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口服异维A酸(OI)是目前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最佳疗法。以1.0~2.0mg/kg体重治疗一个疗程后,约50%-85%患者得到持久治愈。研究已表明〈1mg/kg体重的剂量难以治愈,持久治愈需进行第疗程治疗。目的:描述需进行OI第疗程治疗的菲律宾痤疮患者的情况。方法:以图表式资料回顾并分析了过去10年间在一私人皮肤科诊所(SSJ)接受OI治疗的寻常型痤疮患者的情况。所有患者给予总剂量1mg/kg体重(累积总剂量120mg/kg体重)的治疗。结果:240例用OI治疗的患者参与本研究,193例完成了全部疗程。

  • 标签: 口服异维A酸 痤疮患者 前治疗 二疗程 菲律宾 寻常型痤疮
  • 简介:河北省性科学学会第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学术会议,于2010年5月8日在省会石家庄河北省人口教育中心召开。来自全省卫生系统、计生系统、教育系统、生殖健康产业企业、

  • 标签: 会员代表 河北省 学会 科学 生殖健康产业 人口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D-聚体水平在皮肤血管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近1年来于本单位皮肤科就诊的过敏性紫癜、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共84例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40例健康人为对照,比较不同皮肤血管炎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D-聚体水平差异。结果:(1)84例皮肤血管炎患者中D-聚体水平升高者占53.6%。(2)各组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人群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荨麻疹性血管炎组血浆D-聚体水平高于其余各组皮肤血管炎患者(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4)所有血浆D-聚体水平升高患者出现临床观察指标阳性比例高于血浆D-聚体水平正常者,而血浆D-聚体水平正常且仅出现皮损的患者比例高于血浆D-聚体水平升高且仅出现皮损的患者(P〈0.05)。(5)临床观察指标阳性的患者中D-聚体水平升高者占67.7%,A组(发热组)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高于D组(ESR水平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聚体水平升高可用于辅助诊断皮肤血管炎,尤其是荨麻疹性血管炎,且在合并系统损害的皮肤血管炎患者中血浆D-聚体水平更高。

  • 标签: D-二聚体 血管炎 相关性分析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未婚。主因全身泛发性红色丘疹、结节2周,于2015年4月9日就诊。2周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出现红色丘疹、结节,皮疹渐泛发全身,无瘙痒等自觉症状。患者从22岁开始有同性性接触史,否认吸毒史、输血史、手术史、硬下疳史及其它传染病史。

  • 标签: 二期梅毒 HIV
  • 简介:目的:探讨次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疗效。方法:术中见病灶侵蚀范围大,腹壁缺损大,给予补片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无复发、无排异、腹壁无不适。结论: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给予补片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剖宫产后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 筋膜缺损 补片替代 病例报道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和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磷酸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s)活性,探讨PDEs活性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银屑病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PDEs活性。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DEs活性为(10.40±3.54)%,健康对照者为(8.60±2.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PDEs活性与银屑病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银屑病 磷酸二酯酶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尖锐湿疣fcondyloma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好发于生殖器、会阴和肛门部位的柔软赘生物,可呈菜花状,少数患者可诱发癌变,又称为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本病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复发率高,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位居我国性传播性疾病的第位,故日益受到重视。我科2009年8月~2013年1月对收治的CA患者采用CO2激光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并辅以人文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尖锐湿疣 激光 二氧化碳 干扰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对第代抗组胺药物的依从性、影响因素及症状控制情况。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CSU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调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CSU患者首次就诊后6个月和9个月的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主要观察指标为依从率、不依从原因、依从性影响因素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共完成有效问卷589份,第代抗组胺药物依从者233例(依从率为39.56%),不依从者356例(不依从率为60.44%)。不依从原因分类包括:不理解医嘱,发病时服药172例;担心药物副作用126例(其中间断服药47例,停药79例);经常忘记,间断服药33例;病情控制不佳停药14例;发生药物副作用停药7例;备孕或怀孕停药3例;经济原因停药1例。233例服药依从者治愈101例,356例不依从者治愈63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15,P<0.01)。文化程度与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关(OR=1.53,95%CI为1.02~5.39),而经济水平与其依从性无关(OR=0.93,95%CI为0.71~1.55)。结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对第代抗组胺药物依从性较低,应针对不依从原因加以干预提高依从率。

  • 标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依从性 第二代抗组胺药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联合甲双胍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共120例于我院就诊的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将其半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雌激素联合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雌激素补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变化、空腹血糖、血浆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FIN、FBS在治疗3个月后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性激素T、LH、FSH、LH/FSH在治疗3个月后均有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雌激素联合甲双胍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有效降低雄激素水平,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卵巢功能、临床症状,效果满意。

  • 标签: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甲双胍 雌激素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对氧化碳(CO_2)激光术联合局部干扰素封闭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86例尖锐湿疣患者,按其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仅予以CO2激光治疗;联合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2b)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以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L-2、IL-4、IL-10及SIL-2R的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IL-2水平升高,IL-4、IL-10及SIL-2R水平降低,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经临床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高达97.67%(42/43),对照组为72.09%(31/43),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CO_2激光术联合局部干扰素封闭治疗尖锐湿疣,患者易于接受,并可有效改善尖锐湿疣患者各种外周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进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故该治疗方法具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二氧化碳激光术 尖锐湿疣 干扰素 血清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随访复发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阴道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在阴道内放置乳酸菌阴道胶囊,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戊酸雌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激素变化及随访半年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E2、P、FSH及LH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E2、P、FSH及LH水平虽有改变,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E2、P、FSH及LH水平分别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随访半年复发率为26.67%,观察组随访半年复发率为13.33%,观察组随访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会对体内激素水平造成影响,随访半年内的复发率较低,可发挥治疗及预防的双重作用。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戊酸雌二醇 老年阴道炎 疗效 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