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女性身份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有男性开始倡导妇女解放,女性自我意识也渐觉醒,她们开始思考自我价值的体现,以一个女性的视角去观看社会,以女性独立的身份特征与社会交流。在艺术领域尤其是女性参与篆刻行列,打开了美术史上一道深重的大门。这是一个鲜明的群体形象,

  • 标签: 中国女性 篆刻家 民国时期 女性自我意识 社会交流 中华民国
  • 简介:作为世间生灵的重要构成.作为人类审视对象的另一半形象,作为社会文明图像中无法割裂的客观存在.女性,以其纯粹却又复杂的情态鲜活于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之中。单从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而论.女性形象.是数量非常庞大的一个组成。我们如何将它置放于美术世界里的客观位置?

  • 标签: 女性形象 美术作品 程式 社会文明 艺术作品 社会生活
  • 简介:从2006年三联出版社引进的长篇漫画作品《我在伊朗长大》到201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以“图像小说”的概念引进了法国卡斯特曼(CASTERM)出版社系列作品《朦胧城市》,越来越多的图像小说作品被读者所熟悉。图像小说的兴起拓宽了漫画语言,使漫画的内容和形式回归更为严肃性的文学载体。本文通过阐述图像小说的基本概念和艺术审美特征,解析了在图像小说创作过程中应该具备掌握的阅读视觉规律,画面分格的基本能力,并探讨图像与文字创作的关系,以及图文叙事的节奏等创作特点,展现了图像小说不同于传统漫画的创作方式以及图像与文字并置的审美形态。

  • 标签: 图像小说 文学叙事 视觉叙事 图像与文字
  • 简介: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民国时期留学欧陆的女性艺术家群体的西画创作语言与中国现代以油画为主的西洋画融入民族血液的早期实践。其同样可视作管窥20世纪前期本土西画运动演进的一个历史切口。留欧女性艺术家群体隶属于中国现代西画的"欧洲体系",因而具备了"欧洲派"的艺术语言风格与精神风貌,同时其艺术创作又兼具了特有的性别视点与感知经验。但由于时代的变迁、战乱、国难等诸多原因,这批女性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似乎就此被历史所遮蔽,鲜少为当今的美术圈及普罗大众所认知。故此,有必要重申此群落的意义与价值。

  • 标签: 民国时期 留欧女性西画创作群体 形式语言 中国语境 女性视点
  • 简介:月份牌广告画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产物.作为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遗存,月份牌广告画的促销功能早已随时光的流逝而退去,但它所散发的艺术魅力及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内涵仍为世人所注目,成为我们了解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本文着重对月份牌广告画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梳理,并分析探讨了促进这一演变的经济与社会动因.

  • 标签: 月份牌 女性形象 都市化 商品化
  • 简介:薛素素是明代青楼画家翘楚,多才多艺,号称十能,于山水、人物、观音画、都有不俗的表现,尤擅兰竹,能以才入画,从女性视角重新审读她的作品,对于了解女性绘画有深刻意义。

  • 标签: 薛素素 青楼画家 女性画家
  • 简介:自古“闺阁工书,代不乏人”,杰出女性卫铄、管道昇、邢慈静、蔡玉聊等皆有书名传世,然而终究是囿于“闺阁”,数量极少,艺术风格更是有限。

  • 标签: 当代女性 书法创作 书法展 妇女 艺术风格
  • 简介:2010年12月17日上午,"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专题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萧淑芳艺术基金共同主办,朱青生、王璜生担任总策划,

  • 标签: 女性艺术 专题 中国 画像 中央美术学院 2010年
  • 简介:春子是位诗人气质女性工笔画家。她的作品总以一种飘逸、典雅、清丽、而又深情的诗意轻叩着欣赏者的心扉,令人回味、久久不能忘怀。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她那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她以女性艺术家的视角心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清纯、温馨的女性世界,这个世界被她表现得更加诗意化和理想化,并弥漫着令人神往的内在韵律。由于春子工笔作品的题旨统归于对人的表现,特别是对女性的表现,因而她的艺术显示出着重对阴柔美的发掘与表现。并成为她独特的艺术风貌,她以特定的感受营造出那充满人情意味和人性情韵的柔美世界;为此,她略去了那些朴素而美丽女性的个性化表现与描绘,淡化了画面构成中的文学性——诸如情节的构置、

  • 标签: 女性形象 工笔画 女性世界 女性艺术家 朝鲜族妇女 艺术魅力
  • 简介:当绘画的历史图卷翻开在唐代这一章节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地大物博、雄强大气的画面。与此同时,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也表现出一种雍容华贵、心宽体胖的艺术形象,绘画作品中的女性服饰也显示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和与众不同的审美内涵。

  • 标签: 绘画作品 女性服饰 唐代 渊源 开放 女性形象
  • 简介:鲁本斯(1577~1640),开创了欧洲巴洛克风格的伟大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以丰腴、健硕、充满肉欲著称。但是.以当今的审美眼光来看.粗壮肥硕、赘肉遍布的女性身体是很难有美感可言的。并且,不论是上层人物的肖像(例如为法国皇后玛丽·美第奇.即MariedeMedici所做的组画).还是表现下层人民欢庆场面的画面(例如《农民的舞蹈》).画中女性无一例外都是如此。这是由于鲁本斯个人审美倾向决定的吗?

  • 标签: 女性形象 鲁本斯 17世纪 肉体 巴洛克风格 女性身体
  • 简介:格林纳威儿童插图中的花园和风景为优雅、纯真的人物营造了仙境般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在维多利亚文化中是城市工业发展的避难所,是砖石和混凝土沙漠中的凉亭和绿洲。格林纳威在构建人物画面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建构了一种女性身份的空间表征。花园和乡村小屋等类家居空间场景重申了传统性别意识形态,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特质编码的重要表演舞台,是家文化和英国帝国主义世界观的映照,一定程度上也是格林纳威内心思想的彰显。

  • 标签: 格林纳威 插图 花园 空间
  • 简介:这是一次关注并呈现来自8个国家的17位海外华人女性艺术家创作的展览活动,作为对去年"在地未来-文化中国·海外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的延续,继续进行对"海外华人"艺术的考察,基于上一年对"海外华人"的界定,增加了"女性"身份的限定性。我们将海外女性艺术家作为海外艺术家群体的一个部分来考察,并不刻意强调"女性艺术"的部分。参展的17位艺术家分别来自8个住在国,包括出生或长期生活、创作于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荷

  • 标签: 女性艺术家 展览活动 限定性 生存体验 胡冰 生存境遇
  • 简介:在当今艺术领域中,以女性特有的视角表达有关生命生存过程中的苦痛、伤害与焦虑主题的女性艺术家越来越多,关注生命中的苦痛和脆弱,是女性艺术家揭示生命内在本质的比较彻底、比较直接的选择,这不仅是受女性的性别特点的影响,还有其他诸如历史的、社会的等多方面的影响。

  • 标签: 女性艺术家 关注生命 苦痛 追问 性别特点
  • 简介:在绘画艺术中女性形象一直备受画家的青睐,不断被画家们赋予新的含义,女性形象卓越曼妙的身姿经常出现在经典的画作中。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存在,为绘画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

  • 标签: 女性形象 绘画作品 拉斐尔前派 象征性 绘画艺术 画家
  • 简介:“我希望自己设计的东西被你们由衷地喜爱,想把它带回家,拥有一生。”——海拉·容格里斯当我们谈到荷兰设计的代表人物和女性设计师的代表时,海拉.容格里斯是一个无法被忽略的名字。容格里斯对于颜色、材质和肌理的研究都极其深入,这赋予她作品深厚而强烈的美学风格。她并不刻意追求现代工业所带来的完美,甚至将粗糙的原材料和制作加工时留下的痕迹呈现在产品之上。

  • 标签: 女性设计师 荷兰 代表人物 美学风格 现代工业 原材料
  • 简介:朱迪·芝加哥的装置作品《晚宴》不仅对传统艺术史的书写模式和艺术创作方式提出质疑,并凭借此作品使得重释神话学和重读历史的创作行动得以在其后的女性主义艺术中展开。本文通过回顾《晚宴》诞生的背景和分析该作品的创作样式,重新审视《晚宴》及朱迪·芝加哥对当时和后来女性主义艺术的影响,客观、中肯地评价作品及艺术家在女性主义艺术研究中的地位.

  • 标签: 晚宴 女性主义艺术 朱迪·芝加哥
  • 简介:印度女画家阿姆里塔·谢吉尔与中国女画家潘玉良.有着相似的海外学习经历、相似的时代背景与相似的本土情结,都接受了西方绘画的训练并受到后印象派的影响;但由于个人艺术修养的不同、师法对象的不同、融入本土艺术元素的不同等原因,又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她们在中国和印度的历史转型时期,为融合东西方绘画艺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印度 阿姆里塔·谢吉尔 潘玉良 后印象派 阿旃陀壁画 细密画
  • 简介:漫画反映现实生活,展露特定历史情境中个体及群体的思想倾向,在中国近代女性形象建构问题上具有独特价值。民国女性主题漫画主要有四种类型:象征家国母亲;以女性为载体反映新旧道德冲突;。新女性。批判;女性身体观看,总体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女性有改革要求但评判标准新旧混杂。郭建英和梁白波分别从他者和自我两种角度出发描绘女性漫画形象,展现了这一时期女性观念建构的曲折进程。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典型个案入手,提出漫画是漫画史、也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以漫画图像为中心,进行艺术学、社会学、历史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漫画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

  • 标签: 民国漫画 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