室内生活为关系进行探究。针对目前本地区儿童福利的现状,探索孤残儿童生理、心理、行为等相对应的室内生活,以便为孤残儿童构建一个温馨和美满的家。

  • 标签: 儿童福利院 现状 前景 意义 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福利孤残儿童心理问题及其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6月选择本地区福利孤残儿童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护理期间接受专业小组的护理控制模式护理,儿童护理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护理后儿童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评分分别为4.82±1.49分、2.44±1.45分、2.84±2.00分、4.03±1.09分、4.75±1.02分、3.68±1.64分、4.14±1.33分、4.02±1.54分,都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福利孤残儿童心理问题比较多,护理干预的应用能促进儿童消除心理障碍,提升心理健康,从而有利于预后的改善。

  • 标签: 福利院 孤残儿童 心理问题 护理干预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及研究福利孤残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福利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集中供养的50例孤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随机平衡的方法将这50例儿童分成了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孤残儿童的数量为25例,对照组的孤残儿童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的孤残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儿童的SAS与SDS评分情况。结果:通过为两组孤残儿童提供不同的心理护理后,研究组儿童SAS与SDS评分情况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福利院 孤残儿童 心理特点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探论我市福利孤残儿童的患龋状况,为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照最新的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方案调查方案,现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市福利5-17岁孤残儿童23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通过集体组织的方式对福利孤残儿童做具体口腔健康检查,调查其患龋状况。结果:按性别分组,福利孤残儿童在不同性别间的乳牙龋失补(DMF)率(男性47.50%、女性39.09%)、恒牙龋失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探论我市福利孤残儿童的患龋状况,为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照最新的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方案调查方案,现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市福利5-17岁孤残儿童23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通过集体组织的方式对福利孤残儿童做具体口腔健康检查,调查其患龋状况。结果:按性别分组,福利孤残儿童在不同性别间的乳牙龋失补(DMF)率(男性47.50%、女性39.09%)、恒牙龋失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福利儿童难治性癫痫接受生酮营养干预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月,选择福利42名难治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管理组(常规西医治疗+生酮营养干预)与参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对比病情治疗效果。结果:管理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生酮营养干预,可帮助福利难治性癫痫患儿有效改善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福利院儿童 难治性癫痫 生酮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福利儿童难治性癫痫接受生酮营养干预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月,选择福利42名难治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管理组(常规西医治疗+生酮营养干预)与参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对比病情治疗效果。结果:管理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生酮营养干预,可帮助福利难治性癫痫患儿有效改善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福利院儿童 难治性癫痫 生酮营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邢台币社会福利以“建一流设施、抓一流管理、搞一流服务、于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上一流等级”为总体目标。抓学习,切实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抓形象,努力创建文明单位;抓发展,逐步实现老年公寓宾馆化,康复训练医院化、儿童学习学校化,综合管理最终达到国际标准化的目标;抓管理,大力实施社会福利化,使福利的面貌实现了根本性的改变。1992年为评为“河北省先进社会福利”;

  • 标签: 社会福利院 邢台市 国际标准化 1992年 总体目标 整体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福利孤残儿童心理护理现状进行浅析并对护理策略进行研究。方法:抽取我院孤残儿童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盲分法对其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25例儿童为参比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的25例儿童为观察组,对两组儿童发展及行为量表(PEP)以及孤独症评定量表(ABC)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儿童PEP以及ABC评分对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儿童PEP评分高于参比组,ABC评分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对儿童福利孤残儿童开展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儿童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童福利院 孤残儿童 心理护理 护理策略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福利儿童的行为状况。方法:利用自设问卷对北京福利的50倍儿童和正常儿童5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福利儿童的社会性退缩行为在抑郁和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方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2)对自身同伴关系呈消极认识的福利儿童,其社会性退缩行为的出现率更高。(3)福利儿童说谎、顶撞老师、偷窃和逃学的出现率与正常儿童有显著性差异。(4)福利儿童福利工作人员态度的认识以及对社会态度的认识影响了其品行表现。结论:福利儿童提供的教育应趋向开放,使儿童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广泛交流中形成积极的主观认识和自我概念,从而使儿童的行为状况得到改善。

  • 标签: 福利院 孤残儿童 行为问题
  • 简介:【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孤残儿童儿童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其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及社会福利的多元支持,孤残儿童儿童福利试验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要重视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现阶段人们越来越关注孤单儿童的心理行为健康的发展,目前绝大多数孤残儿童所在的福利仍然采用的是集中供养的模式,这对孤残儿童的成长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很容易导致儿童心理出现认知偏差,并存在行为习惯上的偏差,要重视集体供养模式下福利孤残儿童的心理行为偏差的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 标签: 孤残儿童 福利事业 心理行为偏差 集体供养模式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的概念对儿童保护机构中孤儿心理行为的影响。这一方法以儿童保护研究所的53名孤儿为对象,并导致为期六个月的人道主义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健康诊断测试和干预前后症状自我评估表,评估一组孤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孤儿心理健康诊断、孤独倾向、人类焦虑、犯罪倾向和术后过敏倾向的总评分大大低于前一次干预(p < 0.05或0.01),症状自我评估的评分也大大低于前一次干预(p < 0.05或0.01)结论在以人为本的培训之后,人类对孤儿的干预有助于改善儿童保护机构中孤儿的日常情绪和情绪,提高孤儿的孤独感和自尊,并提高孤儿对援助工作的总体满意度。

  • 标签: 以人为本 儿童福利院 心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