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韵会定》是元末明初江西人孙吾与所著的一部以反映官话音为宗旨的韵书。与宋元语音比较,该韵书反映出元末明初通语韵母的一些重要发展,且都与近代官话语音演变方向一致。在对这些音变的记录上《韵会定》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它能沟通宋元通语到明清通语的演变脉络。《韵会定》对于近代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韵会定正》 元末明初 通语 韵母
  • 简介:译文批评既要有对与错的价值判断.也要有译文美丑优劣的审美判断,这两方面构成了对于译文质量的评价。并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尺度。中国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的概念,长期以来既是翻译的原则标准,也被用作译文评价用语,但使用“信达雅”只能做印象批评,而难以做语言学、翻译文学的实证批评,为此,“译文学”在概念范畴的提炼及理论体系的建构中。提出了“译/缺陷翻译/误译”这组概念。作为“译文学”的译文评价用语。其中,“译/误译”是对与错的刚性判断。“缺陷翻译”指的是介于“译”与“误译”之间的、既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的不精确、不到位的翻译。“缺陷翻译”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打破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对错判断,在对错之间发现和指出译文的种种不足,使翻译研究特别是译文批评趋于模糊的精确化。

  • 标签: 译文学 译文批评 批评概念 信达雅 正译/缺陷翻译/误译
  • 简介: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从晚明到清康熙之间在华生活四十多年,曾被任命钦天监的监,后又险遭凌迟处死.康熙独掌朝纲后亲自为其平反昭雪.汤若望是中德之间、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从他身上折射出一幅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五彩画卷,则是一部以汤若望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在德国出版后一时好评如潮,掀起汤若望热.

  • 标签: 德国 天主教传教士 汤若望 中德文化交流 16~17世纪的耶稣会
  • 简介:平教授的“非构思写作学”值得充分肯定的贡献表现在:颠覆传统写作学的定势思维,成为写作学教学改革的急先锋,丰富了写作学学科理论建设体系和建设资源。不过,作为一种学术探讨,“非构思写作学”还存在不少疑点,甚至可以说就是硬伤,需要商榷,诸如过度强调“非构思”,不免失之偏颇;强调“非构思”理念的同时,须知写作中理性处理要素的不可或缺:当心把人的写作模式置换成了机器人的写作模式。这些都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 标签: “非构思写作学” 马正平 质疑与商榷 写作理论
  • 简介:作者:陆兰书名:《歌曲与性别: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ISBN:9787516133613一、漩涡转动:歌曲研究与性别议题的"合流"在人类社会中,与性别问题相关的实践生成了一个意义丰厚庞杂的文化场域。在这一场域中,性别管控与颠覆的戏码持续不断地上演,为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艺学、符号学以及文化研究等领域贡献了诸多热门议题。

  • 标签: 性别符号 音乐研究 中国当代 歌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大众化
  • 简介:互构语言学是中国学者对语言本质的哲学思考。汉语在语言大家庭中的地位独特而不可取代,互构语言学从汉语音像、形像、义像出发研究语言与世界和思维的关系,其结论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现代语言学的根基。

  • 标签: 汉语象似性 互构语言学 语言与哲学
  • 简介:○、前言《说文》:“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这是先秦时期五行配五色、配五方所产生的文化意义。这种配合关系是“无理据可言”的。许氏之说,胡朴安先生也“不可据以为信”。经研究:“青,大树。从生井,井亦声”,是个形声兼象形字。

  • 标签: “青” 汉字 形位 《说文》 先秦时期 文化意义
  • 简介:无论在中国抑或西方学界,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无疑是人文社会科学界的一门显学。众所周知,在经过百年来的演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在20世纪初完成了从政治经济学向文化、哲学领域的转向。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分析方法与角度方面经历了一系列蜕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20世纪 美学问题 美学研究 多维度 社会科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