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OPD合并OSAHS的重叠综合征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应用BiPAP治疗,对照组应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3.80%,显著低于对照组25.87%(P﹤0.05)。结论BiPAP治疗COPD合并OSAHS较CPAP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穴位贴敷涌泉治疗老年夜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夜尿症患者60例,收治时间为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并将老年夜尿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安慰剂穴位贴敷涌泉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涌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夜晚排尿次数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老年夜尿症患者治疗后的夜晚排尿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老年夜尿症患者,观察组老年夜尿症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涌泉治疗老年夜尿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减少患者夜晚排尿次数,还能增加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 标签: 中药穴位贴敷双涌泉 安慰剂穴位贴敷双涌泉 老年夜尿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唑泰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96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共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48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奥硝唑与唑泰栓进行临床治疗,探究两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达到97.92%与4.17%,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25%与2.08%,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推荐采用唑泰栓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滴虫性阴道炎 治疗 双唑泰栓 奥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腔耐高压导管堵塞是否与使用不同种类输液接头有关。方法将270例留置腔耐高压PICC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90例,A组使用正压无针输液接头连接,B组使用肝素帽连接,C组使用分隔膜无针输液接头连接。结果导管堵塞发生率为A组0.00%,B组为6.67%,C组为6.67%,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4)。结论使用正压输液接头能有效预防耐高压腔导堵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耐高压双腔导管 导管堵塞 非计划拔管 输液接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直肠前突患者应用把痔吻合器进行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部2015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所收治行把痔吻合器治疗的重度直肠前突患者共4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纳入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就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组为90.00%(18/20),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用把痔吻合器治疗重度直肠前突的患者实施全范围护理干预,围绕术前、术中、术后关键点展开护理,对提高临床效果有积极影响。

  • 标签: 重度直肠前突 双把痔吻合器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联抗血小板对非心源性相应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获得的疗效。方法抽取抽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患有人非心源性相应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予以单独抗血小板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联抗血小板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和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复发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4.3%,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意义(x2=4.900,P<0.05)。结论对于非心源性相应缺血性脑卒中而言,联抗血小板属于首选治疗方式,具有的综合评价性能非常高。

  • 标签: 双联抗血小板 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骑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骨窗开颅术治疗,记录治疗过程信息,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在本院收集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近一年时间的骑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患者资料52例,针对52例患者在手术方式和预后情况等方面进行恢复性分析。在52例患者中存在上矢窦旁单骨窗采取开颅手术的患者25例,针对患者的出血情况采取窦旁硬脑膜悬吊,附加明胶海绵堵塞填满的方式进行止血;另外,存在27例患者进行了骨窗开颅的上矢窦旁治疗手术,在患者的矢状窦上保存原有的骨桥后硬脑膜悬吊方式进行止血操作。

  • 标签: 双骨窗 开颅术 治疗 骑跨上矢状 窦硬膜外血肿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量CTA在诊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源CT对6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A组)、60例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但无脑梗死患者(B组)及60例健康人群(C组)进行颈动脉能量CTA检查,统计分析各组颈动脉斑块总数、斑块性质、部位、狭窄程度。结果(1)三组斑块总数、不稳定斑块数、稳定斑块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以不稳定斑块为主,C组以稳定斑块为主。(2)三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斑块分布部位无差异。(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狭窄程度是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能量CTA能够判断斑块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对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双能量CTA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平板数字和普通数字对比造影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4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机器型号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并指定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完成全部患者的对比造影工作。观察组采用平板数字胃肠道对比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普通数字胃肠道对比造影检查。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数字化造影检查结果,并对成像图片及其与病理诊断相符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图像A级率为60.00%,D级率为0,对照组图像A级率为12.00%,D级率为8.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检查结果同病理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不符合率,其中观察组符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数字胃肠道对比造影检查图像质量佳,诊断符合率高,具备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数字化成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Flash模式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62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剂量组,n=31,100kV,FBP)和B组(Flash模式低剂量,n=31,80kV,SAFIRE)。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A组和B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CTDIvol、DLP和ED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源CT在Flash模式下采用低电压联合SAFIRE技术行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而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 标签: 冠状动脉 低剂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迭代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单绒毛膜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的诊疗方法、妊娠结局及围生情况。方法从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单绒毛膜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产妇中选取28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单绒毛膜胎正常胎儿产妇28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产妇大小胎儿出生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出生体重差同对照组比较,显著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小胎儿宫内死亡率、两胎宫内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Ⅰ型胎儿15例、Ⅱ型胎儿13例,未检出Ⅲ型胎儿。Ⅰ型同Ⅱ型胎儿出生体重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毛膜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的妊娠结局以及围生情况较差,且不同类型胎儿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临床中应当加强监测,选择有效的产前干预方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改善预后。

  • 标签: 单绒毛膜双胎 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 临床分析
  • 简介: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源CT是源计算机断层扫描(dualsourcecomputedtomography,DSCT)系统,通过2个X射线源和2套探测器进行高质量检查[1]。DSCT诊断床是由床体、电源模块、驱动控制模块、运动模块、定位模块和安全保护装置等组成,是CT扫描仪的重要组成单元[2]。DSCT诊断床对于患者的承载和定位可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其加强维护保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双源CT 检查床系统 医疗设备维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初产顺产妇中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痛法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的初产顺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初产顺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方式,观察组初产顺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痛方法,比较两组初产妇综合效果。结果观察组初产顺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痛法,产妇分娩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采用自由分娩体位的产程时间;观察组产妇疼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新生儿评分良好占80%显著多于对照组8~10分新生儿75%。结论在初产顺产妇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痛法综合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对新生儿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初产顺产妇 自由体位分娩 分娩减痛法 应用 综合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手术及操作名称单、侧分类质量原因,提高手术操作分类质量。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ICD-9-CM-32011版》书中各章节分类中需要单侧、侧分类的手术操作部位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相应措施。结果影响手术操作分类质量的原因主要是手术名称书写不准确,编码员业务能力较低造成。结论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临床医生书写手术名称水平及提高编码员对手术操作分类规则、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提高手术操作分类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手术及操作名称单 双侧分类 ICD-9CM-3编码 编码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同期侧膝关节置换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行同期侧膝关节置换术和选择性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为(410.3±39.6)m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156.2±47.5)ml(t=24.3084,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3d内的ΔHb为(40.9±11.6)g/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d内的ΔHb(17.3±7.9)g/L(t=5.7329,P<0.01);观察组患者的ΔHct为(12.3±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ΔHct(8.1±2.4)%(t=6.7377,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的ROM为(117.8±3.5)°,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为(0.5±0.0)°,HSS评分为(92.5±14.7)分,均较术前ROM(85.5±13.6)°、膝关节屈曲挛缩度(12.8±5.0)°及HSS评分(55.1±20.6)分均明显改善(t=13.6073、10.0324、8.7431,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的ROM为(118.3±2.9)°,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为(2.1±0.8)°,HSS评分为(81.3±15.2)分,均较术前ROM(86.8±14.1)°、膝关节屈曲挛缩度(13.1±5.9)°及HSS评分(58.9±23.1)分均明显改善(t=12.9458、10.9300、4.7924,P<0.01),两组患者术后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0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度及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4.5916、3.1335,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3,P>0.05)。结论同期侧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双侧 单侧 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