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5天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咽部菌群分布情况方法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为治疗组,沈阳医学院在校师生60例为对照组,采集咽试标本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患者的咽部需氧菌密度(p﹤0.05)与厌氧菌密度(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并出现高耐药菌株。结论广谱抗生素的治疗导致呼吸道菌群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并且选择出高耐药性细菌。提醒临床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避免经验用药。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咽部菌群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2010~2011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结果135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771株,占56.90%;革兰阳性球菌303株,占22.36%;真菌281株,占20.74%。痰液检出率最高,占61.11%,其次为尿液,占15.57%。革兰阴性杆菌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它们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分别为0~7.37%、3.74%~6.74%。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MRSA、MRCNS分别为58.12%、74.19%,对万古霉素全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真菌是本院分离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明区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分布情况,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并提出指导意见。方法采用ATB—Expression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以及配套药敏板检测2011年全年送检标本。结果鉴定出139株铜绿假单胞菌,大部分铜绿假单胞菌是从痰液中分离出(占74.1%);主要分布呼吸内科68例(占48.92%)、骨外科24例(占17.3%)、ICU21例(占15.1%);对泰能、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等敏感性较高,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妥布霉素等耐药性较高。结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检出于痰液标本和呼吸内科,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与该科室没有做好消毒隔离、控制院内感染以及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有关,应对重点科室加强管理,防止院内感染爆发,控制多重耐药株的流行。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1年入住ICU发生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及药敏结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检出病原菌172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2.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42.7%、铜绿假单胞菌35.5%;革兰阳性菌占23.3%,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5%,溶血葡萄球菌15%;其中下呼吸道占84.9%。结论ICU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它们多为多重耐药菌,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数在缺铁性贫血中的实验观察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7月-2011年7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证实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病例46例,并另抽取体检检查显示不存在缺血指征的健康人群50例,对这两组均进行RDW以及一些其它参数的测定,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缺铁性贫血组的患者的RDW检测结果与正常人群的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数与缺铁性贫血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在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中应对其予以注意。

  • 标签: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数 缺铁性贫血 实验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在大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中的浓度分布和消除过程,为临床肝脏肿瘤化疗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血浆和肝脏组织中的5-FU浓度,并计算穿透比率和药动学数据。结果静脉注射5-FU后,药物在血浆和肝脏组织中的最高浓度(Cmax)分别为(36.85±5.96)μg/mL和(13.79±4.56)μg/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42.00±158.00)µg.min/ml和(342.20±108.20)µg.min/g。肝脏组织药物浓度随血药浓度降低而下降。肝脏血液穿透比率(PR)为0.35~0.49。肝脏血液穿透指数(PI)为40.64%。结论5-FU在血液中可达到较高浓度,其对肝脏的穿透力较强。

  • 标签: 5-氟尿嘧啶 肝脏肿瘤 化学治疗 药物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我院对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医院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肝病患者感染病原菌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检测。结果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55.56%.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较低,溶血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但没有发现对青霉素及氨苄西林耐药株。结论引发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多为多药耐药型菌株,且耐药性均较高,所以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的及时监测,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重症肝病 监护病房 感染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陵区结核病人群分布特征,为结核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广陵区2009年~2011年报告结核病病例资料作描述性分析。结果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病人职业农民所占比例较高,与病人的户籍无明显差别。结论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力度,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

  • 标签: 结核病 人群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与改良疝环充填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80例采用传统疝环充填治疗方法,其余84例选用改良疝环充填无张力治疗方法。结果在经过两种方法治疗后,改良疝环充填术中出血量与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前者,传统的治疗结果中并发症3例,复发1例。改良治疗结果中并发症1例,无一人复发,而且手术过程中疼痛也轻于传统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时间短,操作简单,疼痛少,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显著特点,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腹股沟疝 改良式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参照相关标准,对80例痰标本实施病原菌分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80株临床分离株中,20株为革兰阳性球菌,占25.00%;40株为革兰阴性菌,占50.00%;另有20株为真菌,占25.00%。不同的革兰阴性杆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其耐药率有所不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及头孢唑林的耐药性比较高,可达80%以上。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高的趋势,滥用抗生素是引发病原菌变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茵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09-2012年间院内住院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病区分布、药敏结果、耐药性变化和耐药组合情况。结果4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神经外科、中心重症监护室和神经内科。痰标本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74.4%。药敏结果显示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FEP)等2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医院内获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且耐药性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分离菌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复杂,临床应根据其分布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0年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及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2010年版为判断标准,药敏结果使用WHO提供的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2010年发生院内感染患者非重复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99株,铜绿假单胞菌共339株;标本来源以痰为主占72.9%,主要分离科室为ICU和神经科,分别占52.4%和36.4%。鲍曼不动杆菌对除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的其它所监测药物的耐药率大于6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低于20%;两都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和21.2%。结论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应注意加强院内感染

  • 标签: 院内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低水平感染的血清学分布情况,以为寻找最佳的献血人群乙肝低水平感染筛选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血库10000份血样,采用国产和国外ELISA试剂进行血液检测排查,对检测出的HBSAg阳性血样进行确证试验、HBSAg滴度分析及常规“两对半”检测,最好评估试剂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通过对10000份血样的检测,检测出HBSAg阳性血样共82例,确证阳性80例,其中国产ELISA试剂检测出47例,占58.7%,滴度在0.5μg/L以下阳性标本为38例,占47.5%。结论必须重视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低水平感染献血者,提高国产试剂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从而降低乙肝病毒经输血传播的风险。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乙肝 血清学分布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我院产后出血经常规处理无效行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加子宫前后壁排缝合治疗12例,无一例病人切除子宫,无并发症发生,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保留了生育功能等优点,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改良 背带式缝合 排式缝合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动态变化监测对预估重症流行强度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描述2008-5-13~2011-12-31门急诊及住院手足口病例粪便或肛拭取材中病原核酸实时RT-PCR检测结果。按周分别计数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及非EV71非CoxA16肠道病毒(以下简称“其它肠道病毒”)感染病例总数及重症病例数,对时间作图。结果手足口病各类病原构成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近4年监测到最显著的两个重症发病高峰发生在2008年5~7月以及2010年3~7月,这两个时间段均处在每年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时段,优势病原均是EV71。重症发病最少的时间段为2008年9月~2009全年,优势病原为其它肠道病毒和CoxA16。各类病原感染者重症风险值高低排序为EV71、其它肠道病毒、CoxA16。结论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动态变化监测可以随时掌握当前及未来短期内病原相对活动度,根据病原各自重症风险值高低,就可以在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前预估重症流行强度。

  • 标签: EV71 柯萨奇病毒 肠道病毒 重症手足口病 实时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的61例腹股沟无张力疝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B组采用疝环充填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A组在阴囊水肿、疼痛、切口感染、异物感、发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1.45%,B组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2.9%,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于腹股沟斜疝修补复发率较少,都比较有效;但是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腹膜前间隙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 腹股沟斜疝 术式 疗效观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1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6株鲍曼不动杆菌大多数来源于痰液(255株,80.70%)、其次是伤口分泌物(46株,14.56%),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主(156株,49.36%),其次是呼吸内科(115株,36.40%)。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最高,对头孢噻肟耐药率最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危重病房多见,该菌多重耐药严重且逐年增加。因此,加强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疗效,防止或延缓各种耐药菌株的产生与蔓延。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beta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VITEK-2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13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113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7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共122株,占68.1%,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38株,占21.2%,主要以葡萄球菌属为主;真菌19株,占10.6%。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当重视病原菌的检查并展开病原菌耐药性的检测,确保合理用药。

  • 标签: 颅脑损伤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直流电骨电钻是骨科手术最常用的动力工具。因其结构复杂且不能浸泡于水中,清洗难度大;如果清洗不彻底,会直接影响消毒效果而最终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骨科电钻的清洗在预防术后感染及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中不容忽视。

  • 标签: 直流电式骨电钻 清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修补的不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腹壁切口疝的分类,并发症,手术方式和复发情况的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单纯缝合修补术24例,复发1例;人工合成补片修补16例,复发1例;腹腔镜人工合成补片修补3例,无复发。结论应根据切口疝患者的机体状况,腹壁缺损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手术修补方式。

  • 标签: 腹壁切口疝 疝修补术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