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宁市社区6~12个月儿童智能发育状况、分析智能发育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0~6儿童智能发育测验(DST)量表对950名6~12月体检的儿童进行智能发育筛查、并进行有关因素调查。结果广西南宁市社区6~12月儿童智能发育异常率为831%,区域的经济发展、父母的文化程度、高危因素等均对儿童的智力有影响。结论出生时的高危因素及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智能发育有较大影响,提高父母文化水平及科学育儿知识有利于促进婴儿智能发育。

  • 标签: 婴幼儿 智能发育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亲孕产史,生产方式与儿童先天性耳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母亲孕次或产次的增加,儿童患先天性耳聋危险性增加;母亲生产方式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亲孕次或产次与儿童先天性耳聋有相关性。

  • 标签: 孕产史 生产方式 先天性耳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在防治少年儿童假性及混合性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对130例假性及混合性近视的少年儿童应用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近视眼治疗仪治疗、用眼卫生指导和饮食指导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130例(260眼)经综合治疗后,视力均得到改善。静态检影屈光度数大部分降低,28例显示远视状态,27例呈正视,44例存在散光,41例近视度数降低。其中近视度数降低最少020D,最多110D,平均降低076D。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和预防少年儿童假性及混合性近视眼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之一。

  • 标签: 假性近视眼 混合性近视眼 治疗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seudo and mixed myop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用中药敷贴联合离子导入技术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单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离子导入技术治疗,结果显效34例(28%),有效71例(59%),无效15例(125%),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敷贴联合离子导入技术能更好地减少哮喘患儿发作次数,减轻病情程度,提高临床疗效,且方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无痛苦,是治疗小儿哮喘的一种较好的辅助疗法,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中药敷贴 离子导入 儿童哮喘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铁东区5岁以下儿童肥胖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健康。方法以2010~2011年铁东区5岁以下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场身高体重的测量,通过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率为14.80%,男童患病率为16.99%,女童患病率为11.98%,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02,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肥胖患病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8,P〈0.05)。结论结合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儿童肥胖现状。

  • 标签: 儿童 单纯性肥胖 影响因素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亲孕期不良因素与儿童先天性耳聋的关系。为预防先天性耳聋的发生、聋儿早期干预及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样本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噪音接触史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亲孕期吸烟(大于10支/天)、被动吸烟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孕期噪音接触史,母亲孕期吸烟、被动吸烟与先天性耳聋有相性。

  • 标签: 危险因素 先天性耳聋 病例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止血分子标记物血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与HSP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EL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86例HSP患儿血D-二聚体水平,并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和肾脏损害分为三组,A组38例患儿无消化道出血无肾脏损害,B组32患儿有消化道出血,C组26例患儿有肾脏损坏。比较三组患儿的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A组患儿的血D-二聚体阳性比例明显低于B组和C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组患儿的血D-二聚体阳性率名先高于B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可对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进行判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过敏性紫癜 D-二聚体 高凝状态
  • 简介:摘要报道一名2岁白血病患儿PICC导管破损后,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予以原位置换新导管的护理体会。

  • 标签: 儿童PICC 原位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固定技术治疗儿童3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前术后护理。方法32例儿童3型肱骨髁上骨折,年龄4~13岁,伤后1~3d均在全麻下行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固定术。术后大多不予石膏固定,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通过功能锻炼,患儿无神经、血管损伤发生。螺纹针平均固定时间32周。肘内翻1例。肘关节Mayo评分,平均964分,优良率达到100%。结论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固定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肱骨骨折 康复锻炼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