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项尖端工艺,粉末注塑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金属与陶瓷材料相结合的粉末注塑则更加有趣,而金属薄片结合陶瓷粉末的模内贴标又进一步显示出其特有的传奇色彩。2008年9月29~10月1日,阿博格将在德国曼海姆举行的“欧洲金属和陶瓷粉末展”上展示该创新工艺

  • 标签: 注塑工艺 金属薄片 陶瓷相 陶瓷粉末 陶瓷材料 模内贴标
  • 简介:从挤出温控范围,配方体系,混料工艺,设备性能,工艺制度等五方面对PVC异型材挤出工艺进行了讨论,阐述了保证挤出工艺的措施和方法,试验证明,按马鞍型温控曲线生产可获得较好的产品质量;原材料,生产设备的不同时均对温控曲线有影响。

  • 标签: PVC 异型材 挤出工艺 马鞍型温控曲线 配方 混料工艺
  • 简介:在标准生产方式中,双组分泡沫密封件要先完成注塑成型,然后将零部件冷却或暂时存放,之后才能涂装泡沫。这对注塑加工商来说既费时、费空间又费钱。对此,Sonderhoff开发了Mold'nSeal工艺,该工艺通过将注塑与泡沫涂装的内联结合,使双组分泡沫密封件的生产更加节省时间、空间和成本。

  • 标签: 密封工艺 注塑成型 SEAL 泡沫 生产方式 注塑加工
  • 简介:研究了以苯甲酰氯和哌啶醇为原料直接缩合合成苯甲酸哌啶醇酯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最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6h、原料摩尔比n(哌啶醇):n(苯甲酰氯)为1:1.4,溶剂用量为70mL(相对于0.1mol哌啶醇),苯甲酸哌啶醇酯的收率为91.05%,产品纯度98.5%。

  • 标签: 苯甲酸哌啶醇酯 苯甲酰氯 哌啶醇 受阻胺光稳定剂 合成
  • 简介:在Chinaplas2018展会中,恩格尔将以“创新是未来成功的关键”为主题,展示众多令人兴奋的应用和技术解决方案,以此证明创新的注塑成型技术如何助力竞争优势的建立,保障未来的生存能力。

  • 标签: 新工艺技术 竞争力 注塑成型技术 竞争优势 创新
  • 简介:研究了受阻胺类光稳定剂GW-540[亚磷酸三(1,2,2,6,6-五甲基哌啶醇)酯]的合成工艺。合成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2,2,6,6-四甲基哌啶(哌啶醇)与甲醛反应,再经蒸馏得到1,2,2,6,6-五甲基哌啶醇(中间体);第二步中间体与滴加的PCl3在苯中反应生成GW-540。反应的最佳条件如下,第一步:反应原料摩尔比:n哌啶醇:n醛为1:2.15,反应温度68-72℃,反应时间7h,中间体收率约96%。第二步:反应原料摩尔比nPCl3:n中月体为1:6.1—6.2,反应温度55—60℃,反应时间5h。GW-540收率98%,熔点118—124℃。

  • 标签: 受阻胺 光稳定剂 亚磷酸三(1 2 2 6 6-五甲基哌啶醇)酯合成工艺
  • 简介:以水杨酸和对氯苯酚为原料合成光稳定剂水杨酸对氯苯酯,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该方法合成水杨酸对氯苯酯的最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对氯苯酚与水杨酸的摩尔比为1:1.15,对氯苯酚与三氯化磷的摩尔比为1:0.5,水杨酸对氯苯酯的产品收率94.44%,产品纯度98.5%。

  • 标签: 水杨酸对氯苯酯 水杨酸对氯苯酚 紫外线吸收剂 合成
  • 简介:环氧植物油(EP0)是一类优良的环保型增塑剂。以合成方法和催化剂为线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EPO合成工艺的最新进展。同时,对现有的催化体系以及合成工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指出了开发新型、高效、绿色且廉价的催化体系,仍将是今后EPO合成领域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植物油 环氧化 增塑剂 合成
  • 简介:国家技术标准GB8814-200X(待批)是在1998年批准的同一标准的基础上加以重新制定的。其要求要点包括:适用范围、引用的其他国家技术标准、型材分类、对型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新技术标准对型材的技术性能及质量在其中的型材分类和技术要求中作了新的规定,

  • 标签: 生产工艺 配方 技术要求 新技术 GB 制定
  • 简介:优质异型材除了符合GB8814的要求以外,还必须建立在优化的型材剖面和门窗结构设计的基础之上。一般说来,必须符合下述五个要求:

  • 标签: PVC 门窗异型材 生产工艺 配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