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糖尿病患合并心脏、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骨质疏松症是否与T2DM有必然关系至今尚存在争议。本综述选择男性2型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测量其椎体、近端股骨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针对目前国内外有关男性糖尿病BMD和骨质疏松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男性 糖尿病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DM)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血清胱抑素C(ScysC)、血肌酐(SCr)浓度及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含量比较,探讨ScysC在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0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A(正常蛋白尿)、B(微量蛋白尿)和C(大量蛋白尿)3组,直接测得或计算出各组ScysC、UMA、SCr的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UAER增加,ScysC、UMA、SCr的含量逐渐增高,在A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比较中,ScysC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Cr、UM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ScysC、UMA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S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A组比较,ScysC、UMA、SCr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血清ScysC升高,ScysC可能可作为其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通过对40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进行有效的饮食指导,并对指导后血糖指标的统计分析研究,得出结果饮食指导师治疗老年Ⅱ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饮食指导 Ⅱ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下肢骨折伴糖尿病患实施自我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94例下肢骨折伴糖尿病患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采用自我健康教育模式,即个性化+自主性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实行自我健康教育模式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明显改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在下肢骨折伴糖尿病患中,积极采用自我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该组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自我健康教育模式 下肢骨折 糖尿病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患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自身免疫性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对提高自身免疫性肝患者依从性有比较明显的帮助。

  • 标签: 心理干预 自身免疫性肝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病患应激性高血糖与患者的年龄、病种、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诊就诊的老年危重病患无糖尿病史的124例患者,进行空腹血糖分析。结果高龄、病情危重、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脉综合症、严重感染、肥胖者,其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老年危重病患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及时有效控制应激性高血糖是改善老年危重病患的预后,提高老年危重病患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危重病患者 应激性高血糖 高龄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05例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进行随访,分析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的因素。结果空巢老年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与患者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程度有关;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药物的治疗是关键;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结论加强对空巢老年糖尿病患的宣教,使其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空巢老年糖尿病患出院随访,指导自我监测、自我心理调节,并以个体化的指导调整行为策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 标签: 空巢老年 糖尿病 血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用能量彩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糖尿病患眼动脉血流量的特点。方法选择糖尿病组80例160条眼动脉,正常对照组80例160条眼动脉,分别观察眼动脉(OA)频谱形态,检测眼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ean),以眼动脉彩色血流束代表内径(D),并计算血流量。结果糖尿病组患者OA内径及Vmean均低于正常组,故血流量低于正常组。结论能量彩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研究糖尿病患眼动脉血流量可行且实用的技术。

  • 标签: 糖尿病 眼动脉 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食管带膜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行食管带膜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特点。结果18例患者置入支架全部一次成功,全组病例术后吞咽困难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1例,反流性食管炎3例,胸痛9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护理评估、血糖控制,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专科及基础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

  • 标签: 糖尿病 食管癌 支架植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贫血对围生期心肌病患心功能分级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入选围生期心肌病患60例,参照NYHA分级分为2组,心功能Ⅰ-Ⅱ级(轻中度组)20例,Ⅲ-Ⅳ级(重度组)40例。比较2组Hb水平等血液学参数。根据Hb水平将患者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并对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因心衰入院、心源性死亡、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分析,随访1年。结果60例围生期心肌病患中贫血患者30例,其中轻中度组Hb平均值137±14g/l,重度组Hb平均125±1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随访期间,贫血组心衰再入院率、心源性死亡率、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与非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生期心肌病患常伴有贫血,贫血的严重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Hb水平降低可影响围生期心肌病患的病死率。

  • 标签: 围生期心肌病 心功能 血红蛋白 血色素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左、右心室功能的价值,同时运用本指标探讨右室压力负荷增加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肺源性心脏病患27例,正常对照组30例,计算左右心室Tei指数。结果(1)肺源性心脏病患对比正常对照组,右室IRT、ICT明显延长,ET明显缩短,右室Tei指数显著增高(P<0.00001);(2)肺源性心脏病患对比正常对照组,左室IRT明显延长,ICT无明显差异,ET明显缩短,左室Tei指数显著增高(P<0.001)。结论(1)组织多普勒Tei指数测量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以较敏感的反映慢性肺心病病人左右心室整体功能的变化。(2)右室压力负荷增加对左室功能有明显影响。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Tei指数 组织多普勒 心室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康复状况的效果。方法对我院80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循证护理组采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结果循证护理组完全康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EBN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组(观察组,n=101)和无大血管病变组(对照组,n=85)。对两组间嗜甜食、嗜荤食、吸烟史、低血糖发作史、低血糖发生频率以及运动频率、运动时间等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嗜甜食、嗜荤食、吸烟史、低血糖发作史、低血糖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运动频率、运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与饮食控制程度、吸烟、经常低血糖发作有关。结论饮食控制差、有吸烟史、经常低血糖发作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老年患者 心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胎盘中脂联素及MMP-9的表达并探讨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检测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胎盘脂联素及MMP-9α的表达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胎盘脂联素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19、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MMP-9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子痫前期组中脂联素与MMP-9均呈负相关性(r=-0.882及r=-0.953)。结论脂联素和MMP-9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且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 标签: 脂联素 MMP-9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4月~2009年4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组和缬沙坦组。同时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组采用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口服治疗。缬沙坦组口服缬沙坦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组和缬沙坦组患者的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组治疗后血压与缬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血压的控制优于单用缬沙坦。

  • 标签: 高血压 缬沙坦 小剂量氢氯噻嗪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胰岛素泵和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及费用的差别。方法将80例围手术期T2DM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42例,甘精胰岛素治疗组(G组)38例。比较各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及费用的差别。结果CSII组和G组在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别,而G组在费用方面明显低于CSII组。结论胰岛素泵及甘精胰岛素在T2DM患者围手术期均能安全、有效、快速、平稳降低血糖,且甘精胰岛素费用较低。

  • 标签: 胰岛素泵 甘精胰岛素 2型糖尿病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全麻诱导方式对老年冠心病患气管插管过程和冲气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手术的30例冠心病70-80岁患者,据诱导药物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l0例),分别为I组用咪唑安定0.04mg/kg,异丙酚l.0mg/kg,芬太尼3g/kg,阿曲溴胺0.4mg/kg;Ⅱ组用依托咪酯0.2mg/kg,异丙酚1.0mg/kg,芬太尼3g/kg,阿曲溴胺0.4mg/kg;Ⅲ组依托咪酯0.2mg/kg,异丙酚1.0mg/kg,芬太尼4g/kg,阿曲溴胺0.4mg/kg。3组患者分别记录.诱导前时(T0)、诱导后2min(T1)、喉镜显露声门时(T2)、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时(T3)、充气腹5min(T4),MAP、HR、CSI。结果与T0相比T1、T2时,各组血压显著下降;T3,T4时,I组Ⅱ组血压、心率显著升高。与I组相比Ⅱ组各时点CSI显著下降,各时点血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Ⅲ组CSI显著下降,T3、T4时,心率、血压显著下降。Ⅲ组与Ⅱ组相比Ⅲ组患者T1、T2、T3、T4时的血压均显著减低;Ⅲ组患者T3、T4时的心率显著下降。结论冠心病患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诱导时应做到(1)麻醉诱导要有一定的麻醉深度;(2)麻醉诱导时可适当加大芬太尼的用量;(3)依托咪酯和异丙酚联合应用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 标签: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CSI 芬太尼 依托咪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