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气候干燥,很多人都有皮肤瘙痒的症状,所以补充水分是最重要的。中医认为梨具有养肺胃之阴的作用,肺主皮毛,肺胃之津充足则能滋润皮肤皮肤瘙痒可缓解。每天吃两个梨,不需要太多讲究,生吃即可,如果胃不好的话,可以蒸熟了吃。

  • 标签: 皮肤瘙痒 肺主皮毛 肺胃
  •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10mg/d)、B组(20mg/d)和C组(40mg/d)各40例,治疗至少持续12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值的变化,评价强化调脂疗效。结果3组在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A组、B组和C组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3%、13.5%和5.4%;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个月,3组相对脑血流量和相对脑血容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相对达峰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12个月的强化调脂治疗(40mg/d)可以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缺血区脑组织血流灌注。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降血脂药 治疗结果 CT灌注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40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例(9.9%),其中合并出血2例,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例;1例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2)血管内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卒中复发率为8.4%(6例,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例,其中16例(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例)和6.8%(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内操作 支架 多种药物疗法 再狭窄
  • 简介: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状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状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和B组32例,A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B组只给常规药物抗心力衰竭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LVEF均较治疗前好转,且A组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抗抑郁药物和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比对单纯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效果好。

  • 标签: 帕罗西汀 抑郁症 慢性心力衰竭 N末端—前B型钠尿肽 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目的探讨舒血宁辅助治疗对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164例住院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所有入选病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术后次日清晨及出院前分别检测血浆PTX3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次日清晨血浆PTX3水平均较植入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血浆PTX3水平均较支架植入术后次日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明显高于支架植入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PTX3水平在支架植入术后次日及出院前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引起的炎症状态。

  • 标签: 正五聚蛋白-3 炎症 舒血宁 冠心病
  • 简介:1研究背景1967年,Yasargil等首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1],以颅外-颅内动脉旁路移植术(extracranial-intracranialarterybypass,EIAB)为代表的血运重建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手段曾风靡一时。198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前瞻性、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论--EIAB并不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2]。短时间内,EIAB治疗脑缺血的病例数急剧减少,但部分学者始终未放弃对此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由于精确定量评价脑血流动力学方法的出现,对1985年的临床试验结论进行重新评价的呼声不断,北美国家和日本已经开始了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工作[3-4]。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血管旁路移植术 随机对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