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作为一项介入治疗技术,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自60年代起,便在我国得到了显著发展,对此类疾病起到了巨大的治疗效果。目前,就我国现有的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周围血管病的主要诱发群体在于老年。我国目前采用管腔内支架对周围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与以往治疗模式相比,管腔内支架可以有效弥补PTA治疗的不足,从而保持血管可以长期开通。此技术于1986年使用,在1988年得到了全面改良。1991年,我国首例应用周围血管管腔内支架手术取得了巨大成功,全面奠定了管腔内支架在我国的治疗基础。因此,本文将就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展开综述。

  • 标签: 周围血管疾病 老年群体 介入治疗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宫腔输卵管途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介入输卵管插管方法,插管成功后注入甲氨喋呤60mg治疗24例输卵管妊娠。结果20例获得成功,4例中转外科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输卵管插管治疗输卵管妊娠是简单、安全、迅速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插管 介入放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通过介入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演技据分析。方法: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一共收治了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所有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DT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和NIHHS评分(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7.5%(31/4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IHHS评分和DT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HS评分和DT评分分别为:(17.43±1.82)分,(3.10±0.59)分,对照组患者的NIHHS评分和DT评分分别为:(22.41±2.16)分,(4.89±0.57)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介入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 护理满意度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行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 介入治疗 焦虑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100例行择期介入手术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脑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介入护理方法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影响及价值。方法 抽取124例在我院于2020年7月18日-2021年3月1日间接受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均分两组进行研究,同时对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及采用介入护理(观察组),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变化。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改善情况更明显,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低,观察组护理方式更令患者满意,比对照组优势显著,两组数据利用统计学数据包处理分析后有意义P<0.05。结论 本文通过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配合实施介入护理,患者心理情绪有很大的改变,将不良并发症的发生降到最低,最终使得患者满意,促使患者对护理措施的认可,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应用在肠道肿瘤患者DSA下介入支架置入手术中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肠道肿瘤行DSA下介入支架置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开展优质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肠道肿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支架置入手术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介入疗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 2016年 9月 ~2019年 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0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50例、观察组 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采取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支架介入疗法治疗 治疗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90例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支架介入治疗,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安全性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97.8%(88/90),术前动脉狭窄为(73.9±9.6)%,术后残余狭窄为(13.7±4.9)%。在围手术期间,患者发生病变相关性穿支动脉闭塞2例、高灌注1例。随访6~12个月,平均为(10.5±1.0);血管再狭窄15例,占16.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卒中发生率为5例,占5.6%。结论临床上,对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在近期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介入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技术在血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于2022年9月-2023年9月开展研究,本院将接收并治疗的外周血管狭窄患者96例,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8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血管介入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应用血管介入技术在血管狭窄治疗,总计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 )具有可比性。 结论 应用血管介入技术在血管狭窄治疗的患者诊断率较高,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血管介入技术 血管狭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应用真皮支架材料覆盖创面可加快创面的修复愈合,而快速血管化是真皮支架材料发挥功能的基础,也是植入物在体内存活的必要条件。该文对近年来真皮支架材料血管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综述,从血管生成过程、调控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各类型材料血管化及三维打印材料血管化几个方面作出阐述,探寻解决真皮支架材料血管化不足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脱细胞真皮 创面愈合 新生血管 组织工程
  • 作者: 任元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梓潼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75-021外周血管介入概述外周血管即是除去颅内血管与心脏血管之外的所有血管。PVD包含了淋巴、静脉、动脉三个系统的病症。淋巴疾病:主要有回流受阻疾病与炎症,例如:淋巴肿、丹毒、淋巴管炎等;静脉疾病:可以分成深静脉疾病和前静脉疾病,其中深静脉疾病有: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障碍、深静脉血栓;浅静脉疾病则有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曲张等,深静脉疾病会引发继发性深静脉血栓以及非栓塞,在此基础上还会引发综合症,即有:K-T综合征、布-加综合征等;动脉疾病:血栓引发的动脉狭窄闭塞、粥样动脉硬化斑块等。例如:动脉栓塞、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扩张性病变,例如:动脉瘤;动脉炎症:结节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等;末梢动脉功能异常,例如:红斑性肢痛、雷诺氏病;动静脉炎、糖尿病血管病;外压性改变,例如:PAES、胸廓出口综合征等。2介入治疗概述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科学,其中融合了临床治疗与医学影像。介入放射学由两部分构成:其一,通过临床诊断与影响诊断,在影响设备的指引下,采用简单的医学器材获取影像资料、细菌学、生物生化学、细胞学、病理学的诊断方式;其二,通过影像设备,根据临床诊治原理,利用导管等相关器材针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技术。介入治疗具有外科、内科治疗更具优势的治疗,国际将外科、内科以及介入治疗并列为三大治疗学科。介入治疗与上世纪70年代进入我国,逐渐的普及与发展。在医疗事业的发展与医疗技术的创新进步中,介入治疗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最初介入治疗只用于腹部疾病,然后用于心脏疾病、妇科疾病以及神经疾病,继而引申了心脏介入学、妇科介入学、神经介入学等学科,推动了微创医学的发展。3介入治疗之TACE3.1TACE该手术治疗方式即是将化疗药物通过导管超选择置入,并在用化疗药物与栓塞剂(一般采用碘化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从而达到肿瘤供血动脉被阻隔以及高浓度化疗促使肿瘤缺血性坏死的目标。其一:TAE。一般来说,平常肝组织存在双重血供,75%来自门静脉,25%来自动脉,而发生恶性肿瘤时97%左右的血供来自肝动脉。肝脏血供情况,促使TAE之后,促使肿瘤血供被阻断,导致肿瘤出现缺血性坏死,而正常的组织血供来自于门静脉,因此受到的影响偏小。其二:TACE。在供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法的护理干预与非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探讨神经介入治疗法的临床护理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国内脑血管疾病及神经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潜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神经介入治疗 临床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介入护理。方法配合脑血管造影术的手术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等各方面进行护理。结论脑血管造影术介入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恢复健康与减少并发症发作风险非常重要。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介入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