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主要研究铁鳞、高铁镁砂两种添加剂及两种添加剂的含量对水泥窑烧成带用方镁-尖晶石砖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重点研究挂窑皮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铁鳞的试样气孔率高于加入高铁镁砂的试样,并随着加入量增加而升高;耐压强度随着铁鳞含量增加而降低,高铁镁砂的加入引起砖的常温耐压强度不规则变化,当高铁镁砂含量为3%时,耐压强度最大;加入12%高铁镁砂的试样挂窑皮性能最好,抗渗透能力也较好。

  • 标签: MgO-MgO·Al2O3系耐火材料 铁鳞 高铁镁砂 挂窑皮性
  • 简介:采用传统的固相法合成白榴晶体,研究了化工原料、钾长石及制备方式对合成白榴晶体的影响,以及白榴含量对玻璃陶瓷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化工原料合成并压制成型所得到的白榴晶体最好;当白榴含量不超过50%时,增加白榴含量可明显提高玻璃陶瓷的强度;玻璃陶瓷的显微结构表明添加的白榴可均匀分布于玻璃陶瓷的玻璃相中。

  • 标签: 白榴石 玻璃陶瓷 抗压强度
  • 简介:高科技产品,超金属防辐射屏蔽线具有强度高、耐高温、不变形、稳定性好、抗腐蚀能力强和较好的屏蔽、防电磁波、防辐射、导电、环保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高科技、航空、石油、化工、纺织、军工等领域,应用范围正不断拓展,发展前景十分诱人。

  • 标签: 高科技产品 超细金属 屏蔽线 防辐射 高附加值 技术
  • 简介:在水溶液体系中,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模板剂,水热合成了由纳米薄片自组装成的三维花状薄水铝微观结构,采用XRD、SEM和TEM对其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花状微观结构是由厚度50mm左右的纳米薄片自组装而成,形貌规则统一,分散均匀,平均直径为1.5μm,在其形成过程中,模板剂CTAB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并推断了纳米薄片自组装花状微观结构的形成机理。经过500℃焙烧得到的γ-Al2O3保持了该花状微观结构。

  • 标签: 水热合成 纳米材料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氧化铝
  • 简介:钢筋混凝土中氯诱发的腐蚀问题成为工程师的恶梦,目前己发生多起在破裂的混凝土柱中发现钢筋生锈的情况。2014年混凝土研究院在伦敦大学学院(UCL)举行了一个为期半天的研讨会,讨论了最近针对这种现象开展的和试验和模拟研究。

  • 标签: 钢筋混凝土 腐蚀问题 混凝土柱 伦敦大学 工程师 研究院
  • 简介:以自制的碳/蒙脱复合材料、硅藻土为原料,用十六醇作为改性剂,研究超声分散和常规搅拌两种方法对碳/蒙脱复合材料、硅藻土效果表面改性的影响,通过分光光度计、接触角测定仪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处理过的碳/蒙脱复合材料、硅藻土粉体均较未处理前分散性好;超声分散方法有利于硅藻土的表面改性,而碳/蒙脱复合材料用搅拌的方法效果更好。将不同改性方法制得的粉体材料及未改性粉体填充到天然橡胶中,其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

  • 标签: 碳/蒙脱石 硅藻土 表面改性 超声分散
  • 简介:为了提高方镁-尖晶石砖性能,以电熔镁砂、镁铝尖晶石、金属铝粉和板状刚玉为原料来制备方镁-尖晶石材料。研究了金属铝粉和板状刚玉添加量对材料体积密度、显气孔率、高温抗折强度、抗热震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金属铝粉加入量的增多,材料烧结性能得到提高,加入金属铝粉时材料的高温抗折强度变大,加入金属铝粉1.5%时抗热震性最好;加入板状刚玉2%时烧结性能和抗热震性最好,加入4%板状刚玉时材料的高温抗折强度最大。

  • 标签: 金属铝粉 镁铝尖晶 石物理性能 无铬化
  • 简介:探讨了绿色自密实混凝土的内涵,并提出了采用CO2排放指数、价格指数、耐久性指数、原生资源消耗指数及由此4个子参数加权得到的绿色度综合指数的绿色自密实混凝土的简单评价方法;进一步通过16组不同组成和配比的自密实混凝土试验,分析了上述绿色自密实混凝土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给出了绿色自密实混凝土的可行制备技术途径建议。

  • 标签: 绿色自密实混凝土 绿色度综合指数 CO2排放 原生资源消耗
  • 简介:透光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为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对透光混凝土制备工艺、性能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已变得非常迫切。对透光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以及其性能进行综述,以期为透光混凝土行业的发展以及研究应用提供借鉴。系统地评述了透光混凝土制备工艺、导光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研究现状,从透光混凝土中光纤的排布工艺、光纤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以及生产设备等角度论述了透光混凝土的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透光混凝土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界面性能等技术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透光混凝土的成功应用案例进行了系统分析。

  • 标签: 透光混凝土 制备工艺 光学性能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 简介:研究了低吸水率高强页岩陶粒配制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HSLC)的干缩变形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降低轻集料含量和减小最大粒径的方式来提高轻集料混凝土强度对混凝土的干缩变形有明显不利影响;预湿处理对采用低吸水率陶粒HSLC的干缩变形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灰比对HSLC干缩变形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存在临界水灰比使混凝土收缩变形最大.试验测得的临界水灰比为0.45;水泥用量较低时,HSLC干缩变形对水泥用量增加敏感,当水泥用量接近临界用量时,其敏感性大大降低。

  • 标签: 高强轻集料混凝土 干缩变形 预湿处理 水灰比 水泥用量
  • 简介: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Gd3+掺杂的LaPU新型热障涂层用陶瓷粉体LaPO4(X=0.0,0.1,0.2,0.3;LGPO)。通过X-ray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TpDSC、高温热膨胀仪和激光热导仪对样品的相组成、微观形貌、热行为、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稀土Gd3+掺杂的LGPO保持了独居相结构;添加稀土Gd3+不仅可以降低材料的导热系数,还有利于其热膨胀系数的提高;随着稀土Gd3+掺杂量的增加,晶体中点缺陷浓度不断升高,声子平均自由程不断减小,使得稀土Gd3+掺杂的LGPO的热导率在x=0.3时达到最低值(λ=1.22w/(m·K),T=1273K),该值明显低于同温度下8YSZ的热导率。Gd3+掺杂的LaPO4体系是下一代新型热障涂层用陶瓷热门的候选材料之一。

  • 标签: LAPO4 稀土共掺 声子散射 点缺陷 热障涂层
  • 简介:为了研究橡胶混凝土构件在真实受力状态下的耐久性,在海洋环境(氯离子浓度为3.5%)下构件承受3种应力状态(正常受力、极限受力、裂缝较宽),历时30天、60天、90天氯离子入侵的深度和速度,从而估算橡胶混凝土构件的寿命。研究结果发现:在正常受力状态下,氯离子入侵的深度较普通混凝土浅,随着时间增加而加深,到达4.0cm深度后,几乎不受氯离子影响;在极限受力状态下,氯离子入侵深度和速度较正常受力状态大;在裂缝较宽时,与正常受力状态相似。由此推断,橡胶混凝土在海洋环境中抗氯离子能力较强,其耐久性大大提高。

  • 标签: 荷载 橡胶混凝土 氯离子 渗透规律
  • 简介:为了提高机场混凝土道面封缝材料的固化质量和使用寿命,通过观测13种密封胶在固化期间的弹性恢复率,来分析3大品种密封胶的固化特性。所观测的密封胶包括单(双)组分的聚硫、聚氨酯以及单组分的硅酮,这些材料皆常用于机场混凝土道面接缝的密封,试验观测时间超过5个月。结果表明,硅酮和双组分密封胶的固化速率较快,可以承受较大的早期接缝位移,对于机场混凝土道面接缝的密封应优先选用,研究结果也可供公路、建筑等工程参考。

  • 标签: 机场工程 封缝材料 固化特性 弹性恢复率 混凝土道面 接缝
  • 简介: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将其用作混凝土集料是建材资源化的有效途径。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鼓励煤矸石的利用。结合煤矸石的基本性质,介绍了其作为轻集料和普通混凝土集料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煤矸石作为混凝土集料时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煤矸石 集料 轻集料 政策
  • 简介:结合XRD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从钢渣对胶凝材料活性影响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比表面积钢渣复合胶凝材料对商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推广绿色混凝土以及加快工业废弃物钢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试验表明,采用比表面积为450m2/kg的钢渣制备的复合胶凝材料在钢渣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0%时,制备的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接近普通混凝土强度;在钢渣复合胶凝材料体系中,水泥和矿渣可以协同激发钢渣的活性,促使水化过程中硅氧四面体结构的变化,提高胶凝体系的活性。

  • 标签: 钢渣 活性指数 气相色谱 混凝土
  • 简介:轻集料混凝土因其优异的性能特征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路桥与高层建筑中。泵送匀质性是轻集料混凝土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方面。介绍了轻集料混凝土匀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包括目测观察法、分层度筒法、界面观察法及综合评定法,认为匀质性的测试应简单易行且与混凝土耐久性相结合综合评定,并提出了泵送匀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

  • 标签: 轻集料混凝土 泵送 匀质性 评价方法
  • 简介:混凝土中的孔隙和微裂纹是CO2向混凝土内扩散的快速通道,而荷栽往往是引起裂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混凝土所受荷载的形式和大小必然会影响混凝土的碳化速率。综合评述了目前国内外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碳化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荷载加载方式和荷载作用下的碳化模型,并对荷载的模拟性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混凝土 耐久性 荷载 碳化 应力水平 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