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童趣化心理支持对患儿的术后恢复期的躁动反应是可以产生积极效果的,但是相关的操作流程也必须严谨、科学。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清楚童趣化心理引导的一般性原理和原则,进而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患儿全麻术后恢复的躁动原因、患儿全麻恢复期的常规护理手段以及童趣化心理引导对患儿术后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童趣化心理引导的一整套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以期为童趣化心理支持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 标签: 童趣化 全麻恢复期 躁动
  • 简介:摘要对于烧伤患者来说,其临床救治工作比较复杂,涉及创面、急救、营养、心理、复苏、康复和感染等。现阶段,营养支持乃中度以上烧伤患者的一种常见治疗手段,有助于确保患者机体营养补给充足,同时还能起到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以及提高预后效果的作用。诸多研究表明,在烧伤患者的常规治疗工作当中合理采用一种适宜的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促进其创面愈合,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病情控制效果。反之,若患者存在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将会延缓其创面愈合的速度,降低机体抵抗力,从而导致患者更加容易出现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并能有效降低其预后效果。对此,予以患者合理且有效的营养支持,可确保烧伤患者机体营养摄入的充足,并能由此起到提高其临床救治效果的作用。临床医师在对烧伤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之时,需要考虑对其辅以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加快烧伤创面愈合的速度,促进预后改善。本文通过对严重烧伤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综述,为严重烧伤患者合理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营养支持 感染 严重烧伤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均在营养支持治疗10d之后进行疗效比较,两组的淋巴细胞计数、血浆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腹胀、腹泻、高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更为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肠内营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与家庭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7年 9月— 2019年 7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 65例,对所有病人进行自我感受负担、家庭支持度调查调查,回顾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9例( 90.77%)病人家庭支持水平处于中高度,家庭支持总得分均值( 9.48±2.90)分, 43例( 66.15%)病人有中重度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总得分均值( 32.51±9.93)分,且病人家庭支持总得分与自我感受负担总得分呈现负相关性( P< 0.05)。结论 家庭支持与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密切相关,多数病人可获得中高度家庭支持,且存在中重度自我感受负担,若家庭支持度越高,则病人自我感受负担越轻,故医护人员需加强对病人家庭支持的重视,尽可能减轻病人自我感受负担。

  • 标签: 家庭支持 血液透析 自我感受负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服务台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门诊患者84例根据方法不同分常规组、优质护理组各4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组应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门诊服务台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等候过程焦虑情绪;护患纠纷和投诉发生率。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常规组高,P<0.05。常规组满意度80.95%;优质护理组满意度100.00%。优质护理组门诊服务台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等候过程焦虑情绪95.18±5.32分、34.53±1.42分比常规组80.72±5.95分、45.46±2.25分好,P<0.05。优质护理组护患纠纷和投诉发生率比常规组低,P<0.05。其中,常规组6例出现护患纠纷,发生率14.29%,6例出现投诉,发生率14.29%。优质护理组均未出现护患纠纷和投诉。结论门诊服务台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门诊服务台护理服务质量,减轻患者等候过程焦虑情绪,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满意度。

  • 标签: 门诊服务台 优质护理服务 效果
  • 简介:摘要胃肠道肿瘤是现在临床上治疗过程中比较多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一旦发病后,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不但会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还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导致患者出现胃肠道营养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肿瘤患者自身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加上患者摄入的食物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等,使得患者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需要对其进行营养支持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围手术期 营养支持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老年卧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本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接受治疗的老年卧床重症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3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营养状况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77.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老年卧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调整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恢复,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营养支持疗法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重症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场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Hb、ALB、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ALB、Hb、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营养支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危重症患者选择早期肠内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3月收治的9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营养支持时间后,对照组(46例)在进入医院ICU>2d展开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46例)在进入医院ICU<1d展开肠内营养支持;最终就两组危重症患者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危重症患者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8.70%)对比,观察组(6.52%)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院工作人员选择早期肠内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在提升其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从而促进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危重症 营养支持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的可行性,探讨建立以儿童保健医生提供服务的多元社区(基层)服务形式,将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向家庭普及,以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行为全面发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哈尔滨市所辖的7个村,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1~3岁儿童采取横向对照与纵向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服务方法及组织实施形式,初步整理出一套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适宜方案。结论通过对社区(基层)儿童保健医生进行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培训是可以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工作的,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儿童保健服务项目 矫正 行为偏离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2015年11月10日到2016年11月10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各60例,对比2组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工作者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冠心病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实施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流程,主动有效的沟通,发展专科护理,护理改革创新等护理措施。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后,改善了护士的精神面貌,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使得病房更安静、整洁、舒适,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上升。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值得在ICU护理工作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ICU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症肝炎并肝昏迷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40例无典型的重症肝炎合并肝昏迷患者作为本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40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案。实验组采取人工肝支持系统进行治疗,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肝昏迷好转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愈好转率、肝昏迷好转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具备显著优势,数据达到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标准(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数据均无明显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症肝炎并肝昏迷的治疗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人工肝支持系统 重症肝炎 肝昏迷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肠内营养与家属自配流质对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8月7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肠内营养组采用专业营养粉剂搭配的序贯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家属自制流质。住院第1天﹑14天和21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测量上臂肌围(MAMC),并统计感染发生率。结果住院第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不同程度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肠内营养组第21天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14、21天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较家属自制流质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缓解低蛋白血症,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护人员产生的特质焦虑、社会支持及工作倦怠的状况。方法选出2014年8月到2017年10月这一时间段我院的医护人员600位,并借助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焦虑评定量表及工作倦怠评定量表记录所有医护人员的状况。结果护士的特质焦虑、社会支持及工作倦怠好于医师,P<0.05。结论社会支持的分数对于情感衰退与个性解体具备测定功能,支持的运用状况对于个体荣誉感具备测定功能;特质焦虑对于情感衰退与个性解体具备测定功能,对于个体荣誉感不具备测定功能。

  • 标签: 特质焦虑 医护人员 社会支持 工作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持性心理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期间心身医学科住院治疗的8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研究组加以施行支持性心理疗法,分析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施行支持性心理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尤为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支持性心理疗法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的可行性,探讨建立以儿童保健医生提供服务的多元社区(基层)服务形式,将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向家庭普及,以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行为全面发展。方法以广西容县罗江中心卫生院为研究基地,将罗江镇的7个村委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1~3岁儿童采取横向对照与纵向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服务方法及组织实施形式,初步整理出一套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适宜方案。结论通过对社区(基层)儿童保健医生进行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培训是可以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工作的,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儿童保健服务项目 矫正 行为偏离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早产儿给予发育支持护理后,观察对其体质量增长与胃肠功能发育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8月~2017年09月收治的1300例早产儿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早产儿展开对比分组;对照组(650例)应用常规基础护理方式完成早产儿护理工作;观察组(650例)应用常规基础护理+发育支持护理方式完成早产儿护理工作;最终就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情况与胃肠功能发育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情况对比,观察组早产儿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同对照组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情况对比,观察组早产儿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临床应用发育支持护理方式完成早产儿护理工作,于增加患儿体质量与改善其胃肠功能发育两方面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对于早产儿生存质量的提高做出保证。

  • 标签: 发育支持护理 早产儿 胃肠功能 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