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泰州属中华按蚊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属非恶性疟流行区,2008年已经达到了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近几年来,由于我市劳务输出人员不断增多,去非洲安哥拉等国家和地区打工回归的人员中恶性疟疾时有发生。2011年5月,在归国劳务输出人员中发生了6例恶性疟疾病人,死亡1例,现分析如下。

  • 标签: 输入性 恶性疟疾 死亡 分析
  • 简介:记者9日从深圳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5日在深圳湾口岸入境人员中检出一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患者为归国劳务人员。这是深圳口岸今年检出的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据悉,该名旅客为男性,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印度归国,曾在建筑工地工作,9月5日从深圳湾口岸入境时红外体温监测显示体温异常,经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并采样送实验室检测后,确认该旅客感染基孔肯雅热。

  • 标签: 基孔肯雅热 输入性 深圳口岸 深圳湾 体温监测 体温异常
  • 简介:登革热(dengue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V)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1]。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口岸多次检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2-7]。但是河北省至今未发现输入性或本地登革热病例[8]。

  • 标签: 输入性 登革热 流行病学调查 处置
  • 简介:目的分析宜昌市2005—2015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5年宜昌市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5年全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08例,分别来自非洲、东南亚地区的19个国家,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4/10万。全市1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西陵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0.19%(65/108)。男性107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年龄组,共报告80例,占总病例数的74.07%;职业分布以工人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55.56%。108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未分型)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03例,其中间日疟67例、恶性疟34例、卵形疟1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1例。结论宜昌市输入性疟疾流行形势严峻,需进一步联防联控,加强对重点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做好出国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监测。降低疟疾继发性传播的风险。

  • 标签: 疟疾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在入境航空器中截获的1只鼠类。方法提取截获鼠类的肝脏DNA,通过PCR方法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coxidaseI,COI)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从而鉴定物种。结果成功扩增到该鼠类样本的COI基因,通过序列对比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鼠序列与黄胸鼠同源性为100%,鉴定为黄胸鼠。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在啮齿动物鉴定中应用良好,是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鼠类鉴定方法。

  • 标签: DNA条形码 鼠类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
  • 简介:S-烯虫酯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它通过干扰生长过程来阻止蚊幼虫和蛹羽化为成蚊,对其他生物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被称第三代杀虫剂和非杀生性农药。新西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生物安全法》的国家。当南盐沼蚊从澳大利亚输入到新西兰后,对新西兰的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和潜在风险时,新西兰利用本国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强有力的管理体制、高效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运作、广泛的公众参与和国外区域合作,采用高效、环保、安全、经济的生物化学杀虫剂—S-烯虫酯,经历长达十年艰苦卓越的灭蚊工作,终于根除了输入性蚊虫,获得了良好的健康、环保和社会效益,在蚊虫防治史上堪称范例,对我国当前的蚊虫控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 标签: S-烯虫酯 蚊虫防治 输入性蚊虫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一例输入型非洲锥虫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及坠床,提供营养支持,观察用药效果,适时心理护理,实施血液/体液隔离,做好出院指导,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该例患者恢复良好,好转出院。

  • 标签: 非洲锥虫病 护理
  • 简介:从疯牛病病毒到禽流感H5N1病毒,各种各样令人闻之色变的病毒,每天都可能随着发达的国际贸易、交通工具和染疫旅行者/嫌疑人入侵人类的生活环境,如何避免这些外来病毒入侵感染。

  • 标签: 传染病预防 输入性 全球化 H5N1病毒 病毒入侵 国际贸易
  • 简介:[目的]了解掌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蝇类的情况。[方法]在锚地采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蝇类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0艘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中携带输入性蝇类阳性船舶426艘,5~7月船舶阳性率平均为72.73%;月最高阳性率达95.00%(2001年6月);已鉴定确认的蝇种达46种,大头金蝇为优势蝇种。[结论]调查证明了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蝇类的情况相当严重,应制定科学有效措施控制其传入。

  • 标签: 船舶 蝇科 监测
  • 简介:克来申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了五个假设,其中输入假设指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即产生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语言习得者能够理解稍微超出语言学习者当前水平的输入语言。情感过滤假设指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过滤将控制学习者能输入多少及有多少有效输入回转变成吸收。这与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和焦虑有关。这两个假设对我们的英语听力教学,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充分利用这一理论,能极大地提高听力教学质量。

  • 标签: 输入 情感过滤 假设 听力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中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例的调查及对疫情的处置,总结防控经验,为今后处置类似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政府决策信息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例于2015年5月26日从韩国经香港入境广东省惠州市,患者在发病前曾暴露于韩国首例MERS确诊病例入住的病房,其父亲及姐姐分别为韩国第3和第4例MERS确诊病例,入院时自述除发热外无其他不适。采集患者咽拭子、痰、血液、粪便等样本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MERS-CoV核酸,结果显示均为阳性。在我国内地共追踪到75名患者密切接触者和31名一般接触者,经过14d医学观察期及实验室检测,未发现二代病例。结论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判定该患者为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其入境后至入院前的接触者中未发现二代病例。

  • 标签: 中东呼吸综合征 流行病学 应急处置
  • 简介:了解全球及中国疟疾流行现状,分析我国输人性疟疾疫情态势。全球多数疟疾病例发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区域,我国输入性恶性疟疫情突出。我们应健全口岸疟疾监测网络,做好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控工作。

  • 标签: 疟疾 出入境人员 流行 输入性病例
  • 简介:目的分析经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口岸入境发热人员检出情况,探讨更全面、科学的入境卫生检疫防控措施。方法通过体温监测、医学巡查、主动申报等方法,对2011—2015年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口岸入境国际航班有发热症状人员进行样本采集、统一病原体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入境发热人数由2011年的0.63/万人上升至2015年的4.98/万人;在入境534309人员中共检出有传染病症状/体征141人,确诊病例46例,病例来源国家主要为缅甸、泰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发现时间以2月和7月居多;体温监测是主要发现手段,发热人员入境体温集中在37.3℃~38.9℃之间;确诊病例主要为流感。结论应加强口岸入境重点航班、重点时间段、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 标签: 口岸 输入 传染病 发热
  • 简介:目的阐明2011年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传播风险评估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回顾性收集2011年全国疟疾病例个案信息,对国外输入病例的感染疟原虫种类、国内分布、输自国家、国籍、人群特征、发病诊断间隔时间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Wile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统计检验。结果2011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4402例,国外输入病例2716例;病例输自非洲国家1315例(恶性疟占79.70%),输自东南亚及其他地区1401例(间日疟占73.59%),其感染疟原虫种类不同(X^2=1057.04,P〈0.001);主要以出国务工的男性青壮年为主;自非洲输入病例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自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发病集中在5~6月(X^2=120.00,P〈0.001);发病一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为3.67d。结论2011年我国疟疾发病以国外输入病例为主,各地均应加强对自非洲输入性疟疾尤其是恶性疟的监测和管理,在云南中缅边境地区应重点关注输入性间日疟的传播风险监测。

  • 标签: 疟疾 流行病学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医疗器械变得愈发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输入要求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合理的输入要求对于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功能性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输入要求在医疗器械设计和开发中的重要性,以及评估方法、管理策略和改进建议,旨在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医疗器械行业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医疗器械 设计 开发 输入要求 管理策略
  • 简介:[目的]通过对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温州口岸恶性疟疾流行现状及特点,为口岸恶性疟疾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前来就诊的疟疾疑似病人和不明原因发热者采用血液涂片法查找疟原虫。[结果]温州口岸2005年1-7月共发现8例疟疾患者,均为国内人员国外感染,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血液涂片均查到恶性疟原虫;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显示,8例患者在国外期间均有蚊虫叮咬史;3例为初发病例,5例为复发病例(均为非洲地区返回人员);8例患者就诊时体温均超过38%,并出现畏寒、发热、大汗等典型的疟疾l临床症状,5例患者出现脾肿大和贫血症状,患者均无并发症状出现。[结论]现今,各类输人性传染病疫情越来越严重。检验检疫机构应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卫生处理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对出入境人员的防病知识宣传,根据疫情进行咨询服务,对前往高危地区的人群提出警示,防止传染病从国外传人我国境内;加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服务队伍的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和素质。

  • 标签: 疟疾 恶性 流行病学 输入性
  • 简介:目的防止非洲血吸虫病疫情传人我市造成流行.方法选择贺家山原种场为观察点,对沟渠、河塘等进行非洲血吸虫中间宿主螺情调查,对来自非洲的留学人员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贺家山原种场无非洲血吸虫中间宿主螺类,留学人员均来自非洲血吸虫病流行区,17.99%有患病史和治疗史,尿检与粪检未发现阳性.结论贺家山原种场暂时没有流行非洲血吸虫病流行的条件,但有输入的可能,因此应积极进行输入性疫情监测.

  • 标签: 非洲血吸虫病 埃及血吸虫病 曼氏血吸虫病 水泡螺 双脐螺 监测
  • 简介:惠州市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来得如此突然!但在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后,广东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卫生应急人员星夜奔赴现场,追踪、采样、送检、确诊、隔离和治疗这位潜入的不速之客,紧接着是接触者的排查、锁定和医学观察[1]。当第2天大家听到疫情公布消息的时候,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线人员已彻夜未眠奋战在现场。多个部门的防控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开展,分工合作,紧密配合。

  • 标签: 中东呼吸综合征 应急处置
  • 简介:莆田市2008年4月发现一例登革热疑似病例。作者采集病例急性期血清进行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登革热确诊病例,该病例为在马来西亚感染后的输入性病例。经采取以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未发生二代病例。作者提出莆田市输入性登革热引起流行的风险大,应采取防控措施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 标签: 登革热 输入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对从安哥拉归国的1例传染病疑似病例开展实验室检测,确定病原体。方法采集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测;从样本中提取核酸,同时使用实验室建立的荧光RT-PCR方法及两种商品化试剂盒,共检测14种传染病病原体核酸。结果血液生化检测显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UN)、肌酐(CRE)指标均异常升高;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和两种商品化试剂盒在血清、尿液、唾液样本中均检测到裂谷热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确定该归国疑似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毒感染病例。

  • 标签: 裂谷热病毒 首例 输入性 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