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与老年大肠癌的不同,为青年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我院1999.1~2009.6年共收治的32例年龄低于35岁的青年大肠癌资料进行研究,对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组织类型、Dukes分期、误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同期老年病例作对照。结果青年组在血便、腹痛腹部不适、黏液腺癌、Dukes分期、误诊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确诊晚,误诊多,恶性度高,预后差。

  • 标签: 临床 病理 大肠癌 青年患者
  • 简介:目的:克隆COPS3基因cDNA,构建其原核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表达和鉴定。方法:从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细胞中提取总RNA,经RT-PCR获得COPS3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酶切测序鉴定。将COPS3基因插入pET28a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中,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分析。免疫印迹法鉴定COPS3蛋白的表达。结果:cDNA测序证明,获得了COPS3基因cDNA,其序列与Genebank中报道序列完全一致。酶切分析表明,成功构建了含COPS3基因的pET28a融合蛋白表达载体。SDS-PAGE以及免疫印迹法鉴定分析表明,COPS3蛋白获得高效表达,分子质量为51Ku,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结论:成功克隆和表达了COPS3cDNA。

  • 标签: COPS3 CDNA 克隆 表达 骨肉瘤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8岁脊柱肿瘤患者共35例,分别收集其临床病历、影像学资料及随访资料,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5例,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龄13.6岁,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6例。发生部位:颈椎6例,胸椎14例,腰椎13例,骶椎2例。发生症状至明确诊断时间:良性肿瘤14.3个月,恶性肿瘤2.3个月,平均12.3个月。主要症状:疼痛31例,神经功能障碍20例。良性肿瘤中手术治疗27例,单纯放疗2例。恶性肿瘤中手术治疗且联合放疗和(或)化疗5例,单纯行放化疗1例。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时间4.7年。良性肿瘤治疗后疼痛症状大多减轻或消失,神经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或恢复;恶性肿瘤3例死亡,1例肺部转移。结论儿童青少年脊柱肿瘤发病率低,良性原发性肿瘤较多,疼痛神经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症状。影像学检查对于尽快明确肿瘤诊断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目前是儿童青少年脊柱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则是其关键步骤且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脊柱 骨肿瘤 疼痛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索大肠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中ALDH1、EpCAMKi67mRNA的表达临床价值。方法收集56例健康志愿者和55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从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用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检测外周血样本中ALDH1、EpCAMKi67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ALDH1、EpCAMKi67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DH1的表达量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EpCAM的表达量与TNM分期远处转移相关(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中ALDH1、EpCAMKi67mRNA的表达作为一种简便可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为大肠癌患者的分期、预后个体化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ALDH1 EPCAM KI67 循环肿瘤细胞 大肠癌
  • 简介:目的探讨淫羊藿苷与HMBA衍生物单独联合作用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光镜、电镜观察K562细胞形态的改变,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淫羊藿苷与HMBA衍生物单独作用,均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且具有协同作用。淫羊藿苷诱导48h后,细胞开始出现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并表现出某些凋亡的特征,72h后更为明显。HMBA衍生物亦可改变细胞的形态,但主要表现在形状更加不规则、线粒体肿胀,而没有明显的分化或凋亡迹象。结论淫羊藿苷与HMBA衍生物单独联合作用均可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但联合应用时作用更强,其作用与浓度相关。淫羊藿苷有部分地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淫羊藿 六亚甲基双乙酰胺 K562细胞系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SERPINA3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检索Oncomine数据库中不同胶质母细胞瘤队列SERPINA3的表达情况,结合R2数据库分析SERPINA3的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生存状况的关系。设计并合成靶向SERPINA3的小干扰RNA,转染U87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U87细胞中SERPINA3的表达;通过CCK-8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SERPINA3基因表达下调对U8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符合筛选条件的4项研究中胶质母细胞瘤SERPINA3相比正常脑组织呈高表达,R2数据库检索发现胶质母细胞瘤SERPINA3高表达队列生存明显劣于低表达队列。U87细胞转染小干扰RNA可成功抑制SERPINA3的表达,且其增殖和体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结论SERPINA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水平增高且与预后不良有关。抑制SERPINA3的表达可降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可能成为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SERPINA3 Oncomine数据库 小干扰RNA
  • 简介:6年来在384例癌贲门癌手术中共发生早期吻合口瘘21例,占5.5%,治愈18例,死亡3例,占14%,对所发生吻合口瘘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术中安置三条橡皮管引流的必要性,并注意拨管时间,以防止发生瘿时图引流不畅而造成腹腔感染,其至治疗失败。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广泛性腹膜炎和腹腔积脓。并提出了早期吻合口瘘的治疗原则。由于重视监测和治疗方法得当。18例早期吻合口瘘获得自愈,治愈率高达84%。

  • 标签: 胃癌 贲门癌 早期瘘 三管引流 术后监测
  • 简介:目的构荧光蛋白和canstatin融合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canstatin,以深化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canstatin的生物学性能和用于肿瘤生物治疗的可能性。方法提取人胚肝总RNA,RT—PCR扩增canstatin基因片断,T—A克隆到pGEM—T中,从pGEM—T/canstatin克隆载体中,将人canstatincDNA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含人canstatincDNA的重组质粒pEGFP-N1/canstatin,通过酶切鉴定出重组体并测序分析。结果成功构建pEGFP—N1/canstatin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测序鉴定显示canstatin基因片断正确插入载体,与Genebank中报道的序列一致。结论pEGFP—N1/canstatin真核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进行canstatin蛋白表达和活性研究以及canstatin用于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重组人canstatin真核载体 构荧光蛋白 血管生成 生物学性能 肿瘤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s)中DOGl、CDll7与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lR)的表达以及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它们与GISTs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98例GISTs中DOGl、CDll7和IGFlR的表达情况40例非GISTs间叶源性肿瘤中DOGl和CDll7的表达情况。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77例GISTs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GISTs中DOGl、CDll7IGFl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95.9%和6.1%,非GISTs间叶源性肿瘤中DOGl和CDll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17.5%,两者中DOGl和CDll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ISTs中DOGl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危险度有关,CDll7表达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有关,IGFl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77例GISTs中c—KIT、PDGFRA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64.9%和22.1%,两个基因分别以外显子11(54.0%)和外显子12(16.9%)突变最多见。c-KIT、PDGFRA基因突变仅与肿瘤部位有关(P=0.001,P=0.002)。CDll7、DOGl的表达与c—KIT和PDGFRA基因是否突变无关,而野生型突变型(存在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GISTs中IGFl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DOGl、CDll7可以提高诊断GISTs的准确性,尤其是CDll7表达,两者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IGFlR可能是野生型GISTs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将肿瘤原发部位与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相结合,对预测GISTs患者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以及预后更具指导价值。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CD117 DOG1 IGF1R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
  • 简介:目的研究E-ca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6例食管癌E-cad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粘膜细胞膜E-cad表达呈阳性。在癌组织中,E-cad细胞膜表达减弱。E-cad减弱表达率为65.8%(50/76),E-cad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P=0.02)、漫润深度(P=0.024)、静脉侵犯(P=0.04)、淋巴结转移(P=0.022)和临床分期(P=0.04)具有相关性;而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E-cad表达降低占56.25%(27/48),有淋巴结转移组占82.14%(23/28),两者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有静脉侵犯组E-cad表达降低率为92.86%(13/14)和无静脉侵犯组为59.68%(37/6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E-cad减弱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 标签: E-CADHERIN 表达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静脉 食管鳞癌
  • 简介:脐尿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发生于脐尿管中下部与膀胱顶部交界处。由于肿瘤发病位置隐匿、潜伏期长、易于膀胱外浸润和局部复发,故预后较差。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2017年3月收治脐尿管癌1例,作者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预后。

  • 标签: 脐尿管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半数以上,其死亡率为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地威胁广大妇女的健康。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作者研读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报道,对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致病病毒的检测方法、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进展做出综述,为临床预防与治疗宫颈癌提供新的策略。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CD14的表达,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41例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于术前、术中检测CD14指标,包括CD14%、CD14平均荧光强度(MFI)、中性粒细胞率(粒%)、淋巴细胞率(淋%)和HLA—DR阳性的淋巴细胞率(DR^+/淋),观察其数值的变化。结果41例肺癌患者术前与术中CD1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CD14平均荧光强度(CD14MFI)高于术前(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粒%)高于术前(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淋%)、HLA—DR阳性的淋巴细胞率(DR’/淋)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中CD14MFI、粒%、淋%和DR^+/淋会发生改变,其增强或增高可能与患者的病情发展或手术相关因素有关。

  • 标签: CD14 肺癌 流式细胞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干胶质瘤手术难度大,化疗疗效不理想。本文探讨脑干胶质瘤的治疗方法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50例脑干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并对预后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大部分为弥散型脑干胶质瘤,诊断方法基于临床表现影像表现为主;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放射治疗,部分进行了辅助化疗。病变的影像学分型和表现,治疗前中后的影像学演变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放疗是脑干胶质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影像学分型关系到预后的好坏,尤其是核磁T1加权增强后病灶强化的表现演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步放化疗的优越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脑干胶质瘤 放射治疗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WW结构域的氧化还原酶基因(WWdomaincontainingoxidoreductase,WWOX)的表达,探讨WWOX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0例胃癌相应癌旁组织中WWOX的表达情况。分析WWOX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WWOX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7%(49/60),明显高于其在胃癌组织26.7%(16/60)(χ2=36.554,P<0.001)。WWOX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χ2=12.214,P=0.004),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大体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无关。结论WWOX做为一种抑癌基因,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与胃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

  • 标签: WWOX 胃癌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对我院1995.2007年间收治的67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63例,姑息性切除2例,探查活检2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源性肿瘤。结论早期诊断以及根据肿瘤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病理类型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纵隔肿瘤 神经鞘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癌症病人,除身体的病痛外,心理压力造成的痛苦,使他们不能正常生活。患了癌症后,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我们根据五年来的临床观察,对癌症病人从就医、确诊、治疗到死亡的不同时期心理状态做了详细的调查观察,其中大多数病人都不同程度的伴有情绪障碍。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已确诊为癌症的住院病人,

  • 标签: 癌症 心理变化特点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FPMM)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13例FPMM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包括肿瘤组织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选取广泛转移性卵巢低分化浆液性癌(MPDOSC)和广泛转移性低分化结直肠腺癌(MPDCC)各5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13例FPMM中8例发生于盆腔,5例发生于腹腔。13例均行手术切除和术后化疗。病理分型:上皮型12例,双相型1例,未见肉瘤型。组织学表现:立方或低柱状瘤细胞被覆于小管或纤细的不规则乳头上,或多边形细胞镶嵌成片、团、巢状排列。瘤细胞大小一致,胞浆丰富嗜酸;细胞核位于中央,染色质细腻,异型性不明显;部分标本有少数异型性明显的巨核细胞或瘤巨细胞。MPDOSC和MPDCC的组织构型与FPMM相似,但癌细胞异型性更明显。FPMM表现为P-CK、Vimentin、Calretinin阳性,CEA阴性;MPDOSC表现为CK7、CA125、p53阳性;MPDCC表现为CK20、CA199、CEA阳性;3种肿瘤的Ki-67阳性率均较高。12例FPMM患者随访6-28个月,2例存活,10例死亡,其平均生存期为(12.2±5.3)个月;5例MPDOSC和MPDCC患者分别的平均生存期(10.24-3.7)个月和(6.9±2.I)个月。结论FPMM更易发生于盆腔。上皮型FPMM有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但仍需多种免疫表型综合判断。部分FPMM预后较好,可较长时间存活,应予以积极治疗。

  • 标签: 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