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LMP1在新疆地区鼻咽癌中的表达及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鼻咽癌中EBVLMP1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鼻咽癌中,LMP1阳性表达为60%(60/100),35例淋巴结转移病例中,LMP1阳性表达为80%(28/35)。EB病毒LMP1阳性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民族及组织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疆地区鼻咽癌与EBV感染密切相关,EBVLMP1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 标签: 鼻咽癌 EB病毒 免疫组化
  • 简介:分子病理流行病学(molecularpathologicalepidemiology,MPE)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基于疾病的异质性和分子病理特征为基础,应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暴露因素及疾病个体细胞或细胞外分子水平的改变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暴露-疾病”关系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独特见解,为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诊疗提供科学策略。目前,MPE已成为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一个不断发展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就近年MPE在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肺癌等肿瘤病因学以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分子病理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 肝癌 乳腺癌 肺癌 病因学
  • 简介:目的分析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与老年大肠癌的不同,为青年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我院1999.1~2009.6年共收治的32例年龄低于35岁的青年大肠癌资料进行研究,对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组织类型、Dukes分期、误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同期老年病例作对照。结果青年组在血便、腹痛及腹部不适、黏液腺癌、Dukes分期、误诊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确诊晚,误诊多,恶性度高,预后差。

  • 标签: 临床 病理 大肠癌 青年患者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869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激素受体状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40~49岁和50~59岁两组病例所占百分比最高,分别为31.1%和24.7%。组织学类型以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最多,占80.2%(697/869)。诊断时Ⅰ~Ⅱ期占80.1%(696/869),其中发病时无淋巴结转移者占60.4%。本组ER阳性者占66.9%(581/869),PR阳性者占69.5%(604/869),HER-2阳性者占39.7%(345/869)。ER、PR表达与发病年龄呈明显正相关(P〈0.05),HER-2表达与乳腺癌发病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病年龄较以往提前,早期乳腺癌可行保乳手术,受体阳性患者比例高,可采用内分泌治疗。

  • 标签: 乳腺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基底样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例化生性乳腺癌中ER、PR、HER2、CK5/6、CK14、P63和EGFR的蛋白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化生性乳腺癌中的HER2基因扩增,用电镜观测化生性乳腺癌的超微结构,对CK5/6在化生性乳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化生性乳腺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例化生性乳腺癌的ER、PR及HER2免疫染色均为阴性,而CK5/6则为100%(12/12)的阳性表达,CK14、EGFR及P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9/12)、83.3%(10/12)和66.7%(8/12).FISH实验结果显示化生性乳腺癌中无HER2基因扩增(Ratio〈1.8).超微结构观察见癌细胞胞浆内有张力原纤维丝、细肌丝和密体.CK5/6、CK14、P63和EGFR免疫染色阳性反应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年龄和淋巴结转移与化生性乳腺癌的预后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化生性乳腺癌为基底样乳腺癌表型.CK5/6、CK14、P63和EGFR可作为化生性乳腺癌的诊断标记物,其中CK5/6比CK14和P63更为敏感.化生性乳腺癌的预后与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 标签: 化生性乳腺癌 基底样乳腺癌表型 免疫组化 荧光原位杂交 超微结构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总结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淋巴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数据库资料齐全的570例根治性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T分期患者间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的差异。结果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之间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大小是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570例远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2.8%,其中T_1期为18%,T_2期为39.7%,T_3期为76.0%,T_4期为80.1%,进展期淋巴结总体转移率为78.1%,不同T分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全组患者淋巴结总体转移度15.8%,其中T_1期为2.2%,T_2期为6.4%,T_3期为26.7%,T_4期为37.7%,进展期淋巴结转移度为26.9%,不同T分期患者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转移特点不同,随T分期增高,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增高。根据T分期不同,一定程度上可指导合理的淋巴清扫范围。

  • 标签: 远端胃癌 淋巴结转移率 淋巴结转移度
  • 简介:1病例患者女性,44岁.因子宫肌瘤10余年,白带带血丝3年收住我院.妇科检查:宫体中位,不规则增大如孕8~9周大小,活动欠佳,双侧宫旁软.B超示:"子宫肌层见多个大小不等回声结节,大者5.4cm."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全宫切除术.

  • 标签: 子宫 腺瘤样瘤 临床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FPMM)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13例FPMM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包括肿瘤组织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选取广泛转移性卵巢低分化浆液性癌(MPDOSC)和广泛转移性低分化结直肠腺癌(MPDCC)各5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13例FPMM中8例发生于盆腔,5例发生于腹腔。13例均行手术切除和术后化疗。病理分型:上皮型12例,双相型1例,未见肉瘤型。组织学表现:立方或低柱状瘤细胞被覆于小管或纤细的不规则乳头上,或多边形细胞镶嵌成片、团、巢状排列。瘤细胞大小一致,胞浆丰富嗜酸;细胞核位于中央,染色质细腻,异型性不明显;部分标本有少数异型性明显的巨核细胞或瘤巨细胞。MPDOSC和MPDCC的组织构型与FPMM相似,但癌细胞异型性更明显。FPMM表现为P-CK、Vimentin、Calretinin阳性,CEA阴性;MPDOSC表现为CK7、CA125、p53阳性;MPDCC表现为CK20、CA199、CEA阳性;3种肿瘤的Ki-67阳性率均较高。12例FPMM患者随访6-28个月,2例存活,10例死亡,其平均生存期为(12.2±5.3)个月;5例MPDOSC和MPDCC患者分别的平均生存期(10.24-3.7)个月和(6.9±2.I)个月。结论FPMM更易发生于盆腔。上皮型FPMM有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但仍需多种免疫表型综合判断。部分FPMM预后较好,可较长时间存活,应予以积极治疗。

  • 标签: 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且有上升趋势。中国人青年直肠癌所占比例比西方人高,约占同期直肠癌患者的15%。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为了解青年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减少误漏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我院1993年1月~2001年12月间手术确诊有完整临床资料的87例青年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与同期中老年患者489例作对比分析,探讨青年人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

  • 标签: 直肠癌 青年 临床病理 误诊
  • 简介:目的研究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肿瘤病理类型及分期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76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检测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及血小板(PLT)计数,按不同病理类型及术后分期对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Ⅲ期、Ⅳ期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TF水平明显高于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TF、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肺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凝血功能与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有关,早期发现并改善高凝状态,可能对肺癌预后有意义.

  • 标签: 肺癌 组织因子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 简介:目的对比1994-1999年与2000-2006年不同时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探究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将连续1016例胃癌病例按手术治疗时间分为1994-1999年时期Ⅰ、2000-2006年时期Ⅱ两组,对比其临床病理特点变化,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预后的不同,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男女构成比、早期胃癌比例、临床不同TNM分期病例比例、专业化手术、辅助化疗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部位、腹膜播散、淋巴结转移、根治切除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时期Ⅱ的5年总体生存率、根治切除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8.1%、61.5%,显著高于时期I的32.8%、42.4%(P<0.01).根治切除、淋巴结转移与否、进展期胃癌、临床不同TNM分期、无辅助化疗、专业化手术方面,时期Ⅱ的生存率都显著高于时期Ⅰ(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辅助化疗、不同时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时期Ⅱ胃癌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得益于早期胃癌诊断率的提高以及包括规范化的胃癌根治手术、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

  • 标签: 胃肿瘤 临床 病理 手术 预后
  • 简介:淋巴上皮瘤样癌(1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是一种少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鼻咽部,原发于输尿管极为罕见。1998年Chalik等最早报道1例输尿管LELC,到目前为止,仅有9例输尿管LELC病例报道,其中1例为国内报道。

  • 标签: 输尿管 淋巴上皮瘤样癌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化
  • 简介:子宫间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平滑肌肿瘤,并且大多数是良性的.当这些肿瘤显示类似平滑肌肉瘤或内膜间质肿瘤的少见组织学特征时,就会遇到诊断问题.本文着重介绍近十年来被认识的、尤其是在子宫良恶性平滑肌肿瘤鉴别诊断中容易混淆的一些病变.

  • 标签: 子宫平滑肌肿瘤 病理学 平滑肌肉瘤 诊断 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和输卵管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对33例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33例腺瘤样瘤,31例发生于子宫,2例发生于输卵管,肿瘤多位于浆膜下及近浆膜的肌壁间。其中1例妊娠患者肿瘤弥漫性生长伴梗死,32例呈结节状生长,结节直径1-5cm不等。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本组33例子宫腺瘤样瘤中合并子宫平滑肌瘤19例(57.6%),腺肌症6例(18.2%),既有平滑肌瘤又有腺肌症2例(6.1%),合并子宫平滑肌瘤和卵巢畸胎瘤2例(6.1%),卵巢畸胎瘤2例(6.1%),只有3例仅表现为腺瘤样瘤(9%)。2例输卵管腺瘤样瘤中分别合并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宫颈大细胞癌合并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腔样结构组成,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在33例腺瘤样瘤中,所有病例腺腔样成分均呈现CK(100%)及Calretinin(100%)阳性,CD34阴性(0%),其中20例同时进行EMA染色,仅10例呈阳性表达(50.0%)。其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平滑肌瘤或腺肌瘤、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血管平滑肌瘤及淋巴管瘤。结论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子宫为最常见部位。免疫组化染色对于腺瘤样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帮助。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好。

  • 标签: 腺瘤样瘤 子宫 输卵管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microcarcinomaofthyroid,PMC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84例PMCT的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灶数目及有无伴发良性病变或同时患有对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84例PMCT中,男11例、女73例,男、女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1.7和47.4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5.45%和10.96%(P=0.003)。84例PMCT中,57例伴发甲状腺其他良性病变,9例同时患有另一叶甲状腺乳头状癌,66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06%(4/66),明显较单纯PMCT者的50.0%(9/18)为低(P=0.000)。以45岁为界〈45岁和≥45岁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81%,19.15%(P=0.294)。多灶与单发结节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65%和7.46%,(P=0.314)。结论PMCT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灶数目及患者年龄不相关(P〉0.05),与性别及有无伴发甲状腺其他病变相关(P〈0.05)。男性PMCT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单纯PMCT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微小癌 乳头状癌
  • 简介:目的探讨主穹窿蛋白(majorvaultproteinMVP)在口咽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口咽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3例口咽鳞癌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法检测MVP表达,分析MVP表达与口咽鳞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73例MVP表达阳性率为67.1%,MVP表达阳性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MVP表达阴性患者高,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年总生存率为24.2%,MVP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VP表达与口咽癌病理分化和T分期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MVP表达是口咽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MVP在口咽鳞癌中表达水平较高,MVP的高表达增加口咽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可以作为口咽鳞癌患者放、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 标签: 口咽鳞癌 主穹窿蛋白表达 预后预测 化疗敏感性 放疗敏感性 淋巴结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胃连接部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13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胃连接部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复习国内外报道的肺外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结果本组13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5.5岁(46~77岁)。4例患者术前确诊,9例术前存在误诊。1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接受术后化疗,4例接受术后放疗。本组13例全部获得随访,2例术后生存时间超过40个月,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8.3%、37.5%、16.7%,中位生存期为14.0个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晚、广泛期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食管胃连接部小细胞癌发病率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特别,应视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学类型。

  • 标签: 胃食管连接部 肺外小细胞癌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及多层螺旋CT对残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残胃癌的螺旋CT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残胃癌的螺旋CT表现。结果22例残胃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印戒细胞癌5例,低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3例。残胃癌的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多见,好发于吻合口,CT表现为吻合口及残胃胃壁受侵犯最常见,其次为贲门区胃壁,再次为食管下段及空肠,表现为胃壁增厚,僵硬,形态不规则,不均匀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对残胃癌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一定依据,CT表现可与病理类型相对应并对外科手术方式及其他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残胃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在浆细胞瘤中,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而髓外浆细胞瘤(EMP)相对罕见,易误诊为其它肿瘤。本文对EMP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和预后等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浆细胞瘤 髓外 临床病理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