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一月二日纯斋已待承仁室久矣。始会谈正式议长之出法,予主自然,渠谓中央及各地友好都以子性疏懒或有差误,特来警促,岂宜放任。予曰昕君等之为。去。居文、叔文来,值干民亦为此事来去,旋有虎生亦至,谓决无歧致。叔文去,适江竹一缄来代杨子惠约明午往杨邸晤谈云。

  • 标签: 予告 贵州文史丛刊 叔文 贻孙 纯斋 杨子
  • 简介:古今中外名家学者十分重视写日记,以光照历程,供后人学习借鉴。汉朝刘何的《新序·杂事一》记载:“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南宋伟大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有“黄鲁直(庭坚)有日记,为之家秉,至宜州犹不辍书”的记载,这说明日记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鲁迅先生也很重视写日记,他强调“写日记不要摆架子”,因而他写的日记也是我国文库中宝贵的遗产。我们虽然不是名家学者,但我们从事的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工作,而“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江泽民总书记语)可见,我们写的修志日记不仅是自己平凡工作的记录,而且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记录,因此我们应重视写修志日记

  • 标签: 修志工作 编修工作 黄鲁直 社会主义文化 学庵 刘何
  • 简介:此段节译收录了1748年5月12日至8月2日的日记。时值大金川之役进入胶着状态,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对岳钟琪劝降的答复,颇有史料价值。成都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气氛,也折射出前线战事的惨烈。李安德所记录的九头鸟故事,具体生动,是难得的清代民间传说文献。

  • 标签: 九头鸟传说 金川之役 祖先牌位
  • 简介:盛光伟是民国时期颇负盛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和古琴家,其书法篆刻艺术直到现在仍有较大影响。他为数不小的作品仍在藏家之间流传。但由于他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去世,以致他的生平事迹和生卒年都已模糊,甚至他的籍贯也被弄错。上世纪90年代,我曾主编了一本《近现代百家书法赏析》,请鉴藏家张进撰写了一篇介绍盛光伟的文章收入该书。

  • 标签: 日记 书法篆刻艺术 新中国成立 民国时期 生平事迹 90年代
  • 简介:郭希仁(1881~1923),临潼人,陕西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会长。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他和众友东游日本。此次游学,对郭希仁一生影响甚大,他在遗著《从戌记略》一书中,开首即为“余之革命思想,自丁未东游归而益笃。”本文就郭希仁游日情况作以记略。

  • 标签: 郭希仁 日记 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 革命思想 领导人
  • 简介: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档案馆一向以收藏革命与战争的历史档案见长,藏品极为丰富,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该档案馆现收藏各类档案近4千万件,按档案所涉及的地域划分,以美国为最多,其次为前苏联及东欧的档案,其中尤以十月革命前后沙皇俄国的秘密档案最为有名。档案馆的东亚特藏部分藏有大量二战期间美国来华人员的个人档案,其中最为有名的有史迪威、魏德迈、陈纳德、尼姆·威尔斯(即斯诺夫人)等的个人档案。同时,东亚特藏也藏有相当数量民国时期中国

  • 标签: 西安事变 宋子文 档案馆 历史档案 个人档案 日记
  • 简介:1748年8月3日(七月十日)下午3时,我接待了一位姓陈(Tching)的江西教民。他谈到一位耶稣会在浙江的中国神父,此人13岁受洗,在成为会长之前以行医为生,仅仅几年后就晋铎了。这种情况让我很吃惊,我想起了曾有一个无知的欧洲教士被他的主教查问,此教士一无所知。愤怒的主教喊道:"是哪头驴子给您晋铎的?"这个教士回答:"就是您,大人!"

  • 标签: 节译 日记 李安 耶稣会 教士 晋铎
  • 简介:本文节译自1748年3月6日至5月10日的《日记》。这两个多月中,正值大金川战事紧急,清军的挫败在日记中多有记录,李安德对战事的结局持悲观态度,且倾向于同情金川番人,他的立场与1746年官府迫害天主教紧密相关。此时,四川全省只有李安德一名神父维持教务,教会内部的纠纷让他颇为焦虑。此次中译以杜埃(ColetteDouet)女士的法译本为基础,参考了拉丁文原文。

  • 标签: 教难 金川 番人 岳钟琪
  • 简介:宋子文保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的1万多件资料,是宋家最后的秘密。宋美龄去世之后,胡佛研究所终于在近日公布了这批材料。这批档案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宋子文亲历西安事变时记下的日记

  • 标签: 宋子文 西安事变 胡佛 宋美龄 资料 日记
  • 简介:抗日战争中,我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办报。日本投降后,在江苏淮阴任《新华日报》(华中版)通讯部主任,同时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通讯部主任。1946年9月6日,接替范长江任社长的恽逸群通知,我与陈笑雨被任命为新华社特派记者。不久,我与陈笑雨又被分别任命为新华社华东总分社通讯部主任和副主任。1946年深秋,宿北战役胜利后,我奉命上前线,常驻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由粟裕副司令亲自领导,与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一起,负责华野前线军事报道。

  • 标签: 淮海战役 华东野战军 敌后抗日根据地 摘抄 日记 《新华日报》
  • 简介:<正>经征得南京大学邓瑞教授同意,自本期起,本刊将陆续选载其父邓之诚先生之《五石斋日记》。《五石斋日记》计24册,毛笔小草楷,为邓之诚1933~1959年间所记。

  • 标签: 1933年 斋日 南京大学 1959年 毛笔
  • 简介:班级日记原是班级管理的"工具",如果把它与写作对接上,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呢?这时,班级日记就成了师生心灵对话的窗口。透过班级日记,老师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同样,学生也可从老师和他人的评价中获得学习的鼓励与心灵的满足。一句话,班级日记在这样的对接下,把"育人"与"教书"打通了。于是,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尝试写"班级日记",一起讲他们自己的"故事"。

  • 标签: 人的评价 心灵对话 自主写作 自我反省 课程标准要求 品格修养
  • 简介:1927年、1931年、1949年,蒋介石曾三次下野,在其家乡度过了不少时日,写过许多日记,记下了他在这段时间的思想、行踪、读书、修身、交往等情况。这些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试作析读。第一次下野回乡心情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于1927年8月14日回到家乡溪口。在8月14日和15日的日记里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14日日记在临近家乡"遥望江口塔与甬山"时,发出"复见名山之雄厚青秀,爱乡之心益切,并恨卸之不早也”。15日日记又说,“此次引退,比较心和气平,毫无怨恨,即被白崇禧加以词迫,亦不以为意,以心地光明良知无疚也”。

  • 标签: 蒋介石 日记 1927年 1931年 1949年 家乡
  • 简介:明妮·魏特琳1886年9月27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1912年秋,魏特琳大学毕业后受美国联合基督教传教士公会的派遣,只身踏上了到中国传教的遥远旅程。魏特琳先到安徽,任合肥三育女中校长。1919年,她又来到位于南京的美国教会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任教育长兼教育系主任。1930年,吴贻芳继德本康之后,任金陵女子大学(1930年后改称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长,在吴贻芳和魏特琳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七七”事变爆发,正在青岛度假的魏特琳得知这一消息后,匆匆赶回学校,以应不测。“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机对南京进行了近4个月的疯狂轰炸。外国驻华使馆纷纷开始撤侨工作,美国

  • 标签: 魏特琳 南京大屠杀 日记 日军暴行 侵华日军 日本右翼势力
  • 简介:李安德在这一部分拉丁文日记中,记录了1748年1月1日至3月3日他在成都的日常生活和见闻。这一时期,由于1747年教案的余波未平,四川教民还处于恐惧的情绪之中,不过,有些教民家中还是放弃了传统的祖先神主,代之以“天地人物真主神”“无始无终自有之主神”的牌位。这部分日记还含有数条有关大金川之役的史料,记载清军在前线的失利、成都市区的恐慌及关于乾隆帝的谣言,是相当难得的文献。此外,有关官府追查白莲教徒及朱弘生下落的材料,亦值得重视。

  • 标签: 李安德 祖先牌位 金川之役 白莲教
  • 简介:朱国桢心中一定是将洪迈称做尊敬的老师的,因为《仿洪小品》就是直接仿洪迈的,只不过,朱也有自己的创新,他从一个当事人的角度(内阁首辅),将明朝的那些碎烦事儿——铺陈,治乱兴衰,韬略权谋,凡人趣事,奇人异事,鬼神怪异,杂记评论,谈仙论道,史海钩沉。官爱读,民也爱看。茶余饭后,读着说着,可乐可乐!这里择录两则关于皇帝重农的轶事。

  • 标签: 民情日记 明宣宗 当事人 洪迈 可乐 内阁
  • 简介:九、关于在台湾与旧属杂谈组阁困惑与历史往事之记载:阎1950年2月5日记:“耿代表禹堂(耿誓)云:国事重于省事,担任行政院长较在太原成仁效用大。答曰:我第三次到溪口时,介公向我说,省事小,国事大,万勿回并,我俩同德邻共挽危局,是最理想的。他送我上飞机时,恳切地说:务请以国事为重,我故未能早回,但我回意未绝。广东全体中委欲我到广州一行,原拟到广州一行后,即返太原,但尚未起行,而太原机场即不能降落,我回意始断。今恐个人之义失。而国事无为,我觉得有偏于感情。”

  • 标签: 台湾省 阎锡山 国事 广州市 生平事迹
  • 简介:上个世纪60年代过年的关键词是:排队、物资供应紧张、代用食品、凭票购物……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给中国犬陆地区造成了从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本文作者从1958年起一直坚持记日记,我们从他的日记中挑选了这段时期有关过年的一些片段。从文字中我们看到,和现在相比,那时也有繁忙的春运、拥挤的街上人流,虽然当时物资贫乏、文化娱乐活动单调,但是年味仍然很浓,说是穷作乐也不为过,真应了贵阳的俗语“叫花子也有三十夜”之说。

  • 标签: 日记 过年 宋柯 记忆 文化娱乐活动 大跃进运动
  • 简介: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围绕香港受降问题,中英两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外交冲突。最终的结果还是强权战胜了公理,国人眼睁睁地看着英国军队从日本人手中重新接管了香港。

  • 标签: 香港 蒋介石 屈辱 日记 抗日战争胜利 英国军队
  • 简介: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号南山,别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人。清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任黄梅(今属湖北)、松滋(今属湖北)、广济(今湖北武穴)知县,襄阳(今属湖北)府、袁州(今属江西)府同知,摄太和县(今属安徽)知县,南昌(今属江西)府知府,道光十六年请假还乡。晚年以游山水、著述自娱。与黄培芳、谭敬昭并称“粤东三子”,著有《松心诗集》《松心文抄》《听松庐诗抄》《松心十录》等。

  • 标签: 张维 日记 湖北 太和县 黄培芳 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