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对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含量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和光激化学发光进行方法学比对试验,比较二者结果的-致性。方法:收集40例患者血清标本,以罗氏Cobas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比较仪器(Ⅳ),博阳LIC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实验仪器(Y),同时检测血清中AFP的含量;分析2种生化仪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和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致性。结果:2种仪器测定的结果相关性良好(r=O.9925),预期偏倚可以接受。结论:在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的前提下,2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致,其偏差可为临床所接受。当同-实验室同-检验项目存在2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 标签: 光激化学发光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甲胎蛋白 一致性 NCCLS-EP9-A2
  • 简介:桃(Prunuspersica(L.)Batsch)是我国重要的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目前主要保存于3个国家无性繁殖作物种质圃。随着以茎尖、花粉、休眠芽为保存载体的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发展,超低温保存已成为无性繁殖作物重要备份保存方式。本研究以15份桃种质花粉为研究对象,开展含水量、回湿处理和保存温度(4℃低温保存和液氮超低温保存)对保存后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明确了桃种质花粉超低温保存的含水量;揭示了回湿处理对部分桃种质花粉超低温保存产生显著影响;超低温保存后花粉离体萌发率最高可达83%;4℃低温保存和超低温保存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低温保存4年后14份桃种质花粉离体萌发率仍可保持30%以上,11份桃种质花粉离体萌发率与保存前花粉离体萌发率相比无显著变化甚至显著提高,而4℃低温保存的花粉离体萌发率降至0。该研究为国家种质库建立花粉规模化超低温保存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花粉 4℃低温保存 超低温保存 离体萌发 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建立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葡萄球菌内毒素(SEB)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隔日口服及免疫佐剂皮下注射组;在第二组基础上加作肝左叶切除组,14周后分别作尿蛋白,IGA免疫荧光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肝左叶切除组蛋白尿出现的时间早于非肝切除组,但两组在14周后蛋白尿定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尿蛋白定性始终均为阴性,光镜检测轻至中度系膜扩张,伴系膜细胞少量增生,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肝左叶切除组IgA免疫荧光强于非肝切除组。结论葡萄球菌肠内毒辣纱静脉注射,BSA隔日口服,免疫增强剂或在上述基础上加肝左叶切除的方法都能诱发SD大鼠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肝左叶切除组蛋白尿出现时间早;但于14周后尿蛋白量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系膜增殖性肾炎 大鼠模型 比较 IGA肾病 蛋白尿 免疫荧光
  • 简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并可以提供及时、快捷、方便的食品安全网络服务,对食品安全监督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网络将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利进行。本文就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食品安全 信息化 供应链 措施
  • 简介:测定了4个杏鲍菇新品种子实体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4个新品种的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带有胍基的精氨酸,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却很低.在测定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酸水解,子实体中的色氨酸被破坏,而其余17种氨基酸均被测出,含量极其丰富.尤其是精氨酸、谷氨酸的含量接近于α-酪蛋白、卵蛋白和大豆球蛋白.

  • 标签: 杏鲍菇 氨基酸 子实体
  • 简介:探讨2种分子标记技术在沉香属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用ISSR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了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地17份沉香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14个ISSR引物、8对AFLP引物分别检测到119、91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73.95%、86.94%。由于AFLP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位点检测效率,AFLP标记分析的遗传多样性参数高于ISSR。虽然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用Mantel检测对2种方法检测的遗传一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r=0.7705,P=0.0003)。ISSR标记与AFLP标记均能应用于沉香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2种标记的研究结果均揭示出沉香属植物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水平。

  • 标签: 沉香属 遗传多样性 ISSR AFLP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运用不同方法建立的两种实验性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并比较评估两组模型的特点。方法:分别采用单纯被动吸烟(单一组)和被动吸烟与细菌内毒素(LPS)气管注入的复合方法(复合组)制造大鼠COPD模型,运用HE染色及半定量图像分析对比研究两组模型肺组织及小支气管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建立的COPD大鼠模型均符合人类COPD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复合组的气道慢性炎症、重塑改变及气流阻塞情况均较单一组严重;单一组、复合组模型各时间段管壁及平滑肌层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第20天时复合组管壁及平滑肌层均较单一组显著增厚(P〈0.01),而第40天及60天时复合组仅管壁较单一组显著增厚(P〈0.01)。结论:COPD模型的形成是由于慢性气道炎症的反复刺激引起管壁纤维性增生增厚及平滑肌层增厚,即气道重塑,最终导致气流受限;复合组COPD模型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均较单一组COPD模型显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被动吸烟 大鼠 模型
  • 简介:美国和意大利研究人员最近宣布,他们开发出了通过尿检发现人体生长激素的方法。这被认为是通过无创方法筛查运动员是否服用违禁药品方面取得的一个突破。

  • 标签: 生长激素 尿检 开发 检测 研究人员 违禁药品
  • 简介:采用生物废气处理技术特别是生物滴滤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主要的致臭物质(含硫化合物)既有效又经济,而其中填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填料的吸附特性、传质性能以及稳定性和经济性,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

  • 标签: 恶臭气体 生物滴滤法 填料 特性
  • 简介:目的老年大鼠、基底前脑损伤大鼠及注射东莨菪碱大鼠常作为老年性痴呆的动物模型,本研究对这三种模型的行为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水迷宫及旷场分析对这三种模型及青年对照和假手术对照进行了研究。结果老年大鼠、基底前脑损伤大鼠和注射东莨菪碱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减弱,老年大鼠对新环境的紧张程度增强;基底前脑损伤大鼠和注射东莨菪碱大鼠的空间认知能力显著下降;注射东莨菪碱大鼠的兴奋性异常增强,(P<0.05)。结论基底前脑损伤动物的行为表现最符合老年痴呆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

  • 标签: 基底前脑 东莨菪碱 脑损伤 注射 老年大鼠 老年痴呆
  • 简介:目的从DNA的水平分析比较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分子遗传特征,探讨以RAPD标记鉴别两个地区的东方田鼠。方法筛选6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洞庭湖和青铜峡地区的东方田鼠基因组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并对这两个地区的东方田鼠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比较。结果①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所有受试个体中共有的片段数为20条,这是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共性所在;②两个地区东方田鼠各有其特异性扩增片段;③引物S17和S80可作为鉴别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特异性引物;④不同地区的东方田鼠其不同个体之间的共享度较低,且存在较大差异;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遗传背景均呈非均一性。结论运用RAPD方法可以作为鉴别不同地区东方田鼠的基因多态性的标记。

  • 标签: 东方田鼠 鉴别 地区 基因多态性 基因组 特异性引物
  • 简介:目的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2种简单快速抽提基因组DNA的方法并可用作PCR扩增的模板。通过比较4种不同的DNA抽提方法以确定哪种更适合进行下一步的基因分析。方法这4种方法是:玻璃珠,酶,3%SDS和氯化苄。玻璃珠是用玻璃珠在混漩器上剧烈振荡破碎细胞壁;3%SDS是将细胞在含10mmol/LDTT的3%SDS溶液中加热,然后用5mmol/LKAc和异丙醇抽提,DNA的产量通过A260测定。结果3%SDS溶解法、经典酶、玻璃珠和氯化苄的DNA产量分别为0.4154±0.0367、0.8484±0.0756、1.2636±0.2040、0.4070±0.0339(g/L×10^8CFU/mL)。结论玻璃珠是最敏感、重复性好、简单、费用合理的抽提方法。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DNA抽提 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比较南极磷虾油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预防和治疗给药辅助降血脂作用效果。方法喂养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建立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预防组于造模前给予磷虾油14d及造模期间继续给予磷虾油12d。治疗组则于造模期间给予高脂肪胆固醇饲料和磷虾油12d。造模结束后采血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病理学检查观察各组肝组织的病变。分析比较磷虾油对于高血脂大鼠辅助降血脂的预防和治疗的功效。结果南极磷虾油预防给药组大鼠的血清TC和LDL-C显著降低(P0.05)。虾油治疗给药未见大鼠血清TC、TG、HDL-C、LDL-C明显下降(P〉0.05),辅助降血脂作用效果不明显。结论南极磷虾油辅助降血脂作用预防性给药效果明显,具有显著降低血脂TC的作用。

  • 标签: 南极磷虾油 辅助降血脂 高血脂症 SD大鼠
  • 简介:【背景】在我国,苹果绵蚜对苹果等寄主的危害日益严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而品种抗性是害虫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方法12007—2009年于山东莱阳地区系统调查了苹果绵蚜在不同寄主果园的发生动态规律,比较了不同寄主对苹果绵蚜的抗性差异。【结果】苹果绵蚜在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苹果园和西府海棠果园中1a有2个发生高峰,5月底到7月下旬是第1个高峰,也是全年发生的最高峰,9月初到10月底是全年发生的第2个高峰,而7月底到8月底是苹果绵蚜发生的低谷期。苹果绵蚜在红富士苹果上的发生数量显著高于在乔纳金、新红星苹果和西府海棠上的发生数量。在3a的调查时间内,苹果绵蚜在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苹果上每次平均发生量分别为153.2、31.6、30.3头·株^-1。越冬前调查表明,苹果绵蚜对红富士的为害率显著高于青香蕉、乔纳金、新红星和小国光,小国光的被害率以及虫落数量最低。【结论与意义】红富士是苹果绵蚜的感虫品种,而小国光、乔纳金和新红星相对抗虫。文中讨论了苹果绵蚜抗性品种的筛选方法,为掌握不同寄主对苹果绵蚜的抗性差异以及制定苹果绵蚜的抗性治理策略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苹果绵蚜 种群动态 品种抗性
  • 简介:目的:比较并评价涂片抗酸染色法(涂片)、L-J培养和基因芯片在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1例需查抗酸杆菌的临床标本,采用涂片、L-J培养和基因芯片检测分枝杆菌,3种方法检测结果存在分歧的标本再进行DNA测序,以培养鉴定结果阳性或DNA测序得到分枝杆菌序列为确诊标准。结果:241例标本,涂片、L-J培养和基因芯片的检测阳性率依次为18.7%、12.0%、15.8%,经卡方检验三者阳性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灵敏度依次为85.4%、70.7%、93.0%,经卡方检验三种方法的灵敏度总体来说有差别(χ2=7.24,P〈0.05),涂片与L-J培养以及涂片与基因芯片的灵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基因芯片的灵敏度高于涂片(χ2=6.61,P〈0.05);检测特异性依次为95.6%、100.0%、100.0%。38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患者中有28例为结核分枝杆菌,10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结论:与涂片及培养法相比较,基因芯片能够鉴别分枝杆菌菌种,同时具有快速、可靠、准确度高的特点,在分枝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抗菌治疗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分枝杆菌 涂片法 L-J培养 基因芯片
  • 简介:定量PCR是在PCR定性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定量检测时常用编码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β-肌动蛋白、28S和18SrRNA等的持家基因作为内部参照,这些基因被认为在某些类型细胞中的表达是恒定的.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发现上述持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不稳定,利用它们作为内标来定量并不准确.因此,在进行定量实验时应选择适当的2种或2种以上的内参基因,以减少检测标本间的差异.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 持家基因 定量检测
  • 简介:荞麦13S球蛋白是荞麦种子中的一类主要贮藏蛋白。本研究选用荞麦属植物甜荞栽培种及其野生类型、苦荞栽培种及其野生类型、毛野荞、左贡野荞、细柄野荞和硬枝万年荞6个种共44份材料,进行PCR特异性扩增、测序得到荞麦13S球蛋白基因的保守片段序列。对序列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发现44份供试材料13S球蛋白基因片段的285个排列位点中不变位点为24个,多态性位点S为261个(含简约信息位点数198个和单型可变位点63个),序列总突变位点Eta为503个。野生甜荞种内13S球蛋白基因序列差异明显高于栽培甜荞,但野生苦荞种内13S球蛋白基因序列差异仅稍高于栽培苦荞。推测其一方面可能与繁殖方式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荞麦驯化过程中通常只有少数野生型群体被驯化有关。系统聚类分析发现栽培甜荞与野甜荞亲缘关系近,与左贡野荞亲缘关系次之;栽培苦荞与野苦荞亲缘关系近,与毛野荞亲缘关系次之;细柄野荞和硬枝万年荞的13S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差异较小,说明其亲缘关系较近。上述结果为荞麦属种间遗传多样性与进化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荞麦 13S球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系统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在梅毒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RPR、TPPA分别检测150例梅毒患者及125例非梅毒患者血清。结果:化学发光、RPR、TPPA对150例梅毒血清标本和125例非梅毒血清标本对照组的敏感性分别为98.0%、75-3%和97.3%,特异性分别为98-3%、81.6%和97.5%。化学发光、TPPA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R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和TPPA法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别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3种方法检测,梅毒诊断阳性率可提高到100%。结论:梅毒的化学发光检测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自动化、定量检测方法,能够用于梅毒的准确诊断和疗效观察,与传统方法联检可防止误诊、漏诊,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诊断 化学发光法
  • 简介:荧光光谱是目前我国药物分析的主要方法,在我国各科研机构的应用广泛,具有一定的优势.荧光光谱能够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分析药物的分子的相互作用,在药物分析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荧光光谱的主要原理,是根据不同物质在光照下的不同反射颜色和强度为主,根据反射光分析物质的原理.本文主要对荧光光谱的传统分析方法、新型分析方法以及与其他方法之间的联用三个部分进行分析,总结荧光光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做发展展望.

  • 标签: 荧光光谱法 技术分析 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