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ICP)及脑组织氧分压(PbtO2)监测指导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8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ICP监测组和ICP+PbtO2监测组。ICP监测组患者接受ICP监测,给予传统的控制ICP和脑灌注(CPP)治疗,治疗目标为ICP<20 mmHg(1 mmHg=0.133 kPa)、CPP>60 mmHg;ICP+PbtO2监测组患者同时使用ICP和PbtO2监测,在给予控制ICP和CPP治疗基础上,联合进行氧流量调节,维持PbtO2>20 mmHg,ICP治疗目标与ICP监测组相同。记录两组患者监测治疗期间ICP与PbtO2的平均值,同时记录CPP、GCS评分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两组伤后3个月和6个月预后,GO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伤后3个月和6个月累积生存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价PbtO2与GO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共7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分析,有34例患者接受ICP联合PbtO2监测指导治疗,36例患者接受单独ICP监测指导治疗。ICP+PbtO2监测组平均ICP较ICP监测组显著降低(mmHg:13.4±3.2比18.2±8.3,P<0.01);尽管两组平均CPP均>60 mmHg,但ICP+PbtO2监测组平均CPP明显高于ICP监测组(mmHg:82.1±10.5比74.5±11.6,P<0.01);ICP+PbtO2监测组与ICP监测组平均GCS评分和平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CS评分(分):5.3±2.3比5.2±2.2,PaCO2(mmHg):33.5±4.8比32.6±5.2,均P>0.05〕;ICP+PbtO2监测组平均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ICP监测组(mmHg:228.4±93.6比167.3±81.2,P<0.01)。与ICP监测组相比,ICP+PbtO2监测组患者伤后3个月和6个月预后良好率显著升高(3个月:67.6%比38.9%,6个月:70.6%比41.7%,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ICP+PbtO2监测组患者伤后3个月和6个月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ICP监测组(3个月:85.3%比61.1%,Log-Rank检验:χ2=5.171,P=0.023;6个月:79.4%比55.6%,Log-Rank检验:χ2=4.511,P=0.034)。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btO2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个月和6个月GOS评分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951、0.933,均P<0.01)。结论ICP联合PbtO2监测指导下的治疗对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有价值,可能改善患者伤后3~6个月预后。

  • 标签: 颅内压 脑组织氧分压 重度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根据是否进行持续监测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行单纯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3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和持续监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死亡3例(9.38%,3/32),对照组死亡4例(14.29%,4/28),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60,P=0.689)。术后2周,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t=3.88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7.746,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6.21%,25/29)高于对照组(62.50%,15/24),χ2=3.987, P=0.046。结论持续监测可缩短住院时间,对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颅内压 去骨瓣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实施监测对甘露醇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监测,针对其情况进行调整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甘露醇应用天数、剂量、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及GOS评分比较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将监测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减少甘纯露用量,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颅脑损伤 甘露醇 颅内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收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入院时监测结果分组,分为对照组(n=43,非中重度高压患者)和观察组(n=43,中重度高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死亡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不同颅内压 艾滋病 隐球菌脑膜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自从发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Graves病与烟雾病可能存在免疫机制介导的因果致病关系后,甲状腺自身抗体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甲状腺抗体异常可影响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文章对甲状腺自身抗体与动脉狭窄的关系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脑动脉疾病 缩窄,病理性 自身抗体 甲状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脑疝患者在梯度减压术前应用脑室型监测(V-ICP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脑疝患者103例,根据减压前是否应用V-ICPM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49例,采用梯度减压术前联合V-ICPM治疗;对照组共54例,采用常规梯度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恶性脑膨出的发生率、远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ICP)值将其分为正常或轻度增高(≤22 mmHg)、中度增高(23~40 mmHg)及重度增高(>40 mmHg),分析患者ICP值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恶性脑膨出的发生率分别为16.33%、2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观察组患者瞳孔恢复35例(71.43%),对照组患者瞳孔恢复28例(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2)。术后24 h时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别为(8.43±2.56)分、(7.39±2.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5,P=0.039)。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中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5分7例,4分18例,3分10例,2分8例,1分6例;对照组5分12例,4分17例,3分12例,2分7例,1分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1,P=0.496)。(2)无论是初始ICP还是剪开硬脑膜时ICP,数值较高患者预后均较差。结论梯度减压术前应用V-ICPM未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但可为术者提供术中参考和预后预测。

  • 标签: 颅脑外伤 脑疝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 梯度减压术 脑膨出
  • 作者: 沈超 李天文 史之峰 杨伯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脑功能重塑和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 20005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脑功能重塑和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 200052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200032
  • 简介:摘要肿瘤术后张力性硬膜外积液是颅脑肿瘤术后较少见的并发症,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局部麻醉下床旁持续负吸引留置术治疗5例肿瘤术后张力性硬膜外积液患者。5例患者的原发肿瘤均位于额颞叶,均行大骨窗开颅肿瘤切除手术。局部麻醉下床旁持续负吸引留置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即刻好转。无出血、伤口愈合不佳、感染等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硬膜外积液均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continuous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联合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2)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前后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病房收治的37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行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采用ICP监测及近红外光谱技术(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technology,NIRS)监测手术前后及rScO2浓度,对手术前后及rScO2的变化进行分析。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判断,规定GOS评分>3分者为预后良好,归入预后良好组(21例),≤3分者为预后较差归入预后较差组(1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rScO2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80±6.70) mmHg]较术前[(20.40±5.80) mmH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6,P=0.002);术后rScO2[(62.31±3.85)%]较术前[(59.73±3.13)%]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1,P=0.002)。术后预后良好组患者[(6.53±2.21) mmHg]较预后不良组[(4.24±2.30) mmHg]下降更明显,两组rScO2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在预后良好组术后其rScO2提高程度(3.99±2.34)%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2.32±2.25)%,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术前术后及rScO2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0、2.176;P=0.004、0.036)。结论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能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提高rScO2,术前、术后及rScO2的变化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潜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近红外光谱技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预后
  • 作者: 沈超 李天文 史之峰 杨伯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脑功能重塑和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 20005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脑功能重塑和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 200052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200032
  • 简介:摘要肿瘤术后张力性硬膜外积液是颅脑肿瘤术后较少见的并发症,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局部麻醉下床旁持续负吸引留置术治疗5例肿瘤术后张力性硬膜外积液患者。5例患者的原发肿瘤均位于额颞叶,均行大骨窗开颅肿瘤切除手术。局部麻醉下床旁持续负吸引留置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即刻好转。无出血、伤口愈合不佳、感染等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硬膜外积液均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镜的广泛应用,底外科,特别是底外科越来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亚专科。在这一领域,鼻科医生与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形成理想的底外科团队,协同处理底疾病。本文从底手术等适应证、手术设备的准备、手术技术的完善、出血的处理、底修补的方法以及镜下底手术的优势与不足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动脉瘤在人群中破裂率较低,手术治疗可能无法使患者从中获益。近年来研究表明,药物可延缓未破裂动脉瘤发展,减少动脉瘤破裂。本文针对动脉瘤的药物治疗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测定视神经鞘直径(ONSD),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93例,性别不限,BMI 15.2~18.1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12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C组,n=45)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48)。D组麻醉诱导前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 μg/kg,随后以0.5 μ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入室(T0)、气管插管后(T1)、气腹后5 min(T2)、头低位后5 min(T3)、麻醉结束(T4)和定向力恢复(T5)时采用眼部超声测定ONSD,根据ONSD判断患儿术中升高发生的情况,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Ramsay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T2,3时ONSD降低,术中升高发生率降低,定向力恢复时Ramsay评分升高(P<0.01),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腹腔镜手术患儿升高的发生,且不影响术后恢复。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腹腔镜检查 儿童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行侧脑室穿刺持续监测并指导临床使用脱水降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区间2015年1月 至2018年12月,探究对象为此区间本院接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统计78例,分为常规组(n=39)和观察组(n=39),两组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脱水降等治疗,基于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侧脑室穿刺术+持续监测+调整使用脱水降药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比较术后1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 ADL)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mRS致残程度下降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甘露醇呋塞米使用量低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研究对于接受伽马刀手术治疗脑肿瘤的病人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对其术后出现等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收治的60例脑肿瘤病人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30位病人。对照组的病人提供常规性的护理服务,实验组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两组病人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经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且病人的住院天数也更短,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脑肿瘤患者 伽马刀 颅内压 不良反应 影响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底骨折致脑脊液漏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遴选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时段创伤性底骨折致脑脊液漏并发感染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式差异性设置分组,采纳常规护理30例(记作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30例(记作研究组),对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治疗内外动脉狭窄合并动脉瘤的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同期血管内治疗的15例内外动脉狭窄合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63.9±9.1)岁(范围:43~79岁);动脉狭窄部位共15处,狭窄程度为75%~95%,其中前循环8处,后循环7处;动脉瘤共17个,最大径(5.3±1.2)mm(范围:3~7 mm),其中前循环动脉瘤11个、后循环动脉瘤6个。患者均行同期动脉狭窄支架成形及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5处动脉狭窄均成功置入支架(残余狭窄<30%);17个动脉瘤中,10个行单纯弹簧圈栓塞,7个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均完全栓塞。围手术期1例患者出现轻微脑梗死症状,其余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43.8±8.2)个月(范围:24~85个月),患者术后6~12个月均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2例出现无症状性支架再狭窄,所有动脉瘤未见复发。截至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未出现内出血、缺血性卒中等相关症状。结论内外动脉狭窄合并动脉瘤应根据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数量及两者的位置关系等因素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给予同期血管内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硬化 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