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护理专业学生专业适应性、团体依恋与学业求助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7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全日制一年级至五年级本科学生(以下简称护生)84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团体依恋问卷和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护生的专业适应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团体依恋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38~-0.08,均P〈0.05);护生的专业适应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回避性求助得分呈负相关(r=-0.24~-0.16,P〈0.001),与工具性求助得分呈正相关(r=0.26~0.30,P〈0.001)。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发现,工具性求助、回避性求助在团体依恋回避与专业适应性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2%、21%。结论护理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学业求助特点,干预学生团体依恋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适应性。

  • 标签: 专业适应性 团体依恋 学业求助 中介作用 护理专业学生
  • 简介:目的:探讨隐性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在2014年入学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中选取6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设为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附加具有专业特色的隐性课程;同一老师任教的平行班设为对照组(n=105),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职业认同评估指标体系对两组护生职业认同感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分和职业自我概念、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过挖掘专业特色的隐性课程,对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应重视隐性课程在护理教育中的作用。

  • 标签: 专业背景 隐性课程 职业认同
  • 简介:护理工作是由一系列有序的程序、流程活动而组成,保证流程或步骤规范、一致、有序的开展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服务品质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1],如果重要的制作或操作过程中,不知道按何种标准及规范作业,却以口头方式传授,这样的传递方式几次后失真率就达80%,必然会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标准作业程序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开展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运用SATI和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为数据源,从年度分布、基金分布、关键词共现分析等方面对护理学生职业规划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最终检索到有效文献697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度起伏较大、缺乏连续性、基金支持较少、研究内容狭窄。结论通过对国内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建议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积极寻求基金支持,保持该主题研究的持续性;分阶段开展护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主动性,促进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护理教育质量。

  • 标签: 职业指导 教育 护理 学士 文献计量学
  • 简介:目的探讨SBAR模式对胰腺重症病房护士病情掌握能力的影响,以便为护士提供一种新的交班方式。方法以本院重症胰腺病房2016年3月-5月收治的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病情汇报方式,以2017年1月-3月收治的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借鉴SBAR模式,结合胰腺重症病房特点,设计病情观察及汇报表格作为胰腺重症病房护士病情观察及汇报路径。比较11名护士采用SBAR模式前后对重症胰腺炎患者一般情况、观察重点、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等4个方面病情掌握能力的差异。结果SBAR模式实施前后两组护士在一般情况、观察重点、护理措施、健康教育4方面评分及总分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其提升幅度分别为8.5%、11.5%、12.0%、10.1%,其中观察重点及护理措施得分提高最显著。结论采用SBAR模式对重症胰腺患者进行病情交接班,内容全面、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提高了胰腺重症病房护士病情掌握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 标签: 护士 胰腺重症病房 SBAR模式
  • 简介:该文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现状和教学特点,总结了丽水学院护理专业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经验.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3个方面探讨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 标签: 教育 护理 英语教学 中外合作办学
  • 简介:该文以美国纽约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学院的护理哲学博士项目为例,介绍和分析了美国护理哲学博士教育中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包括从申请要求和录取到最后博士毕业的各个环节。并总结了一些值得国内学习和借鉴的做法,如招生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及潜力的考核,课程设置上的系统化和个性化,以及加强阶段性考核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科研能力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能力的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简称留置针)培训的实践效果,以便提高低年资护士留置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法成立培训小组,对本院238名临床低年资护士进行留置针培训前需求调查、留置针相关知识考核、留置针操作考核,依据护士需求及理论、技能方面存在问题设订培训目标,并通过理论授课、发放《静脉安全护理手册》及操作视频等方法进行理论及技能培训3个月。比较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理论相关知识合格率及留置针操作考核合格率。结果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留置针理论知识、留置针穿刺及维护知识、留置针健康教育知识合格率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合格率显著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操作考核合格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合格率显著高于培训前。结论基于临床护理能力的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培训有利于提高护士留置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 标签: 低年资护士 静脉留置针 培训
  • 简介:目的了解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提高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caregivertaskinventory,CTI)对125名住院白血病患儿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得分为(30.98±4.33)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血病患儿年龄、化疗阶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经济收入及照顾者年龄、性别及每天照顾时间是影响照顾者照顾能力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照顾者照顾能力受诸多因素影响,需根据患儿及其照顾者的个体情况,给予疾病知识指导和社会支持,降低患儿照顾者身心痛苦和压力,以提高照顾者的照顾能力

  • 标签: 白血病 儿童 照顾者 照顾能力
  • 简介:目的观察肠造口围术期专业健康教育在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加速康复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行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将2016年1-12月手术行肠造口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手术行肠造口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前由主管护师进行常规造口知识宣教,观察组患者由专业国际造口师进行专业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造口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7-30d,平均(9.52±3.84)d;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5-20d,平均(6.48±2.6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5,P〈0.001)。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6-18d,平均(8.02±3.42)d;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4-11d,平均(5.42±2.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9,P〈0.001)。两组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造口围术期专业健康教育可减少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可以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提供依据。

  • 标签: 结直肠癌 加速康复外科 肠造口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调查湖北省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对湖北省7所三级甲等医院172名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77.53±36.57)分,临床护理维度均分最高为(3.34±0.56)分,其次为法律/伦理实践维度为(3.22±0.52)分,得分最低的为评判性思维/科研维度(2.46±0.48)分。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历和手术室内培训时间(P〈0.01)。结论临床护理管理及教育者应结合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有针对地制订干预措施、建立合理有效的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以促进临床护理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专业能力 手术室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健康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12月就诊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和慢性心力衰竭PRO量表(CHFPRO)对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健康结局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CHFPRO总分为(165.61±27.33)分,AHSMSRS总分为(107.97±10.18)分;AHSMSRS总分与CHFPRO总分之间呈正相关性(P<0.01),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显著性地预测健康结局(P<0.01),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可单独解释患者健康结局26.6%的变异量。结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是健康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健康结局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改善健康结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健康结局 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目的调查军队中心医院军人护士和非现役文职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战备能力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6所军队中心医院616名军人护士和非现役文职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和战备评估与部署能力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军队医院护士职业获益感的总均分为(4.34±0.74)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战备能力总均分为(3.43±0.63)分。军队医院护士的正向职业感知、亲友认同、团队归属感、良好护患关系和自身成长均与战备能力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战救技能培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战备能力,从而提高其职业获益感,减轻护士职业倦怠,增强部队战斗力,为做好卫勤保障工作打好基础。

  • 标签: 军队医院 护士 职业获益感 战备能力
  • 简介: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仍显不足,但也呈现出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探索博士研究生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总结护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尤为重要。该文基于护理博士研究生11年的培养经验,从护理博士研究生四阶段式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的建设、临床教学与科研基地的建设、培养质量监控与制度保障以及实施成效等方面对护理博士生的培养进行总结.为提高护理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启示。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基于能力的教育 博士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肿瘤专科医院护理实习生学习能力及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61名护理实习生,对该61名护理实习生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法前后自我效能、学习能力等进行对比,根据"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效果评价表"进行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后护生在自我效能和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自我效能感得分平均提高了3.92分,P〈0.05;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情景模拟训练后,平均提高了11.42分,比较显示通过情景模拟法教学后的总得分高于干预前的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6,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行学习能力,更明显地提升了护生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91.80%的人希望情景模拟的实验课上课方式得以延续,使98.6%的学生感觉到了临床气氛,有利于护生尽快熟悉临床和适应临床工作。

  • 标签: 情景模拟 护理实习生 自我效能 学习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网络的随访方式对癫痫病人院外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难治性癫痫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出院时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给予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网络随访,两组随访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遵医行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癫痫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定期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网络的随访方式能有效提高癫痫病人院外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行为,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 网络随访 自我护理能力 遵医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视频式健康教育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维持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维持血液透析期间实施视频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饮食及液体摄入、治疗行为、身体活动、心理社会行为、疾病管理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视频式健康教育 维持血液透析 疾病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微信健康教育联合电话随访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后拟出院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对照组给予电话随访;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信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NIHSS)、运动功能(FMA)、自我管理能力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出院后3个月两组ADL、FMA评分高于出院时(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低于出院时(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依从性、特殊情况处理、功能锻炼、定期复诊、信息获取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专业知识、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沟通技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健康教育联合电话随访可有效提高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并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微信健康教育 电话随访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