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7 个结果
  • 简介:据IHS化学的最新研究报告称,日益增加的消费者压力和日趋严格的法规.将刺激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对生物降解型塑料的需求,预计将从2012年的269kt升至2017年的525kt,年均增速将达到15%。

  • 标签: 生物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型 亚洲市场 IHS 消费者
  • 简介:来自埃克森美孚的消息称,埃克森美孚与SyntheticGenomicsInc.(SGI)已联合宣布建成新的温室设施,从而开启了藻类生物燃料计划新一阶段的研究与测试。新设施在位于加州拉荷雅的SGI总部举行的建成仪式上首次亮相,它将此项目从实验室转移到了能够更好反映藻类生产真实自然条件的环境中。

  • 标签: 生物燃料 藻类 温室设施 INC SGI 实验室
  • 简介:多糖又称多聚糖(polysaccharide),由单糖聚合而成,是聚合度大于10的极性复杂大分子,其分子量一般为数万甚至达数百万。它作为来自高等动植物细胞膜和微生物细胞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构成生命活动的4大基本物质之一。目前已发现的活性多糖有几百种,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真菌多糖、高等植物多糖、藻类地衣多糖、动物多糖、细菌多糖5大类。

  • 标签: 活性多糖 生物活性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提纯 真菌多糖 植物细胞膜
  • 简介:借助于多种发泡级生物降解聚合物以及特殊的螺杆设计,食品包装生产商有效改善了由于PLA自身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发泡困难的现状,纷纷推出了多种可生物降解的PLA发泡食品托盘。

  • 标签: 可生物降解 食品包装 PLA 发泡 托盘 生物降解聚合物
  • 简介: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布什当政3年来,将生物与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年费用支出已经从最初的180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270亿美元,仅次于军事科学,增幅高达50%。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已经提出”生物产业立国”口号,决定将明年政府经费的一半用于生物及其相关产业。而欧盟在其2002年出台的政策中,也己经将45%的费用用于生物技术研

  • 标签: 生物技术药物 重组蛋白质 重组多肽药物 中国 行业分析
  • 简介:采用纤维素、淀粉、聚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co—hydroxyvalerate),PHBV]、聚乙烯/淀粉共混物和聚乙烯等6种试验材料,在可控堆肥条件下通过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以及在水性培养液中需氧条件下分别通过测定氧气消耗量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测定材料的生物分解能力。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的材料生物降解百分率(%)分别依次为:纤维素(76.9)〉淀粉(74.3)〉PHB(73.3)〉PHBV(70.5)〉〉聚乙烯/淀粉共混物(20.3)〉〉聚乙烯(0.3):PHB(78.7)〉PHBV(71.2)〉纤维素(70.7)〉〉聚乙烯/淀粉共混物(24.4)〉〉聚乙烯(0.3):PHB(73.6)〉PHBV(72.4)〉纤维素(71.9)〉〉聚乙烯/淀粉共混物(26.2)〉〉聚乙烯(0.2),在评价聚合物生物降解能力上基本具有等效性。

  • 标签: 生物降解 堆肥 水性培养液 生物降解百分率
  • 简介:生物质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极为活跃。在酚醛树脂中引入生物质,不仅可提高其性能,还能降低成本,产生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望了生物质改性热固性树脂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生物质 木质素 酚醛树脂
  • 简介: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成燃料实验室与香港大学合作项目生物质气制甲醇近日取得重大进展。课题组研究出几种活性及选择性均优于合成气制甲醇工业催化剂的新型合成甲醇催化剂,其中有的催化剂粒径达到纳米级。

  • 标签: 合成甲醇 生物质 催化剂 纳米级 合成燃料 合成气
  • 简介:英国Merseyside的Colloids公司生产塑料工业用高质量母料和配混料。为用户提供专用和万能色母料及助剂母料,适用于注塑和挤出成型。该公司最近开发出适用于多种生物降解聚合物系统成型的系列生物降解色母料.产品商标名为D—K。

  • 标签: 生物降解 色母料 堆肥 挤出成型 聚合物系统 产品商标
  • 简介:<正>近日阿姆斯特丹举办的第十届全球生物市场会议上,杜邦生物科学因其生物技术平台的突破发展获得了2015年生物企业奖,主要得奖的是其可持续的高性能纤维Sorona。与传统的尼龙6相比,Sorona含有37%的可再生植物基原料,节省30%的能耗,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3%,是能产生较少环境影响到绿色选择。Sorona纤维在纺织行业应用广泛,包括住宅和商业地毯、汽车垫和地毯。

  • 标签: 生物科学 全球生物 植物基 气体排放量 高性能纤维 环境影响
  • 简介:自1940年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的开发与研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β-内酰胺类(β-lactams)抗生素是指青霉素G母核或头孢菌素C母核经化学法或生物法进一步合成侧链或改变局部结构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不同作用特点的抗生素,该母核前体比较容易通过大规模的微生物发酵获得。由于是经过生物过程与化学合成共同完成而非全化学合成,故又称半合成抗生素。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生物法生产 半合成抗生素 青霉素G 化学合成 头孢菌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