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水平医学专业人才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住院医师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医疗队伍整体素质,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前途和命运。而住院医师培训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牵涉到许多职能处室和临床科室配合与管理,其中影像科培训是重要一部分,本文结合笔者数年教学经验,探讨临床规范化培训儿科住院医师在影像科轮转、培养和管理问题。

  • 标签: 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职务 培训 医学影像
  • 简介:【摘要】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主流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知识主观能动性,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理解和掌握,在生理学教学中,构建了基于人卫教学助手混合式教学模式。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表示可以有效促进学习,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价值及病理分级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7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25例由肝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9例由原发灶病理结合增强CT/MRI检查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2010年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将肿瘤病理分级分为G1、G2和G3级。G2与G3级病灶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定性指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为G1级0例,G2级21例,G3级13例;病灶平均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分别为(16.2±4.7)、(22.0±5.5)和(42.9±23.4)s;在动脉期增强过程中,79.4%(27/34)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20.6%(7/34)病灶表现为向心性增强;增强达峰时,61.8%(21/34)病灶呈均匀增强,26.5%(9/34)病灶呈不均匀增强,11.8%(4/34)病灶呈环形增强;门静脉期,所有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减退,其中32.3%(11/34)病灶呈轻度减退,67.7%(23/34)病灶呈明显减退;延迟期所有病灶均呈明显减退。与肝实质增强情况相比,病灶增强-减退模式可表现为"快进快出"、"同进快出"及"慢进快出"3种。其中52.9%(18/34)病灶呈"快进快出",38.3%(13/34)病灶呈"同进快出",8.8%(3/34)病灶呈"慢进快出"。G2与G3级病灶间增强-减退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峰值表现和减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灶增强-减退模式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预测有一

  • 标签: 肝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兔脑微出血模型建立,比较MRI不同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差异,并对各序列显示体积及大体病理体积进行测量,探讨SWI对微出血灶影像放大效应。方法:选用12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实验组(35只)。对照组钻孔、进针、不注血;实验组钻孔、进针并注血,分别于注血完成后1h(超急性期)、48h(急性期)、15d(亚急性期)、35d(慢性期)行MRI规定序列扫描及各期病理标本取材,对照观察影像与病理表现,并测量体积。结果:SWI与常规T1WI+T2WI序列比较,出血灶检出率高,分别为100%、70.59%。SWI对实际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平均放大率为(1.74±0.77)倍。结论:SWI比常规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高,是检查颅内微出血灶非常敏感序列。SWI对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可夸大微出血灶实际体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通过微钙化模型光栅成像,探讨不同组织厚度和微钙化大小条件下光栅成像微钙化显示情况。方法:选择磷酸钙模拟乳腺微钙化,新鲜瘦猪肉模拟乳腺组织,制作乳腺微钙化模型。分别对3组不同猪肉厚度(2、4和5cm)和5组不同颗粒大小(16、22、26、30和40目)微钙化模型(每组10粒钙化)成像。比较不同猪肉厚度和钙化大小条件下吸收成像与暗场成像对比度差异。结果:在所有不同厚度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均优于吸收成像,两种成像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猪肉厚度增加,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下降,暗场成像对比度轻度下降。在所有不同钙化大小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也均优于吸收成像,两种成像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钙化减小,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降低,暗场成像对比度略有降低。结论:基于光栅暗场成像可提高微钙化对比度,改善微钙化可视化,有望提高微钙化检出率。光栅成像在乳腺癌微钙化检出和诊断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 标签: 光栅成像 X线 乳腺 微钙化 模型研究
  • 简介:中药白及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地下块茎,性微寒味苦、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白及含有多种白及素、少量挥发油、白及甘露聚糖等成分¨].在我国白及是最早用于放射检查中药,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而且在影像学其他领域,白及也有广泛应用.笔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 标签: 白及 影像学 中药 消肿 放射检查 现代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CT诊断征象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收集60例经胃镜、病理活检证实胃癌患者CT资料,其中54例手术。胃对比剂用1.5%泛影葡胺或水。42例检查前10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20mg。60例行CT平扫,其中24例经肘静脉团注注入60%泛影葡胺80mL增强。结果胃癌CT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影,合并溃疡时表现为增厚胃壁及肿块内腔内龛影。CT可同时发现胃癌邻近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CT可作为胃癌诊断方法之一,并有其独特优势。胃癌CT检查现阶段目的为疗前评估,指导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

  • 标签: 胃癌 诊断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脾脏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少见,术前定性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收集2003年9月以来9例患者临床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资料,探讨MSCT对脾脏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脾脏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MSCT仿真内窥镜(VE)对听小骨观察价值。方法:选择25例正常中耳患者50侧听小骨行CT扫描,对比VE与MPR图像对听小骨显示。结果:锤骨头、锤骨柄、砧骨短脚及锤砧关节,VR与MPR显示率均为100%。VE对砧骨长脚显示率优于MPR(100%vs.720/0)。而VE与MPR对镫骨、砧镫关节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可清晰地显示大部分听骨链结构,且为无创检查,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中耳 听小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栓子监测技术是近几年超声开展起来新检查方法,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液中微小栓子数量,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提供客观化依据,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本文应用此技术,观察了43例患者治疗前后栓子变化,总结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栓子监测检查 活血祛瘀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本文主要分析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上多见.笔者自1995~2003年共搜集180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认识.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 对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 , 对医院要求得也越来越高。医院医疗设备是否完好 , 直接影响临床诊断结果和医院声誉。因此 , 做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医疗设备维修部门存在问题及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维修管理办法,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综合效益。

  • 标签: 医疗设备 维修 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骨挫伤MRI表现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内1050名患者中86例骨挫伤病例MRI表现。结果:骨挫伤常伴有其他结构损伤,以股骨及胫骨外侧髁骨挫伤最多见,其次为股骨及胫骨内侧髁骨挫伤;常伴有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及创伤性滑膜炎。结论:MRI对骨挫伤及其他结构损伤发现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骨挫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医学科放射防护措施,并分析其具体护理措施。方法:严格按照国家对放射源管理标准,建立 健全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相关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提升其护理技巧,不断优化放射源管理措施,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保证, 促进核医学科各项检查和治疗顺利开展。结果:通过放射源管理制度建立与护理人员娴熟护理操作,不仅明显提高了临床 诊治效率,还降低了核素污染率。结论:建立健全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是促进临床诊治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也是降低核素污染重要任务。

  • 标签: 核医学科 放射源 防护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解剖结构变化病理学和超声诊断,以提高对卵巢变化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卵巢手术病例,分析其术前超声图像、超声诊断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超声判断卵巢变化可出现各种误诊和漏诊,尤其在卵巢生理性改变方面。卵巢生理性改变超声符合率为23.1%。结论:超声对卵巢病变发现有一定帮助,但需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卵巢病变 超声诊断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CT测量正常成人脾脏大小方法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无引起脾脏增大因素CT检查者241例。测量计算正常成人脾脏体积、最大平面面积和脾门平面面积。对不同性别、年龄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22例男性和119例女性脾脏体积分别为139.13±53.64cm3和122.52±50.46cm3(P=0.014);最大平面面积分别为27.74±8.22cm2和25.08±6.75cm2(P=0.007);脾门平面面积分别为25.67±8.12cm2和23.34±6.55cm2(P=0.015)。随着年龄增大,脾脏体积、最大平面面积和脾门平面面积均有缩小趋势,但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脾脏体积与最大平面面积、脾门平面面积之间相关系数分别在0.839和0.758以上。结论:正常成人脾脏体积与最大平面面积、脾门平面面积具有密切相关性,后两者可用于临床评估脾脏大小。脾脏大小与年龄、性别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脾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蜡泪样骨病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8例蜡泪样骨病影像学表现,其中22例行X线检查,6例行CT检查,1例行SPECT-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28例中,单肢26例,双肢2例;单骨15例,同肢多骨11例,双肢多骨2例。X线表现:病变局限性于皮质内侧3例,弥漫性流注19例;骨皮质肥厚21例,骨髓腔变窄18例;跨关节生长11例;3例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团状不规则形钙化影。混合型15例,皮质外型4例,皮质内型3例。CT表现:骨皮质肥厚隆起、骨髓腔变窄,骨端松质骨或骨髓腔内团状高密度影,CT值约1000HU,边界清楚。SPECT-CT表现:腓骨病变区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跟骨病灶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MRI表现:骨皮质增厚,骨髓腔狭窄,病灶呈长T1、短T2均匀或略混杂信号,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1例病灶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改变。结论:蜡泪样骨病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结合临床可作出明确诊断;CT和MRI有助于观察病灶形态、密度及软组织情况;SPECT-CT为本病活跃性判定提供了有力参考依据。

  • 标签: 肢骨纹状肥大 放射摄影术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