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主要表现为突然晕倒、肢体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的"中风"是困扰当代医学界的一大急危重症,而见于《道藏·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的"续命汤"1则是宋代以前治疗中风病的主方,宋之后才逐渐淡化,近现代以来更是基本退出历史舞台。虽近年来该方又开始受到当代一些有识医家的重视并用于医疗实践之中,并出现了喜人的疗效,但学界对其起效原理研究甚少,致使其应用范围大大受限。

  • 标签: 中风病 小续命汤 《千金要方》 原理研究 肢体偏瘫 言语不利
  • 简介:王阳明释经是在“口传”、“面授”之下,指点不同弟子时所实施的治疗行为。在解释《中庸》首章的五个案例中,王阳明因不同弟子资性、问难之深浅,释经方法殊为不同,言说方式随时变易,呈现出“以心解经”所“建构”的强烈自由风格的释经学。王阳明释经具有释经内涵方面的宇宙论伦理维度、释经方法的多变性、立言方面的开放性、治病救人的时效性之优点,但由此可能导致荒废经典、误解经典、跨文本误释、学派分裂之弊端。而欲想领会阳明释经学之真谛,则需要读者具备相应的身心修练。

  • 标签: 王阳明 《中庸》首章 释经方法
  • 简介:康德关于经验可能性的普遍与必然条件的绝对主义的论断,应放在其批判哲学目标的更宽泛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可以看到,在相关的语境中,康德的论断相当大程度上并非如传统的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是非常有害的。康德强调他对于"常识"的深深敬重,就哲学能够提供什么,或至少重要的是,在哲学不能提供什么方面,康德与维特根斯坦所持的目标惊人地相似。

  • 标签: 康德 常识 形而上学的谦逊 维特根斯坦
  • 简介:本文考察了心理治疗史的百年发展,从千差万别的治疗流派中发现了两种较为典型的治疗模式,即以古典精神分析为代表的医学模式和以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为代表的人文模式,从总体上看,在心理治疗的三大主要的理论体系中,人文模式的出现晚于医学模式从第一理论体系的内部的发展进程上看,同样表现出由医学模式向人文模式的演进。因此,从不同理论体系发展的殊途同归这一总体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心理治疗领域,由医学模式向人文模式嬗

  • 标签: 心理治疗 医学模式 人文模式 心理疾病
  • 简介:卡尔·罗杰斯(CarlRogers,1902—1987)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是心理治疗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02年1月8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在6个孩子中排行第4,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1922年,罗杰斯上大学三年级时,作为全美10名代表之一到中国北京参加"世界学生基督徒联盟会议",这一阅历使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宗教信仰。

  • 标签: 卡尔·罗杰斯 当事人为中心 心理治疗与教育
  • 简介:归因疗法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发展了运用归因理论于治疗实践的两种一般模式:“真归因疗法”引导患者用准确的归因代替错误的归因,“误归因疗法”引导患者用不准确而有益的归因代替准确而有害的归因。归因疗法受到了其他心理治疗理论的怀疑和批评。

  • 标签: 归因疗法 归因理论 真归因疗法 误归因疗法
  • 简介:本研究整理了近年国内、国际对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儿童与青少年地震后PTSD的特点,症状影响因素,及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对震后儿童与青少年的PTSD干预问题提出建议。

  • 标签: 地震 儿童 青少年 PTSD
  • 简介:音乐治疗是一种新兴学科,其在缓解心理压力、职业减压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接受式音乐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在职场减压方面,无论是个体治疗还是集体治疗,接受式音乐治疗都有着诸多应用手段值得研究与探索。

  • 标签: 音乐治疗 减压 应用
  • 简介:<正>目前,心理学正向各有关学科渗透,被各有关学科广泛应用,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医疗体育、体育竞赛及体育选材中心理学已成为重要的内容。笔者在用按摩方法治疗运动创伤时,曾自觉和不自觉的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治疗效果。现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一、按摩治疗的特殊性,有利于心理学的运用。进行按摩治疗时,按摩医师与患者之间接触时间较长,一般的治疗不会少于20—30分钟,初诊时要检查、诊断,需要更多的时间,此段时间内是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最好时机。

  • 标签: 按摩治疗 心理学知识 运动创伤 不良心理状态 患者 运用
  • 简介:当健康的定义发展到今天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之时,道德的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儒家学说在塑造道德的人格和如何理解并达成个人的人生意义上有很多重要资源。本文以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联结为出发点,探寻以道德情感为成人依托的孟子和以理性认知为成人依托的苟子在培植中国人的人格上各自提供的独特价值。将孟荀结合起来考察,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在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上的影响,并通过情感生

  • 标签: 儒家 孟子 荀子 人格 心理治疗
  • 简介:马丁·海德格尔的《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通常被视为他的第二本奠基性著作,作为其后期思想的指导原则这本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敏感而富有判断力的关注。然而,常被忽视的是,海德格尔对教学问题上的一种不可教的教义的根本的强调。本文以《哲学论稿》中所呈现的教学问题作为切入点,旨在批判性地考察海德格尔思想的根基。笔者将论证,海德格尔的成问题的Paideia[教化、潘迪亚]方式,与奥维德式的通过修辞手法彻底改变我们在世界中的爱欲取向的做法最为相像。由于我们对存在者的爱需要被净化并导向存在,一系列相关于能动性和真理的难题便随之而出,而海德格尔所贡献的那种转化的实践可行性和可欲性也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最后,笔者探究了《哲学论稿》在政治上的结果,揭示了海德格尔对现代性和古典传统,以及对日常的在世存在本身的挑战的激进本质。

  • 标签: 海德格尔 | 科耶夫 柏拉图 | 存在
  • 简介:一、焦虑性心理异常的原因关于焦虑性心理异常的激发因素,有诸多解释,内心冲突、实施抉择、冲动或使个体感到惊恐的感觉都有可能引起各种异常心理的发作。然而在这些解释中,较有代表性的流派或理论有精神分析、心理动力观、行为主义、社会文化学派和人本主义。

  • 标签: 心理异常 焦虑 原因 治疗 社会文化学派 内心冲突
  • 简介:一、背景(一)受理小E,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由老师推荐而来,入学以来在班级中从不讲话,与同伴、教师交往方面有严重困难。(二)成长经历及现状自然情况:小E,7岁,独生女,核心家庭,健康状况良好。成长经历:小E出生后与父母一起生活,与妈妈关系亲密;从小内向、怕生,与外界接触不多,出门会害怕、哭泣;坐、走路、说话等发育比同龄孩子较晚;父母均有喝斥制止小E的行为。父母的关注点: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认为孩子脑子笨,学习成绩不好;表示其在家表现正常,能讲话。初步印象:肤色较黑,面容黯淡,异常拘谨,神情呆滞,恐惧不安。

  • 标签: 沙盘游戏 选择性缄 默症 个案报告
  • 简介:本文论证了祷告作为灵性操练在治疗抑郁情绪中所应有的作用,以此说明祷告是基督教特别针对抑郁情绪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有价值和效果,值得重视和应用。祷告的能力必须重视圣灵的工作和更新。对祷告作用进行论证,这是对祷告作为灵性操练在治疗抑郁情绪中的作用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总结,并为教会和人们提供解决和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希望借着这种基督教特点的治疗方式的探讨和阐明它对治疗抑郁情绪的帮助作用,让牧者在实践中善用此方式帮助受抑郁情绪困扰的肢体,提高教牧辅导和牧养水平。

  • 标签: 祷告 灵性操练 抑郁情绪
  • 简介:在儿童非治疗性医学试验中,充斥着知情同意不完全。尊重儿童作为潜在人类尊严的道德律令要求允许儿童参与试验的同意决定。与此同时,由于儿童自身不具备完全行事能力,基于“最佳利益”将代理权让渡其父母或监护人。而为了确保代理同意和试验的公正性与合理性,需伦理机构介入审核,以起到维护“公共健康”的作用。由此构造出“知情同意’’的条件及其判定的“儿童一代理人一伦理审查机构”的权力三角关系。

  • 标签: 儿童非治疗性医学试验 知情同意 最佳利益 公共健康 权力三角
  • 简介:旨在探讨舞动治疗对于辅导员职业倦怠干预的效果,为辅导员缓解职业倦怠提供方法和依据。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三所高校中抽取60名辅导员进行研究,分为两组,通过舞动治疗与普通系列讲座两种方式,并前后对照探讨舞动治疗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采用前后测对照组实验组实验法,使用问卷对60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共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GS)。结果显示舞动治疗后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和玩世不恭维度得分显著下降,成就感得分显著上升,自我效能感显著提升;系列讲座后职业倦怠的玩世不恭和成就感得分没有变化,情绪耗竭得分明显增加,自我效能感没有改善。由此可以看出舞动治疗可以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

  • 标签: 舞动治疗 辅导员 职业倦怠
  • 简介: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隐喻治疗在大学生常见的三种类型问题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分析,介绍了隐喻治疗的思路,具体的操作过程、方法、技巧。探索隐喻治疗在中国高校心理咨询中的适用性,以期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对隐喻治疗有所了解和关注,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心理咨询的疗效。

  • 标签: 隐喻治疗 大学生 常见心理问题 应用
  • 简介:失恋是在青年大学生中常见的问题。大学生处于身心巨变时期,遭遇失恋时容易引起心理危机,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自杀。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失恋危机及自杀行为进行研究和加强对危机的干预工作。本研究采用国内一项专门的心理咨询技术——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ImageryCommunicationPsychotherapy)对失恋大学生进行心理分析,本文结合了一个典型的个案,应用意象对话技术对其进行心理分析与治疗,笔者做了将近十次的咨询,力图揭示当代大学生失恋后的心理危机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探讨如何对大学生失恋危机进行干预,该咨询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笔者对失恋大学生的意象和心理防御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些失恋大学生的典型心理特征,以求通过这些研究能够充实有关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危机干预理论的研究,更好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意向对话 失恋心理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