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6月份,贺街镇河东村梁某家的35头瘦肉型仔猪发生以持续性高热、猪潮红,流鼻涕为症状的猪病。经我站技术人员出诊,诊断为猪附红细胞病,经过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该农户的猪病情得到控制。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病 防治 诊断 瘦肉型仔猪 技术人员 持续性
  • 简介:本实验改进了鱼类淋巴细胞培养方法,采取全血短时离心方法纯化淋巴细胞,分离效果较好,使鱼血清保留在培养液中,促进了淋巴细胞的增殖。进行染色体制片时,背景清晰,分裂相多,满足了核型分析和原位杂交等研究需要。

  • 标签: 淋巴细胞培养 染色体制备 分裂相
  • 简介:罗非鱼类(Tilapia属鱼类约有100种、亚种)广泛分布于非洲内陆水域,其资源相当丰富(维多利亚湖、乍得湖等大湖泊的年产量为1—3万吨),已成为当地居民宝贵的动物蛋白源。由于罗非鱼具有味道鲜美、生长快、繁殖力强,同时能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生产动物性蛋白等种种特长,所以世界各地都有养殖。在我国,以尼罗罗非鱼(T.nilotica)为养殖品种进行企业化养殖已获成功,

  • 标签: 尼罗罗非鱼 染色体工程 培育 繁殖力 利用 生长
  • 简介:采用静水压休克法人工诱导鲶鱼受精卵,使三倍出现率达100%,其主要形态学性状同二倍鲶鱼比较研究表明,三倍鲶鱼具有体形大,相对体高及丰满度均较高,体长差异不明显,外部形态及摄食仍保留着二倍鲶鱼的特征,但比二倍鲶鱼增长快,在池塘养殖90天后,体重比二倍鲶鱼平均增加39.71%。试验证明三倍鲶鱼是具有养殖生产前景和推广价值的新对象。

  • 标签: 鲶鱼 三倍体 形态特状 生长 静水压休克法 人工诱导
  • 简介:2007年3月28日,全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在郑州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意见》以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解决我省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专题调研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站长 国务院
  • 简介:猪附红细胞病是由附细胞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组织液及脑髓液中而引起猪的溶血性疾病,亦是一种人、畜、禽共患传染病,在临床上病猪以贫血、黄疸、发热、消瘦为主要特征。该病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有本病发生,近年来,猪附红细胞病在我国部分地区有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当前危害规模化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文就当前猪附红细胞病流行状况及应对防治对策谈点意见,供同仁们参考。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病 流行状况 防治 20世纪80年代 规模化养猪业 细胞表面
  • 简介:  "畜-沼-渔"三位一生态养殖技术,就是以渔业为中心,把健康养猪产生的粪尿,通过绿色能源——沼气生产这一媒介,有机地联系起来,利用沼液和沼渣生产青饲料,再把青饲料用来养鱼和养猪.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现将"畜-沼-渔"三位一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健康养猪技术……

  • 标签: 三位一体生态 养殖技术 沼渔
  • 简介:按国家标准测定福建和山东长岛养殖的淡干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干体质量6-8g)中铝、铁、粗蛋白和脂肪酸的含量、复水率、干重率及涨发倍数,比较南北方养殖仿刺参成分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福建仿刺参中铝、粗蛋白、复水率、干重率、涨发倍数均高于长岛仿刺参。福建仿刺参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花生四烯酸(AA)的相对质量分数高于长岛仿刺参,而饱和脂肪酸(SFA)及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之和的相对质量分数则低于长岛仿刺参。按相对质量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福建仿刺参体内AA〉DHA〉EPA,长岛仿刺参体内EPA〉AA〉DHA。

  • 标签: 北参南养 粗蛋白 脂肪酸 复水率
  • 简介:2005年8月,柳城县某养猪专业户韦某饲养的250多头(20~80kg)瘦肉型三元杂肉猪相继发生了一种以体温持续升高,皮肤发红,呼吸急促,食欲废绝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与弓形体混合感染,经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了病情的发展,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 混合感染 弓形体病 诊治 实验室检查 养猪专业户
  • 简介:自贡市沿滩区属浅丘农业区,生猪生产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2年,沿滩区实施生猪产业化经营,首次实现了生猪产业出口创汇。经过1年多的实践,极大地促进了全区生猪产业的发展和做强做大了加工龙头企业,达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养猪模式 丘陵地区 生猪生产 南方 支柱产业 农村经济
  • 简介:在23~25℃下,给平均体质量104.2g和106.8g的回交鲤(鲤鲫杂交♀×鲤♂)和回交荷包红鲤(鲤鲫杂交♀×荷包红鲤♂)胸腔注射植物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然后观察对比了染色核型,探讨回交后代的染色遗传。结果表明,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组均由150条染色组成,按着丝粒位置染色组型可分为四组,每个染色小组均由三条同源染色组成。其中,回交鲤染色数目为3n=150,染色臂数NF=234,其核型公式为:3n=60m+24sm+36st+30t;回交荷包红鲤的染色数目为3n=150,染色臂数NF=252,其核型公式为:3n=66m+36sm+18st+30t。

  • 标签: 回交 荷包红鲤 染色体核型
  • 简介:研究了盐度对高革(Scortumbarcoo)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在温度25±2℃下,将平均体质量为2.50±0.23g的高革幼鱼分别饲养在盐度0,5,8,11,13和16条件下20d,检测幼鱼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高革幼鱼胃蛋白酶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对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盐度的升高,胃蛋白酶活力先升后降,当盐度升高到13时又急剧升高;脂肪酶的活力则是随盐度的升高而受到抑制,当盐度升高到13时也急剧升高,盐度16时最高;而淀粉酶活力变化则是盐度升高时显著降低。这说明环境盐度对高革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比较大,不同消化酶随盐度变化规律有所差异。

  • 标签: 高体革鯻 盐度 消化酶 影响
  • 简介:将性成熟的鲤鲫杂交鱼一代(F1)的雌鱼与雄性红鲫鱼杂交,获得了回交鲫子代,分析了平均体质量94.2g的1龄回交鲫子一代的细胞染色核型,测定了其DNA含量。肾细胞直接制片法表明:回交鲫子代染色由147条组成,即3n=147,NF=222,其核型公式为:3n=51m+24sm+27st+45t。流式细胞记数法结果表明:在20尾鱼中有14尾回交鲫子代细胞的DNA含量是对照鱼(红鲫鱼)的1.5倍,占总鱼数的70%;6尾在2~3倍之间,非常接近三倍,占总鱼数的30%。本结果与其细胞染色核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鱼是以三倍为主的回交种。

  • 标签: 回交后代 染色体核型 DNA含量
  • 简介:本实验分析RNA干扰MSTN基因鲤(以下简称RNA干扰鲤,体质量为116.2g和110.3g)的染色,测定该鲤肌肉中的肌纤维密度。结果表明:(1)三组实验鱼的肌纤维密度分别为163.7根/mm-2、171.9根/mm-2和162根/mm-2,对照鱼的普通鲤(Commoncarp)为142根/mm-2,实验鱼高于对照鱼。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实验鱼组间肌纤维密度差异不显著(F=0.83,P=0.44〉0.05),而与对照鱼差异显著(F=5.24,P=0.034〈0.05)。(2)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分析核型表明,实验鱼的染色数为2n=100,核型公式为:2n=30m+24sm+28st+18t,臂比(NF)156,对照鱼染色数为2n=100,核型公式为:2n=30m+26sm+28st+16t,臂比(NF)156。结果说明RNA干扰基因的插入并未影响鲤染色组成。

  • 标签: RNA干扰 MSTN 肌纤维密度 染色体核型
  • 简介:2005年7月中旬,靖江市个别乡镇发生大批24月龄的猪和部分成年猪出现体温持续升高,皮肤发红,结膜潮红,呼吸促迫,不食,尿液呈暗红色,病程较长为特征的疾病,经临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与链球菌并发感染,经及时处理,很快控制了病情。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 诊治报告 并发感染 链球菌 实验室检查 靖江市
  • 简介: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小体鲟(AcipenserdabryanusDumeril)的染色,对肾细胞染色数目统计分析表明,小体鲟染色组是由116±4条染色组成,核型公式为40m+34sm+26st+16t±mc,NF190±;采用德国PartecpasⅢ型流式细胞分析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测定小体鲟体细胞DNA含量为6.06pg/N,与染色分析结果比较倍性一致。综合以上两项结果可以得出,小体鲟为四倍鲟鱼。

  • 标签: 小体鲟 核型 DNA含量 倍性
  • 简介:将黑龙睛金鱼苗放养在120-90cm×20-45cm×30-65cm的水族箱或塑料泡沫箱中,密度为500尾/m^3,然后分为2组:一组分别投喂轮虫、枝角类等活饵料和蛋黄、豆浆等人工饲料;另一组的光照分别为0,5,10和14hr/日,观察2组鱼生长及色变化。结果表明,投喂活饵的鱼苗生长迅速,色变化快,体长达2cm时开始变黑,3cm以上时有50%的鱼苗变色明黑;而投喂人工饲料的鱼苗生长和变色缓慢,体长达3cm以上时,才开始变黑。鱼苗在自然光照下生长最快,色变化明显;而黑暗组鱼生长最慢,色变化最不明显;日照5~10h的鱼生长和色变化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 标签: 体色变化 鱼苗生长 金鱼 投喂 人工饲料 光照时间
  • 简介:我们对松花江水系的各江段于1986-1989年采集鲤鱼、鲫鱼等9个鱼种120尾鱼进行痕量重金属锌、铜、铅、镉的测定,根据测定的结果与松花江的背景值比较分析,对松花江水系进行污染的评价。

  • 标签: 评价 污染 鱼体 痕量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