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温杖子水库建成蓄水后,发现大坝和输水洞漏水,凌源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提出了大坝劈裂灌浆设计书,2006年至2007年凌源市水利局打井队通过钻孔、压水试验灌浆等一系列工作完成灌浆任务,灌浆效果良好,解决了该水库防渗问题。

  • 标签: 渗漏 设计 劈裂灌浆 效果好
  • 简介:摘要水库地震是指在原来没有或很少地震的地方,由于水库蓄水引发的地震称水库地震。水库地震大都发生在地质构造相对活动区,且均与断陷盆地及近期活动断层有关。本文以青藏高原黄河源头某大型库区近期频发的水库地震为背景,简要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为水库地震原因分析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水库 地质构造 水库地震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某水库主坝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技术,分析防渗墙成槽及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简述存在问题及处理措施。关键词:水库防渗墙主坝施工一、工程概况本水库位控制集雨面积18.7km2,总库容6064.6万m3,正常蓄水位211.00m,相应正常库容5773.4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鱼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共10座)、溢洪道、输水建筑物(包括主坝放空隧洞、桃林灌溉隧洞、1#及5#副坝灌溉隧洞)等组成。其中主坝原为1960年建成的粘土心墙土石坝,1979年后加高培厚并改建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因坝体填筑材料为当地质量较差易风化的红砂岩,经过多年的运行,坝体部分沉陷,导致钢筋混凝土面板开裂,1998年库水位207.3m时渗漏量达120L/s,后虽经多次处理,主坝坝体仍存在中等透水带,导致坝体渗漏量偏大,排渗廊道渗水量仍有20L/s,为彻底解决渗漏问题,此次主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了C15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最大垂直高度为43.03m,防渗墙按二序施工,每序槽段长6.6m,宽0.6m,共计25个槽段,防渗墙顶部高程为212.0m,坝顶轴线长168m,坝顶宽6m,防渗墙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

  • 标签: 主坝混凝土 施工质量 水库主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某水库涵管改造工程,介绍涵管改造方案确定和设计要求,分析顶管施工过程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关键词:水库顶管技术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一、工程概况本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1)型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2.07km2,总库容164.4万m3,有效库容128.8万m3,设计灌溉面积2000亩。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组成。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8.8m。水库区域地层出露有石炭系下统岩关阶-中炭系中统大埔组,缓坡上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大部分属于碎屑岩相区,少量为碳酸盐岩。大坝坝基与坝肩下伏岩层岩性为砂岩,局部泥岩,基岩面顶部为强风化状,黄灰色及浅灰色,岩石破碎软弱,下部岩石新鲜质稍硬。坝基土属残坡积层,岩性为浅褐色粉质粘土夹粉土,含少量碎石。

  • 标签: 工程顶管 改造工程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为了保证沈家河水库灌区范围内的灌溉顺利进行,灌区建立了用水户协会,如何推进沈家河水利灌区用水户协会能力建设,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用水户协会能力建设1.沈家河水库灌区概况沈家河水库灌区位于清水河流域上游,南起头营镇沈河村,北至二营村北,西临清水河,东至沈家河水库东干渠。灌区北接二营水库及其灌区南,为狭长形,南北长14.5km,东西平均宽2.2km,灌区毛面积4.72万亩,除村庄、道路、林带等占地外,通过挖潜配套,可发展灌溉的面积为3.3万亩,其中东干渠灌溉面积1.7万亩,西干渠灌溉面积1.6万亩,灌区辐射头营镇马园、徐河、头营、石羊子、农科、胡大堡、二营等7个行政村44自然村的农田灌溉......

  • 标签: 协会能力 推进沈家 沈家河水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监测控制技术是一项防治水库堤坝白蚁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白蚁监测-控制装置与生物农药“克蚁星”粉剂为主体,集白蚁预防与灭治于一体,具有操作简便、防治效果好、对水源和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 标签: 监测控制技术 水库堤坝 白蚁防治
  • 简介:摘要随着水能资源大力开发,在遍布中国大小河流上陆续修建了不计其数大的中型水库,同时,随着工程运行时间增长,水库堤防及岸坡病险状况逐步显现,受地理环境、地质地形、交通条件和机械设备限制,损坏岸坡治理难度较大。作者在长期电站建设及运行管理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了在现场资源受限、大型施工机械很难到达的情况下,施工成本相对较低的小型钢管桩处理水库岸坡方法。本文通过小口径钢管桩在洪雅城东电站水库堤防岸坡水毁工程治理中的应用介绍,为其它类似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水库堤防 损毁治理 微型钢管桩
  • 简介:摘要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音乐教育对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渊源于“浑脱”的羊皮筏,曾是天地混沌未开,原始人类为征服海洋最初涉水的方式之一。而后相当一段时间,它又成了黄河中上游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它操纵灵活方便,曾在黄河古道上盛极一时,成为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的载体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如今筏子载物的功用已逐渐淡出历史,游人大多借此尝试横渡黄河的刺激与快乐。

  • 标签: 浮囊 浑脱 革船 羊皮筏 黄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