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分析系带切除术后上颌中线间隙的关闭、顽固性及复发,无论是否进行后续的正畸治疗。材料方法:作为回顾性研究.本研究纳入了在2002年9月至2011年6月之间进行了C0:激光系带切除术的所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各项相关信息在手术当日及后续复查中均有记录.包括年龄、性别、上颔中线间隙大小、上颌尖牙萌出状态及是否进行正畸治疗。结果:在满足入选标准的59例患者中.31例(52.5%)进行了积极的正畸治疗,27例(458%)单纯进行了手术.1例患者正畸相关信息不全。在第一次复查时(2~12周).正畸患者中仅有4例牙间隙关闭.而非正畸患者中则没有看到间隙关闭。在第二次复查时(4~19个月).正畸患者中20例牙间隙关闭.而非正畸患者中的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02)。在长期随访中(21~121个月),只有4例患者中线间隙持续存在,而其中3例仍在进行正畸治疗。结论:对于上颌中线间隙伴随系带肥大的间隙关闭。系带切除术联合正畸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进行系带切除术。本研究证明了上颌中线间隙治疗中多学科联合的重要性.理想的治疗团队中应该包括全科医师、口腔外科医师、牙周科医师及正畸医师。

  • 标签: CO2 系带切除术 系带 激光 中线间隙:上颌间隙
  • 简介: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舌癌术后舌再造的护理。方法:2003年12月至2007年6月,共有13例舌癌患者接受了舌癌联合根治术同期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化移植修复术,对该类手术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本组病人术后无呼吸道及肺部并发症,无血管危象,无院内感染,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股前外侧皮瓣成活,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对皮瓣的观察与护理,以及对舌再造的功能指导是护理的重点。

  • 标签: 舌癌 皮瓣 舌再造 护理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生物学宽度在牙冠延长术后能否及如何重建的问题。以3只成年猴为实验对象,对其上下颌的右侧或左侧中、侧切牙实施牙冠延长术,以未手术的对侧牙为对照。术后12周,切除组织块进行组织学分析。组织测量结果显示,生物学宽度在牙冠延长术后得以重建;结合上皮多迁移至根面平整区的根方;骨嵴顶上方结缔组织纤维束的距离由牙槽嵴顶发生骨吸收而产生。

  • 标签: 灵长类动物 牙冠延长术 生物学宽度 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前牙区人工即刻种植的应用原则,初步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Replaceselect、Ankylos、ITI、GS、Bicon五种种植系统植入前牙缺失区.共32枚,对其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学检查。结果32枚即刻种植前牙种植体,2枚种植体失败,1枚弃用。结论人工即刻种植的临床方法可行,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修复美学效果佳,值得推广。

  • 标签: 前牙区 人工即刻种植 临床研究
  • 简介:108例多生牙的临床观察分析邵,高光明,张苗苗,刘志杰一、发病率、发生年龄及性别差异笔者随机观察了6981例错患者,发现108例多生牙患者,约占1.55%,明显高于国外Stafnea医生在大量牙科病人中发现患病率仪为1%(1932)[1],这与多生牙...

  • 标签: 多生牙 临床观察分析 哈尔滨医科大学 生理功能 性别差异 口腔正畸科
  • 简介:目的:观察拔牙同期行拔牙窝植入Bio-OssCollagen位点保存,延期种植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要求拔牙后作牙种植修复的病例,拔牙后牙槽窝内植入Bio-OssCollagen进行位点保存,术后观察软硬组织愈合情况,4-6个月后,在植骨位置行临床和X线检查,确定足够的牙槽骨骨量,行种植体植入术。结果:14例患者植骨区愈合良好,外形丰满,高度和宽度基本保持,顺利完成种植修复。结论:拔牙后牙槽窝即刻植骨位点保存,可有效保持牙槽骨外形,提供足够的牙槽骨高度和宽度。在足够骨量基础上行延期种植近期l陆床效果满意,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拔牙窝 骨移植材料 种植
  • 简介:后牙隐裂及折裂是临床上颇为多见的一种牙体病损,严重的病损如果处置不当,则可能导致患牙丧失.作者从1993年~1998年,在临床收治该类患者256例,共308颗患牙.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后牙隐裂 折裂 临床治疗 观察 牙体病 严重
  • 简介:目的评价利用Florida探针对不同程度牙周炎的基础治疗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轻度、中度和重度牙周炎患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行牙周基础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采用Florida探针检测患者的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检测位点为患者全口天然牙(不包括第三磨牙)的近中颊、颊侧正中、远中颊和舌侧正中4个位点。轻度牙周炎共检测1370颗牙5480个位点,中度牙周炎1180颗牙4720个位点,重度牙周炎940颗牙3760个位点,比较治疗前后PD、CAL的变化。结果中、重度牙周炎的PD和CAL均有明显改善(P<0.05)。轻度牙周炎PD治疗前后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附着丧失略微加重。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中、重度牙周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轻度牙周炎在治疗时应注意避免器械的过度使用,以免引起医源性损伤。Florida探针能够较准确、客观地评价牙周状况。

  • 标签: 牙周炎 Florida探针 牙周基础治疗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微型支抗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为今后种植体的设计及临床维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分析128枚微型支抗种植体的临床使用情况,定期监测菌斑指数(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和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D)等临床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8枚微螺钉种植体中7枚PD大于或等于4mm,5枚支抗种植体脱落。微螺钉种植体组的PLI、mBI及PD等临床指征均高于对照天然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种植体组内在不同时期之间检查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黏膜炎的种植体的PLI、PD普遍高于健康种植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的趋势。结论大部分微型支抗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均出现轻微炎症,在考察支抗种植体颈部软组织健康状况时,应综合采用mBI、PLI与PD这3个临床指征。

  • 标签: 微型种植体 正畸 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弹性小吸盘对全口义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因牙槽嵴条件差而导致全口义齿固位不良修复失败的患者,重新进行义齿修复。于使用原义齿和使用吸盘式义齿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进行满意度调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使用弹性小吸盘后,在固位效果、咀嚼功能、舒适度方面的满意度都有显著性提高(P〈0.01);使用3个月、6个月和1年后的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因牙槽嵴重度吸收导致全口义齿固位不良的患者,使用弹性小吸盘后可提高义齿使用的满意度。

  • 标签: 义齿 全口 弹性小吸盘 满意度 义齿 全口 上颌 义齿 全口 下颌
  • 简介:目的评价在3个不同的私人诊所中所做的Procera全瓷冠修复后5年期间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对205个Procera全瓷冠(50个前牙冠和155个后牙冠)作了前瞻性研究,观察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60个月,平均为23.52个月。结果修复体不能满足美观或功能需要而重做时,被确认为失败。通过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法,得出平均生存率为96。7%(前牙区为100%,后牙区为95.15%)。结论后牙Procera全瓷冠具有良好的预后;前牙Procera全瓷冠的修复效果是非常可靠的。

  • 标签: 全瓷冠 生存率分析 追踪 临床效果 私人诊所 修复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ICU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的监护和治疗作用及必要性。方法:62例老年患者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术后转入ICU监护和治疗1至3灭,其中28例行气管切开术,其余34例患者保留气管插管。结果:3例患者术后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4例出现心律失常,2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呼吸道梗阻。经相关处理,患者得到及时抢救,62例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ICU能够对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进行及时、连续和系统的严密监护和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癌 重症监护室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逆行面动脉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发生于上颌、软腭、颊部等口裂以上的12例肿瘤患者,肿瘤根治术同期采用逆行面动脉瓣修复组织缺损。结果:12例患者中,皮瓣成活11例(91.7%),完全坏死1例。术后随访8~36个月,局部、颈部肿瘤复发各1例。下颌下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裂开。2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结论:逆行面动脉瓣制备简单,血供可靠,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口裂以上的缺损。

  • 标签: 口腔癌 逆行面动脉瓣 重建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和组织学评价牙周手术后探针进入牙周组织的程度。研究对象为4只比格犬,共制备38个三壁骨袋,并保持3个月。随后,对其中26个骨袋进行牙周手术(手术组),其余12个骨袋作对照。分别在术后第4、8、12、16周处死动物,处死前即刻用银根管探针代替牙周探针置于龈沟内并固定于牙面。将组织块制成切片后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其指标如下:探针尖端位置与结合上皮根端的关系、新结合上皮的长度、结合上皮根方结缔组织附着的平均长度。结果表明,术后4周时手术组和对照组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的根方一1.37±1.73mm和-0.20±0.15mm;术后16周时,两组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的冠方0.58±0.3lmm和0.40±0.20mm。术后4周和8周时手术组新结合上皮的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术后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结合上皮的长度分别为0.73±0.60mm和1.19±0.02mm;8周时分别为1.77±0.52mm和2.15±0.00mm。新生结缔组织的长度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至少在术后2个月内不应进行牙周探诊;如果在此之前探诊,探诊力可能会损伤软组织一牙齿之间的联系。

  • 标签: 牙周组织 手术后 针尖 结合上皮 显著性差异 牙周探诊
  • 简介:目的:使用计算机辅助的方法来评价外科辅助上颌快速腭开展(SARME)术后的各种变化.如骨块位置变化、切开骨缝处新骨沉积、骨密度方面的区别。材料和方法:研究包括29位患者(18位男性,11位女性).平均年龄29岁(16~44岁).每位患者都施行包含LeFortⅠ型截骨的外科辅助上颌快速腭开展,在术前和术后6~8周都拍摄高分辨率CT。在术前术后CT数据配准后.我们构建了三维模型并进行重合。切开骨缝中的新骨沉积能通过专为该研究设计的可视化程序观察。骨密度的分析则是先将模型分为不同的勰剖区域,定性比较是通过一种特殊转换功能——直接体绘制程序完成.定量比较是通过各区域术前术后绘制的条形图完成。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证实.所有患者都实现了上颌骨的扩宽。4位患者显示术后发生了明显的上颌不对称。在切开骨缝中新骨沿着骨缝不规则沉积.但通常左右是对称的。切开的骨缝越对称.新骨生成也越对称。除2个病例外,其余病例的术后定性定量分析均显示Hounsfield值明显下降.前庭骨尤甚。结论:切开骨缝中新骨生成上的区别表明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和扩弓器的种类对结果有影响。我们的结果显示SARME会导致骨密度下降.以前庭骨尤甚。计算机辅助分析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

  • 标签: 外科辅助上颌快速腭开展 上颌 扩弓器 骨密度 新骨生成 医学可视
  • 简介:目的探讨颌外动脉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靠性,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颌外动脉瓣进行颌面软组织重建的临床病例39例.观察其近远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9例中37例成活.2例出现皮瓣远心端部分坏死.经修整换药后存活.术后随访1-6年.无肿瘤复发或死亡病例,皮瓣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颌外动脉瓣是一种很好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具有血供足、静脉回流通畅、可靠性高、皮瓣存活率高、供区瘢痕隐蔽等优点,不需额外手术切口,皮瓣皮肤颜色、质地与受区匹配;但须术前排除颈部颌下淋巴结转移可能,并作好颌外动脉的血流评估。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组织缺损 颌外动脉瓣
  • 简介:水肿、疼痛和张口受限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患者必然产生的症状,受到包括手术难易程度、术者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如何减轻术后反应获得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广泛关注.根据文献资料,减轻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后反应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技术的改进等.其中,寻找更好的手术策略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近3年来关于不同手术策略影响术后反应程度的文献,其中的手术策略主要包括不同的翻瓣方式、新辅助手术技术和不同的缝合方法等三个方面.

  • 标签: 磨牙 第三 阻生 拔牙 术后反应 翻瓣 缝合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式金属烤瓷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80例前磨牙缺失病人,有选择的采用改良式金属烤瓷桥修复设计,同时与传统修复法相比较,并经5—7年以上追踪观察。结果:80例中4例异常,2例因进食不慎脱落(分别在使用27至29个月咬硬物和韧性食物时);5年后有2例在后桥基牙处有敏感出现;76例正常使用,占95%,修复设计与结果理想。结论:采用此设计修复,切削牙体组织少,固位好,不影响美观,经济节时,操作简便易行,是前磨牙缺失修复理想设计,方法可行。

  • 标签: 金属烤瓷桥 前磨牙 修复 观察 粘结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