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磷酸肌(ereatinephosDhate,CP)是人体内自有的活性物质,是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也是人体重要的能量供应源,为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补充能量,而ATP是任何细胞代谢过程中最主要的能量源。人体内磷酸肌的生物合成从肾脏开始,由甘氨酸与精氨酸反应形成胍基乙酸,然后在肝脏经甲基化形成肌,最后在各组织中被磷酸化后形成磷酸肌

  • 标签: 磷酸肌酸 心血管疾病 能量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65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另选3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sIL-2R为(754±203)U/ml,sIL-6R为(58±12)mg/L,sICAM-1为(558±211)μg/L,比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TGF-β1[(22±10)μg/L]含量明显减少.头颅CT显示病灶大小与血清sICAM-1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sIL-2R、sIL-6R、sICAM-1及TGF-β1含量可作为判断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老年人 脑血管意外 白细胞介素类 细胞间粘着分子 转化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肥胖与老年男性雄激素、雄激素受体(AR)水平及AR基因CAG重复序列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323例老年男性,根据腰围不同分为4组,腰围<85cm组、腰围85-90cm组、腰围91-96cm组和腰围≥97cm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总睾酮(TT)和雌二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游离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使用DNA测序方法测定CAG重复序列.结果与腰围<85cm组比较,腰围85-90cm组、腰围91-96cm组、腰围≥97cm组舒张压和雌二醇/睾酮比值逐渐增高,SHBG逐渐降低(P<0.05,P<0.01);与腰围85-90cm组比较,腰围≥97cm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增高(7.75±3.25)vs(6.34±2.98),SHBG降低[(142.02±71.92)nmol/Lvs(177.72±86.27)nmol/L,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腰围与腰臀比、体质量指数和雌二醇呈正相关,腰围与TT呈负相关.结论肥胖男性TT和SHBG下降,雌二醇和雌二醇/睾酮比值明显升高;AR和AR基因CAG重复多态性与体脂分布无相关性.

  • 标签: 雄激素类 受体 雄激素 睾酮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肥胖症
  • 简介: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共3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16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β-受体阻滞剂;心力衰竭;心功能;生存质量;影响
  • 作者: 徐光碧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5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卫生院,重庆长寿401223
  • 简介:目的:研究马来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内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通过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通过马来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马来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其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单纯代谢综合征患者、57例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测定其血清游离脂肪水平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代谢综合征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血清游离脂肪水平显著高于单纯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同时血清游离脂肪水平与血清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相关。结论血清游离脂肪可能是代谢综合征患者发展为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子。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血清游离脂肪酸 冠心病患者 水平并 合并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旨在阐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6(tyrosineproteinphosphatasenon-receptortype6,PTPN6)是否对心脏HERG钾通道电流具有调控的作用。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构建pcDNA3.1-PTPN6-EGFP质粒;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各种质粒转染进入HEK293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pcDNA3.0-HERG单独转染HEK293细胞)、PTPN6过度表达组(pcDNA3.0-HERG和pcDNA3.1-PTPN6-EGFP共转染HEK293细胞)以及抑制剂组(pcDNA3.0-HERG和pcDNA3.1-PTPN6-EGFP共转染HEK293细胞,并加入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正钒酸钠)的HERG钾通道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以及去激活时间常数Tau等。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PTPN6-EGFP质粒,测序结果表明基因序列正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HEK293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检测发现,PTPN6过度表达组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36.42±2.76)pA/pF]、尾电流最大电流密[(84.73±7.18)pA/pF]均较对照组[(45.92±3.18)pA/pF、(108.43±7.98)pA/p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制剂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47.10±2.96)pA/pF、(110.52±7.87)pA/pF]均较PTPN6过度表达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PN6过度表达组失活时间常数Tau[(785.59±90.05)ms]较对照组[(440.7±49.49)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PN6过度表达能使HERG钾通道的电流密度降低,且这一作用能被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逆转,提示PTPN6能通过催化HERG钾通道去磷酸化而发挥负性调控HERG钾通道电流的作用。

  • 标签: 长QT综合征 HERG钾通道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6 膜片钳技术
  • 简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多肽,它是体内较强的促有丝分裂剂和化学诱导剂,与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以及各种损伤后修复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需要生长因子(如PDGF)的参与.我们着重综述近年来对PDGF及受体功能的研究进展,以及如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发挥功能.

  • 标签: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脑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tinreceptor,LR)基因Gln223Arg位点多态性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50例脑卒中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的LR基因Gln223Arg位点多态性,同时记录受试者年龄、性别,并测定血糖、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收缩压和舒张压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卒中组的瘦素受体基因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0%和26.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4.0%和1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基因型比较,基因型中含有等位基因A的各临床指标要高于对照组。结论LR基因Gln223Arg位点的A等位基因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 标签: 瘦素受体 多态性 脑卒中
  • 简介:目的研究球囊扩张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mRNA表这的变化,明确HGF受体与VSMCs增殖凋亡分子机制的相关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36只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前后不同时间点VSMCs中c-Met的mRNA表达水平;体外实验将选择性c-Met蛋白抑制剂NK-4作用于兔VSMCs,运用MTT分别于0、24、48及72h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观察NK-4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采用Westem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球囊损伤后VSMCsc-Met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VSMCs(P<0.01),平均为对照组2.42倍;对照组S及G2/M期DNA百分含量与处理组比值分别为1.31,1.62(P<0.01),NK-4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VSMCs增殖,促进其凋亡。72h时对照组与NK-4(1.0mg/L)处理组CyclinD1、Bcl-2表达水平比值分别为2.37和3.81(P<0.01),故两者表达水平随NK-4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c-Met在球囊扩张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高表达可能在VSMCs过度增殖、凋亡受阻中起重要作用。选择性c-Met蛋白抑制剂NK-4可能通过CyclinD1,Bcl-2影响VSMCs的增殖与凋亡,提示c-Met抑制剂可作为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新的候选药物。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平滑 血管 细胞凋亡
  • 简介:研究表明,炎性机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其中,炎性反应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的血清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的发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近年来,单核苷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tymorphisms,SNP)遗传标记的出现,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脑缺血 卒中
  • 简介:食入高Omega-3脂肪的心脏病患者。细胞水平的老化变的缓慢Omega-3,又被写作Ω-3、ω-3,中文称“欧美加-3”、“欧米伽-3”,为一组多元不饱和脂肪,常见于深海鱼类和某些植物中,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Omega-3家族的主要成员有二十二碳六烯(DHA)和二十碳五烯(EPA)等;EPA对疏导清理心脏血管有重要作用,从而有效防止多种心血管疾病和炎症的发生,增强免疫力。

  • 标签: OMEGA-3脂肪酸 心脏病患者 老化 二十二碳六烯酸 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TRAILR)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联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正常脑组织中TRAILR的表达.结果20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均大量表达死亡受体(DR)DR4和DR5,9例(45.0%)表达诱骗受体(DcR)DcRl,5例(25.0%)表达DcR2,而18例正常脑组织普遍表达DcR,7例(38.9%)表达DR4,6例(33.3%)表达DR5.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DR的高表达以及DcR的低表达不同于正常脑组织中DR的低表达及DcR的高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原位杂交显示,20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织分别有19例(95.0%)DcRl和17例(85.0%)DcR2在mRNA水平呈阳性表达,DcR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翻译水平(P<0.01).结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普遍存在DR的高表达和DcR的低表达,DcR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限制性表达的调控位于转录后水平.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星形细胞瘤 细胞凋亡 配体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后心室扩张、心衰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剂量ISO建立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模型。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15只)、实验组(ISO组15只)、治疗组(ISO+PDTC组,15只)。检查心肌病理形态学、心肌NF-κB激活情况、心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情况及血清MCP-1水平,并在实验第14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室扩张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ISO所致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后心肌NF-κB被激活,心肌MCP-1mRNA表达增加,血清MCP-1增高(P<0.05);PDTC能够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心肌MCP-1mRNA的表达及血清MCP-1水平(P<0.05),并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减小心肌细胞损伤范围,但同时可导致肉芽组织替代受损心肌延迟;实验第14天,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实验组减小(P<0.05),射血分数(EF)优于实验组(P<0.05)。结论应用PDTC能够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后的心室扩张、心功能损害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该作用可能主要得益于在心肌损伤急性期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激活进而下调MCP-1的表达、减轻心肌炎症损伤有关。

  • 标签: 缺血性心肌损伤 心室扩张 防治作用 大鼠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心肌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以及其治疗特点。方法分析60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洋地黄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及β-受体阻滞剂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结论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可明显改善CHF者心功能。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洋地黄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巴曲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及PAF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分为五组,各组8只.Ⅰ组为假手术组;Ⅱa组为等渗盐水组缺血6h再灌注6h组;Ⅱb组为等渗盐水组缺血6h组;Ⅲa组为巴曲酶组缺血6h再灌注6h组;Ⅲb组为巴曲酶组缺血6h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及再通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MCAO及再通后缺血半暗带皮质PAF受体基因表达,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PAF含量.结果Ⅱa组、Ⅱb组大鼠血浆PAF含量分别为(1480±249)ng/L和(1052±199)ng/L,PAF受体基因表达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44±0.06和0.48±0.05;Ⅰ组大鼠血浆PAF含量为(506±55)ng/L,PAF受体基因表达A值为1.07±0.27.Ⅱa组、Ⅱb组与Ⅰ组大鼠的上述两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Ⅲa、Ⅲb组大鼠PAF含量分别为(848±80)ng/L和(743±105)ng/L,PAF受体基因表达A值分别为0.63±0.08和0.67±0.06,分别与Ⅱa组、Ⅱb组大鼠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巴曲酶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中PAF含量,并且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缺血半暗带皮质组织PAF受体基因表达有影响.

  • 标签: 大鼠 PAF受体 巴曲酶 脑缺血-再灌注 基因表达 含量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前应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glye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拈抗剂替罗非班对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213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并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抛硬币法),分为实验组102例和对照组111例.实验组急诊PCI治疗前即使用替罗非班并持续静脉注射32-36h,对照组则不使用替罗非班。两组均于术后24h及术后第7天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及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阵发性速率型心房颤动)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两组临床基线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第7天HRV的各项时域分析指标与术后24h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RV的各项时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术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5%±3.26%VS.49.94%±4.95%,t=-2.238,P=0.026)。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前使用GpⅡb/Ⅲa受体拈抗剂替罗非班能改善患者的HRV,降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皮 经腔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评估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胸痛6h内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并于入院1h内接受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入院即刻和术后3h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并采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及H-FABP,再灌注治疗后3h以心电图ST段回落≥50%为血流再通的评价指标。结果65例AMI患者入院即刻H-FABP阳性率(87.69%)显著高于cTnI阳性率(5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3h后H-FABP在ST段回降≥50%组与ST段回降〈50%组中,酶峰值分别为(24.03±9.12)ng/ml与(32.57±10.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测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可靠标志物,也可作为评价心肌再灌注疗效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