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外侧与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予以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46例,予以前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关节功能,调查问卷调查术后满意度。结果:①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A组术后关节功能与B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者术后满意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5C(P〈0.05)。结论:前外侧和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相似,但后外侧路小切口操作简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生症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前外侧小切口 后外侧路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综合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5年1月,医院综合治理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3例,包括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骨质疏松症治疗、食疗.结果:末次随访VAS评分、术前Cobb角低于治疗前,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骨密度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遗留5例,腰部活动受限11例,未见再骨折.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多见老年人,除手术恢复伤椎正常高度外,还应积极预防并发症,治疗骨质疏松症,加强康复训练,促患者功能恢复.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综合治疗
  • 简介:Brassinosteroids(BR)被transmembrane受体和戏察觉在植物生长和开发重要角色,以及响应环境刺激房间。transmembrane受体BRI1能直接绑在brassinolide(BL),并且BAK1与BRI1交往提高发信号调停BRI1BR。我们以前研究显示了那膜类固醇绑定蛋白质(MSBP1)1能在vitro绑在BL并且否定地涉及BR发信号。进一步阐明内在机制,我们这里证明MSBP1明确地以一种BL独立方式在vivo与BAK1细胞外领域交往。由MSBP1增加表示压制房间扩大和BR回答能被overexpressingBAK1或它细胞内部kinase领域恢复,建议MSBP1可以压制通过与BAK1交往发信号BR。Subcellular本地化研究表明MSBP1和BAK1对血浆膜和endocytic泡局部性,MSBP1加速BAK1endocytosis,它导致由向内涵体转移BAK1平衡发信号压制BR。确实,提高了MSBP1表示还原剂在在vivoBRI1和BAK1之间相互作用,表明那MSBP1在发信号BR早步充当一个否定因素小径。

  • 标签: 油菜素内酯 信号转换 跨膜受体 内吞作用 结合蛋白 类固醇
  • 简介:目的建立人结肠癌药耐受性动物模型并初步探索其耐药机制。方法结合体内外诱导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药耐受性动物模型,利用VCR和CTX肿瘤抑制实验评价其MDR特性;利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分析其P-gp/MDR1和MRP1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肿瘤抑制实验结果显示,MDR和敏感型结肠癌模型肿瘤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MDR结肠癌动物模型对于VCR和CTX耐药性均有较大程度提高;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人结肠癌MDR动物模型P-gp/MDR1表达水平有较大提高,而MRP1表达没有显著变化。结论人结肠癌药耐受性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多药耐受性,其药耐受性表型主要是由于P-gp/MDR1过量表达所导致。

  • 标签: 结肠癌动物模型 多药耐药性 长春新碱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棒与微型钛板在桡骨小头骨折治疗中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骨科诊治桡骨小头骨折患者5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微型钛板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采取可吸收棒治疗,患者术后均以石膏固定4周后,采用X射线复查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肘关节HH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2年内骨折均愈合,研究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13.86±2.05)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15.54±2.71)周(P〈0.05);治疗后4周,研究组患者肘关节HHS评分为(95.32±4.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2.48±5.27)分(P均〈0.05);③研究组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骨延迟愈合,对照组患者中2例肘关节活动范围缺失、2例骨折位移、1例肘关节骨关节炎,并发症发生分别为3.33%和17.85%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肘关节损伤严重,采用可吸收棒治疗能取得与微型钛板相似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骨性愈合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快.同时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桡骨小头骨折 可吸收棒 微型钛板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构建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hronicpelvicpainsyndrome,CP/CPPS)C57BL/6小鼠模型,探索其机械痛阈和自噬相关微管轻链蛋白LC3和底物蛋白p62表达水平随造模时间变化规律,为CP/CPPS疼痛及自噬水平研究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大鼠前列腺蛋白提取液和完全弗式佐剂混悬液,建立CP/CPPS小鼠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前列腺病理变化,运用VonFrey纤维丝测定骨盆区域机械痛阈,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C3和p62表达水平,运用ImageProPlus6.0软件计算平均光密度.结果HE染色可见模型组小鼠出现慢性前列腺炎,表现为不同程度上皮增生和淋巴细胞侵润,且实验后第6个月前列腺出现上皮内瘤(prost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PIN),表现为基底膜消失和细胞核异形性明显等,空白组和对照组则表现为正常组织学形态.与空白组及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机械痛阈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初始痛阈值为(0.35±0.154)g,第22周为(0.008±0.000)g],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LC3和p62表达水平逐渐增高[LC3,p62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第1个月:(2.767±0.464)%,(2.872±1.642)%;第6个月:(13.501±1.900)%,(9.070±0.49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CP/CPPS模型,且造模后第6个月出现PIN.模型组小鼠机械痛阈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渐降低,LC3和p62表达逐渐增高,表明CP/CPPS炎症微环境促进疼痛产生及加剧,并提高小鼠前列腺自噬水平,与PIN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C57BL/6小鼠 机械痛阈 自噬
  • 简介:目的探讨尖端赛孢子菌实验室检测方法,了解其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通过对相关文献复习,熟悉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将1例尖端赛孢子菌引起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经鼻内腔镜手术切除团块用10%KOH压片镜检、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沙堡弱培养基培养、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到种。分离株应用E-test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鉴定为尖端赛孢子菌。5种药物对其MIC范围分别为:伏立康唑0.064μg/mL,卡泊芬净1.500μg/mL,氟康唑16.000μg/mL,两性霉素B〉32.000μg/mL,5-氟胞嘧啶〉32.000μg/mL。结论尖端赛孢子菌引起真菌性鼻窦炎国内少见报道,易与肿瘤相混淆;实验室检测对正确诊断起决定性作用;行鼻内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了解该菌耐药性对指导抗真菌治疗尤为关键。

  • 标签: 真菌性鼻窦炎 尖端赛多孢子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即G实验)对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11~2017.4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患者中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患者132例,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使用MB-80微生物快速检测动态系统及其试剂进行检测,用ROC曲线比较G实验、真菌培养、G实验联合真菌培养检测结果。结果132例高危院内IFI感染患者中,共有43例诊断为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真菌培养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96%,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是0.72和0.80,G实验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88%,PPV和NPV分别是0.73和0.86;G实验真菌培养检测敏感度提高为84%,特异度提高为92%,阳性预测值0.78,阴性预测值0.92;G实验Youden指数0.58,真菌培养Youden指数0.63,联合检测Youden指数提高到0.76;G实验结果、真菌培养结果及联合检测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757及0.798。结论G实验是一种快速、简便、实用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联合传统真菌培养可提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价值。

  • 标签: (1-3)-β-D葡聚糖 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 真菌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6月间临床G试验住院患者结果,分析G试验诊断真菌感染敏感性、特异性、符合、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等能力指标。结果真菌感染组G试验检测值228.4±250.1pg/mL,非真菌感染组G试验检测值32.6±13.6pg/mL,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G试验对真菌感染敏感性、特异性、符合、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3%、92%、88%、89%、87%、0.75。结论G试验是真菌感染重要早期实验室指标之一,对其合理应用可有效提高真菌感染诊治水平,特别是阴性结果对排除真菌感染意义更大。

  • 标签: (1 3)-β-D-葡聚糖 G试验 侵袭性真菌病
  • 简介:Glatiramer醋酸盐(GA)是过去常对待多重硬化immunomodulatory肽药。它处理效果被扩展了到象uveoretinitis,煽动性肠疾病,接枝拒绝和肝纤维变性那样另外自体免疫条件。这里,我们报导GA在在cyclophosphamide(CY)改变糖尿病临床功课是有效加强非肥胖糖尿病患者(CY点头)老鼠。有显著地减少GA治疗在老鼠和改善insulitis糖尿病,它与增加CD4+CD25+Foxp3+T房间反应与一致在对待老鼠。GA处理导致了抄写因素Foxp3增加表示并且在vivo并且在vitro提高了interleukin-4(IL-4)生产。Foxp3起来规定上GA效果通过IL-4部分被调停,是明显。IL-4被发现维持Foxp3表示和CD4+CD25+规章T房间(Tregs)规章功能。这研究提供GA通过Tregs正式就职为类型1糖尿病有处理潜力,那增加IL-4生产为提高Treg在GA处理功能部分负责新证据。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T细胞反应 糖尿病 CD4 诱导 醋酸
  • 简介:Changesinthedistributionof1P1-antigeninthedevelopingchickretinahavebeenexaminedbyindriectimmunofluorescencestainingtechniqueusingthenovelmonoclonalantibody(MAb)1P1.Expressionofthe1P1antigenwasfoundtoberegulatedinradialaswellasintangentialdimensionoftheretina,beingpreferentiallyorexclusivelylocatedintheinnerandouterplexiformlayersoftheneuralretinadependingonthestagesofdevelopment,Withtheonsetoftheformationoftheinnerplexiformlayer1P1antigenbecomesexpressedintheretina.Withprogressingdifferentiationoftheinnerplexiformlayer1P1immunofluorescencerevealed2subbandsatE9and6subandsatE18,Atpostnatalstages(afterP3)immunoreactivitywasreducedinaninside-outsidesequenceleadingtothecompleteabsenceofthe1P1antigeninadulthood.1P1antigenexpressionintheouterplexiformlayerwasalsosubjecttodevelopmentalregulation.Thespation-temporalpatternof1P1antigenexpressionwascorrelatedwiththetimecourseofhistologicaldifferentationofchickretina,namelythesynapserichplexiformlayers.Whetherthe1P1antigenwasfunctionallyinvolvedindendriteextensionandsynapseformationwasdiscussed.

  • 标签: 鸡胚 视网膜发育 网织层 IP1抗原 表达 时空分布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流变学和血清学指标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正常愈合患者各9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1、8、12周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差异.结果:术后第1、8、12周两组血清学及血流变学各指标整体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内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8、12周观察组血清slCAM-1、sVCAM-1、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PDGF、IGF-1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折患者血清sICAM-1、PDGF、IGF-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会随着病程进展发生变化,并且血清sICAM-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升高,血清PDGF、IGF-1水平降低可能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重要因素,对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骨折 延迟愈合 血清学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患者女,21岁,因声嘶2个月于2007年3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1月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3d后出现声嘶,经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无效(具体用药不详),声嘶渐加重至失声。入院查体、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电子鼻咽喉镜查示:双声带充血,前中部白色伪膜样物附着,左声带肥厚,声门闭合欠佳,

  • 标签: 烟曲霉 感染 病例报告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因左膝部反复出现皮损,渐扩大13a就诊。13a前左膝部皮肤曾经发生过碰伤,导致局部红肿,未治疗而自愈。之后每年春、夏季节左膝部皮肤发红、伴瘙痒并逐渐扩大。曾在当地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等对症治疗,口服泼尼松、吲哚美辛(商品名“消炎痛”)、特非那定等药,外用复方地塞米松霜(商品名“皮炎平”)、复方酮康唑霜(商品名“皮康王”)等,皮损有好转。

  • 标签: 体癣 难辨认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建立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恒河猴动物模型,探讨禽流感在哺乳类动物发病机制。[方法]通过“环甲膜穿刺术”经气管注射鸡胚培养禽流感H5N1病毒(AF148678;ACGoose/Guangdong/11961H5N1)感染恒河猴,观察恒河猴染毒后出现临床体征,用显微计数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动态变化,用ELISA检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变化规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动态变化。在染毒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和第14天分别剖杀染毒组恒河猴1只,HE染色观察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变化,用病毒分离、免疫组化和RT-PCR三种方法分析禽流感病毒侵袭机体特点。[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精神状态下降,活动度明显减少,食欲下降,咳嗽,紫绀等,肺部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音。1、病理特点:以肺部损伤为主,伴器官病变。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先后经历渗出期、增生期和纤维化期;在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也观察到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2、病毒侵袭机体特点:病毒只在呼吸系统中复制,不在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中复制;肺内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是...

  • 标签: H5N1禽流感病毒 恒河猴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病理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 病毒分离
  • 简介:目的了解近19年间上海地区脓癣发病况、病原菌及其变迁。方法选取头皮屑及头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和(或)真菌培养为皮肤癣菌者,记录其临床表现、感染方式及动物接触史等。结果头癣患者1009例,其中男性437例,女性572例;年龄20d-93岁,平均10.44岁;脓癣114例(11.30%),其中男性44例,女性70例。年龄20d~68岁,平均10.60岁,5~10岁最多见(45.61%),其次为5岁以下儿童(31.58%)。感染方式:发内型48例,发外型66例。真菌培养阳性脓癣95例,其中犬小孢子菌29例(30.53%)、紫色毛癣菌21例(22.11%)、须癣毛癣菌19例(20.00%)、红色毛癣菌15例(15.79%)、断发毛癣菌7例(7.37%)、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4.21%)。脓癣发病呈上趋势,须癣毛癣菌脓癣尤为显著。结论上海地区脓癣主要发生于10岁以内儿童,犬小孢子菌是最常见致病菌,发外型感染较发内型多见。

  • 标签: 头癣 脓癣 皮肤癣菌
  • 简介:为了研究禽流感H5N1病毒在各个器官增殖和病理变化,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我们将禽流感H5N1病毒通过尾静脉接种BALB/C小鼠。结果小鼠在不经过适应情况下,直接感染发病,甚至死亡。在观察7天内,感染小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呼吸急促,体温、体重下降。尸检表现肺出血,心外膜坏死以及肝脏坏死。组织病理检查表现心、肝、肺等器官病变。肺病变伴有纤维化弥漫性肺泡损伤;心肌外膜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坏死;肝细胞大量坏死,淋巴细胞浸润。心、肝坏死病变在H5N1禽流感病毒相关研究中未见报道。经过对各个组织器官病毒载量检测,未发现病毒在各个病变组织中复制。免疫组化检测,各个组织中也未检出阳性细胞反应。因此,我们认为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引起多个器官组织损伤,甚至死亡,不是病毒在器官复制,而可能是病毒感染小鼠,产生炎症细胞因子高度表达,损伤多个器官组织所致。

  • 标签: 禽流感H5N1病毒 BALB/C小鼠 尾静脉接种 多器官病变
  • 简介:2009年3月在美国和墨西哥流感样患者呼吸道标本中鉴定出新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病毒可人-人传播,已蔓延到112个国家和地区。为了遏制不断重组或重配流感病毒,各国学者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复制周期及实验室诊断做了细致研究,以研发相应药物或疫苗,这些成就为世界各国防控今年新鉴定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鉴定、基因组结构特征做一综述。

  • 标签: 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 基因组 重配
  • 简介:报道阴囊花斑糠疹1例,表现为阴囊散在小片状淡红斑、覆细小鳞屑、伴瘙痒。皮屑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确定为花斑糠疹,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

  • 标签: 花斑糠疹 阴囊 马拉色菌
  • 简介:报道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男性,35岁,体检发现右肺下叶阴影1个月余。胸腔镜下行右肺下叶切除术,组织病理可见多量大小不一酵母细胞,PAS、黏蛋白卡红、阿申兰、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术后给予口服氟康唑400mg/a治疗3个月,停药2个月后化验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阴性。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血清学试验 手术 氟康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