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特别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20%,年龄>65岁的老年人群患病率已超过50%.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目前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均以平均血压水平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 标签: 高血压 认知障碍 血压 昼夜节律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病作为危害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而作为继心血管病、恶性肿瘤之后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第三大疾病,即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也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大大增加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人群、危险因素是一致的。

  • 标签: 心血管病 认知障碍 高血压 冠心病 痴呆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几何形态和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与16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室几何形态和心脏舒缩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IVSD、LVPWD比对照组厚,LVDD、LVDS、LAD、LAL等测值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左室收缩末期室壁应力(LVESS)、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均低于对照组,而二尖瓣口的E峰和E/A值低于对照组、A峰和IVR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向心性肥厚患者左心室质量虽在正常范围但室壁增厚心腔变长,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均受到一定损伤。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高血压 原发性 心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法洛四联症(TOF)的病变特点,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及术中所遇到的特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间实施的244例TOF手术情况,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OF根治术236例(包括合并畸形的手术),其中根治术同时行双向格林手术、室缺补片打孔术、右室至肺动脉带瓣血管外通道术共5例,介入+根治(Hybrid)手术4例,非体外循环下体肺分流术8例。结果术后早期(30d内)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1.64%。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心功能衰竭2例,灌注肺、呼吸衰竭2例。其他主要并发症30例。随访1-13个月,晚期死亡1例,死于右室-肺动脉外通道堵塞。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根据不同病变采取不同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外科手术 心肺转流
  • 简介:目的研究Rey-Osterrich复杂图形测验(CFT)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病情进展的评估价值。方法应用CFT、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41例VCIND患者进行4年随访检测,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分为3组,分别为好转组(n=13)、无变化组(n=16)和进展组(n=12)。结果进展组的CFT模仿随访前得分为(26.49±6.31)分,随访后得分为(22.03±8.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展组的CFT延迟回忆随访前得分为(8.93±3.86)分,随访后得分(5.02±3.52)分,进展组的CFT随访前模仿时间为(194.32±66.61)分钟,随访后模仿时间为(256.39±58.81)分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的CFT模仿随访前得分为(24.83±6.79)分,随访后得分为(30.12±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FT延迟回忆和CFT模仿时间对VCIND病情进展有较好的评估作用,而CFT结构模仿对VCIND病情进展的评估不甚理想。

  • 标签: Rey-Osterrich复杂图形 血管性认知损害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F)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脑内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IF组,每组10只。各组按规定剂量灌胃给药后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海马形态学的改变以及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SIF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提高(P〈0.05)。2.假手术组HE染色可见大鼠海马锥体细胞排列整齐、均匀,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模型组可见海马锥体细胞脱失、排列紊乱,结构不清,部分胞核固缩、深染;SIF组海马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均匀,结构尚清晰,形态基本正常。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5),AchE活性有增加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SIF组海马ChAT活性明显提高(P〈0.05),但AchE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SIF能够改善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提高大鼠脑内ChAT活性,提示药物的作用可能与胆碱递质合成增加有关。

  • 标签: 大豆异黄酮 阿尔茨海默病 胆碱乙酰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口腔护理干预与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112例在本院就诊的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口腔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OHIIP-14)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口腔卫生、牙周病预防、饮食习惯改变及遵医行为方面的认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3.896~5.657,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独立能力减弱、心理不适、身体机能不适、疼痛与不适、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421~6.545,P<0.05)。结论系统口腔护理干预能提高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改善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 标签: 口腔护理 牙周病 口腔保健 认知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瘦素浓度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的老年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2例为病例组及同期102例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对照组,记录围手术期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阿托品用量及麻黄碱用量等资料,抽取对照组健康体检时和病例组拔除气管插管时的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瘦素浓度,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评定认知功能。结果病例组血浆瘦素浓度(23.73±9.82)ng/ml较对照组(9.74±2.57)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24例(23.5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瘦素浓度(33.82±13.71)ng/m1较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63±5.18)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浓度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浓度大于22.14ng/ml,预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78.21%。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瘦素浓度显著升高,临床检测该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瘦素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观察伴有卵圆孔未闭(PFO)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复发情况,以了解PFO在脑缺血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3月-200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55岁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1例进行研究,均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PFO组49例,非PFO组22例,比较12个月内两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时PFO组共有8例复发脑缺血,而非PFO组仅有1例复发。(1)PFO组与非PFO组3、6、12个月时复发率分别为6.12%,0;10.20%,4.55%和16.33%,4.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2,P=0.428,P=0.168)。(2)PFO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累计复发率较非PFO组患者具有增高趋势,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65),其OR值为3.76(95%CI:0.834-16.946),亦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85)。结论存在PFO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复发率有增高趋势,但尚不能够确定PFO可以增加再发脑缺血的概率。

  • 标签: 卵圆孔 未闭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目的分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杂志情报吸收和利用情况,客观地反映文献的引用规律及特征。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统计《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2007年间刊载的651篇论文所用的参考文献(引文),以此作为数据源,利用Excel软件对全部引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别对引文数量、引文类型、普赖斯指数、文献自引构成比及主要被引期刊等指标,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结果651篇论文中共有引文7680条,有引文的论文为596篇,引文率占91.6%,篇均引文11.8条。引文总量中期刊占95.5%,图书占4.3%,其他占0.2%。普赖斯指数为54.0%。651篇论文中有61篇论文出现期刊自引文献79条,占论文总数的9.4%,文献自引构成比为0.010(79/7680)。被引用频次居前20位的期刊占引文总量的47.4%。结论《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涉猎文献范围广,栏目丰富,引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引文类型以期刊为主,自引率在适中范围内。

  • 标签: 文献计量学 期刊 脑血管障碍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局部农村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查体,确诊糖尿病+高血压(T2DM+HP组)573例,单纯糖尿病(T2DM组)139例,同时选取正常查体者674例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得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肾并发症等情况,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体质指数、血压、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血肌酐(Cr)等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HP组血压、血糖、TC、TG、LDL-C、UA、Cr、体质指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升高,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T2DM+HP组高TC、高TG、低HDL-C、高LDL-C、高UA、高Cr暴露水平是其1.737、3.851、2.498、1.868、2.466、2.546倍,同时肥胖率也明显升高,是对照组的3.426倍。与对照组和T2DM组比较,T2DM+HP组合并心、脑、肾脏疾病比例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比例增加,暴露水平升高,心脑肾并发症比例增加。

  • 标签: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老年 危险因素
  • 简介:本刊已经进入以下国际重要数据库:①美国《化学文摘》(CA,ChemicalAbstractsSciFinderScholar),美国化学文摘社(CAS)2009年入库113篇,2010年入库91篇,2011年入库78篇。检索自SciFinderScholar2007。

  • 标签: 数据库 心血管病 国际 《化学文摘》 中国 2009年
  • 作者: 陈慧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养生》2020年第18期
  • 机构:成都市武侯区华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
  • 简介:张阿姨今年58岁,近一段时间来总是觉得头晕乏力,有时候会出现胸闷等不适。张阿姨到医院就诊,结果检查显示是高血压。听到高血压,张阿姨神情凝重,她身边患高血压的朋友太多了,知道这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而且听人说血压控制不好的时候还可能出现心脑血管病,甚至危害到生命安全。对于张阿姨的疑问是真的吗?高血压患者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呢?希望通过本文分享对您有所帮助。

  • 标签: 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龄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5年4月60例择期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各30例。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检测患者术前1d与术后1、3d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术前1h、术后6h、术后24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两组术后1d,MMS评分均有下降,对照组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3d两组的MMS评分较前增高,但对照组仍于观察组(P<0.01);术后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高龄患者术后血清TNF-α、IL-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其术后早期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

  • 标签: 高龄患者 右美托咪啶 TNF-&alpha IL-6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地区成年男性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高血压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阜新市8个乡镇≥35岁的22747名农村常住(≥5年)成年男性进行调查。由培训过的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资料的收集。结果辽宁省阜新市农村男性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7.0%。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男性高血压患者未知晓率高达74.1%,已明确为高血压的患者对自己的保护意识较弱。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年龄、超重、肥胖、吸烟、饮酒、家族史、饮食不良等因素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辽宁省阜新市农村男性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低,应注重加强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及采取全面的高血压预防控制措施,提高农村居民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和相关知识的认识度,减少高血压的患病率。

  • 标签: 高血压 男性人群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与维吾尔族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的关系,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2015年收住我院的2型糖尿病维吾尔族患者412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4组,HbA1c≤6.5%A组105例,HbA1c6.6%~7.4%B组106例,HbA1c7.5%~8.4%C组109例,HbA1c≥8.5%D组92例,另选同民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相匹配的非2型糖尿病健康老年人89例为对照组,收集相关病史、检测生化指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评价认知功能,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HbA1c水平与MCI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B、C和D组MCI和痴呆发生率明显升高(9.5%、8.5%、15.6%和21.7%vs2.2%,3.8%、2.8%、4.6%和8.7%vs0,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8.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白质病变、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以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维族老年人MCI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认知障碍 脑梗死 痴呆 维吾尔族
  • 简介: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肾脏组织Bcl-2相关性蛋白X(Bax)和B细胞淋巴瘤-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交系雄性SHR大鼠30只和Wistar-Kyoto雄性大鼠15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氯沙坦组(n=15)和SHR阳性对照组(n=15),氯沙坦组按氯沙坦30mg/kg灌胃,SHR阳性对照组按0.9%氯化钠溶液10ml/kg灌胃,Wistar-Kyoto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按0.9%氯化钠溶液10ml/kg灌胃,每日清晨灌胃,连续灌胃8周。比较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Bax和Bcl-2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Bax和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氯沙坦组给药第4周和8周尾动脉收缩压明显低于给药前收缩压水平(P<0.05);氯沙坦组给药第4周和8周尾动脉收缩压低于SHR阳性对照组(P<0.05);氯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Bcl-2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9±0.01)和(0.20±0.02),明显高于SHR阳性对照组(P<0.05),而Bax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2±0.02)和(0.13±0.01),明显低于SHR阳性对照组(P<0.05);氯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Bax和Bcl-2平均光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和BaxmRNA相对表达量在氯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HR阳性对照组患者的Bcl-2相对表达值显著高于氯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而BaxmRNA相对表达值显著低于氯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对SHR大鼠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可抑制Bax基因及蛋白表达,而促进Bcl-2基因及蛋白表达。

  • 标签: 氯沙坦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BAX Bcl-2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对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以及接受健康教育的态度进行分析。方法运用自编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100名儿童家长,调查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态度以及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调查中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48%,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差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家长对儿童健康教育的主要需求是儿童喂养方法与营养、儿童健康宣教和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其次为儿童家庭护理措施和早教措施。儿童家长接受程度较高的健康教育方式是健康讲座、电视网络宣传和门诊咨询,其次为电话咨询、医疗机构的健康教育材料以及社区宣传栏。结论开展针对儿童家长的健康宣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儿童家长提高对健康教育的重视,规范儿童家长的教育行为,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 标签: 儿童家长 儿童保健 健康需求
  • 简介:目的分析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双腔起搏器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及无症状房颤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因病窦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首次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515例,其中病窦组221例,其中房颤106例,非房颤115例;房室传导阻滞组294例,其中房颤103例,非房颤191例。以起搏器置入指征、是否发生房颤及房颤发生时有无症状,分别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房颤及无症状房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515例患者中,房颤发生率为40.6%。房室传导阻滞组心室起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病窦组明显升高(P〈0.01)。房颤患者年龄、冠心病、心房起搏、左心房内径较非房颤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无症状房颤患者年龄、冠心病和心室起搏较症状房颤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房起搏、胺碘酮药物史是房颤的危险因素;而年龄(OR=0.957,95%CI:0.925~0.990,P=0.011)、心室起搏(OR=0.982,95%CI:0.972~0.992,P=0.000)是无症状房颤的危险因素。结论起搏器可以连续有效的监测房颤发作,尤其是无症状房颤发作。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房颤动 房室传导阻滞 胺碘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