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男,4岁。主因发现颈中上部偏左一肿物半年,近2个月逐渐增长,于2004年12月13日入院。半年前发现颈部肿物,约黄豆粒大小,诊断为“甲舌管囊肿”,因患者年龄较小建议观察。近2个月来,肿物明显增大,无疼痛,收治我科。入院查体:甲状软骨与舌骨间正中稍偏左,可见一局限性隆起,约2cm×2cm×2cm大小,无压痛,界清,与周围无粘连,左右活动良好,上下活动欠佳,伸舌及吞咽时可稍上下活动,甲状腺区未触及肿物。B超显示:颈前囊性肿物。诊断:甲舌骨囊肿。于2004年12月27日全身麻醉下行甲舌管囊肿切除术。肩下垫枕、置头圈、头后仰位。常规囊肿表面弧形切口,剥离囊肿,沿条索系带分离至舌骨,分离上下面附着肌肉,正中剪开舌骨,不去除部分舌骨,分离至约舌盲孔处离断。创面双极电凝处理,对位缝合舌骨上下肌群,置放引流条、固定,间断缝合皮下层,皮内缝合皮肤层。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约30min。术后予抗炎、止血等治疗。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2d拔引流条,术后5d拆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病理报告:符合甲舌管囊肿。

  • 标签: 甲状舌骨囊肿 手术并发症 寰-枢关节丰脱位
  • 简介:颅咽管瘤多生长在大脑深部的鞍区和第三脑室,主要侵犯下丘脑神经组织、视神经和视交叉。外科手术很难将其切净,且复发率高,术后患者常出现严重的尿崩及高钠血症、高热和昏迷等,易致死亡。我科自2002年开始采用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为临床管神经切除术提供相关的解剖学数据。方法测量成人颅骨的蝶骨管与圆管(圆孔)在颅底的出口口径与距离。结果管管径(2.86±0.752)mm,圆管管径(3.16±0.243)mm;两管出口距离(6.17±1.834)mm。结论所得数据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翼管 圆管 管径 管距 解剖学 耳鼻喉科
  • 简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窝瘘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目前国内治疗手术方法很多.包括会阴部瘘管后切开肛门成形术、会阴瘘管切除术、会阴肛门成形术、两期会阴肛门成形术、球拍式切口瘘管剥除术等,各有优缺点。我院自1992年以来,治疗31例先天性锁肛并舟窝瘘的患儿.总结如下。

  • 标签: 会阴 肛门成形术 直肠舟状窝瘘 一期手术治疗 先天 瘘管
  • 简介:褪黑素抗吗啡依赖效应业已引起人们关注,但其作用机制有待于探讨。本文拟观察褪黑素抗吗啡依赖形成作用与下丘脑弓核β-内啡肽的关系。昆明种小鼠连续8天递增剂量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观察同时腹腔注射褪黑素抗吗啡依赖形成效应,免疫组化、RT—PCR法分析小鼠下丘脑弓核β-内啡肽的表达。结果表明,褪黑素显著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的戒断反应,增强下丘脑弓核内β-内啡肽样免疫阳性反应和前阿黑皮素mRNA的表达。提示褪黑素抗�

  • 标签: 下丘脑弓状 依赖形成 内啡肽表达
  • 简介: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常引起呼吸困难和胸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且易于复发,单纯应用胸腔穿刺抽液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及时有效的控制胸水,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很重要意义.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榄香烯 短小棒状杆菌疫苗
  • 简介:淋巴管瘤又称囊水瘤。由多房、壁薄的囊腔组成,质软,隆起,内含丰富的淋巴液,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m。但小儿手术治疗需要全麻、损伤大且留有瘢痕。我院门诊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囊淋巴管瘤48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金银花甘草煎剂 小儿 囊状淋巴管瘤 肿瘤 临床资料 囊腔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半月板的诊断、分型及成形术的治疗特点,适应证,术后对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对关节镜下确诊的盘半月板的病例进行分析,用刨削技术及射频汽化技术,对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后全程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术后观察随访,膝关节按LYsholm评分,平均由术前43.5(差)到术后85分(良),麦氏征阴性,重力试验阴性,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20°。缩论关节镜下关月板成形术为治疗盘半月板有效方法,术后康复必不可少。

  • 标签: 关节镜 盘状半月板成形术 康复训练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惠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C)表型的影响,及其疗效与外周血DC表型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2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和治疗满4mo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并以8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拉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使DC增殖、成熟,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表型。结果干扰素治疗4mo时DC的增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细胞总量平均增加2.8倍;惠者DC表面CD80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而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在治疗前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01和p<0.01),治疗后DC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分别为p<0.05,p<0.05和p<0.01),而与健康对照未见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干扰素完全应答组除CD80以外,DC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均相应高于部分应答和无应答组,且治疗后这四种分子与无应答组之间的并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1和p<0.05)。结论CHB患者外周血DC不成熟,功能低下,并可能影响干扰素的抗病素疗效;干扰素治疗可显著提高DC的增殖和成熟,进而促进机体清除乙肝病毒。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 树突状细胞 表型
  • 简介:目的比较研究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稀膜引导种植体颊侧裂隙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12条杂种狗,拔除左侧四个前磨牙,3各月后植入4枚直径3mm长10mm的种植体,在种植体的颊侧制作5mm的裂隙骨缺损,3枚种植体分别覆盖几丁质膜、聚四氟乙烯膜、钛网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另一种植体作对熙。术后2、4、8、12周取材,测量颊侧裂隙骨缺损高度,组织学定性及定量方法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盖膜的三纽从第2周开始就有明显的骨再生,至第12周时裂隙骨缺损完全为新骨充填;对照组在任何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的量少于盖膜的三组,相差显著。结论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均能引导种植体周围裂隙骨缺损区骨再生。

  • 标签: 骨缺损 种植体 引导骨再生 修复 几丁质膜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hEGF)对大鼠宫颈鳞上皮细胞(ratcervicalepithelialcells,RCEC)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宫颈鳞上皮细胞(RCEC)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鉴定细胞纯度;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flowcetometry,FCM)分析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CyclinD1mRNA表达水平。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细胞体外增殖 宫颈鳞状上皮 大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鳞状上皮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人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体外扩增及其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系(PC3)凋亡和抑制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抗凝新鲜全血以获得单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dearcells,PBMC),用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即免疫效应细胞),并分别用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介素4(IL-4)、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PC3肿瘤相关抗原(PC3TAA)和人白介素2(IL-2)培养正常人或胰腺癌病人DC和免疫效应细胞,5—6天后将DC和免疫效应细胞混合培养1—2天并计数细胞。观察DC生长状况,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3、CD86)。用乳酸脱氢酶法(1actatedehydrogenase)和MTT法检测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抑制作用,TdT法检测培养上清液对PC3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能有效引起DC增殖,并高表达CD80、CD83、CD86;体外实验中,酶法: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62.4%,MTT法: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98.1%;DC培养上清液和DC混合免疫效应细胞培养上清液均能有效地引起PC3凋亡。结论DC在抗胰腺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诱导免疫效应 胰腺癌 细胞凋亡 PC3 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