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首先对于在中国翻译界长期以来具有较大影响严复"信、达、雅"之说进行剖析,认为"信、达、雅"中"达"之标准没有单独设立必要,将"信、达、雅"三维标准简化为"意义"与"风格"二维标准,提出了"翻译=意义×风格"之公式形式标准。该标准以追求翻译要素兼顾与均衡为理念,将"信、达、雅"这一基于中国古代文论印象式评价,转化为现代数理式思维定量描述,以适应新时代要求。

  • 标签: 严复 信达雅 均衡 翻译 标准
  • 简介:本文对ACTFL-OPI测试及ACTFL-OPI在日本日语教育界口语测试、二语习得研究、构建日语学习者口语分级语料库、日常教学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及说明。本文认为通过引进ACTFLOPI测试,借鉴学习ACTFL-OPI在日本日语教育界应用情况必将推动中国日语教育界日语口语测试开发、二语习得研究发展、中国日语学习者口语分级语料库构建以及日语教学改善,最终将会促进中国日语学习者口语水平大幅提高。

  • 标签: ACTFL-OPI 口语水平 二语习得 语料库 日语教学
  • 简介:本论文就日本最早汉诗集《怀风藻》以及平安朝敕撰三集序文中“并显爵里”“爵次”等词进行观察分析,力证奈良·平安时期诗集编撰事业历史意义。本论以为,该阶段日本诗集序文一方面秉承了六朝时期《文选》序特征,另一方面大量地吸收了唐代诗序模式。而日本古代文学史通过“国风黑暗时代”洗礼,真正被《古今集》而后和文敕撰史所继承,并非表面的对中国古代文学构想、主题、技巧等受容,而是从根本上理解并接受了古代中国“文章经国”之道、“文化立国”之理。平安朝三百余年繁荣乃至古代日本文化得以昌盛根本,无疑根植于这种高贵文化理念之中。

  • 标签: 《怀风藻》 敕撰三集 并显爵里 文治理念 受容
  • 简介:这几个动词都包含有“骄傲”、“自傲”之类意思,意义都比较相似。但它们无论在语义构造或使用范围上都各有不同,如果我们单从辞典上汉语语释来理解它们,不仅难以很好地辨别它们区别,而且易于造成错误理解或使用。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这几个词意义和区别。

  • 标签: 人的表现 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使用范围 非现实 比喻性 意识性
  • 简介:以外国人为使用对象"日本語辞典"一般应告诉人们五方面的知识:(1)词义、语感等;(2)一个个汉字相关知识;(3)互为依存关系词;(4)和该词相关信息;(5)词形式.比如,应告诉人们"清める"与"洗う""きれいにする"、"のろのろ"与"とぼとぼ"、"とうとう"与"やつと"这类词区别,还应告诉人们,相对于"真夏",日语中有"真冬";相对于"大路""大柄",日语中有"小路""小柄";而对于"大ざつば""大目に見る"中大,日语中却没有相对应小.

  • 标签: 日语 词典 词义 语感 汉语
  • 简介:本论文以紫式部日记歌中两首释教歌为切入点,在归纳释教歌定义基础上,确认了紫式部两首释教歌性质,指出了紫式部虽然心系佛门却没有像赤染卫门、和泉式部那样留下众多与佛教相关和歌原因。以此揭示散文与韵文在表达内容上差异,阐述了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散文文学繁荣缘由。

  • 标签: 紫式部集 紫式部日记 日记歌 释教歌 功德主义
  • 简介:一、引子和其他二十几篇作品构成了梶井基次郎短暂而完美的文学生涯,也形成了昭和文学一道独特风景.读他作品,我们会从他敏锐目光中感受到一种神奇,并自然而然地去感受他心路历程,体会他于生命挚爱,倾听他灵魂声音.

  • 标签: 心路历程 文学生涯 绝望 作品 独特 完美
  • 简介:「家」是日本传统社会基本构成单位,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生活团体,因此,人们强烈地期待着「家」要世代存续和发展下去,家长权传承是其核心。家长因一定理由,把家长地位、权限、财产等让渡于下一代,进入退隐生活。在家长权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培养、选拔家长并对其权力进行约束择优汰劣选用体系。

  • 标签: 家制度 隐居制度 家长权 传承
  • 简介:数词位置奥津敬一郎著元明译(1)昔匹子(2)昔子豚3匹住人。(3)昔子豚匹往人。三个句子表达内容是一样。但作为日语,最自然可能是(3)。(1)句有点洋里洋气,(2)句有点生硬,不过都是正确句子。(1)句数词(以下用Q代表)之后加「」,然后接...

  • 标签: 数词表示 能移动 格助词 名词词组 词的性质 英语表达
  • 简介:茶始于药用而后成为饮料。八世纪在中国它做为一种高雅娱乐进入诗歌领域。至十五世纪,日本将其升华为一种审美的宗教,这便是茶道。茶道是一种仪式,它基础是崇拜在于日常俗事之中美。它向我们惇惇传受着纯粹与合谐、互爱神秘和社会秩序中浪漫主义。茶道精髓在于崇拜“不完全”美。因为它是在不可解所谓人生中试图成就某种可能、温馨尝试。

  • 标签: 茶道 旅行者 社会秩序 日本文化 市舶司 浪漫主义
  • 简介:《象失踪》先行研究显示了一种以"象"为中心对小说进行考察倾向。但如果从"我"角度进行文本研究便可以发现:小说是通过对"大象失踪"事件叙述,折射了"我"眼中社会以及"我"对其所持有的态度。

  • 标签: 村上春树 象的失踪
  • 简介:《斯普特尼克恋人》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1999年发表一部长篇小说。其中部分情节来自短篇《食人猫》。对于村上而言,这部作品与《地下》及《在约定场所:地下2》一样都是处于创作转换时期作品。本论文通过与短篇作品对比,分析其中叙述视角变化、故事安排策略及其与主题生成之间关联。长篇作品中叙述视角变换从外部给作品带来全新视觉感,可以多方位地帮助传达小说内核—故事。而作家笔下故事通过共鸣,治愈人们孤独,同时也直抵人心,促使人们对自己内心深处反思。

  • 标签: 村上春树 故事 叙述
  • 简介:本文以中高级中国日语学习者200篇作文为考察文本,以“の”过度使用现象调查结果为依据,在对有关“”母语负迁移问题先行研究中若干观点进行思考基础上,试提出几点探讨意见。①本文调查结果显示,“の”与某些特定词语固定搭配误用率相对较低,而且误用原因各异,不宜统而概之。比如一类误用并不是表面的修饰语与被修饰语关系问题,而是深层次语法约束问题。②通过对汉语“一+量词”构造负迁移与“の”过度使用之关联考察,试得出本文考察范围内相对结论:“一+量词”特指功能为汉语所特有,其负迁移导致学习者对

  • 标签: “的”的母语负迁移 の的过度使用 误用分析
  • 简介:句法学与词法学是截然不同两个研究领域,但二者历来被众多语法学家认为又是密不可分相关领域。本文拟通过对属于句法学范畴单句多层构造与属于词法学助动词承接顺序这两个问题关系研究来具体展示一下句法学与词法学紧密联系。并希冀以句法学与词法学相结合为出发点。对今后语法学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助动词 语法理论 助动词 北原保雄 日语
  • 简介:日本民族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民族。日语中有些语法现象正是这种意识产物。本文试图从日语第一、第二人称代名词潜在化表达、由自我认知中心所体现被动态表达、被动态形式敬语表达以及授受关系表达等来印证日本人强烈自他意识。

  • 标签: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中心 他人意识被动态 日语语法特征
  • 简介:本文在小池清治调查和认识基础上,通过扩大调查村上春树《挪威森林》中直喻句前置喻词、后置喻词,以及前后置喻词搭配情况,发现《挪威森林》里直喻句中喻词具有明显使用偏向,并以日语词汇学研究角度为主分析了其中原因。指出《挪威森林》具有明显口语性、通俗性、日常性文体特征。同时指出在修辞上,有作者偏好使用表示不同意义同一形式特点。认为语言表现形式单一可以反映出作者着力减少变化多样形式过多地出现在作品中简约思想意识,这也是直接、不晦涩、淡化修饰男性审美意识反映。

  • 标签: 《挪威的森林》 直喻 喻词 文体 口语性