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重庆市潼南县畜牧局颜宏等试验认为,甘薯除去泥杂,打浆用塑料薄膜青贮,检测pH,于贮后30d饲用。选取50kg左右的长×荣杂交猪4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互为对照,在以青贮甘薯或熟薯为主的日粮中添加薯用浓缩饲料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青贮薯30~360d,pH保持在3.5左右,保持原料色泽和营养,有酸香味;试验3组猪比1组、2组、4组日增重分别高28、220和191g,

  • 标签: 甘薯 养猪 打浆 浓缩料 饲养试验 塑料薄膜
  • 简介:为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进行饲料对比试验。选择由常熟畜禽良种场提供的28日龄断奶仔猪,6窝(54头),分成试验1和试验2,各27头,断奶体重差异不显著。试验组1用上海征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征泰红宝宝”.试验组2用上海某饲料公司生产的“550T”。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1和试验组2,28—35日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21±0.07)kg和(0.18±0.07)kg,差异极显著(P〈0.01);28—35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48.38±3.80)g和(44.57±5.61)g;28—35日龄肉比分别为1、29:1和2.41:1,差异极显著(P〈0.01)。饲用“征泰红宝宝”比“550T”的效果和经济效益更好。

  • 标签: 断奶仔猪乳猪料 日增重 料肉比 采食量
  • 简介:胆碱属B族维生素,氯化胆碱是胆碱的盐酸盐,是生物组织中乙酰胆碱、卵磷脂和神经磷脂的组成部分,可以促进脂肪的运输,提高肝脏的脂肪代谢,参与神经传导等。衡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立建雨选择出生日期相近、健康、品种一致、体重均匀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系生长猪120头,按照体重、公母一致随机分成4组,每组再分成2小组,每小组15头。试验组日粮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0.7、1.0、1.3g/kg氯化胆碱.结果表明,生长猪日粮中添加氯化胆碱可明显降低重比,提高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添加水平1.og/kg和1.3g/kg,重比分别改善12.3%和8.4%,效果显著.建议氯化胆碱在生长猪日粮中的添加量以1.0g/kg为宜,试验结果同时表明,添加氯化胆碱后对生长猪的日增重影响不大。

  • 标签: 氯化胆碱 饲料利用率 基础日粮 料重比 添加水平 剂量
  • 简介:黄骨鱼产业论坛暨佛山安润水产有限公司开业仪式在西樵举行"‘纯系’黄颡鱼这个说法,可能之前都没有。"江门恩平海发鱼苗场总经理唐志发告诉《海洋与渔业》的记者,为解决黄颡鱼种质逐年退化及养殖效益不断降低的难题,他所在的团队运用生物工程与细胞工程遗传育种技术,选育纯系黄颡鱼雌鱼及超雄鱼大规模生产雄黄颡鱼,并将纯系超雄黄颡鱼公(♂YY)取名为海发超雄,目前已对外销售,研发成果正逐渐渗透蔓延,将让数以百计养殖户增产增收。

  • 标签: 黄颡鱼 超雄鱼 黄骨鱼 细胞工程 雌鱼 产业论坛
  • 简介: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phonate,PFOS)及其盐类是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的一种,是我国松花江等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本文综述了PFOS及其盐类的性质、污染水平及毒性效应等方面研究的进展。PFOS的结构决定了它难降解的特性,针对PFOS的结构特点及污染水平,开发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本文还评估和分析PFOS的毒性及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阐述鱼类作为典型模式生物的优势。

  • 标签: PFOS 检测 毒性
  • 简介:<正>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是目前畅销水产品种,雄黄颡鱼应用生物技术获得,既保留了原优良品质,又增加了生长快、商品鱼出池率高、产量高的优势,深受养殖户的欢迎。但是,与普通鲤鱼相比,黄颡鱼水花鱼苗培育阶段,自然条件、技术管理要求较高,成活率偏低。我们连续几年进行了黄颡鱼鱼苗不同阶段培育试验,2013年进行了卵黄苗培育试验,取得较理想结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鱼苗培育 试验总结 培育试验 商品鱼 池底淤泥 技术管理
  • 简介:饲料既是水产养殖动物的重要营养来源,同时也是造成水质问题的'罪魁祸首'之一。山东一诺海牧公司总经理贾勋带来了一种新型饲料形式——水产微球。作为一种非养水调水的水产育苗配合饲料,其粒径大小适用于虾苗阶段,可以随曝气水流悬浮,入水速软易于进食,质密不易散,水中6~8小时无变化,使养殖过程安全可控性增强。

  • 标签: 养殖对象 总经理
  • 简介:本实验改进了鱼类淋巴细胞培养方法,采取血短时离心方法纯化淋巴细胞,分离效果较好,使鱼血清保留在培养液中,促进了淋巴细胞的增殖。进行染色体制片时,背景清晰,分裂相多,满足了核型分析和原位杂交等研究需要。

  • 标签: 淋巴细胞培养 染色体制备 分裂相
  • 简介:<正>转基因鱼是借助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鱼内,通过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使其优良性状在鱼体上得以表达,并经过人工选育而培育出的一类性状优良、遗传稳定而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等于1985年率先在世界上成功研制出了转基因鱼,并建立了转基因鱼模型,此后鱼类基因转移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 标签: 转基因鱼 胚胎发育 GH基因 黄河鲤 外源基因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简介:鱼粉通常是由食用价值较低的鱼类,以及鱼品加工厂的废弃物(如鱼的头、尾、骨、鳍、内脏等)加工而成的。鱼粉生产有干法压榨、湿法压榨和萃取法等几种制造方法。

  • 标签: 鱼粉 鱼类 食用价值 压榨 内脏 加工厂
  • 简介:本研究以建立的虹鳟(Oncorhynchusmykiss)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受精卵在12℃避光孵化至上浮,上浮后设置了四个温度处理组进行饲育,分别为12℃、15℃、18℃、20℃和水温4~7℃之间(平均水温约为6℃)常规涌泉水流水养殖对照组。30d后,所有处理组均转入与对照组相同条件的流水养殖。生长性能数据采集于上浮后的30d、60d、90d、120d,测量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稚鱼体重、体长等生长性状,对测量数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并采用Tukey-KramerHSD检验(P〈0.05)进行各实验组均值间的多重比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0日龄,体重性状单因素方差均值18℃组的最高,依次为15℃、20℃、12℃,对照组最低。体长性状15℃组的最高,依次为12℃、18℃、20℃,对照组最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对于体重性状,18℃、15℃组,处于最高水平;对于体长性状,15℃组处于最高水平。在60d时,12℃、15℃、18℃、20℃四个处理组的体重性状均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此时15℃组的单因素方差均值仍处于最高,90d和120d时仍保持这种状态。上述结果显示,15℃可能是虹鳟雌家系初浮稚鱼的最适生长温度,只需在稚鱼上浮后给予30d15℃的水温调控,虹鳟雌家系即可在之后持续的3个月中保持显著的生长优势。

  • 标签: 虹鳟 全雌家系 温度 生长
  • 简介:由邰港科技研发成功的TK-1绿萤光基因鱼,这种全身会发绿色萤光的基因鱼,就是利用显微注射的方式把外来的绿萤光基因植入到野生种的青口鱼之胚胎内,经长时间培养、筛选所得的基因转殖鱼。TK-1绿萤光基因鱼不止在外表会发绿色萤光,其实其全身组织都会,甚至于产下的卵、胚胎、稚鱼及仔鱼全身也都有绿色萤光出现。又由于所发出来的绿色萤光相当强,

  • 标签: 萤光基因鱼 全球 研发成功 基因植入 显微注射 基因转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