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阮芳赋教授预言:21世纪是华人性学研究的第三高峰。如何缔造和实现性学研究的第三高峰,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提出管窥之见,供参考。任何研究都不能离开研究的目标和主体,而性学的研究“人”是研究的对象和主体,我们必须了解并根据主体的条件、内涵、关系、需求和可能性进行研究,且必须尽可能搞清楚主体(躯体)的功能与能力,以及客体(自然环境)的关系,才有可能接近客观和真实的客观规律。笔者基于人体生殖生理学和生殖病理学提出了性学研究进入微观世界的一条途径和6个方面的说明:1.人体两个性腺轴一下丘脑一垂体一睾丸轴;颌下腺一睾丸轴;2.睾丸间质细胞与支持细胞功能与性功能关系;3.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凋亡;4.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5.支持细胞凋亡与支持细胞骨架脱落;6.精液中支持细胞凋亡与细胞骨架脱落的检查与分析等。从精液脱落细胞学和口腔颌下腺细胞学与激素水平结合关系,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结果,藉以作为评价睾丸生殖功能与性功能的指标。并提出中医中药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有着丰富的养生之道,我们应该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严密科学设计,深入细致进行研究,挖掘这颗璀璨的明珠,为生殖健康与性健康服务,造福人类,创建世界“中医药(汉方)时代”性学研究的第三个高潮。

  • 标签: 性科学 研究 第三个高潮
  • 简介:在皮肤病、性病、微创治疗及皮肤美容等方面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读者关爱下,《皮肤科学通报》,完成了2018年1~6期各专刊的出版工作,2019年依旧就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进行讨论和分析。

  • 标签: 皮肤科学 皮肤病
  • 简介:现代性科学对人类性现象的探索表现在"性的界定"、"性系统"的概念、"性商"的概念、女性"G"点和人类性爱本性中的文明冲突等几个方面,至今仍在方兴未艾.

  • 标签: 性科学 性系统 性商 性心理学 性爱 文明冲突
  • 简介:第十一届国际美容皮肤科学大会即将于2014年9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CosmeticDermatology)主办,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承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此次会议由陈洪铎院士、PierfrancescoMorganti教授、刘雁飞副会长任大会名誉主席,张建中教授和高兴华教授任大会主席,刘玮教授任大会秘书长,李远宏教授和陈周教授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会议将邀请60余位国内外著名美容皮肤病学专家演讲,探讨美容性皮肤病诊治、环境与皮肤、皮肤老化等数十个热点话题的最新进展。敬请全国同道踊跃参加,详情请登录www.ICCD2014.org。

  • 标签: 美容皮肤科 科学大会 国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美容皮肤病学 中华医学会
  • 简介:超声成像技术已成为临床医学许多领域重要诊断工具,随着超声技术的研究进展,高频超声逐渐应用于皮肤科,特别是肿瘤诊断、边界、深度判定及激光美容术前术后评估。皮肤高频超声可用于正常人群皮肤厚度测量,可分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为肿瘤边界确定提供理论依据。目前高频超声的临床研究主要涉及黑素瘤的诊断及深度边界测定。高频超声主要指大于10MHz以上的超声装置,20~50MHz主要用于黑素瘤深度及边界判定,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0MHz以上特别是100MHz超声对于微小黑素瘤特别是小于1mm的黑素瘤在诊断及边界判定方面具有足够优势。近年来超声系统自动分析技术应用皮肤肿瘤边界确定,甚至与3D成像技术结合,1min便可确定肿瘤边界。

  • 标签: 高频超声 黑素瘤 边界
  • 简介: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从创刊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整整34个春秋。回首34载风雨历程,有辉煌、有艰辛,更有一代又一代期刊人为理想付出的努力坚持和创新尝试。

  • 标签: 皮肤科学 通报 医学文摘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视之为西方性自由产物的艾滋病刚刚传人我国,尚未引起人们重视。随着感染病例的增多,相关机构和专家开始指出要以他国为鉴,不能等到大规模流行之后再去补救。时至今日,我国艾滋病的防控形势相当严峻,这是可以肯定的。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有多种,这里从生命价值体认的角度进行一些讨论。

  • 标签: 生命价值 艾滋病 防控 感染病例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在睾丸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的睾丸扭转患者共计6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应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诊出睾丸扭转的符合率、不同类型睾丸扭转检出率以及两种检查方法的超声表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诊出睾丸扭转符合率(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诊出睾丸扭转符合率(4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睾丸完全扭转检出率(51.52%)和睾丸不完全扭转检查率(33.3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12.12%、30.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患者睾丸扭转符合率高,同时能够准确判定睾丸缺血受损的程度和范围,为睾丸扭转诊断以及评估提供重要影像学资料。

  • 标签: 超声造影检查 睾丸扭转 常规超声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应邀为《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拟文,针对目前我国临床各科包括皮肤性病科在内的医生医学真菌学知识较为欠缺,真菌学基础较为薄弱,已经影响了对常见或/和少见真菌病的诊治质量的现状,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医学真菌学 临床医生 皮肤性病科 价值 学习 真菌病
  • 简介:近年,以深度学习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正席卷各行各业,而AI框架有多种,多数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技术结合迁移学习进行训练,虽然在皮肤AI研究中取得长足进展,但其研究结果未能真正走出实验室进入临床应用。制约这些因素主要是缺乏高质量的皮肤疾病图像的大型数据集。本文针对皮肤科常见的图像采集方法,包括临床摄影图像、皮肤镜图像、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CM)图像、皮肤B超图像和组织病理图像的质量要素进行探讨和述评,希望对解决因皮肤图像质量的问题而影响AI研究进展的瓶颈问题能有所帮助。

  • 标签: 皮肤图像质量 人工智能 皮肤摄影图像 皮肤镜图像 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像 皮肤超声图像
  • 简介:胚胎9周时阴茎头已发育并完全裸露,而包皮迟至12周时才形成并逐渐向阴茎头远端方向生长,至14周时才覆盖整个阴茎头并与阴茎头粘连。这种生理性粘连一直持续至出生时,伴或不伴有包皮口狭窄,随着阴茎发育多在17岁前自然消失,如不消失,就变为病理性;因炎症等因素成人原本已翻动自如的包皮可以再次发生包皮口狭窄及包皮粘连,此属于病理性。作为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学科,现代男科学应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重视包皮粘连及包皮口狭窄的诊断及处理,以期阴茎的结构及功能得到良好的保障。本文对包皮粘连及包皮口狭窄加以分析,对有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认为这两者在现代男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标签: 包皮 阴茎 粘连 狭窄 疾病 男科学
  • 简介:岳甫嘉,字仲仁,号心翼,又号妙一斋主人,幼习举子业,屡试于乡不售,遂一意攻医,全治颇众,著《妙一斋医学正印编》16种,现有《种子编》及《女科证治全编》存世。

  • 标签: 种子 医学 男科学 岳甫嘉
  • 简介:一、中国皮肤性病专业门户3G网站已建立,为中国皮肤性病最大信息平台,发布国内外皮肤、性病、美容信息,机构团体,人才资讯,求职招聘,药品、原料、器械、图书信息及交易,求医问药,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

  • 标签: 皮肤性病 中国 科学史 通报 信息平台 图书信息
  • 简介:一、中国皮肤性病专业门户3G网站已建立,为中国皮肤性病最大信息平台,发布国内外皮肤、性病、美容信息,机构团体,人才资讯,求职招聘,药品、原料、器械、图书信息及交易,求医问药,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

  • 标签: 皮肤性病 中国 科学史 通报 信息平台 图书信息
  • 简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87年创刊,是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皮肤性病学专业期刊,读者、作者遍及海内外。目前,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临床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 标签: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征稿启事 皮肤科学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通报 西安交通大学
  • 简介:结合文献复习,以《痤疮》为例,根据科学取向教学论开展教学设计,就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策略使用和学习测量与评价等方面展开解析,对皮肤性病学的日常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 标签: 科学取向教学论 皮肤性病学 教学设计
  • 简介:一、中国皮肤性病专业门户3G网站已建立,为中国皮肤性病最大信息平台,发布国内外皮肤、性病、美容信息,机构团体,人才资讯,求职招聘,药品、原料、器械、图书信息及交易,求医问药,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二、图书邮购:①马振友主编的《最新皮肤科药物手册》88元;②《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766元;③《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手册》50元;④《皮肤性病图谱》(CD-ROM,上中下三集),300元:⑤《中国皮肤科学史》预购。

  • 标签: 皮肤性病 科学史 中国 美容化妆品 通报 信息平台
  • 简介:1987年9月20日,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成功发出,揭开了中国人通过互联网与世界相连的序幕。人工智能的登场,更是为互联网医疗找到了新的出口。作为皮肤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的皮肤影像,已从起初的放大镜、显微镜辅助诊断,发展到如今的数字影像学技术和智能分析。国内各家医院的皮肤影像数据并非共享资源,于是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直接阻碍着人工智能所需要的“大数据”的形成。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的建立无疑是破冰之举。通过互联网使皮肤影像数据“流动”起来,通过人工智能使皮肤病诊疗“智慧”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分级诊疗、区域协同等纷纷落地,不断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患者、医生、医疗机构等多方共赢。

  • 标签: 互联网医疗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辅助诊断 信息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