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2016国际胃肠肿瘤高峰论坛暨广东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分会年会将于2016年11月25日至27日在广州市琶洲南丰朗豪酒店举行。本次大会由广东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分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办,包括《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国内多家知名杂志齐力协办。

  • 标签: 微创外科医师 胃肠肿瘤 肿瘤杂志 领军 日至 顶级专家
  • 简介:2017年广东医疗行业协会微创外科管理分会第三届年会将于2017年5月5-6日在广州(广东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20号东方宾馆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广东医疗行业协会做创外科管理分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协办。本次年会将重点围绕微创外科规范化问题和最新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对焦点和争议性话题进行深入研讨,充分展示目前国内外微创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诚挚地欢迎各位同道莅临本次盛会。

  • 标签: 微创外科 外科管理 行业协会 广东省 年会 医疗
  • 简介:2017年广东医疗行业协会微创外科管理分会第三届年会将于2017年5月5-6日在广州(广东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20号东方宾馆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广东医疗行业协会微创外科管理分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协办。

  • 标签: 外科管理 行业协会 广东省 微创 医疗 年会
  • 简介:目的观察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8例CD20阳性的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用CHOP方案化疗。全部患者完成6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22/24)和66.7%(16/24),1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5.8%和74.7%,3年OS分别为83.3%和50.O%,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82.6%和57.3%,3年PFS分别为62.8%和37.2%,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输液相关不良反应。除畏寒、发热外,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疗效较好,未增加化疗毒性,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淋巴肿瘤 美罗华 CHOP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1987~1991年及2004~2006年两个阶段住院治疗的八类恶性肿瘤病人的病种构成,为本省的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和比较1987~1991年及2004~2006年两个阶段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八类恶性肿瘤病例的病种构成比及顺位变化。结果结果显示:①1987~1991年住院病例中前四位恶性肿瘤分别是鼻咽癌、肺癌、宫颈癌和乳腺癌,2004~2006年住院病例中前四位恶性肿瘤为肺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②两个阶段相比较,鼻咽癌、食道癌下降明显(P〈0.01),子宫颈癌、女性乳腺癌、大肠癌、肝癌、胃癌上升明显(P〈0.01);③宫颈癌的平均住院年龄提前近5a(P〈0.05)。结论肺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已经成为湖南肿瘤医院住院病人中的主要恶性肿瘤,需引起肿瘤防治部门的重视。

  • 标签: 恶性肿瘤 构成比 描述流行病学 病案
  • 简介:2016年7月15日至16日广东医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将在广州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大楼30楼国际学术会议厅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医学会分会主办,广东胃肠外科学分会承办,广州医科大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会议的主题是"开拓创新,肠治久安"。

  • 标签: 广东省医学会 胃肠外 日至
  • 简介:2013年6月29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肿瘤诊疗基地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挂牌成立。此诊疗基地南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和天士力集团携手合作建设,旨在提升河北神经系统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水平,重点为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内转移瘤和神经系统淋巴瘤及生殖细胞瘤等颅内肿瘤的标准化治疗及综合治疗。

  • 标签: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神经肿瘤诊疗基地 中国 胶质瘤 脑膜瘤 垂体瘤
  • 简介:及巨大垂体腺瘤经蝶人路切除术后临床上早期进行疗效评估往往存在困难,尤其是无分泌功能性垂体腺瘤。本文分析比较大和巨大垂体腺瘤经蝶手术后不同时期核磁共振(MRI)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探讨MRI对手术疗效评估的最佳时机。方法:追踪、随访直径≥2cm垂体腺瘤72例,其中PRL瘤37例,无功能性腺瘤25例,GH腺瘤2例,ACTH腺瘤2例,多分泌激素腺瘤6例。分别予术后早期(术后1~2周)、3个月、半年行MRI检查,其中45例MRI随访1年以上,进行动态观察比较。结果:72例术后早期MRI复查确定瘤影完全消失34例(47.2%);11例术后早期MRI检查报告残留,半年后复查3例消失,8例残留;27例(37.5%)术后早期MRI不能明确判定疗效,半年后复查完全切除22例,5例残留。45例术后随访1年,其MRI表现与术后半年的表现相似。结论:术后半年的MRI能较好的判断手术效果,有利于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

  • 标签: 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于术 MRI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腰池引流技术对脊柱哑铃型肿瘤术后脑脊液漏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了解该技术的实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科采用早期腰池引流技术治疗的77例脊柱哑铃型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中男42例,女35例,年龄16-74岁,平均48.6岁;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引入腰池引流技术前的71例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30例,年龄12-77岁,平均46.7岁。收集两组患者创口感染、创口不愈合、创区波动性隆起、迟发性创口开裂、持续性头痛、术后短暂性发热、顽固性发热的发生情况及腰池引流前后创口引流量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77例中,术后创口感染6例,创口不愈合14例,创区术后出现波动性隆起13例,迟发创口开裂6例,持续性头痛不适37例,短暂性发热40例,顽固性发热9例;治疗组71例中,术后创口感染1例,创口不愈合2例,创区波动性隆起2例,迟发性创口开裂1例,持续性头痛4例,短暂性发热13例,顽固性发热1例。对照组拔管前引流量(238±65)ml,创口引流管拔管天数(14.2±2.3)天;治疗组腰池置管术前创口引流量(296±80)ml,腰池引流后第2天引流量(103±31)ml,拔管前引流量(48±15)ml,创口引流管拔除天数(8.9±1.8)天。治疗组创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拔管前创口引流量、拔管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腰池引流技术对于脊柱哑铃型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治疗及相关并发症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减少切口相关并发症、脑脊液漏相关发热、脑脊液皮下囊肿等不利情况发生。

  • 标签: 脊柱 骨肿瘤 外科手术 引流术 硬膜下积液
  •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结节骨折患者,按照值班日,由我科两个创伤骨科治疗组分别收治患者,依照手术方案将两组随机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肩关节复位后,复查CT提示结节骨折块移位>5mm。观察组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锚钉复位固定肱骨结节和修复肩袖;对照组仅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结节。术后随访评估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均获12~18个月随访,两组肱骨结节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两组术后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00);且术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根据功能评级,观察组术后优良率达86.67%,而对照组优良率仅为66.67%。观察组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而对照组有5例出现肱骨结节骨折块移位,2例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结节骨折固定更加牢固,并发症更少,临床疗效好。

  • 标签: 肩脱位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对弥漫型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的疗效,观察影响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入的DLBCL患者17例,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观察化疗后疗效及淋巴结亚群改变情况,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PS评分、AnnArbor分期、结外浸润情况、LDH水平、体力状态(PS)评分、B症状、血红蛋白及T细胞浸润等相关情况,观察其对化疗的相关影响。结果本组所有17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后疗效评估显示CR7例,PR6例,SD3例,PD1例,治疗有效率为76.4%(13/17)。影响化疗疗效相关因素分析中显示,血清LDH水平、PS评分、AnnArbor分期为影响患者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对弥漫型B细胞淋巴瘤疗效显著,其中Ps评分低、AnnArbor分期低、血清LDH水平正常的患者化疗疗效相对较好。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CHOP 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
  • 简介:广东医师协会加速康复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屑年会暨ERAS高级培训班将于2017年7月7-9日在广州市举行。本次大会由广东医师协会加速康复外科医师分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承办,《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国内知名期刊协办。本次年会的宗旨是“微创精准、加速康复”.

  • 标签: 高级培训班 外科医师 医师协会 广东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康复
  • 简介:广东医师协会加速康复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年会暨ERAS髙级培训班将于2017年7月7?9日在广州市举行.本次大会由广东医师协会加速康复外科医师分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承办,《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和《中华普通外科文献(电子版等国内知名期刊协办。

  • 标签: 高级培训班 外科医师 医师协会 广东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简介: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对不宜手术且其他局部治疗无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无远处转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调强放射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7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4.05%),部分缓解23例(31.08%),疾病稳定38例(51.35%),疾病进展10例(13.51%),客观缓解率为35.14%(26/74),疾病控制率为86.49%(64/74)。74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78个月(95%CI:5.21~8.23),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51个月(95%CI:9.83~13.20)。多元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是原发性肝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肿瘤体积比、客观缓解率及肿瘤直径是原发性肝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对于不宜手术且其他局部治疗无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且客观缓解率、肿瘤直径及肿瘤体积比均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原发性大肝癌患者 临床疗效 预后生存
  • 简介:为促进我省胃肠外科学发展,广东医学会将于2015年7月4-5日在深圳召开广东胃肠外科学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特区胃肠肿瘤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由广东医学会主办、广东医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承办、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协办.会议邀请日本胃肠外科领域专家佐野武教授和国内胃肠外科专家季加孚教授、沈琳教授等作专题演讲,更有手术录像博客秀,欢迎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参加!

  • 标签: 广东省医学会 胃肠肿瘤 学术年会 胃肠外科 会议 学分
  • 简介:目的研究Skp2和p27^kip1蛋白在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二者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6例DLBCL石蜡样本中skp2、p27^kip1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DLBCL临床特征之问的关系。结果DLBCL中skp2阳性表达率为60.4%,显著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的25.0%(P〈0.05);而DLBCL中p27^kip1阳性表达率为26.0%,显著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的65.0%(P〈0.05)。DLBCL中Skp2的阳性表达与AnnArbor分期、结外病灶数、B症状、LDH水平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Ps评分无关(P〉0.05)。其中Ⅲ~Ⅳ期、结外病灶数i〉2组Sk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4%和80.0%,显著高于Ⅰ~Ⅱ期、结外病灶数〈2组的48.4%和55.3%(P〈0.05);有B症状、LDH水平升高组sk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6%和69.0%,显著高于无B症状、LDH水平正常组的46.6%和36.0%(P〈0.05)。DLBCL中p27^kip1的阳性表达与AnnArbor分期、B症状、LDH水平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结外病灶数、Ps评分无关(P〉0.05)。其中Ⅲ~Ⅳ期、有B症状、LDH水平升高组p27^ki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8%、10.5%、18.3%,显著低于Ⅰ~Ⅱ期、无B症状、LDH水平正常组的33.9%、36.2%、48.0%(P〈0.05)。DLBCL中skp2与p27^kip1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Skp2和p27^kip1在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Skp2和p27^kip1可作为判断DLBCL预后有价值的指标,skp2和p27^kip1在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独立的作用。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SKP2 P27KIP1
  • 简介:目的报告粗隆爪钢板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治疗失败的12例(12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爪钢板重建粗隆骨不连的临床疗效。10例(10髋)随访24-81个月,平均42.7个月。关节置换术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2.3(41-80)岁。临床疗效以Harris评分、X线片进行评价。结果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7.3(75-94)分,与术前平均17.4(6-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3例存在粗隆部位疼痛,4例残留患肢跛行。9例粗隆骨不连均获得骨性愈合,1例为纤维愈合。未见钢板移位和钢缆断裂。并发症包括脱位1例和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1例。12例均无需翻修。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初期治疗失败病例采用THA结合爪钢板重建粗隆骨不连中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评价和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与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TACE联合PMCT治疗,20例接受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2个月、3个月分别行动态增强CT复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综合治疗后3个月,TACE联合PMCT组的有效率为82.61%,明显高于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的有效率55.00%(P〈0.05)。两组的临床总控制率分别为93.47%、85.00%(P〉0.05)。两组发生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联合PMCT及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均为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两组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前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肝肿瘤 化学栓塞 微波消融 125I放射性粒子 疗效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最初又名快通道外科(Fasttracksugery,FTS)、快速康复外科。自1997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enrikKehlet教授提出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外科、麻醉、护理等多个专业领域并取得显著的成效。ERAS概念是指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采用多模式策略,优化围术期处理措施,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使机体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最终达到改善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2018年初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联合发布了《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暨路径管理指南(2018)》特别强调围术期ERAS措施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即强调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的团队协作[1]。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手术 外科医师 营养补充 医师协会 全程管理
  • 简介:目的对比经三角肌小切口双排缝合锚钉与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肱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1例肱骨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双排锚钉组(23例),肱骨近端解剖钢板组(2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术后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shoulderandelbowsurgeons,ASE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均骨性愈合。两组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受伤至手术时间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P=0.964,P=0.795,P=0.127)。双排锚钉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解剖钢板组(50.7±20.6)ml,(100.9±30.1)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术后双排锚钉组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P=0.006,前屈P=0.002,外旋P=0.485,内旋P=0.624)、VAS评分(P=0.000)、Constant评分(P=0.002)及ASES评分(P=0.003)高于解剖钢板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经三角肌小切口双排锚钉治疗肱骨结节撕脱性骨折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切开复位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