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2月19日到20日,在美国中南部的阿肯色州州会小石城举行了"中国历史的地理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藉以推广地理学在传统汉学界的影响。本次会议由阿肯色州大学小石城分校(UniversityofArkansas,LittleRock)组织,得到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英国、德国、白俄罗斯与美国等各地学者的高度重视。19日全天开会,总共提交12篇论文,论点创新,时地跨越很广,从古代到当代,从华西北到华东南,收获相当丰富。主要演讲者是伊利诺斯州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Chicago)的何特勒(LauraHostetler)和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的包弼德(PeterBol)。20日上午包弼德举行颇有启示的讲座,即关于"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教学实用。

  • 标签: 历史地理 地理视角 教学方法
  • 简介:<正>资料来源:美国地理学协会所编《美国和加拿大地理学系简介,1988—1989》,美国首都华盛顿出版。俄克拉何马大学迈克尔.E.刘易斯,“古暴周期干旱区的国家草原:通过土地使用改变以调整农业的长期评估”.1988.穆罕默德·沙迪,“大学层次地理教师培训及其对利比亚高中地理教学的贡献.”1988.

  • 标签: 地理学 州立大学 加拿大 调整农业 利比亚 威斯康星大学
  • 简介:北宋时期(960-1127年)有记载的疫灾年份59个,疫灾频度为35.1%。其疫灾多发生于春、夏季节,秋、冬季节较少发生。整个北宋时期,疫灾频度呈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除960-969年上接五代疫灾周期和1120-1129年下接南宋疫灾周期外,其余时间可以划分出3个波长为50年的波动周期,第一波(970-1019年)疫灾频度为10%-40%;第二波(1020-1069年)疫灾频度为20%-60%;第三波(1070-1119年)疫灾频度为20%-70%。疫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江淮之间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很少有疫灾流行,且疫灾都与战争有关。长江三角洲和开封地区为全国一级疫灾中心,成都、西安、洛阳、长沙为次一级疫灾中心。这些疫灾中心的形成,既与其人口密度相对较高有关,也与其人口流动性相对较高有关。

  • 标签: 瘟疫灾害 疫灾序列 时空分布 北宋时期
  • 简介:<正>本世纪,加拿大采用了英国早期(和法属魁北克)课程所使用的教课书和教学法,地理学已被定为小学和中学的一门必修课。这些教育标准通常被省政府所控制,课程安排全国各地不一样。在一些省份,特别是在西部的有些省份,地理学和社会学混为一体。而在安大略地理学已成为学校里一门主要课程。各省的课程内容都有所不同。例如,加拿大地理学,在几乎每个省都要讲授一遍或两遍,只不过是授课的年级不同罢了。人们对1930年以前这些学校地理课的内容的教学方法持怀疑态度,因为当时那些老师同大学和师范学院的地理学专家们没有任何交往。

  • 标签: 自然地理学 加拿大人 多伦多大学 安大略 魁北克 六十年代
  • 简介:犯罪地理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空间发生、发展和分异规律以进行预防和控制犯罪的科学。它具有地域性、综合性、技术性的特点,犯罪地理学的科学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犯罪地理学概论、部门犯罪地理论和区域犯罪地理论。对于犯罪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目前我国犯罪地理学应承担的任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标签: 犯罪地理
  • 简介: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2008、2009年(Social&CulturalGeograpby)所刊载论文的资料搜集方法、分析方法、佐证材料类型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西方文化地理研究更倾向于定性研究的取向,强调研究者本身挖掘社会素材的能力和诠释材料的智慧和客观性。在资料搜集与展示方面,西方学者更加倾向于进行实地研究,多采用参与式观察、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大量的资料,善用文字资料、照片等多种证据来证明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希望通过西方经典文化地理文献的梳理,引起国内研究人员对定性研究取向的重视,以及对文本资料、照片等证据作为学术研究成果表达方式的重视.

  • 标签: 内容分析 文化地理 研究方法 SOCIAL &Cultural GEOGRAPHY
  • 简介:“中国青春文学排行榜”初评张悦然暂居榜首,6550万清朝皇室缂丝经被高价拍出,中南海医生亲历:为陪江青吃饭顿顿豆腐相伴,另类排行榜评出“2007十大烂书”易中天于丹上榜,大陆首部民闻修订大藏经问世,耗资2800万元,“天下第一塔”南京大报恩寺发现琉璃塔地宫,新作《曙光集》首发杨振宁翁帆妙语答代沟问题,

  • 标签: 文化 青春文学 代沟问题 排行榜 张悦然 中南海
  • 简介:本文根据在日本大学的实际考察情况,分析了日本大学的地理学的论点设计状况,并且与我国师范大学地理系课程设计进行了比较,揭示我国师范大学地理系课程设计的弊端;并对我国师范大学地理系的课程设计及教学计划的改变提出了参考性的意见。

  • 标签: 人文地理学 日本大学 历史地理学 师范院校 地理教育 教学计划
  • 简介:地理学和地理教育需要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形式,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不断创新,尤其是在应用层面将人文与自然要素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符合市场运作需求的综合理论体系。地理策划是策划人通过创新性思维和理念,发现、发掘、提升和实现地理系统要素价值的过程,是地理研究成果转化成价值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包括区域性课题,还包括广泛的地理要素和地理事件的价值发现与创造过程。通过对地理策划关键问题的梳理,构建了地理策划的基本理论框架,以使地理学更直接地面向市场。

  • 标签: 地理策划 创新思维 市场价值
  • 简介:<正>政治系统的空间组织在世界社会的空间格局,异常独特而引人注目,因此需要通过特殊手段进行研究.四分之三世纪以来,这一点已在地理学研究中得到共识.政治地理学对人的领土意识表现方式一直比较关注,并把它作为了解人类社会空间行为的最重要的关键之一.政治系统与政治空间任何人都在一定的政治系统中生活,或与一定的政治系统有联系.大多数人,也许是绝大多数人,不仅与其自身系统和子系统,而且还和一个或更多外部系统密切相关.在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这种直接接慰一般要涉及到一个等级政治系统中的好几个子系统.我们不妨考察一下加里福尼亚南部或中部某些地区的一个公民.他可能,而且很

  • 标签: 政治系统 地理学研究 政治地理学 政治过程 民族国家 政治组织
  • 简介:明代华南民族众多,人口分布亦不平衡。从文献记载来看,广州、建宁、潮州、肇庆、福州、琼州、桂林等府是人口较多的地方,南雄、太平、平乐、廉州、高州、韶州等府则是人口较少的地方。由于各地人口数量不同,加之地域面积有所差异,人口密度呈现出较大的差距。大体说来,人口较多的地方人口密度较大,福州、漳州、建宁、邵武、广州、潮州、肇庆、桂林等府即是如此。但是,有些人口较少的地方人烟也相当稠密,兴化、南雄即是如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这些地方面积较小的缘故。从民族成份来看,瑶、壮、黎等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在华南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汉族和其它民族大部分都从事农业生产,都对当时华南地区的开发做出过贡献。

  • 标签: 明代 华南 地理环境 人口分布 不平衡性
  • 简介:《明史·地理志》施州卫下记“清江,自四川黔江县流入,一名夷水,亦曰黔江,卫境诸水皆入焉,下流至宜都县入于大江”。唐崖长官司下记“南有黔水,即清江之上源。”四川黔江县下记“黔江,源出贵州思州府界,正流自涪江合大江,支流经此,下流为湖广施州卫之清江。”今...

  • 标签: 地理志 黔江县 《大清一统志》 四川 毫无关系 《通典》
  • 简介: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服装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服装空间变化的规律性。并认为,地理因素对服装的影响是服装地理的研究重点,服装的区域性是其研究的核心问题。

  • 标签: 服装 服装地理 地理因素
  • 简介:世界旅游地理区划是认识世界旅游地理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旅游地理学的主要理论课题之一.本文将地理学的区划理论应用到区域旅游地理学领域.对世界旅游地理区划的对象、任务、区划的原则、等级系统及方案作一初步探讨,最后简要阐述了世界七个旅游地理大区的基本特征.鉴于世界旅游地理区划的工作正处在探索阶段,所以区划的理论与方法有待于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 标签: 旅游地理区划 区划的原则 区划的等级系统 区划方案
  • 简介:<正>70年代和80年代军人统治在南美洲的盛行严重地阻碍了该地区地理科学的发展.独裁统治者曾两度在阿根廷出现,第一次是1966—1973年,第二次是1976—1983年.独裁统治于1964—1984年在巴西出现,于1973—1985年在乌拉圭出现,而智利和巴西至今仍为独裁主义者所统治.本文将简要地介绍一下近几年来乌拉圭地理的发展情况和这个国家自重新获得民主制度以来在地理各个领域的研究情况.乌拉圭的经济结构和城市结构都具有其显著的特点.乌拉圭首都为孟特维德亚,全

  • 标签: 乌拉圭 军人统治 军事地理 阿根廷 发展情况 独裁
  • 简介:成书于公元54~92年间的《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设县数目总数是1587个。但《汉志》正文所列县名总数只有1578个,尚有九县脱漏。本文利用秦汉玺印、封泥、简牍等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补考《汉志》所缺九县。

  • 标签: 《汉志》 设县 文物
  • 简介: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是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并立的三大地理学的分支之一,居于主要地位。但是,在五十年代以来的我国,人文地理学却走了一条曲折道路。当时,学习苏联,在自然地理学获得较快的发展,经济地理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得以保有一席之地,可是,人文地理学却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处于厄运,被戴上¨资产阶级”的科学帽子,打入另册。结果,在学校的课表上销声匿迹,原来讲授人文地理的教员不得不改行,讲授其他课,学校中是没有教员教此课,学生也无从学该课。直到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于八十年代初,我国人文地理学老前辈李旭旦先生才大声疾呼恢复人文地理学,得到地理学界的强烈反应。

  • 标签: 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随笔 计划经济体制 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