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研究与开发已被国家列为2020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该领域中的生物材料学与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生物纳米技术、生物感应技术、生物智能技术、生物光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在今后的20年内更密切地与临床医学结合,新的技术将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应用科学的这一快速发展期,创伤修复领域也必将引入生物医学工程的知识和技术,使传统的创面修复技术得到创新发展.

  • 标签: 创面修复 生物医学工程学 创伤修复 组织工程技术 生物材料学 诊断和治疗
  • 简介: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组织工程皮肤的生物学活性。 方法 将表皮细胞和(或)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脱细胞真皮表面,经培养后形成各种皮肤替代物,分别于接种后3、7d时收集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转化型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含量。 结果 各皮肤替代物上清中均可检测到一定量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培养7d与3d时相比,除TGFβ1外,其余各指标的含量均明显上升(P<0.01)。含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皮肤替代物与单纯含成纤维细胞的皮肤替代物相比,培养上清中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减少(P<0.01)。 结论 体外培养的皮肤替代物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种植表皮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表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活性肽 脱细胞真皮基质
  • 简介:“军字一号”工程是依托局域网,运行在医院范围内,对医院各部门的工作实行全员计算机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医用消耗材料库房管理子系统是“军字一号”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该子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 标签: 库房管理 “军字一号”工程 医用消耗材料 子系统
  • 简介:曾听一位严重烧伤患者的母亲这样说道:“尊敬的大夫,我由衷地感谢您用高超的医术把我儿子从烧伤的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但我将诅咒你们一辈子,因为我儿子的严重瘢痕和畸形使他生不如死,为此我们母子将煎熬终生!”这段话是对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赞美还是指责,是我们无力创造健康幸福还是在无意中制造痛苦?此时此刻,深感科学的肤浅与无奈。

  • 标签: 创面修复 组织工程 严重烧伤患者 遗憾 梦想 医务工作者
  • 简介:目的探讨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的能力以及低温保存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将人源性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成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4℃和-196℃的温度环境中保存3个月和6个月,同时以未行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和生物衍生骨材料作为对照,分别修复实验兔桡骨的长段骨缺损,于术后2、4、6、12周时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于6、12周行X线检查.结果4℃和-196℃的温度保存组和未行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组在动物体内相同时间点影像学和形态学观察无明显区别,低温保存3个月与6个月组在动物体内相同时间点影像学和形态学无明显区别;组织工程骨各组与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组比较,前者在骨缺损处产生更多的胶原与新骨,其修复骨缺损是通过多点方式成骨,成骨迅速,骨愈合更快;而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组从两端'爬行替代'方式成骨;所有各组无明显排斥反应.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低温(4℃和-196℃)保存方法均能有效保存组织工程骨,从影像学和形态学研究证实该保存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 标签: 温保存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形态学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X线、CT等影像学技术在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大段负重骨骨缺损远近期实验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中国青山羊15只,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骨缺损,缺损内植入组织工程骨[CHAP珊瑚羟基磷灰石+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cells,BMSCs)],术后ECT、X线、CT等影像学手段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及各种手段的应用价值.其中在早期术后2、4、8周行ECT检查,4、8、12周行X线检查.远期在术后2、3、6个月行CT检查,术后6、12、18个月行X线.结果术后影像学手段检测表明,组织工程骨组可以修复2cm的骨缺损,ECT显示在术后2个月内骨再生和再血管化进展顺利,X线和CT显示术后组织工程骨成骨呈渐进性和偏心性,12个月以后组织工程骨与山羊胫骨牢固愈合,并开始塑形.结论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修复山羊大段骨缺损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影像学技术提供了理想的直观依据.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山羊 成骨 影像学
  • 简介:【中医专家百病诊疗智囊】(以下简称【中医智囊】)综合运用模糊数、思维科学、系统工程、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以建造专家系统的方式,对全国中医名家的“高级智能”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继承和软件开发,殚精竭虑贯古今、中医电脑始联姻。

  • 标签: 软件开发 知识工程 科研技术 国际领先 自主产权 集成
  • 简介:目的探讨可生物降解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80∶20)三维多孔支架生物相容性及用于构建组织工程鼻软骨可行性,为临床鼻软骨缺损的修复提供新来源.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兔关节软骨细胞,采用计算机形态分析和MTT法检测兔软骨细胞在PLGA膜和支架表面粘附、扩展和增殖情况.将培养扩增的兔软骨细胞,按6×106cels/ml浓度接种于预加工的人鼻软骨外形PLGA多孔支架内,抗坏血酸体外诱导培养4周,形成软骨样组织,倒置显微镜、组织切片、扫描电镜观察人工软骨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培养开始阶段,软骨细胞在PLGA膜表面粘附较差,以后逐渐增高,24小时接近于对照组;MTT法结果显示,软骨细胞在PLGA支架内培养7天时细胞绝对数量明显增加,而相对增殖率逐渐下降.肉眼观察,培养物为人鼻软骨外形的透明软骨样组织,具有一定弹性和硬度,表面有大量软骨基质形成;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人工软骨周围有大量软骨细胞聚集和细胞外基质形成.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分析,多孔支架材料的网孔不完整,孔内有大量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可见典型软骨陷窝样结构.结论可生物降解PLGA制备的三维多孔支架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和可塑性,可用于组织工程鼻软骨体外构建,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可降解高分子 丙交酯 乙交酯共聚物 三维支架 细胞相容性 软骨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